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用于肺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65例肺癌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气管支气管、纵隔大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及病理诊断阳性气管、支气管树114支,多层螺旋CT诊断一致105支(92.1%);手术及病理诊断纵隔、大血管阳性29例,多层螺旋CT诊断一致26例(89.7%);手术及病理诊断淋巴转移46例,多层螺旋CT一致43例(93.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较准确判断肺癌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肺癌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与CT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经我院组织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28例及同期胰腺良性病变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检查,统计、比较三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检出率66.8%,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检出依次为23例(82.14%)、27例(96.43%)与26例(92.86%),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差异显著(P<0.05);健康体检者与胰腺癌患者BV、BF、MTT、PS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及多层螺旋CT平扫可提高胰腺癌临床诊断率,为诊治提供有价值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与CT灌注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经我院组织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28例及同期胰腺良性病变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多层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检查,统计、比较三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检出率66. 8%,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检出依次为23例(82. 14%)、27例(96. 43%)与26例(92. 86%),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差异显著(P 0. 05);健康体检者与胰腺癌患者BV、BF、MTT、PS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上,多期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及多层螺旋CT平扫可提高胰腺癌临床诊断率,为诊治提供有价值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细胞癌(简称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肾细胞癌行MSCT靶平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结果肾癌BF、BV、P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肾皮质;Ⅰ期肾癌BF、BV、PS值明显低于Ⅱ、Ⅲ期。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肾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及恶性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T灌注成像与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于本院例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均接受CT灌注成像及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不同诊断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多层螺旋CT对胰腺期、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高于平扫及动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在CT平扫及各个增强期的密度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实施CT灌注成像后BF、BV、PS水平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而MTT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灌注参数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120例乳腺肿块性病变患者,经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其中,乳腺癌63例,良性肿块57例.测量分析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动态图像数据,依据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在胃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的胃癌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T1~T4分期、N0~N2分期、M0~M1分期的整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44%、91.49%、96.00%;弥漫型、肠型、混合型胃癌患者在位置、肿瘤厚度、不同扫描期CT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患者在淋巴结转移、浆膜受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判定胃癌位置、厚度、转移情况等,对术前TNM分期、Lauren分型诊断的敏感性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及根治范围判定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5例临床确诊为胃癌的住院患者进行术前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结果作出分期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TNM分期相对照。结果:CT表现为胃壁多层结构破坏,淋巴结及邻近、远处脏器的转移。螺旋CT的T、N及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1.1%、75.0%和71.4%。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术前评估进展期胃癌TNM分期准确性高,对胃癌患者术前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胃癌患者多层螺旋 CT 灌注参数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TNM 分期和病理分期,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7例,分为胃癌Ⅰ-Ⅱ期患者和Ⅲ-Ⅳ期患者两组,采用 Toshiba Actvion16螺旋 CT 仪和 Stellant 高压注射器进行螺旋 CT 灌注扫描,并使用胰腺灌注软件处理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灌注参数(血容量 BF、血流量 BS、平均通过时间 MTT 和渗透性表面容积 PS)、Ⅰ-Ⅱ期患者和Ⅲ-Ⅳ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 person 相关分析研究灌注参数与血清 VEGF 的相关性。结果胃癌Ⅲ-Ⅳ期患者灌注参数 BF 和 PS 高于胃癌Ⅰ-Ⅱ期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但两组灌注参数 BV、MTT 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胃癌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血清 VEGF 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胃癌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血清 VEGF 值与灌注参数 BF、PS 之间相关性显著,尤其是 PS,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35和0.715,P 值均为0.001。结论多层螺旋 CT 灌注参数 PF、PS 对胃癌分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ulti-slice CT perfusion imaging,MSCTPI)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得所有病例胃癌组与正常组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bility surface,PS),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灌注参数值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利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评判BV、BF、MTT、PS对胃癌的诊断效度。结果:胃癌组P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V、MTT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法得出PS与AFP、CEA、CA199、CA72-4之间有相关性,r值分别0.58,0.40,0.38,0.77,BV、BF、MTT与CEA、AFP、CA199、CA72-4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BV、BF、MTT、PS对胃癌的诊断鉴别能力,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64,0.50,0.83。当以PS>18.85 mL/(min·100 g)作为强烈提示胃癌组织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67。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提供胃肿瘤的血流动力学信息,PS评价胃癌的效度最大,PS=18.85 mL/(min·100 g)可作为判断正常胃壁与胃癌的阈值。部分灌注参数与肿瘤标志物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广西河池宜州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7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螺旋CT增强扫描;对照组、实施病理诊断,将两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胃癌患者诊断符合率94.29%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100.0%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35例患者和对照组35例胃癌患者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相比较,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淋巴结多发转移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十分高的诊断价值,且能够预防诊断结果出现误诊和漏诊,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疑似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CT检查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胃癌检出情况、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具体分期、转移等情况。结果:经病理诊断,46例患者中胃癌患者36例,胃部良性肿瘤患者10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97.83%、97.22%、100.0%)均高于常规CT诊断(78.26%、83.33%、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T1、T2、T3、T4期的检出准确率及肺转移检出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螺旋CT增强扫描在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P<0.05);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总满意度93.48%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的78.26%(P<0.05)。结论:在胃癌的临床诊断中,螺旋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较高,能够准确判断病灶的具体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低张充气增强扫描在诊断早期结肠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68例患者,对患者的多层螺旋CT低张充气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局限性肠壁增厚情况,并对其进行平扫检查、增强检查观察结肠,同时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病变位置进行观察,探讨多层螺旋CT低张充气增强扫描诊断价值。结果:68例结肠癌病灶位于升结肠患者32例,横结肠患者8例,降结肠患者20例,乙状结肠患者5例,且有3例肠周出现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低张充气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5.59%。其中肿块型患者32例、溃疡型8例、浸润型患者12例、混合型16例。结论:在早期结肠癌诊断中通过多层螺旋CT低张充气增强扫描能够明确肿块的位置、大小及形态,而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则能够进一步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周围浸润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及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71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均行128层螺旋CT检查,检查后1w内行胃癌手术或腹腔探查术,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本组71例中CT三期增强扫描52例淋巴结转移,漏诊8例,误诊3例;19例淋巴结无转移,正确诊断11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6.0%(49/57),特异度78.6%(11/14),诊断符合率为84.5%(60/71)。对两种检验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P0.05)。CT三期扫描对胃癌N分期的准确率由N0~N3b分别为72.7%(8/11)、64.3%(9/14)、86.4%(19/22)、71.4%(10/14)及25.0%(2/8),总准确率为67.6%(48/71)。结论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制定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胃肠血流的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来研究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胃肠血流灌注参数的改变。方法对22例正常对照者和51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进行十二指肠同层序列动态增强检查。利用CT后处理灌注软件计算出胃肠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渗透表面积乘积(PS)等灌注参数,根据各灌注参数评价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胃肠血流状态。结果正常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组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组各组间的BF、MTT在总体上差异具有显著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组BF值明显降低、MTT值明显延长,与其他两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的BV和PS在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胃肠BF减低、MTT延长;胃肠血流灌注参数BF和MTT可以定量评价门脉高压时胃肠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变化;十二指肠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可用于评价肝硬化胃肠血流灌注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且术前均行CT灌注成像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CT灌注图像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Syngo.via利用体部灌注软件的Deconvolution模式进行分析得到灌注参数。对淋巴结阳性及阴性组患者的灌注参数、性别、年龄、胃癌部位、CA19-9、CEA、CT报告胃癌T分期、CT报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不同淋巴结分组胃癌患者的BF、BV、CA19-9、CEA、CT报告胃癌T分期、CT报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F值、CT报告胃癌T分期、 CT报告淋巴结转移情况为独立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 (95%CI:0.886~0.984),诊断阈值为0.2727,当阈值≥0.2727时,预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92.7%,特异度86.0%。结论 CT灌注参数在构建术前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及三维重建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40例,术前行低剂量MS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扫描,再运用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及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胃癌原发部位、外周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低剂量MSCT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均发现胃部原发病灶并获得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较满意的诊断率。结论低剂量MSCT多期扫描及三维重建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揭示胃癌原发部位、外周浸润及远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在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乳腺癌并早期淋巴结转移患者40人,纤维腺瘤患者40人,对这些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平扫,比较两组患者肿块之间的征象差异,然后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实验室病理检查,判断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乳腺癌患者主要的征象有形状不规则、边缘毛刺化、动脉期环形强化以及静脉期持续强化,乳腺癌患者和纤维瘤癌患者在征象上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层螺旋CT的检测结果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其准确率在85.96%(49枚),误差率在14.04%(8枚);淋巴结门的状态分析结果显示,数据之间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运用在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工作,既可以准确区别乳腺癌和纤维瘤癌,又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淋巴转移的情况,以及患者淋巴结门是否出现异常,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征象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对5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①胃癌淋巴结螺旋CT呈融合型、强化明显、不均匀强化及直径≥9 mm者,病理转移的阳性率较高(P<0.05);②胃癌组织呈低分化、Borrmann Ⅲ+Ⅳ、浸润深度T3~4、TNM分期Ⅲ+Ⅳ者,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较高(P<0.05),而与肿块的大小无关. 结论 胃癌淋巴结的螺旋CT征象(淋巴结分布类型、大小、强化程度、强化方式)可反映转移淋巴结的病理特性;胃癌组织的病理学特性(癌组织的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决定螺旋CT判定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综合胃癌组织及淋巴结的各种螺旋CT征象有助于提高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早期胃癌不同组织学分型和不同淋巴结分区的转移淋巴结大小的最佳阈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104例,根据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根据胃周淋巴结解剖位置分为胃小弯区和胃大弯区。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CT图像,在横断位图像上测量所有可见淋巴结的长轴径和短轴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多排螺旋CT图像淋巴结长轴径和短轴径在诊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结果:各组的ROC曲线均显示,所有短轴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大于长轴径的AUC。短轴径最佳阈值分别为,总体为5.95 mm,分化型为6.25 mm,未分化型为5.95 mm,小弯区为5.95 mm,大弯区为6.05 mm。按不同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解剖位置,采用不同阈值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均为82.7%。结论:不同淋巴结区域采用不同的诊断阈值可提高判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