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 ,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及浅叶切除术 ,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经典术式 ,而区域性切除或剜除术则被认为是不恰当的术式而被废弃。但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一些学者重新启用区域性切除术 ,并经大量病例随诊观察 ,证明可获得与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而且还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我科自 1995年以来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 19例 ,亦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例患者 ,男 8例 ,女 11例 ,最大年龄 71岁 ,最小年龄 18岁 ,平均 4 4 .5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1年11月本院采取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的4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无明显凹陷畸形以及涎瘘、永久性面瘫发生,分泌功能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式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合理性,为切实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各45例。改良组行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另一组行传统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观察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比较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率、耳垂区麻木及面部畸形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肿瘤复发率与传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比较,Frey综合征发生率,耳垂区麻木症状发生率及面部畸形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组。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式切除术较传统切除术,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减少,耳垂区麻木症状及术后面部畸形状况也有良好改善。因此,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式切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传统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cm)。按手术顺序随机采用部分切除术和传统浅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切口平均长度、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随访期间均无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季陆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21-3722
目的比较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0例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0.5—1年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78例患者中,发生Frey综合征34例,占43.59%。观察组Frey综合征持续时间为(2.4±0.2)d,优于对照组的(5.4±1.4)d(t=4.12,P〈0.05)。在淀粉碘试验中,观察组共5例出现阳性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且对照组轻、中、重度阳性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X2=3.81、3.42、3.90,均P〈0.05)。所有患者随访0.5—1年,无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情况,观察组术后并发瘢痕、面部凹陷畸形、口干、感觉障碍、暂时性面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7、3.88、3.71、3.90、4.17,均P〈0,05)。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可以保存腮腺的部分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比较少,术后肿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的浅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4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各27例,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均随访1~2.5年。结果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耳颞神经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功能也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术式将2010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149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72例)与观察组(7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腮腺浅叶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的腮腺浅叶次全切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面部凹陷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腮腺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随访期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与腮腺浅叶全切术相比,腮腺浅叶次全切术具有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保留患者腮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通过4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治疗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手术方法简介,阐述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4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行腮腺部分切除术均取得近期良好疗效。结论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中有可行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为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尽可能保存了腮腺功能,减轻面部凹陷畸形,对面神经的损伤降到最低,与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比较,禾增加术后复发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腮腺良性肿瘤中,混合瘤占50%~80%,因其为交界性肿瘤,大约40%混合瘤包膜不完整,单纯肿瘤切除可致肿瘤残留或种植,复发率高达20%~40%。而复发后常呈多中心的表现,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术式。方法:选择某院口腔科2015年6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68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行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腮腺切除术,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赵锋 《药品评价》2012,(27):28-30
目的:研究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的作用。方法:在26例腮腺良性肿瘤术中23例保留腮腺咬肌筋膜,3例未保留腮腺咬肌筋膜,术后6个月~2年定期随访,通过碘-淀试验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23例保留腮腺咬肌筋膜手术者,无感觉不适,碘-淀试验阴性。3例未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者有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碘—淀试验阳性。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能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13.
韩龙  赵畅  雍威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171-172
目的总结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保留腺体导管的优点。方法对67例不结扎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残余腮腺均有分泌功能,腮腺无炎症发生,肿瘤无复发。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能保存残留腮腺组织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4.
卢意 《现代临床医学》2016,42(5):358-359
探讨腮腺区良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腮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水平。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9例病例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例,腺淋巴瘤5例,淋巴囊肿3例,嗜酸性腺瘤1例,干燥综合征1例,炎性包块2例,血管瘤1例。术前正确诊断14例,准确率73.68%。结合腮腺病变临床资料及多期增强CT扫描图像,能够在术前对此类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声门区及咽喉部良性肿瘤胃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0年1月~2011年4月胃镜下治疗的16例声门区及咽喉部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治疗成功率100%.结论 胃镜下治疗声门区及咽喉部良性肿瘤拓展了传统内镜的应用范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张祥盛  张燕 《天津医药》1991,19(2):97-100
本文报告32例胃肠道非上皮性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其中发生在胃中者19例,包括淋巴样增生及嗜酸性肉芽肿各5例,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各3例,平滑肌母细胞瘤、腺肌瘤及异位胰腺各1例。十二指肠1例为腺肌瘤。空肠的5例为平滑肌瘤2例,纤维瘤、异位胰腺及嗜酸性肠炎各1例。回肠4例为脂肪瘤2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及异位胰腺各1例。结肠3例,其中脂肪瘤、淋巴样增生及异物肉芽肿各1例。对发病情况,临床病理学特点作了简要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我院治疗的l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剖腹手术组各50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于剖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发热,镇痛剂使用例数均明显少于剖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组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手术成为良性卵巢肿瘤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和单独PKRP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进行比较,提供一种更好的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方法对68例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BPH患者,均在我院行泌尿外科手术。根据手术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5例联合治疗组和33例PKRP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尿失禁及尿道狭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前列腺的体积小于PKRP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短于PKRP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失禁,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有效的。联合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而且恢复快,很适合前列腺增生手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围刺法联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7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甲状腺素替代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围刺法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甲状腺激素水平、自身抗体水平、甲状腺结节体积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67%)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效率(78.33%)(P <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THS方面均优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TGAb、TMAb方面均优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缩小患者甲状腺结节体积方面均优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在研究阶段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围刺法联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甲状腺功能,并有效地抑制结节体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卵泡膜细胞瘤与卵巢纤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自2001年至2012年间,病理诊断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和卵巢纤维瘤各37例,用大体、光镜下、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鉴别诊断,并对术后患者进行跟踪,在预后方面进一步鉴别。结论良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与卵巢纤维瘤在大体和光镜下并不容易鉴别,而且预后相似(卵泡膜细胞瘤伴细胞增生活跃者应警惕),只有通过脂肪染色和免疫组化才能较准确将这两种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