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鹤山市中医院收治的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最终结果(AD分型、主动脉破口数、破口位置、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范围、夹层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52例疑似主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且有完整的影像学诊断资料,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文52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后,共检出主动脉瘤患者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17例,主动脉狭窄患者、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各2例,主动脉硬化性溃疡患者3例,分别占25.0%、32.7%、3.8%、3.8%、5.8%,总检出率为71.2%,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的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灵敏度为100.0%,且不同类型主动脉病变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对主动脉病变的情况进行判断,检查的空间分辨率高,图象清晰,且操作简便、无创,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是早期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图像实施三维重建处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CT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参照,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90.00%、92.50%、96.55%、81.81%,其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29)。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作出灵敏、准确诊断,其诊断价值接近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或怀疑主动脉夹层者进行CT平扫及血管造影,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进行重建并分析。结果本组22例均确诊为主动脉夹层。DeK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9例,Ⅲ型5例;破裂口定位:16例源图像上有显示破口,6例多平面重建(MPR)上有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破口。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检出率及诊断率高,并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研究入院主动脉夹层患者基本资料,将其中的62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分别予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诊断相关数据。结果:MSCTA检出破口检出率为87.10%,与DSA检出率差异不明显(χ2=1.480,P=0.477);MSCTA破口平面主动脉直径为(28.49±6.42)mm,与DSA的(27.81±6.23)mm无明显差异(t=0.599,P=0.551);就影像学表现来看,DSA检测以线样征主动脉夹层最多(46.77%),MSCTA检测以双腔征主动脉夹层最多(43.5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各影像学表现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将DSA作为金标准,MSCTA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特异度为78.26%、敏感度为89.74%、准确度为85.48%。结论: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且安全无创,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TTE联合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55例(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患者均进行TTE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患者检查结果。结果:联合诊断检出53例,准确率96.36%,TTE检查检出42例,准确率76.36%,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检出46例,准确率83.64%,与联合诊断对比,P<0.05,联合诊断破裂口检出率53例,检出率96.36%,高于单纯TTE检查与单纯多层螺旋CT检查,P<0.05,联合诊断心包积液检出19例,检出率100.00%,血栓检出24例,检出率96.00%,高于单纯TTE检查,P<0.05。结论: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TTE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急重症胸痛患者,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均行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操作,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1例主动脉夹层中,以DeBakey分型统计分别为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6例,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由内膜瓣分开的真假两腔、主要破口位置及累及范围。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实用价值,可以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并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64排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每例患者均行主动脉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阴影成像等方法后处理,使内膜片、真假腔、破口和再破口、受累分支及主动脉夹层血栓获得良好显示。 结果 依照DeBakey分型,其中I型43例(35%),II型6例(5%),III型74例(60%)。 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覆盖范围大、对小分支显示能力强,能准确、快速地诊断及评估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急症患者治疗提供重要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术前诊断及介入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腔内隔绝术的14例主动脉夹层的术前及术后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征象,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结果:64层螺旋CT、DSA均对14例患者做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正确分型;2种方法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及内膜片。64层螺旋CT共显示14例患者破口共27个,覆膜支架破口封堵术后内漏2个;DSA显示破口19个,介入术后内漏1个;两者在显示破口方面有明显差异(χ2=4.926,P=0.026)。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介入术前及术后评估的价值优于D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10—01—2013—03收治的主动脉夹层38例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38例主动脉夹层经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依据Debakey分型,Ⅰ型主动脉夹层16例,Ⅱ主动脉夹层13例,Ⅲ主动脉夹层9例。结论:16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主动脉夹层具有扫描时间短、无创、多角度,多平面对主动脉夹层观察,充分了解主动脉夹层位置、范围及与其它血管、组织、器官关系,为临床提供第一手影像资料,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明确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6例连续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均行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并将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重建后处理,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5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据De Bakey分型:Ⅰ型14例,Ⅱ型2例,Ⅲ型40例。所有患者真假双腔及内膜片均清晰显示,其中3例(5.4%)患者为三腔(双假腔)主动脉夹层,其一例患者急性期假腔及伴有血栓的慢性期假腔各一个。真腔Ct值多较假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显示了所有患者初始破口的位置,并发现50例(89.2%)患者存在一个破口或多个再破口,6例(10.7%)未见再破口。CTA清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范围、重要分支血管受累、内膜片旋转方向以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可靠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Debakey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5例。主动脉夹层的特异征象主要为分离移位内膜、真假腔的存在;非特异性征象为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附壁血栓。MPR和CPR能较好地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SSD、MIP和VR能良好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是一种准确、有效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58-959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DSA检查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手术确认59例。CT检查主动脉夹层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DSA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价值更为显著,其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DSA检查,可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ADA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检查,对照组25例ADA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ADA患者的动脉壁钙化、夹层血栓、ADA累及分为、破口位置、主动脉破口数以及AD分型等指标差异。结果:两组ADA患者的破口位置、主动脉破口数以及ADA分型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25例ADA患者的动脉壁钙化、夹层血栓以及ADS累及分支范围的阳性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按DeBakey分型,57例主动脉夹层表现为Ⅰ型20例,Ⅱ型7例,Ⅲ型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CT诊断的标准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其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GE公司lightspeed多层螺旋机,从胸骨切迹向下耻骨联合扫描发现主动脉夹层8例病例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T增强扫描加3D重建对主动脉夹层CT诊断率很高。比普通CT扫描获得的信息量大,可对主动脉夹层提出准确的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论:目前多层螺旋CT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分支受累及所致器官缺血性状况,有与介入造影金标准并驾齐驱的态势,并有很好的无创伤功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后处理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本院收治并经胸外科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31例,分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组11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者8例,右肺下叶者3例,分别占72.73%和27.27%;对照组20例(包括单纯平扫11例、增强9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者15例,右肺下叶者5例,分别占75%和25%。31例均为肺叶内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组诊断正确率100%,对照组为35%(分别为平扫9.09%、增强66.6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是肺隔离症术前正确诊断最有优势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围静脉团注法CT血管造影诊断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经周围静脉团注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用MIP和VRT重建。结果:血管瘤1例,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夹层1例,主动脉粥样硬化6例,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5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5例,正常2例。结论:周围静脉团注法CT血管造影对患者创伤小,影像直观清晰,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接诊的疑似脑动脉瘤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81例患者实施诊断,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1例患者的病理结果均为脑动脉瘤,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81例患者实施诊断的准确率为95.1%,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81例患者实施诊断的准确率为85.2%,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在急诊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T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手术确诊为TA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2例患者经CTA检查,18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27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 DSA)检查,研究3种检查方法在TAD患者诊断中的正确诊断率及耗时。结果22例患者经CTA检查全部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正确诊断率为100%,DeBakey分型准确,平均耗时为25 min;27例患者经DSA检查全部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正确诊断率为100%,DeBakeyⅠ型误诊为Ⅱ型者1例,平均耗时38 min;经胸超声检查有11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正确诊断率为61.1%,经食道超声检查有16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正确诊断率为88.9%,两者结合可全部确诊18例患者为主动脉夹层,正确诊断率为100%,DeBakey分型准确,平均耗时24 min。结论CTA具有诊断正确率高、分型准确、耗时少等特点,是TAD急诊诊断方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