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入选2011年6月~2013年10月因初发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入住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青年患者42例(青年组),同期入院老年STEMI患者(老年组)52例作为疾病对照组,冠状动脉CTA检查排除冠心病人群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入院、出院GRACE积分,分析纳入青年组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脑钠肽(BNP)、Gensini积分、入院GRACE积分与老年组及对照组差别。结果青年组有诱因者占42.9%,老年组有诱因者占15.4%,两组有诱因患者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患者以男性为主,且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构成比较老年组患者高(P0.05),其胸痛等临床症状表现典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少于老年组患者(P0.05)。相关分析表明,入院GRACE积分与高敏C反应蛋白、Gensini积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与BNP呈正相关(P0.01);出院GRACE积分与高敏C反应蛋白、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P0.01),与BNP、年龄呈正相关(P0.01)。结论青年初发AMI,以男性患者为主,多有明显家族史及诱因,有多种高危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多为单支病变,早期监测与干预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18~44岁)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类型及危险因素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18~44岁初次诊断为AMI的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等一般临床资料,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吸烟和饮酒6项心血管疾病可改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青年患者不同标准和类型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变化趋势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初次诊断为AMI青年住院患者2 781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肥胖、吸烟以及TC、LDL-C、HDL-C和TG检测结果。结果:初发AMI的青年患者平均年龄(38.9±4.7)岁,男性2 657例(95.5%)。TC、LDL-C以及HDL-C平均水平分别为:(4.48±1.19)mmol/L、(2.82±0.97)mmol/L和(0.91±0.21)mmol/L,TG中位水平1.92 mmol/L。血脂异常患病率为81.0%(2 254/2 781),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81.8%vs.65.3%,P0.001)。低HDL-C患病率最高,为71.2%(1 971/2 781),其次为高TG(36.3%,1 009/2 781)。35岁组高TC和高LDL-C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两年龄组(P值均0.001)。调整相关影响因素后,HDL-C以及TG与冠状动脉狭窄≥50%无显著相关关系。TC 5.2~6.19 mmol/L:OR=2.58,95%CI:1.42~4.68;≥6.2 mmol/L:OR=2.96,95%CI:1.37~6.42以及LDL-C 3.4~4.09 mmol/L:OR=3.15,95%CI:1.46~6.82;≥4.1 mmol/L:OR=3.22,95%CI:1.46≥7.11与冠状动脉狭窄≥50%显著相关。结论:初发AMI的青年患者血脂异常患病率2倍于普通人群,2007年至2017年间血脂异常及各组份异常患病率并未呈现趋势性变化。35岁AMI患者高TC和高LDL-C较其他年龄组更突出。LDL-C≥3.4 mmol/L或TC≥5.2 mmol/L与冠状动脉狭窄≥50%的危险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o infarction,AMI)的患者发病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分层,了解危险分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青年ASCV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18~44岁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吸烟、生化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应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进行ASCVD危险评估和分层。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2 781例,平均年龄(38.9±4.7)岁,男性2 657(95.5%)例。<40岁者LDL-C≥4.9mmol/L或TC≥7.2mmol/L、吸烟、肥胖非HDL-C≥5.2mmol/L的比例高于40~44岁的患者(P值均<0.05)。《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ASCVD危险分层方案判定高危1 301例(46.8%),中危84例(3.0%),低危1 148例(41.3%),248例(8.9%)未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洛尤单抗对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不达标的青年AMI患者,随机分为依洛尤单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实施调脂口服治疗,而依洛尤单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依洛尤单抗治疗(140 mg)。比较两组患者的LDL-C等血脂相关的指标由基线治疗第7 d治疗后的改变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患者86例,其中依洛尤单抗组44例,对照组42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第7 d时,依洛尤单抗组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1.4 mmol/L且较基线下降50%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实施依洛尤单抗治疗后出现肌酸激酶、肝酶等升高情况以及肾功能损伤的现象。结论 与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比,依洛尤单抗可快速降低青年AMI患者的血脂水平,使LDL-C、Non-HDL-C达到指南推荐目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年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11年间的变化趋势。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入选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首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18~44岁的住院患者。通过电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2013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407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91例(60岁)和老年组316例(≥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心电图表现、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心功能Killip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及有起病诱因者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首发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肩背部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及其他症状者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首发表现为胸痛、胸闷者所占比例低于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患者心房梗死、后壁梗死及前间壁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高侧壁梗死、下壁梗死及≥2个部位梗死、非ST段抬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右心室梗死、广泛前壁梗死发生率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主干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及≥2支病变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血管正常率低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及室间隔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值)低于中青年组,左房室瓣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值)高于中青年组,心功能Killip分级差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AMI患者多存在起病诱因、首发表现较典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较轻、心功能较好,应积极予以治疗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在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异常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估规范化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12月间于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8~44岁初次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年龄、性别、出院诊断、Killip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及高血压、糖尿史、肥胖、吸烟、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和心脏超声检查中LVEF。结果 共纳入青年初发AMI患者1466例,其中男性1418例(96.7%),平均年龄(38.9±4.7)岁。LVEF平均水平(58.1±8.7)%,1247例(85.1%)患者LVEF≥50%;174例(11.9%)患者LVEF介于40%~49%;45例(3.1%)患者LVEF<40%。347例(23.7%)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其中1.7%(25/1466)为LVEF减低的心衰(LVEF<40%),16.0%(253/1466)为LVEF保留的心衰(LVEF≥50%),4.7%(69/1466)为LVEF中间值的心衰(LVEF 40%~49%)。左...  相似文献   

9.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从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中,选取年龄<40岁有完整冠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48例作为年轻组,选取同期年龄>60岁有完整冠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占优势,而年轻组这一优势更加显著(91.7%比57.7%,P<0.05).年轻组中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大量吸烟、肥胖、血脂异常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1%比 9.2%,81.3%比 40.4%,47.9%比26.9%,29.2%比19.2%,89.6%比65.4%,P均<0.05),而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劳累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3%比51.9%,16.7%比32.7%,12.5%比38.5%,10.4%比34.6%,P值均<0.05).年轻组TG高于对照组[(179.6±32.5)mg/dl比(138.5±27.3) mg/dl,P<0.05],HDL-C低于对照组[(36.7±16.8)mg/dl比 (43.2±13.7)mg/dl,P<0.05],而TC及LDL-C均与对照组相当[分别为(191.9±45.3)mg/dl比(187.4±42.8)mg/dl,P>0.05;(118.4±30.5)mg/dl比(115.7±36.6)mg/dl,P>0.05].年轻组中就诊时有典型胸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0.8%比28.8%,P<0.05).年轻组罪犯血管在左主干者占2.1%,前降支者占56.3%,回旋支者为8.3%,右冠状动脉者占33.3%,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轻组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6.3%比26.9%,P<0.05),而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7.3%比71.2%,P<0.05).结论 长期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是年轻人患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年轻AMI患者发病时症状典型,多表现为STEMI,且多为单支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现代临床实践中AMI院内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死因构成及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AMI入院并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患者共1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既往病史、伴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对策、死因构成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现代治疗水平下AMI院内死亡率约10.3%;2.AMI院内死亡患者中≥75岁的患者占46.2%;≥75岁和<75岁组中,女性比例为40.7%和30.2%;3.死亡病例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多,伴随疾病多其中62.4%合并高血压病,35%合并糖尿病,22.2%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54.7%有心绞痛史,37.6%有脑卒中史;4.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院内死亡率,本组患者中76.9%为ST段抬高性AMI,大面积梗死和有高killip分级(心功能不全)患者高达71.1%和44.4%,而LVEF≤40%者达到51.9%;5.仅17.9%的患者有成功再灌注治疗;6.首位的死亡原因为泵功能衰竭,占63.2%;其次为心律失常,占13.7%.结论1.AMI院内死亡率近11%,尤以高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2.伴发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或肾功能衰竭等病史可能有促发AMI早期死亡的作用;3.ST段抬高的大面积梗死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易发生早期死亡;4.死亡患者较少接受再灌注治疗;5.泵功能衰竭是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次之为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为临床该病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合并有糖尿病的43例心肌梗死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无合并糖尿病的65例心肌梗死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多发梗死部位高于对照组,早期压榨样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肠道不适反应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较对照组严重,且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有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等早期典型症状不明显,多以上腹部疼痛或胃肠道不适等临床症状就诊,但其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和病死率均高于非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若对临床症状不十分了解,易造成误诊或漏诊。重视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快速做出准确诊断,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合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再发 AMI患者 36例与同期患有AMI,出院后无再梗死的 6 9例患者对比 ,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与 AMI者比较 ,发生再梗死时 ,症状多不典型(2 7.8% ,6 9.4% ,P <0 .0 1) ;多支病变者显著高于无再梗死者 (72 .2 % ,47.8% ,P <0 .0 1)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亦显著高于无再梗死者 (12 .75± 5 .6 1,8.96± 3.48,P <0 .0 1) ;再梗死者的血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无再梗死者(5 .6 9± 1.34 ,3.95± 1.73,P <0 .0 5 ) ;血糖水平亦高于后者 (9.2 1± 1.39,7.0 3± 1.97,P <0 .0 5 )。结论 :再梗死患者多具有严重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再梗死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其血总胆固醇和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11月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30例,根据发病前是否患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75例与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表现、血压下降率、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FBG)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体质指数(BMI)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室肥厚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血压下降率高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劣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重于对照组,弥漫性病变及小血管病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合并高血压患者表现出血压下降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特点,且易出现心室肥厚,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青年AM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期间我院AMI患者资料,分为青年组(≤40岁)和老年组(≥60岁),其中青年组107例,老年组163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和术后早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男性、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酗酒和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主要犯罪血管都是前降支(62.6%vs 51.5%,P0.05),青年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患者(72.9%vs 15.3%,P0.001),而老年组患者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患者(49.7%vs 9.3%,P0.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CE事件的发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年AMI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危险因素主要以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酗酒和肥胖为主,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高,无心肌梗死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相同,全美胆固醇教育计划将2型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维持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改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远期预后。无论是否有无糖尿病病史.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可明显降低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心肌梗死后,如果原有的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或非糖尿病患者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生化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和感染以及脑梗死的发生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入选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2544例,将并发VSR的患者作为VSR组(n=40);同时采用单纯随机抽取的方法,在同期住院的其余AMI患者中选出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120)。回顾性地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结果 VSR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62.5% vs 36.4%,P<0.01)和年龄[(66.85±10.92) vs (60.79±12.65)岁,P<0.0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VSR组的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血肌酐(SCr)、肌钙蛋白T(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计数(RB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高龄,CRP、D?二聚体、SCr、TnT升高,Hb、Hct、RBC降低,可作为AMI并发VSR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心电图正常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32例冠状动脉表现为右优势型,且回旋支血管比较小,直径为2.21~2.90 mm,平均(2.59±0.12)mm。56例患者中罪犯血管为回旋支者最多,占60.7%(34/56)。结论心电图正常的AMI患者中最常见原因为回旋支闭塞,因此对具有缺血性胸痛、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而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大致正常的患者,不能轻易排除AMI。  相似文献   

19.
邵虹  曹艳杰  张军  王玉英  邹菁  魏小梅  陈兰芳 《心脏杂志》2007,19(4):F0002-F0002
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多数在心电图上出现典型的心电图特点。但有些患者MI后,不出现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早期发现不典型MI对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及早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1]。我们对138例急性MI患者心电图进行了分析。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自2005~2006年在我院住院根据心肌酶、肌钙蛋白、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急性MI患者138(男87,女51)例。年龄47~88(平均68)岁。1.2方法1.2.1常规心电图和心肌酶、肌钙蛋白检测对所有患者进行18导联,静息心电图检查,每日1次,动态观察。心肌酶、肌钙蛋白检查依据急性MI诊断和治疗指…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住院的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年龄≥ 6 0岁的老年 AMI患者 (老年组 )及年龄 <6 0岁 (非老年组 )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包括 2 5 8例老年AMI患者 (平均年龄 6 8.5± 6 .6岁 )及 117例非老年 AMI患者 (平均年龄 5 1.2± 6 .8岁 )。与非老年患者比较 ,老年AMI患者更多患有心绞痛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7.8%与 18.2 % ,P <0 .0 2 )及高血压病 (43.6 %与 5 8.1% ,P <0 .0 1)。表现为无 Q波心肌梗死 (NQMI)的老年患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13.1%与 6 .0 % ,P<0 .0 5 ) ,肌酸激酶 (CK)峰值在老年组则显著低于非老年组 (1198.7± 132 2 .1U /L与 15 70 .4± 15 0 7.0 U /L ,P<0 .0 2 )。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中有更多的患者伴有心力衰竭 (8.5 %与 2 .6 % ,P<0 .0 2 ) ,心房颤动 (14 .7%与 5 .1% ,P<0 .0 1)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8.9%及 0 % ,P<0 .0 0 1) ,死亡率也显著增高 (13.5 %与 5 .1% ,P<0 .0 2 ) ,但老年患者却较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2 0 .1%及 4 1.9% ,P<0 .0 0 1)及择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13.5 %与 33.3% ,P<0 .0 0 1)。结论 本研究提示老年 AMI患者较非老年患者更多表现为 NQMI,更多伴有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及 RBBB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