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赵玲  张瑞云 《云南医药》1995,16(6):486-487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的临床应用赵玲,张瑞云,肖践明综述任国钧审校用标准血压计单次测量血压是多年来观察和记录血压的主要方式。但偶然一次测到的血压常不能反映休息和日常活动中的血压状况。患者在家多次测量血压虽能增加信息量,但受到测量技术、记录次数与误差的限...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动态血压、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 4h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 )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及脉压 (PP)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 (TOD)的关系。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 15 8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2 4hABPM ,按平均压 (MBP)≤ 115mmHg和 >115mmHg分为两组 ;再以PP≤ 6 0mmHg、6 1~ 80mmHg和≥81mmHg分为 3个亚组。结果 随PP增加 ,TOD逐步增加 (P <0 0 1) ;PP相同而MBP不同的两组TOD无差异 (P >0 0 5 ) ,但MPB >115mmHg组的SBP、DBP和MBP均高于MBP≤ 115mmHg者 (P <0 0 1)。 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的PP比SBP、DBP与TOD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3.
4.
山路  李静 《云南医药》1999,20(5):371-373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人们对于血压及其波动规律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这项技术主要还是用于高血压的临床及研究中。一、对诊断的意义(一)有助于筛选临界或轻度高血压,检出“白大衣高血压”虽然高血压的诊断是简单的,但仅靠数次门诊测量的血压值,常常漏诊或者误诊,特别是后一种情况。从总体上说,多数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曲线多呈“双峰一谷”的长勺型,双峰常常在8~9Am和4~6Pm,一谷在2~3Am,如果不能在血压高峰时间测量血压就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人工观察血压的时间在临床上不能明确规定 ,作者通过对 10 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 ,从中找出最佳测量血压的时间 ,以指导临床医生对高血压患者高峰值掌握 ,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用药。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为符合 1978年 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 4 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0 0例 ,其中 4 0岁~ 5 0岁 15例 ,5 1岁~ 60岁 3 5例 ,60岁以上 5 0例 ,男 5 5例 ,女 4 5例 ,家族史阳性者 62例 ,阴性者 3 8例 ,纯收缩期高血压 3 5例。高血压病 期 88例 ,占 88% ,高血压病 期12例 ,占 12 %。 期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在发现夜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针对有左室后壁增厚、心脏超声提示有室间隔、左室肥厚而平时测血压均正常,且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患者同时进行普通常规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监测方法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动态血压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方法.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对于确诊夜间高血压患者,及早给予降压治疗,减轻靶器官损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对鉴别继发性高血压的意义.方法 对34例继发性高血压(SH),42例原发性高血压(EH) 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SH组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水平明显高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组夜间压力负荷大于50%左右,EH组夜间压力负荷不足20%;SH 组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非杓型明显多于E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h血压(日间、夜间)平均水平较高、夜间下降不明显、夜间压力负荷〉20%的患者可能存在SH,可疑继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张勇  陈兆銮 《云南医药》1998,19(1):9-10
本文分析了35例脑梗塞合并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发现脑梗塞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而且血压夜间下降率收缩压为6%,舒张压为7%,均小于10%,夜间/白天收缩压为9.94,夜间/白天舒张压为0.93,比正常值增高,说明本组脑梗塞患者血压昼夜波动减小,为“非杓型”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偶测血压监测,观察组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偶测血压监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血压节律都显示出白天高晚上低以及两峰一谷的规律。观察组患者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白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相对于偶测血压监测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6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52例无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杓型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能够连续性准确的测量出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给后期医师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较好效果,应用价值广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洪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437-438
目的如何将血压控制满意。方法采用经验用药和动态血压监测用药比较。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用药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高血压患者应找到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根据血压变化给予科学用药治疗,才能使血压达到目标血压。  相似文献   

12.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 (简称 ABP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诊断新技术。我科自 1995年以来使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 ,通过利用对正常人、高血压经治疗、高血压未经治疗这三组病例的监测 ,评价降压药物应用后降压效果的时间过程和平衡性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第一组经临床确诊血压正常者 ,给予 ABPM血压也正常者 5 1例 ,男 2 8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5 3.0± 8.1岁。第二组经临床确诊高血压 ,经 ABPM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并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5 9例 ,男 31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6 0 .1± 11.0岁。第三组经临床确诊高血压 ,经 ABPM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表明除了平均血压(SBP、DBP)明显增高外,其昼夜节律波动幅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4.
动态血压监测是利用动态血压仪及分析个体日常的血压变动情况,根据设定的程序可自动测量及记录血压值.通过个人电脑将所设程序入至记录盒上,再由“IF-250“将测量数据传输到个人电脑上,由软件分析接收到的测量数据,可每隔15~30分钟自动测压,也可手工随时测量.能记录最多72h的数据,可测定白昼与黑夜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的离散度,比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和血压晨峰程度。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20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分析其昼夜节律和血压晨峰程度。结果非杓型节律比例为58.7%(121/206),血压晨峰比例为76.7%(158/206)。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确定高血压分型和血压晨峰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血压监测在指导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的应用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高血压患者5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60)和对照组(n=260),两组均服用依那普利10mg+氢氯噻嗪12.5mg;试验组杓型血压患者服药时间为早上8:30,下午2:00;非杓型及反杓型服药与对照组服药时点基本一致,早晚各一次。观察两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显效120例,有效130例,总有效250例(96.9%);对照组:显效92例,有效107例,总有效199例(76.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2例出现夜间心绞痛,无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生;对照组中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2例出现心肌梗死,无脑卒中发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指导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用药,同时降低了服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研究高血压病治疗过程中24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评价各种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13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短效降压药、长效降压药和联合降压药治疗,3个月后比较它们的降压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比较,联合降压药降压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最佳方案是联合用药,其次是应用长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降压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简称ABP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血压诊断新技术,既往的偶测血压值因其变异性大、重复性差,不一定能真正反映病人正常的血压波动情况。动态血压不仅可以提供全天的血压变化,而且避免了“白大衣现象”,血压值重复  相似文献   

20.
超重及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类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超重及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许多研究发现,肥胖的高血压发病具有独特的内分泌因素,且其临床特征,病理生理特点及合并症的发生和转归也有不同,因此对超重及肥胖高血压类型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及其合并病。方法:按1993年WHO推荐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我.所门诊及体检中发现的体重指数大于25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16例,常规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及眼底血管,并做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心电图、B超后,参考Niarches及Koch-Weser的建议按照血压增高的类型分为4型来对照分析。结果:单纯收缩压增高的Ⅰ型和收缩压高为主的Ⅱ型患与单纯舒张压增高的Ⅲ型和以舒张压增高为主的Ⅳ型患者比较,发生高血压眼底病变和左心室肥厚的概率较大(P<0.001)。结论:超重和肥胖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增高致靶器官损害间的关系较舒张压增高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