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7):33-34
临床路径是个多专业协作的医疗护理标准服务计划,能以具体的、有预期结果的每日工作来实现"高效率、高品质"和"减少医疗经费、合理运用资源"的目标[1].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畸形,约占先心病发生率的20%[1],是由于心脏在胚胎发育中,两心室之间的间隔发育异常,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缺损可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畸形,约占先心病发生率的20%[1],是由于心脏在胚胎发育中,两心室之间的间隔发育异常,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缺损可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大动脉错位等畸形并存.小儿室间隔缺损一般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缺损修补术.现将我院106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心胸外科门诊收治的250例CHD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给予CHD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特殊病人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拒食次数、哭闹次数、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3.0心脏病模块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拒食次数、哭闹次数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心脏问题及症状、治疗焦虑、躯体自我形象、认知和交流等PedsQOLTM3.0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加快CHD患儿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手术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手术后维持良好的循环功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适时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变化,防止心包填塞的发生;维持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格控制补液量及补液速度。结果:本组36例,9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其中2例出现室颤,肺炎8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肺高压危象3例,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1例,切口感染1例。痊愈35例,1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降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院 1 991~ 2 0 0 1 - 0 3年共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0 2例 ,共发生残余漏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2~ 9岁 ,膜周部 4例 ,漏斗部肺动脉干下型 2例 ;缺损范围 0 .4~ 0 .9cm,合并肺动脉中重度高压者 2例 ,残 相似文献
8.
总结封堵器介入治疗心脏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86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术前、中、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86例患儿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率为97.7%,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8%,溶血发生率为2.3%,瓣膜返流发生率为1.2%,残余分流发生率1.2%,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3.6%,移位脱落发生率1.2%,所有患儿经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创伤小、成功率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患儿康复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们共收治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47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3~15岁,平均6.9岁;体重11~36 kg。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16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缺损8~25 mm。膜周型36例,干下型11例。 相似文献
10.
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淑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Z1)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20%,通常分为膜部、漏斗部、肌部,绝大多数VSD发生在膜部,即室上嵴下型。我院2000年9月-2003年9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共35例,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病人住ICU 24 h后转回普通病房治疗,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00年9月-2003年9月ICg共收治心脏直视下室缺修部术后病人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8岁。手术采用全麻、气管插管、经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体外循环,术后回ICU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待病人安全清醒,血氧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综合护理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行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术后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06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婴幼儿,术后精心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和并发症对症处理.结果:术后30d内死亡18例(其中11例年龄小于6个月),死亡率2.55%,晚期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1.2%.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维护良好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及时防治低心排、心律失常、肺不张、肺高压危象等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先心病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热、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先心病介入手术患儿围术期护理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21世纪外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是微创技术,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是目前微创心脏外科学的最前沿技术,它极大程度地依赖于术者丰富的心血管外科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此项技术无需正中开胸,仅通过数个胸壁的小孔即可完成心脏直视手术,且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充分暴露、操作精细等优点,这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后创伤小、痛苦轻、失血少、恢复快。我科拥有世界上最新型号的IntuitiveSurgical公司最新的四臂DaVinciS机器人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心脏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进行介入封堵的100例小儿心脏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0例患者中,92例患者封堵成功,8例患者因病情不适于封堵治疗转行外科手术。9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即刻微量残余分流者4例、心律失常者22例、穿刺局部明显血肿者1例,患者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创伤小、成功率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201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纳入研究,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7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124例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呼吸道管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吸痰护理、肺部体疗、术后康复护理等。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率试验组(4.84%)低于对照组(12.99%),住院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短。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实施科学、完善的集束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18.
护理干预在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2):73-74,8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中应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175例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尿道无狭窄,排尿型态正常,尿线粗,射程远。结论加强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第七天发生右侧乳糜胸较为少见,此病例在我院心胸外科尚属首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