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检索雷公藤多苷片(glucoside tripterygium total,GTT)致肝损伤及其增效减毒的相关文献,探讨GTT使用剂量和时间与肝损伤发生的相关性。归纳具有保肝作用的单体或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GTT与这些药物相互作用机制。讨论GTT的肝损伤机理和增效减毒机理,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安全应用GTT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嘉伟  杨依霏  夏冰  李春  卢晨娜  张亚  刘婷 《中草药》2023,54(24):8105-8116
目的 使用一种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以模拟体内微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微流控肝器官芯片技术,评价雷公藤提取物(Tripterygium wilfordii extract,TWE)和雷公藤多苷片提取物(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extract,TGE)的肝脏毒性,比较微流控-精密肝切片、静态-精密肝切片、微流控-HepaRG细胞培养体系的差异性。方法 将新鲜的大鼠肝脏进行精密切片处理后,分别置于静态/微流控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微流控-HepaRG细胞培养体系则是将HepaRG细胞接种到已预先接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培养小室中加药培养;TWE终质量浓度为0.30、0.60、1.20 mg/mL(以生药量计),TGE终质量浓度为31.25、62.50、125.00μg/mL,共孵育24 h后进行肝脏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及形态学观察。结果 在不额外添加药物的正常培养情况下,微流控/静态精密肝切片培养上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多苷片的抗炎作用及体内药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药理效应法探讨雷公藤多苷片的药效动力学参数.方法:将8组雄性Wistar大鼠,皮内注射0.1 mL完全弗氏佐剂(CFA)第14天后,制得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然后,分别以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率为效应指标测定雷公藤多苷片的药效动力学参数.结果:雷公藤多苷片大鼠ig给药后,以IL-1和TNF-α变化率为指标,时间体存量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α0.230和0.196 h,t1/2β0.283和0.246 h,V1/F 2.174,1.798 L·kg -1,AUC0-∞1.236,1.578 mg· L-1·h-1.结论:雷公藤多苷片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符合线性二室模型,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永生化人肝HepaRG细胞明确雷公藤多苷片制剂(Tripterygium Glycoside Tablets,TPT中主要成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与肝毒性的相关性。方法:HepaRG细胞经不同浓度TP及TPT作用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cell vounting kit-8,CCK-8)分别测定TP和来自不同厂家的TPT对HepaRG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流式检测法测定TP及TPT的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收集细胞培养液检测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谷氨酰转肽酶(GGT)等与肝毒性相关的生化指标,并以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 (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TP的半数抑制浓度(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15.14 nmol·L~(-1)。重点考察不同生产企业间TP含量与毒性差异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TP含量与细胞毒性、细胞凋亡、ALP、CK、TNF-α和IFN-γ变化直接相关,AST、LDH、TNF-α和IFN-γ是检测TP导致的肝细胞毒性较为灵敏的指标。结论:TP为不同企业TPT制剂中主要肝毒性成分。TPT中其他成分仍存在肝毒性风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雷公藤多苷是采用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部提取物制成的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对肾病、风湿性疾病、皮肤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哮喘与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因其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自雷公藤多苷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其毒性反应事件报道频繁,其中报道较多的是雷公藤多苷对肝、肾、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的损害,其次是对皮肤黏膜和造血系统的损伤。本文整理和分析雷公藤多苷肝脏毒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复方雷公藤多苷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检测复方雷公藤多苷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指标,来判定复方雷公藤多苷和雷公藤多苷二者的毒性大小。同时测定单纯复方中药的最大耐受量,并以此判定复方雷公藤多苷的毒性来源。  相似文献   

7.
以瓜菱、石斛、白芍、川芎、生地、元参、牛膝、五味子、菟子、枸杞子、车前子、覆盆子、益母草、泽兰、麦冬、当归组成的中药复方,其水提剂11.27,5.64,2.82g/kg与等量雷公藤多苷组成复方制剂级动物ig。小剂量复方中药+雷公藤多苷组对小鼠急性、慢必琰症及大鼠急性和免疫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优于等剂量的雷公藤多苷。中药复方剂量过大可拮抗雷公藤多苷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雷公藤多苷引起肝毒性入血成分的分析研究,探讨雷公藤潜在的肝毒性物质基础。方法:观察雷公藤多苷临床20倍等效剂量给药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AST和ALT来评价雷公藤多苷造成肝损伤的客观真实性;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在MSE质谱正负模式下,建立雷公藤多苷UPLC-Q/TOF-MS指纹图谱和其大鼠血清指纹图谱,比较确定雷公藤多苷的入血原型成分。结果:正常组与给药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指标、血清AST和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指纹图谱的研究共鉴定Othosphenic Acid、Triptotriterpenic Acid、Demethylregelin、Wilforlide、Cangoronine 5个原型成分。结论:初步确定了雷公藤多苷引起肝毒性的入血成分,为其肝毒性物质基础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周国梁  宿树兰  华永庆  余黎  朱悦  段金廒 《中草药》2023,54(24):8263-8272
综合分析国内外雷公藤研究相关文献,对雷公藤临床不良反应及肝毒性表现进行表述和总结,分析肝毒性产生的机制。通过雷公藤配伍单味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及中药复方及炮制加工降低肝毒性进行归纳,并分析其降低毒性机制,从而明确雷公藤肝毒性研究现状及不足,并进一步对雷公藤药材及成分降低毒性提高疗效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雷公藤药材研究发展及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标记定量(TMT)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双补丸减轻雷公藤多苷片致雄性生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4周龄雄性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组(12.5 mg·kg-1·d-1)和双补丸组(3.125 g·kg-1·d-1),每组7只,连续灌胃12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附睾组织病理情况;采用TMT标记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应用Western Blot验证富集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E病理结果表明,双补丸能显著减轻雷公藤多苷引起的睾丸、附睾病理损伤,增加生精细胞及线性精子数量。蛋白组学共鉴定出蛋白质7 381个。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组有34个差异表达蛋白,经双补丸干预后有21个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回调,其主要涉及与生殖相关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双补丸可显著上调与生殖密切相关的PI3K-Akt通路上磷酸化磷酸...  相似文献   

11.
李美玲 《光明中医》2013,28(2):395-397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对血脂的影响,即探索其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雷公藤多甙治疗,剂量1mg/(kg·d),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及血脂、ESR、CRP、RF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ESR、CRP、R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C、TG、LDL-C较前下降,HDL-C较前升高,上述结果提示雷公藤多甙对血脂无不良影响。结论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明显降低ESR、CRP、RF,缓解症状同时对血脂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复方灵芝健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反应介质、肾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DN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雷公藤多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灵芝健肾方,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反应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8水平,肾功能如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REA),血管内皮功能如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SCr、BUN、UREA、TNF-α、IL-6、IL-18、ET-1、MDA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NO、SOD、VEG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复方灵芝健肾方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反应介质,改善肾功能,抗氧化应激作用,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雷公藤(TW)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的作用以及有关雷公藤的耐受性问题。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TW Ⅰ组、TWⅡ组、TWⅢ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余下3组给予 TW 灌胃,剂量为每次20mg/kg,每天2次。给药时间分别为1个月、2个月、3个月。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水平、肾上腺重量以及肾上腺病理学改变。结果:TW Ⅰ、TWⅡ组血浆 ACTH、皮质酮水平以及肾上腺重量均显著高于正常(P<0.01,P<0.05);TW Ⅲ组血浆 ACTH、皮质酮水平以及肾上腺重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 TW 对 HPA 轴有促进作用;大鼠能对此作用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卢爱东  刘晓玲  王彬 《陕西中医》2008,29(5):539-540
目的:探讨雷公藤治疗复发性色素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雷公藤配中药汤剂治疗复发性色素膜炎,治疗组38例,病程1月~1a,;对照组26例,病程≥2月,使用强的松、消炎痛及维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93%。提示:雷公藤治疗复发性色素膜炎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雷公藤的本草考证,收集雷公藤别名,明确药材的来源,为其资源相关品种的开发提供本草学依据,并从古籍中寻找是否有减毒措施。方法:考证历代本草及地方本草对雷公藤或其别名的描述,进行分析。结果:历代本草对雷公藤的记载不够清晰,清代以后的本草开始记载,从中总结出配伍解毒等方面内容,可为临床应用或减毒提供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晨僵时间、胸廓扩张范围、关节疼痛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多肽(CTX-Ⅰ)、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胸廓扩张范围大于对照组,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ESR、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血清CTX-Ⅰ水平降低,SOD水平较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PLT、PC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15.52%)与对照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134-138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胸腺及血液中T细胞受体的作用影响,探讨雷公藤多甙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鸡Ⅱ型胶原蛋白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对大鼠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进行计数及胸腺、脾系数的测定;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胸腺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细胞受体BV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结果:雷公藤多甙的有效剂量为8mg/kg,可以减少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肠道派氏集合淋巴结的数量,引起黏膜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不易接受抗原刺激,降低免疫应答反应;还可以抑制脾脏免疫功能的亢进;并且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TCR BV15和BV19表达增高,而在药物治疗组大鼠TCR BV15和BV19表达有所下降。结论:雷公藤多甙可减少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的数量,抑制脾脏免疫功能亢进,降低T细胞功能,通过改变TCR BV基因mRNA表达量,从而达到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雷公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免疫球蛋白(IgA、IgG)、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沉(ESR)、R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SR、RF、HMGB1、SA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球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降低患者ESR、RF、HMGB1、SAA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益精丸干预雷公藤多苷诱导睾丸支持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无药血清组、雷公藤多苷组和补肾益精丸组,每组各12只,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无药血清组、雷公藤多苷组和补肾益精丸组,每组4孔。血清干预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补肾益精丸组细胞增殖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补肾益精丸组细胞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药血清组及雷公藤多苷组G1期细胞数增多,S期细胞数减少;补肾益精丸组与雷公藤多苷组比较,S期细胞数增多。结论:雷公藤多苷对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主要作用于细胞G1期及S期。补肾益精丸可有效拮抗雷公藤多苷对睾丸支持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