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退行性变是西方国家二尖瓣关闭不全常见的病因,与二尖瓣置换术(MVR)相比,二尖瓣成形术(MVP)不仅无需长期抗凝,避免了抗凝相关并发症,而且能够有助于左心功能的维护。目前MVR与MVP治疗退行性变的远期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MVP与MVR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2008年在俄罗斯巴库列夫心血管外科研究中心接受瓣膜手术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MVP组(129例)和MVR组(14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患者5年、10年累积生存率、无脑卒中发生率及再次瓣膜手术情况。分别根据患者随访终点时死亡情况、脑卒中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2例)和非死亡组(232例)、脑卒中组(30例)和非脑卒中组(24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死亡、发生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MVP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MVR组(P<0.05)。死亡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长于非死亡组,MVP率低于非死亡组(P<0.05)。脑卒中组患者入院时血肌酐、入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非脑卒中组,MVP率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VP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死亡[HR=0.053,95%CI(0.005,0.585)]、发生脑卒中[HR=0.095,95%CI(0.013,0.698)]的保护因素(P<0.05)。MVP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MVR组,10年累积生存率高于MVR组(P<0.05)。MVP组患者5年、10年累积无脑卒中发生率低于MVR组(P<0.05)。MVP组和MVR组患者再次瓣膜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P是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死亡、发生脑卒中的保护因素,对于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MVP者的远期预后优于行MVR者,临床应积极推广MVP。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综合应用二尖瓣成形术矫治复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14年3月,综合应用多项成形技术修复23例复杂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瓣膜,患者年龄14~71(45±23)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6例,重度17例,均存在2个以上的反流点;联合应用后瓣矩形切除、前叶三角形切除、腱索缩短、腱索转移、缘对缘二孔化、置入人工腱索、置入人工瓣环等技术修复二尖瓣。术中采用注水试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手术后每年进行1次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术后随访期死亡率和无二尖瓣反流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随访时间为(71±37)个月,2例患者失访(9%),1例患者于术后3年死于心力衰竭,预计11年总体生存率为95%。根据最近一次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22例存活患者中,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72个月和96个月发生中度二尖瓣反流,免于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预计发生率为76.4%。无患者因为二尖瓣反流复发或者其它原因进行二次心脏手术。结论:正确判断二尖瓣闭锁不全的病理改变,综合应用多种成形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二尖瓣成形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呼吸系统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二尖瓣病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二尖瓣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多数存在呼吸储备功能不足,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妥善的呼吸系统围术期护理是减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我院2005年3月到2008年6月,行二尖瓣置换术6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二尖瓣狭窄 (MS)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R)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的效果。方法 将 2 6例MS合并轻、中度AR患者 (A组 )和 34例单纯MS患者 (B组 )的PBMV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 A组左心房平均压力(MLAP)从术前 2 3 5± 4 6mmHg降至 11 2± 2 9mmHg(P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 (MVG)从 17 2±7 7mmHg降至 2 3± 2 6mmHg(P <0 0 1) ,二尖瓣口面积 (MVA)从 1 1± 0 2cm2 增至 2 1± 0 2cm2(P <0 0 1) ,左心房内径 (LAD)从 43 3± 5 0mm降至 36 4± 3 7mm(P <0 0 1)。二尖瓣区舒张期杂音消失率为 73%。心功能分级 (NYHA)从术前 2 7± 0 5级改善至 1 1± 0 7级 (P <0 0 1)。随访与术后比较 ,除MVA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以上各项参数与B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且A组随访左心室内径 (LVD)仍在正常范围 ,亦无主动脉瓣返流增加。结论 对于MS合并轻、中度AR ,PBMV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措施 ,应列入PBMV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36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实施二尖瓣成形术36例,其中后叶矩形切除13例,“双孔法”3例,后叶腱索转移1例,后叶矩形切除+“双孔法”4例,前、后交界环缩2例,单纯放人工瓣环11例,瓣叶裂修补1例,二尖瓣肿瘤切除1例。28例置入人工瓣环,其中Edward软环19例、Medtronie软环9例。结果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或微量反流26例,少量反流10例。1例术后第10天发生心律失常死亡。患者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左房(LA)(49.06±13.79)mm,左室(LV)(59.79±11.23)mm。术后心脏彩超检查:左房(39.47±6.63)mm,左室(50.21±5.07)mm。术后3个月随访心脏彩超检查:左房(35.26±5.42)mm,左室(45.18±4.25)mm。35例随访1~18个月,心功能I级31例、Ⅱ级4例。结论二尖瓣关闭不全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早、中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测量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左室各节段心肌应变值,探讨2D-STI定量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25例,在术前(A组)、术后1周(B组)、术后6个月(C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包括:左房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集标准切面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网周应变(CS)值。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组),两组间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术后各期LVEF与术前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与A组比较,LAD、LVIDd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A组与N组各节段比较,纵向峰值应变明显减低(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变化不明显(均为P>0.05);C组与A组各节段比较,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有所增加(均为P<0.05);(3)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A组与N组比较,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明显减低(均为P<0.01);(4)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B、C组与A组比较,径向应变峰值均增加(均为P<0.05);C组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峰值径向应变均基本接近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2D-STI在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以前能够早期发现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是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机理与心肌梗死所致的继发性左心室扩张重构及二尖瓣瓣叶牵拉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二尖瓣瓣叶和瓣下结构并无结构性病理改变。随着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CAD)的日益多发,有报道指出心肌梗死患者中高达40%的个案出现IMR。然而,IMR患者的长期预后普遍欠佳,资料显示即使患者出现轻度IMR,亦会增加其心血管事件死亡率,IMR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62%,远逊于单纯CAD患者。因此,IMR的治疗已成为近年瓣膜病以及冠心病领域的焦点,吸引了大量临床研究对于IMR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其治疗策略做出报道,并提出针对IMR治疗的多种不同外科手术策略。对于严重IMR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二尖瓣外科干预是目前研究得出较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对于轻中度IMR的治疗,目前缺乏共识,手术方案需要基于患者的二尖瓣病变及基础疾病情况做出个体化的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轻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所带来的创伤和风险,基于外科边对边缝合和瓣环成形的手术方式,近年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经二尖瓣边对边修补术和瓣环成形术,前者经穿房间隔途径送入钳夹装置或负压抽吸缝合装置,钳夹或缝合前后瓣边缘,形成双孔二尖瓣,后者经右颈内静脉途径把缩环装置植入冠状静脉窦内,缩短瓣环前后径,以减轻二尖瓣反流。两种方法均已从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试验,均显示了良好的治疗作用,但还需技术上的进一步改进和长期大规模的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二尖瓣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手术要点,探讨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开展胸腔镜辅助二尖瓣成形术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3~ 64岁,平均(42±17)岁,平均体质量(57.5±14.5)kg.瓣膜退行性病变25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1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2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右股动脉插供血管,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血管建立体外循环.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经右侧胸壁小切口(4 ~5 cm)+两孔法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且与传统开胸组相比较,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短,术后胸腔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反流面积:无反流或轻微反流(<1.0cm2)19例,轻度反流(1.0~4.0 cm2)12例,中度反流(4.0 ~8.0 cm2)2例.随访3~ 18个月,随访30例,随访率90.9%,随访示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比术前均明显缩小.结论:胸腔镜辅助二尖瓣成形术临床效果满意,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符合现代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尖瓣修复术(MVr)对左室功能减退的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来62例中重度MR并发左室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超声心动图围术期观察及术后随访对比。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重大并发症;随访(58±13)月,晚期死亡2例(3%);失访7例,随访患者恢复心功能Ⅰ级29例(53%),Ⅱ级26例(47%);1年后复查49例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二尖瓣返流0~轻微36例(73%),轻度10例(20%)、轻~中度3例(7%),术后2周、1年心脏超声观察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及左房直径(LAD)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改善(P<0.05)。结论二尖瓣修复术,对于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有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后复发性病变的病因,总结再次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阜外医院19例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7例,首次手术年龄4~66岁,平均(34.9±22.6)岁。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2例。再次手术时年龄18~81岁,平均(43.5±19.1)岁。两次手术间隔2~430个月,平均(118±116)个月。再次手术同期进行三尖瓣成形术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例,左房血栓清除1例。术前心胸比0.56±0.07,左房内径(LA)为(49.4±8.5)mm,左室舒张末径(LV)为(56.6±5.9)mm,左室射血分数(LVEF)62.6%±7.8%。结果手术失败组包括瓣叶缝线撕脱5例,瓣叶裂未完全缝合2例、人工瓣环瓣周漏2例、人工腱索撕脱1例。病变进展或新发病变组包括新发瓣叶脱垂4例,瓣环明显扩张2例,自体腱索断裂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二尖瓣相对性狭窄1例。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09±53)min,阻断时间(70±29)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5.8)h。围术期无死亡。出院时有2例二尖瓣少中量反流,LA为(42.9±6.1)mm,LV为(53.4±6.3)mm,LVEF为59.3%±3.8%。术后随访(21.0±14.9)个月。1例术后2个月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中量反流。另有1例术后10个月发生脑梗死。无死亡、再次手术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或Ⅱ级。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后出现复发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在瓣叶条件良好,反流原因明确情况下,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围术期结果,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相对安全且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使其成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发现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多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手术由于创伤高龄等因素多不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因此,PBMV对此类患者显得较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PBMV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受试对象我院住院的风湿性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合并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行二尖瓣成形术(MVP)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IMR于我院行MVP并CABG的患者71例,均应用二尖瓣成形环,并分为软环组38例和硬环组33例。终点事件为术后死亡、再次二尖瓣手术、术后出现二尖瓣重度反流和心力衰竭。随访时间为(20.3±8.5)个月。结果软环组二尖瓣瓣环扩张比例显著高于硬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vs 30.3%,P=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术前存在二尖瓣瓣环扩张、心功能(NYHA)>Ⅱ级和室壁瘤患者较无上述各项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更高(Plog-rank=0.018、0.044、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二尖瓣瓣环扩张(HR=5.79;95%CI:1.23~27.15)、心房颤动(HR=5.14;95%CI:1.31~20.11)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HR=1.03;95%CI:1.01~1.06)是影响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MR行MVP并CABG的患者,二尖瓣瓣环扩张、心房颤动、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影响其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手术治疗后早期和远期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外科治疗46例LVEF≤0.55的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二尖瓣成形术21例,瓣膜置换术25例.使用二维超声测量术前、术后早期和随访期间LVEDD和LVEF.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到42例,随访期死亡1例,生存者心功能改善.术后早期与术前比较,LVEDD从(67.02±9.83)mm缩小到(59.52±9.49)mm(P<0.05),LVEF从47.48±6.02提高到50.09±10.59(P>0.05).随访期,LVEDD和LVEF分别为(59.46±13.28)mm和(53.79±14.00)mm,与术后早期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二尖瓣成形术后如无残留及再发反流,LVEF在随访期内可进一步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患者左心室逆重塑,随访期不再继续恶化.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瓣膜病理改变、心功能及术者经验等因素,尽量施行瓣膜成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全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TCMI-MVP)在治疗二尖瓣反流(MR)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耐久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TCMI-MVP的1 275例MR患者的中远期结果。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MR未复发组(A组,1 098例)和MR复发组(B组,177例),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随访率为96.24%,中位随访时间为4.42(0.00,13.20)年。整个队列患者1年、3年、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9.5%、98.5%、97.8%和95.5%。两组生存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P=0.554)。当未考虑死亡为竞争风险时,整个队列患者1年、3年、5年和10年MR≥2+的复发豁免率分别为90.4%、87.4%、85.6%和78.3%。当考虑死亡为竞争风险时,术后进展为MR≥2+的累积发生率在1年、3年、5年和10年时,分别为9.6%、12.5%、14.3%和21.4%。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患有高血压[HR(95%CI)=1.70(1.18~2.44),P=0...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我们对86例在胸腔镜下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两家医院行肺癌手术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48~72岁,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行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正>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作为对高手术风险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1],已在全球广泛应用,国内开展相对较晚。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作为防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栓塞事件的重要措施在国内应用广泛,其效果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2]。本文对高龄心房颤动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二尖瓣钳夹及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治疗进行报道,拟为相似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成功率、通畅率、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通畅率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上具有一定效果,它能够提高动静脉内瘘成功率、通畅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正1990年Lewis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技术应用于胸外科[1-2],经过20多年的发展,胸腔镜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单孔VATS更具有创伤更小、痛苦少、且恢复更快的优势,是未来胸科微创外科的一个发展方向。本院自2015年7月到2015年11月对2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实施了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7~71岁,平均(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