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的的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磁共振表现,探讨3D-TOF-MRA与SWI对两种常见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44例血管畸形进行磁共振成像,并加扫3D-TOF MRA及SWI序列,其中26例海绵状血管瘤、18例动静脉畸形.分析比较二者对脑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以及细微特征的鉴别能力.结果 3D-TOF MRA可以清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部位、大小、输入动脉的来源、输出静脉的去向;海绵状血管瘤MRA成像未见明显供血动脉.SWI清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数目及范围较常规序列增大;而且还能显示动静脉畸形迂曲的小静脉,但不能直观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全貌及输入动脉等粗大血管的情况.结论 3D-TOF MRA技术对于动静脉畸形之类高流速低阻力的血管畸形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价值,而SWI技术则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等低流速小管径的血管畸形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联合可以提高脑血管畸形检出,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27例,静脉血管瘤25例)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SWI与其它常规序列对隐匿性血管畸形病灶显示和检出能力的差异。结果:在所有27例海绵状血管瘤病例中,SWI发现病灶数目最多,其它序列发现病灶数目均明显少于SWI;在所有25例静脉血管瘤病例中,SWI较其它常规序列更清晰地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均呈现特征性的“海蛇头”样表现。结论:SWI能够较常规序列更敏感地发现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病变,是诊断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可靠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隐匿性血管畸形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畸形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血管畸形诊断的价值及脑血管畸形的SW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7月MRI显示的典型脑血管畸形41例(海绵状血管瘤23例,动静脉畸形13例,静脉畸形5例)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1WI增强扫描及SWI,与手术所见及DSA对比,将SWI与常规MRI对比,分析其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SWI可以显示较常规序列更多的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发现3例脑内弥漫性血管瘤及5例多发病变的病例;同一病灶SWI显示的范围较常规序列大;SWI显示6个静脉畸形病灶,而常规序列显示5个,可以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并与T1WI增强扫描图像很好的对应;SWI可以显示DSA显示的15支供血动脉中的13支(常规序列显示13支),20支引流静脉中的18支(常规序列显示13支)。结论:SWI是显示血管畸形最敏感的MR序列,是筛查脑血管畸形的理想手段,结合MRI常规扫描序列可以为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内部组织结构判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畸形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行1.5T 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扫描,将SWI图像与MRI常规序列图像进行比较,评价SWI相对于常规序列在脑血管畸形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6例血管畸形患者,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0例,MR常规序列发现病灶18个,其中表现为典型血管瘤征象("铁环征")16个,SWI发现25个,其中均匀性低信号病灶12个,低信号中含有混杂信号病灶13个;动静脉畸形(AVM)5例,SWI可显示更多的引流静脉,且易与动脉区分;发育性静脉异常为21例(其中伴发其他血管畸形者3例),SWI较常规序列发现更多病灶,均可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而常规序列显示欠佳。结论:SWI在脑血管畸形诊断方面检出率高于其他MR常规序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脑血管畸形,过去被认为发病率很低,随着MRI的普及应用,其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关于磁共振各种不同的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示能力的研究报道较少。作者收集了18例患者的MRI图像,比较T1WI、T2WI、FLAIR、DWI、SWI序列不同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及静脉血管瘤的MRI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癫痫中心就诊的37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共振常规T1WI、T2WI和SWI序列对所有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进行颅脑扫描,分析T1WI、T2WI和SWI序列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显示能力和影像特征。结果: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26例中,T1WI序列发现病灶10个,T2WI序列发现病灶21个,SWI显示病灶26个,病灶位于枕叶9例、额叶7例、颞叶5例、顶叶4例及小脑半球1例。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11例中,T1WI序列发现病灶11个,T2WI序列发现病灶22个,SWI显示病灶72个,血管瘤最大主病灶位于颞叶6例、额叶2例、枕、顶叶及小脑半球各1例。SWI扫描显示的最大病灶直径为24.80mm。T1和T2显示典型病灶呈桑葚样混杂信号,SWI为铁环样信号。SWI序列检出率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内急性或亚急性出血2例,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症或发育性静脉畸形3例。结论:SW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7.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脑部病变患者35例进入研究.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梗死15例,脑肿瘤10例,静脉畸形2例,静脉窦血栓2例.对患者行常规T2WI、T1WI、SWI序列、MRA及增强T1WI.分析SWI序列较其他序列对显示小的出血灶、小静脉及含铁血黄素、钙化等顺磁性物质的优势.结果 对于海绵状血管瘤,SWI能鉴别出血与血管,发现更多的小病灶.对于静脉畸形,能够发现更多的细小静脉向大静脉引流.对于急性脑梗死,SWI可发现小的出血灶.对于脑肿瘤,SWI可显示出小的引流静脉.对于静脉窦血栓,SWI可清楚显示深部引流静脉及脑表面扩张的静脉网.结论 与常规MRI及MRA检查相比,SWI对低流量血管畸形及血管瘤、多发细小出血的显示、脑肿瘤的血管评价、静脉窦血栓形成后深部静脉的扩张及早期并发出血以及脑梗死并发出血等病变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能提供病变与正常组织的相位对比改变, 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正确诊断具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中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8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和20例动静脉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MRI检查,分别采用常规T1WI增强图像和磁敏感加权(SWI)检查,比较两种方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阳性率以及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病灶的检出率。结果:SWI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的阳性率为96.43%高于TIW1增强检查的78.57%,P<0.05;两种方式对颅内动静脉血管如血管异常、供血动脉畸形以及引流静脉畸形的检出率相比,P>0.05。结论:在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以及动静脉畸的检查中,采用磁敏感加权检查,可提高临床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内部结构的显示能力及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8例经临床及影像证实肝脏病变包括血管畸形、肝细胞癌、转移瘤、血管瘤以及肝囊肿患者共25个肝局灶性病变行常规T1WI、T2WI及SWI扫描,并将其SWI图像与常规MRI序列进行比较。18例均同时行增强扫描,1例动静脉畸形同时行MRA检查,1例血管瘤动态增强后再次行SWI检查。结果:1例血管畸形SWI能较常规平扫、增强及3D MRA更清楚显示其异常静脉血管形态;4例肝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及2例转移瘤,SWI均能显示病灶内瘤静脉及血液降解产物;5例肝血管瘤及3例肝囊肿,SWI均显示病灶呈均匀稍高信号,病灶较大者邻近静脉受压。结论:SWI在显示肝脏静脉性血管畸形、肿瘤相关静脉结构等方面优于常规MR序列,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是研究肝脏局灶性病变内部结构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弥散成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海绵状血管瘤为脑部血管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非增生性血管畸形,其发生率仅次于脑动静脉畸形(AVM),而较脑静脉畸形和脑毛细血管畸形多见,由于MR检查的增多,脑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中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诊断。本文通过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弥散成像(DWI)和常规MR影像表现的分析,初步探讨MR弥散成像对该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MRI和MRV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和MRV诊断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收集经MRI诊断的12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病例,其中3例具备MRV资料,分析其MRI和MRV表现。结果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发生于额叶4例,顶叶3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3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合并Chairi畸形1例,合并出血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在MRI上可见典型表现,平扫时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导静脉在T1W及T2WI上均呈血管流空信号,髓静脉多数显示不佳,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可清晰显示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人粗大的导静脉,呈“海蛇头”样之典型改变。MRV可显示异常扩张之导静脉,并可显示其回流归属,对髓静脉显示不佳。结论MRI能可靠检出病灶,具备特征性表现,并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MRV可直观而形象地显示引流静脉及其回流方向,类似于脑血管造影表现,能弥补MRI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3.0T磁共振SWI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M)诊断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经DSA或病理证实的42例颅内C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cMRI (SE-T1WI、FSE-T2WI)、传统T2*WI和CT进行对照.结果 42例CM患者,SWI共检出病灶156个,T2*WI 121个,cMRI 94个,CT 73个.对相同层面同时显示的52个CM病灶的面积进行测量,SWI平均2.1 cm2,T2*WI平均1.9 cm2,cMRI平均1.6 cm2,CT平均1.5 cm2.CM在SWI序列上主要表现为多发"黑点"征,或"爆米花"样高信号周围包绕"铁环"征.结论 SWI对颅内CM诊断敏感性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绵状血管瘤在MR问世之前很难诊断,有人将脑血管造影难以显示的血管畸形称为隐性脑血管畸形(CVM),其中最常见者为海绵状血管瘤(CNM)。磁共振在显示CNM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兹将我院经临床手术证实的8例海绵状血管瘤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组利用组织磁敏感性的差异产生图像对比的成像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1-2],与传统的加权序列比较,具有三维、高分辨力、高信噪比的特点.SWI显示静脉结构、血液代谢产物、铁沉积等十分敏感,在脑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神经变性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笔者搜集20例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旨在比较SWI、T1WI及T2WI对颅内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变患者应用磁敏感成像技术(SWI)进行诊断的有效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变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SWI与常规MRI的影像学表现,对脑血管病变中采用SWI进行诊断的优势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研究对象中4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15例脑梗死,6例静脉畸形,6例动静脉畸形,9例海绵状血管瘤。结论:脑血管病变采用磁敏感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清晰、准确的显示病灶周边的情况、病灶范围,相对于常规序列来说,其诊断率较高,在脑血管病变鉴别、诊断中可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均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研究工作。30例患者均已经过临床病理诊断为脑血管畸形,均接受CT检查与MR检查。比较分析CT检查与MR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包括19例动静脉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以及3例静脉畸形。CT检查结果显示,1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平扫未见异常4例,边界不清混杂密度影及迂曲扩张血管影15例。MR检查结果显示,1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常规MRI及MRA均可见扩张迂曲异常血管团影,SWI可见且斑点状、条状的迂曲低信号影。海绵状血管瘤的8例患者中,单发与多发分别有5例、3例,检出病灶75个。CT检查检出6例患者,检出病灶21个。MRI常规检查检出病灶53个,均可见铁环征"、"桑椹"状高低混杂信号。SWI检查的检出病灶共75个,包括低信号71个,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4个。3例静脉畸形患者均为单发,CT检查、常规MRI检查结果均无特异性表现,SWI检查结果可见呈"水母头"征的放射状异常信号影聚集。结论: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MR检查的诊断有效率更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磁共振(MRI)扫描序列中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海绵状血管瘤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0例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序列、SWI、DWI序列检查,统计常规MRI(T_1WI、T_2WI、T_2Flair)、SWI、DW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在常规序列、SWI、DWI序列扫描图像的特点。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经SWI序列均检查出脑海绵状血管瘤,其中44例单发,6例多发,共检出103例病灶数,81例位于幕上,22例位于幕下。SWI序列扫描脑海绵状血管瘤检出率较DWI序列、T_1WI、T_2WI、T_2Flai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在T_1WI、T_2WI、T_2Flair上呈类圆形或圆形混杂信号,病灶内表现为"爆米花状"、"网格状"高信号,部分病灶在T_2WI周围可见特征性环状低信号(铁环征),病灶周围无占位及水肿征象。SWI及DWI可显示病变周围含铁血黄素区域及瘤体,病变信号为低信号或低信号中伴有稍高信号,且在显示病变数目及范围均优于常规序列,且SWI优于DWI。结论:SWI及DWI相结合可为临床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提供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更利于脑海绵状血管瘤微小病灶的检出,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静脉性脑梗死MRI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性脑梗死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及典型影像学表现确诊的静脉性脑梗死患者MRI影像表现,总结其MRI影像特点。结果:MRI显示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8例,病变呈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双侧丘脑、基底节病变5例,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Flair相为高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8例,其中12例可见脑静脉窦信号异常。静脉血管成像磁共振显示脑内1条或多条静脉窦信号缺失,其中横窦-乙状窦受累5例,上矢状窦受累3例,横窦-乙状窦和上矢状窦同时受累3例,横窦-直窦及大脑大静脉受累2例。结论:静脉性脑梗死有其明显MRI影像特征,MRI和静脉血管成像磁共振检查相结合有助于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静脉性出血性脑梗死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并静脉性出血性脑梗死(VHCI)的价值。方法:采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经DSA或病理证实的18例VHC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病变部位近似的12例单纯性脑出血和8例脑肿瘤伴出血相对照。结果:18例VHCI患者,SWI表现为顶叶皮层或皮层下斑片状低信号,邻近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可见“线状”或“蚯蚓状”广泛扩张的皮层静脉或髓静脉。12例单纯性脑出血患者,SWI表现为均匀低信号,周围皮层静脉正常或稍减少。8例脑肿瘤伴出血患者,SWI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其内可见线状低信号小静脉影及斑点状低信号出血灶,周围皮层静脉明显减少。结论:对于顶叶皮层及皮层下出血性病变,SWI能够通过显示病灶邻近皮层扩张的皮层静脉或髓静脉的特殊征象,提高对VHCI的诊断,是常规磁共振成像(c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儿童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小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2例小儿颅脑疾病患者,其中外伤性脑损伤1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伴出血者20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动静脉畸形2例,Sturge-Weber综合征1例,脑肿瘤6例.采用3.0 T MR成像仪行T1、T2液体衰减反转序列(FLAI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