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是目前研究UC发病机制的热点。脾虚是UC发病的基础,“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UC肠道黏膜免疫稳态失衡的关键原因。本文以“脾为之卫”为切入点,探讨UC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为从脾论治UC夯实理论基础,且为从恢复肠黏膜免疫稳态角度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的结肠黏膜及黏膜下炎症性疾病。中医认为,UC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虚、湿、气、瘀,病理基础以脾、肾两虚为本,湿邪、肝郁、瘀血、湿热为标,临床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血同病。目前,UC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就中医治疗的观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介绍刘建平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经验。刘教授认为,UC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虚为发病之本,随着病情的发展,湿、热、浊、毒并存,为发病之标,久之脾肾两虚。在治疗上应肝脾同调、气血共治,清温并用、内外兼顾,使阴阳平衡,气机升降有常,气血运行有序,脏腑功能协调,则病情得以控制。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疑难病,激素抵抗型UC、激素依赖型UC、慢性持续型UC的治疗及UC复发的预防是中西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陈誩主任医师临床治疗激素依赖型UC重用健脾益气,治疗激素抵抗型UC重用温补脾肾,治疗慢性持续型UC重在调和气血,预防UC复发重在调理脾肾及柔肝和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肠道屏障受损为特点,表现为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溃烂以及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脾与肠道屏障有密切联系,“脾主为卫”的功能失调是UC的重要病机,然而对UC中“脾主为卫”功能失调的微观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屏障与“脾主为卫”的功能异曲同工,肠道屏障的破坏与UC互为因果,从肠道屏障的角度可以为中医“脾主为卫”理论做出新的科学阐释。现代医学尚缺乏对UC的有效治愈方法,药物治疗仍存在不良反应大、停药后加重、易复发等缺点。而中医基于“脾主为卫”理论的益气健脾治法可有效恢复肠道屏障功能,促进黏膜愈合,且无上述不良反应,对于促进UC的愈合以及防止其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滔  王帅 《北京中医药》2011,30(1):25-2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疑难病,激素抵抗型UC、激素依赖型UC、慢性持续型UC的治疗及UC复发的预防是中西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陈誩主任医师临床治疗激素依赖型UC重用健脾益气,治疗激素抵抗型UC重用温补脾肾,治疗慢性持续型UC重在调和气血,预防UC复发重在调理脾肾及柔肝和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马琳  王彧  刘陶  赵鑫  陈璐 《世界中医药》2022,(24):3554-355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以非特异性、易复发和持续性肠道溃疡为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肠黏膜屏障(包括免疫屏障、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受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进而参与UC发生发展并导致恶化。中医药治疗UC不仅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及作用温和的优势,而且对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和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现对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紊乱治疗UC的研究现状展开论述,并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干预措施,为U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病,复发率高,治愈难度大,属中医"肠澼"证范畴。我们以微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标以菌毒并治,治本着重脾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平衡,治疗该病患者55例,取得满意疗效。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属中医肠澼、泄泻、痢疾等范畴。肖振球教授认为,UC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阳虚,初期以邪实为主,后期是虚实夹杂,因此初期治疗以祛邪为重,后期治则当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为主,并根据UC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将其分成寒湿夹杂型、湿热蕴结型、气阴两虚型及脾肾阳虚型进行辨证施治,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
陈国忠教授善治消化系统疾病,尤擅应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陈教授认为,UC以脾虚失运、肾关失司为本,风、湿、热、瘀蓄蕴肠腑为标,临床分脾虚湿阻、脾肾阳虚、阴虚夹湿、气滞血瘀、风湿热蓄5个证型,分别治以"健脾理气、清化湿毒""温肾升阳、暖脾助运""滋肾润燥、养阴扶脾""调气和血、化瘀止痢""祛风胜湿、清热止痢",认为"阴虚夹湿"为UC后期缠绵难愈之病由,因湿为阴邪,滋阴则助湿,祛湿则伤阴,惟以滋肾润燥、养阴扶脾贯穿其中,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1.
潘炜  于玲  甘淳 《新中医》2019,51(12):325-326
简版:正文:溃疡性结肠炎(UC)在消化内科疾病中比较常见,中医学将其归为久泄、肠湃、肠风等范畴。结肠黏膜或其下层是UC的好发部位,可出现排脓血便、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且迁延不愈。目前西医治疗UC的指南中以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长期使用会使自身免疫力下降,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联合中药治疗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认为脾肾阳虚是UC发病的根本病机,是导致本病预后不佳的基础,因此贯彻健脾温肾为治疗原则,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大意义,现阐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复发型UC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与溃结宁穴位贴敷及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 d,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疗效、黏膜病理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清IL-4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及黏膜病理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4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能提高脾肾阳虚型慢性复发型UC的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脾肾阳虚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溃结宁穴位贴敷及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两组均配合综合护理,60 d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护理疗效显著,且可以减轻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率逐年升高,预后不佳,中医药治疗UC疗效显著。UC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胃虚损为本,毒损肠络、肠络瘀阻为标,其中脾胃虚损是UC发病的内在基础,日久累及他脏;毒损肠络,肠络瘀阻是UC关键病机。本文提出治疗当调补脾肾,兼顾他脏;法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辨证为主,分期论治;中西互补,内外合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鲜品为主为主治疗慢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予鲜品为主分二步治疗,对照组70例予补脾益肠丸口服;两组均治疗3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1.43%。结论以鲜品为主治疗UC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肠道疾病,属临床难治性疾病。沙静涛教授从医多年,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将临床与中医经典相结合,长于运用中医药治疗UC,对治疗UC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脾失健运,病机关键在于湿热内结阻滞气机,脾运失司水湿内生,故沙师治疗原则重在"利湿""除热""健脾",并在其基础上提出化瘀、疏肝、补肾、固气等治法,综合治疗UC,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肾阳虚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温补脾肾汤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症状积分、Sutherland DAI积分及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症状积分及Sutherland DAI积分改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温补脾肾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UC患者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炎症性肠病(IBD)范畴,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通过对最近几年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文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扼要总结了UC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湿热内蕴、肝气乘脾、血络损伤、脾气虚衰、脾肾阳虚型),并概述各证型的较常用用药。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C)为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变态反应、遗传、环境、感染、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中医药在治疗UC手段多样、个体针对性强、疗效确切。临床上使用健脾温肾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从根本上驱除病因、标本兼治,使脾气健,肾阳复,对提高UC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作者从中医角度阐明脾肾阳虚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持续不愈的根本病机,并通过临床病例论述附子理中汤保留灌肠治疗UC的确切疗效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河北中医》2021,43(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林雁认为,UC病位在肠,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临床强调局部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将外科疮疡阴阳辨证引入UC的治疗,认为UC活动期属疮疡阳证,活动后期属疮疡半阴半阳证,缓解期属疮疡阴证,并根据病情活动情况实行三期序贯疗法辨证治疗,同时辅助以中医外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