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部动力支具在多区肌腱修复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肌腱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支具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予安装手部动力支具功能锻炼及常规治疗,患指肌腱修复后功能用TAM[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定。结果:随访3个月,支具组综合优良率为87.9%,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63.9%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具治疗组二次松解手术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X2=3.854,p=0.048),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手部动力支具能较明显地减轻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发生,降低二次手术的几率,由此可见手部动力支具在在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低温塑料板材支具支架在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海峰  徐向红  寿奎水 《现代康复》1999,3(9):1036-1037
目的:观察支具、支架在屈肌腱修复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28例屈肌腱修复术后患随机分为支具、支架使用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采用TAM法评估手功能。结果:支具、支架使用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支具、支架应用对术后手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支具、支架在屈肌腱修复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28 例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支具、支架使用组与对照组,治疗8 周后采用 T A M法[1] 评估手功能。结果:支具、支架使用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支具、支架应用对术后手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改良Kleinert支具后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30例患者69指按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5例30指,施行的支具设计方案为目前流行的Kleinert支具方案,即装配动力性腕背侧低温热塑支具,将腕关节固定于屈曲45°,掌指关节屈曲70°,指间关节伸直;观察组15例39指,施行的支具设计方案是对Kleinert支具进行了改良,即装配动力性腕背侧低温热塑支具,将腕关节的屈曲角度加大到70°左右,使掌指关节伸直位,指间关节伸直位。两组患者均在支具保护下通过连接于患指指甲与前臂近端间的橡皮筋进行被动屈、主动伸直至挡板的动作,每小时15次。经6周康复治疗后,采用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肌腱总主动运动度测定(TAM)评定方法评估每组患者的肌腱功能。 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间的TA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屈指肌腱均为优和良,优良度达100%,而对照组的优良度为67%,两组间的优良率经2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改进Kleinert支具后患者早期TAM评定优良率较高,改进Kleinert支具的康复方案对改善手屈指肌腱的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应用支具配合康复护理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我科2007年6月~2011年7月收治的40例49指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35指和对照组10例14指,观察组术后使用支具配合系统康复护理,对照组为因经济原因早期出院使用石膏托固定未行系统康复护理的患者。结果:术后随访6~8个月,按手指总活动功能评测法评测患指功能,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肌腱修复术后使用支具配合康复护理,能有效避免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6.
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规石膏固定3周,3周后石膏拆除才进行功能锻炼,常有并发症发生,最多见的是肌腱粘连,往往需做粘连松解术,而且术后极易发生再次粘连,又需要重新手术,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和经济上的困扰,如果早期锻炼又容易造成肌腱断裂。  相似文献   

7.
屈指肌腱修复后滑动牵引支具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指肌键断裂吻合术或肌位移植术后的肌健粘连是影响术后手指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如何加速修复肌腱的愈合,防止粘连,恢复功能,一直是肌健外科和手康复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除了改进缝合材料、缝合方法和精细地手术操作外,配合术后弹性活动支具,令患者主动伸指、被动屈指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Kleinert氏滑动支具,其被动屈指的动力来自橡皮筋,牵拉力不易调节[1];而电动支具又存在对拇、小指功能上的不足[3]。作者于1997乍7月,自行研制一种新型的滑动牵引支具,弥补了上述支具的不足,临床应用30例32指…  相似文献   

8.
观察自行设计的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在复杂性手外伤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选择1996-08/2006-08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合并肌腱断裂的手外伤患者1849例,其中合并伸肌腱断裂853例,共965条伸肌腱;合并屈肌腱断裂996例,共1086条屈肌腱。手术均采用肌腱吻合术(改良的Kessler缝合法),均为Ⅰ期修复,术后均应用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专利号:ZL97214425.0.)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2051条肌腱中术后功能恢复优(总主动活动度>220°)1006条,良(总主动活动度200°~220°)883条,中(总主动活动度180°~200°)124条,差(总主动活动度<180°)79条,优良率92.10%,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现象。提示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能有效预防肌腱术后粘连,防止肌腱术后断裂,预防手指关节囊、肌肉及韧带挛缩,对手外伤术后手的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我院急救中心出诊的急性创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进行现场急救,对照组应用传统外固定法进行现场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急救现场创伤部位外固定操作时间、满意度以及搬抬转运、入院检查时外固定松脱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现场创伤部位外固定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搬抬转运、入院检查时外固定松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应用于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中,使用便捷,操作迅速,固定牢靠,不易松脱,有利于搬抬转运患者过程中观察病情、方便护理操作,可有效避免创伤加重及引起并发症,明显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到达医院后过床、影像学检查等,明显提高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护理。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采用支具治疗获得随访的196例AIS患儿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指导患儿正确穿戴支具;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教会患儿行脊柱功能训练等综合措施进行护理。结果:在随访的196例AIS患儿中无明显肢体神经受压、肌力减退、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症状等支具并发症出现,均完成了支具穿戴要求时间。全部病例经过1~5年,平均3年的随访,181例患儿脊柱畸形外观及Cobb角均有较大改观,总有效率为91.41%。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对Cobb角<40°病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支具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量化康复训练对屈指肌腱吻合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180例屈指肌腱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量化组及对照组。量化组患者在术中测量所吻合肌腱的最大抗张强度(Fmax),术中安装训练支具,测量吻合术后肌腱两断端分离达到2 mm间隙时的橡皮筋长度及载荷,并加装保护装置,术后给予个体化、量化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术中未进行肌腱最大抗张强度测定,术后康复训练时亦无特殊保护装置,由患者自行训练手指活动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康复训练频率对疗效的影响,将量化组及对照组分别细分为A,B两亚组,分别给予每天3次(A组)、每天6次(B组)康复训练。 结果经3个月训练后,发现量化组术后无肌腱断离者,对照组有6例患者发生肌腱再断离,量化组优良率达91.1%,对照组优良率为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量化B组患者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亚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体化、量化康复训练能有效防止肌腱吻合术后患者肌腱再断离,且每天训练6次可能是较佳康复治疗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中辅助外固定支具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回顾48例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中辅助外固定支具的应用,其中包括颈围、头环胸衣(Halo-vest)、胸骨-枕骨-下颔固定器(SOMI)3种颈部支具。结果后路内固定术后辅助外固定支具初选分别为费城式颈围(20例)、SOMI(16例)、头环胸衣(12例),应用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0.0%、87.5%和91.7%。初选支具效果不满意者经更改支具后,最终在康复期应用的支具分别为费城式颈围16例、SOMI15例、头环胸衣17例35例(72.9%)获得了随访4个月以上,支具固定时间均超过3个月,满足所需术后支具外固定时间。结论颈围、头环胸衣、SOMI3种颈部支具在颅颈交界畸形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和康复期的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需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外科治疗不同阶段加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俯卧位摆放的一种方法。方法从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共进行胸腰椎手术125例,其中胸腰椎骨折55例,腰椎退变(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62例,其他(腰椎结核、腰椎肿瘤)8例。均采用俯卧位,俯卧于腰桥之上。结果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术中大出血乃至休克。无一例胸、腹部挤压伤,压疮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5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50ml。结论腰桥支具使用于胸腰椎后路手术中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很好地配合手术中的需要,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佩带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减轻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方法,但是佩带矫形器后的膝关节所产生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变化至今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佩带膝关节矫形器前后的膝关节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参数变化,便于为将来设计新型膝关节矫形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分别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和测力板对其在佩带膝外翻矫形器及不佩带膝外翻矫形器两种情况步行中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采集,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相比未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内收力矩明显减小,与此同时膝关节内翻角度明显减小,外翻角度明显增加(P均<0.05),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最大屈曲角度以及时间空间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可有效地通过增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外翻角度减小内翻角度从而降低膝内侧间室所承受的压力,与此同时纠正膝关节非正常对线。  相似文献   

15.
佩带膝外翻支具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旻  江澜 《中国临床康复》2011,(17):3109-3112
背景:佩带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减轻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方法,但是佩带矫形器后的膝关节所产生的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变化至今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佩带膝关节矫形器前后的膝关节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参数变化,便于为将来设计新型膝关节矫形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分别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和测力板对其在佩带膝外翻矫形器及不佩带膝外翻矫形器两种情况步行中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采集,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相比未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佩带膝关节外翻支具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膝关节内收力矩明显减小,与此同时膝关节内翻角度明显减小,外翻角度明显增加(P均〈0.05),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最大屈曲角度以及时间空间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可有效地通过增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在步行过程中的外翻角度减小内翻角度从而降低膝内侧间室所承受的压力,与此同时纠正膝关节非正常对线。  相似文献   

16.
矫形支具是康复医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用具,已得到十分广泛应用.目前支具的加工过程较为复杂,使许多医院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开展,只能在大城市的假肢矫形器制作工厂和少数医院内的康复医学工程科或支具制作室进行.使许多患者由于没有机会及时佩戴支具而引起关节畸形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作者应用高分子矫形支具纤维材料制作了简便、韧性好、强度高,透气性能好和不影响X线检查,能够在基层医院和城市大医院应用的半成品高分子纤维矫形支具.  相似文献   

17.
矫形支具是康复医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用具,已得到十分广泛应用。目前支具的加工过程较为复杂,使许多医院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开展,只能在大城市的假肢矫形器制作工厂和少数医院内的康复医学工程科或支具制作室进行。使许多患者由于没有机会及时佩戴支具而引起关节畸形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脊柱术后患者支具佩戴的依从性现状及其对支具佩戴的认知情况,为提高患者术后佩戴支具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电话采访的方式对100例脊柱术后需要佩戴支具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支具佩戴依从性及对于支具佩戴的认知状况。结果脊柱术后患者中支具佩戴依从性高者占41%,依从性中等者占47%;100例患者中,80%以上对“不能够接受自己所患疾病”、“认为没有必要佩戴脊柱支具”、“不愿意遵从医嘱佩戴支具”表示明确否定态度。不同依从性的患者对认为没有必要佩戴脊柱支具、对于脊柱手术后下床活动心存恐惧、佩戴支具不舒适的认知存在差异(χ^2分别为25.475,16.288,20.017;P<0.05)。结论脊柱术后患者支具佩戴依从性不高,与患者的各种不良认知有关,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各种不良认知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以增加脊柱术后患者支具佩戴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光盘在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制作健康教育光盘前后来我科进行支具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8例。实验组给予观看健康教育光盘及文字资料,并辅以口头讲解及实践指导。对照组给予阅读文字资料及口头宣教。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功能锻炼的正确掌握率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4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脊柱畸形外观及cobb’s角均有改善,总有效率为95.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光盘对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质量,从而提高佩戴支具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并指畸形术后动力性支具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小儿手部先天并指手术拆线后即佩戴自制动力支具9个月~2年,支具内垫以压力垫,可以是薄型海绵或疤痕贴或elastomere,起到软化疤痕,减少指蹼瘢痕增生作用.使用时注意压力的调整,观察患指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患指功能锻炼.结果 30例并指畸形患儿未发生瘢痕挛缩,手指关节伸屈自如.结论 小儿先天并指畸形术后常规佩戴低温热塑功能支具,对预防术后瘢痕挛缩、瘢痕增生及手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