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源流探析"木郁达之"的理论以及后世沿革,通过回顾历代医家相关著述,考证"木郁达之"的理论发展轨迹。经过不同时代医家对理论进行升华、创新,"木郁达之"的内涵甚至发生了实质性内容的变革。从最初与气候相关的五运六气学说,逐渐发展为"肝郁""气郁"等,治法也由最初的"吐法"发展为常用的"升发疏理肝胆之气",临证方药也多以疏理条达气机之剂多见。"木郁达之"内涵及外延的沿革,充分拓展了其指导临床诊疗疾病的范畴,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为肝窍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气机畅达 ,肝血源源不断上濡于目 ,故目能明视万物 ;若肝失条达 ,气机郁结 ,则可导致多种眼病的发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 :“木郁达之。”笔者在临床上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因郁所致之眼病 ,取得较好效果 ,举例分述如下。1 疏肝利水此法用于肝气郁结 ,神水瘀滞所致之青风内障 ,绿风内障等病 ,症见头目胀痛 ,视物昏朦 ,眼珠变硬 ,瞳色淡青 ,或瞳色淡绿 ,瞳神散大 ,兼见情志不舒 ,胸胁闷痛 ,口苦心烦 ,夜寐不安 ,舌红、苔白或黄 ,脉弦。治宜疏肝解郁 ,利水通络。方用逍遥散合四苓散加减。药用柴胡、当归、… 相似文献
5.
6.
廖志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137-137
"木郁达之"为《内经》"五郁"治法之一,五郁之说是《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郁"一词,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郁,即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 相似文献
7.
报道薛伯寿教授运用滋水养肝、养心安神法治疗幻视验案1则.患者出现幻视,并伴见失眠、恐惧、焦虑等症状,辨为肝血不足、心肾失调,治以滋水养肝、养心安神,方用百合知母汤、酸枣仁汤、孔圣枕中丹、黄精丹四方加减化裁.用滋水养肝、养心安神法治疗幻视有效,可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感热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薛伯寿教授师从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继承创新其辨治小儿外感热病的原则,临证60载,拓宽思路,启迪临床,根据小儿脏腑特点、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运用解表透邪、辛透和解、因势利导、引邪外出等方法,灵活辨证,加减用药,临床效果卓著,屡收一剂热退,三剂病已之功。 相似文献
9.
10.
1 肺原性心脏病合并感染 王某,男,78岁,2002年3月8日诊.患者有喘息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史,近年反复肺部感染、咳嗽、心衰.去年入冬以来一直住院,反复抢救,然难稳定,奄奄待毙,3月5日自动出院,要求死在家里.诊见喘息不宁,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呼吸不畅,伴有微咳痰鸣,气不接续,动则更甚,面目全身浮肿,腹胀有腹水,肝脏肿大,下肢肿尤甚,口唇、指甲青紫,心悸;发热,身无汗,体温38℃,小便量少,大便数日未行,纳呆,精神萎靡不振,舌质淡暗、苔薄白滑,脉沉细促而无力.心电图示:房颤,供血不良. 相似文献
11.
李点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1,38(4):842-845
“木郁达之”意指肝气郁结当疏泄通达。化肝煎出自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由青皮、陈皮、山栀子、牡丹皮、泽泻、芍药、土贝母7味中药组成,可疏肝畅达清热,为治肝郁化火之证的代表方,也是“木郁达之”治法的具体体现。现代临床可用于胃痛、胁痛、腹痛、头痛、烦热、咳吐痰血、妇女月经不调、目赤眼胀等多种病症的治疗。临证之时应抓住肝郁化火之辨证要点,基于“木郁达之”的原则,灵活化裁,以使肝气条畅,气血冲和,病症得除。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介绍叶建州教授基于“木郁达之”理论治疗白癜风经验。叶建州教授提出以“木郁”为中心环节,病位在肝、胆,以实证里证为多,或虚实夹杂,病及多脏,日久可致血虚,还可生风、挟瘀。“达”法关键在于疏利通达,以升发疏理肝胆之气为主,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亦为“达”法,总以使周身气机得以和畅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郁证是情志病,其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病变中心在肝,以肝郁为主。张翼主任医师,从医40余载,为青海省著名老中医,对郁证的治疗独具匠心,笔者随其侍诊,兹举张老治疗郁证验案4则如下。 1 心肾不交 赵某,男,35岁,2000年4月6日来诊。失眠断续1年,加重1个月。因精神刺激致失眠,恶梦纷纭,胆怯,心悸烦躁,头昏沉,注意力不集中,闻声响则心惕惕而动,伴面赤自汗,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 相似文献
19.
20.
密蒙花为眼科要药,具有“消目中赤脉”作用。目中赤脉是病变状态下出现的目中血络,病因多为“风”“火”“燥”,主要是肝郁(即“木郁”)使脉络受损所致。密蒙花性味甘,微寒,入肝经,具有清热泻火、养血补肝、疏风升发、退翳明目的功效,使肝热清、肝燥润、肝血养、肝郁解,即“达之”。据此,可认为密蒙花通过发挥“木郁达之”来实现“消目中赤脉”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