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炭疽疫源地的流行状况,评估疫情发生的风险,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疫区县,对疫区县内2001—2012年所有病例和高危人群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病例回顾性调查、病例和高危人群感染状况调查、可疑污染环境调查等。结果共调查71例病例,含2例死亡病例。病例主要发生在6-9月,病例分布随年份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38±3)岁,以中青年农民为主。疫点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偏远农村地区,疫区群众的炭疽健康知识知晓率仪为33.68%,剥食不明原因死亡动物的危险行为普遍存在。检测病例血清12份,抗体阳性率16.67%;高危人群血清53份,抗体阳性率1.89%。34份土样中未分离培养出炭疽芽孢杆菌。结论3个疫区县代表了云南省不同的炭疽流行区域,疫源地较为活跃。全省炭疽疫情总体上稳中有降,但局部地区疫情依然较重,疫情点状暴发的风险较高。做好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加强健康教育等预防控制措施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2000—2003年炭疽流行特征及暴发流行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贵州省近年来炭疽流行特征及其暴发流行的原因。方法:分析2000~2003年疫情资料和其间发生的32起暴发疫情的调查资料。结果:发病率为全国平均水平8~13倍;农民发病为主;绝大多数为皮肤炭疽;剥剐、分发和食用病死家禽为主要感染方式。结论:贵州仍然为我国炭疽高发省份之一;加强相关部门间合作、及时发现、处理疫情和加强卫生知识宣教,应是控制贵州炭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感染炭疽时,以皮肤炭疽最为常见,且多为散发病例。2011年鞍山地区出现炭疽暴发疫情,本文分析其流行特征、暴发原因并提出建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报告1997年2月7日~27日广西乐业县幼平乡五寨村百仲屯群众因剖杀食用病死畜引起人间一起炭疽暴发流行,发病21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4.76%。感染方式为剖杀病死畜、加工、食用疫肉等直接接触,占52.5%。传染源为病死马[1]。经采集病灶标本,分离出炭疽杆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河南省居民高血压流行特征,为开展高血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覆盖全省30个县区、60个街道办事处/乡镇,共抽取15~74岁城乡居民18 772人。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个人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得血压。结果:河南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4.89%(标化患病率为26.63%)。城市和农村居民患病率分别为24.91%和2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0);男性患病率(26.65%)高于女性(23.47%)(χ2=25.136,P<0.001);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χ2趋势=3 993.568,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降低(χ2趋势=1 105.227,P<0.001)。结论:河南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流行现状严峻,应积极开展高血压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内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感染原因,为炭疽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84个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84个炭疽暴发案例均发生在农村或牧区,涉及患者990例,治愈970例,死亡20例,男女比为4.2∶1,15~60岁占87.2%,农牧民占92.4%,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占79.5%,5~9月份占87.8%;最短潜伏期中位数2 d,最长潜伏期中位数8 d;首发病例诊断时间中位数4 d;病畜、病死畜肉接触患者占98.3%,屠宰病死家畜者的相对危险度显著高于食用病死畜肉者(RR=55.47,95%CI=26.03~118.21,P<0.000 01)。77个案例的疫情控制中位数时间10 d。结论炭疽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农村和牧区,青壮年及农牧特征明显;屠宰病死家畜或接触病死畜肉是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2003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更荣  赵东刚 《中国热带医学》2004,4(5):743-744,741
目的:了解河南省肺结核流行特点,探讨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方法:采用Excel2000对河南省2003年度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与全国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作比较。结果:2003年河南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47.72/10万。豫西南等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相对较高,年龄以青壮年发病为主,性别分布男性明显多于女姓,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季节性分布不明显。结论:河南省的结核病防治任务及形势严峻,社会经济状况及医疗卫生条件等是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利川石坝三所学校甲肝暴发流行特征的调查分析,摸清了该次疫情发生的传播机制,提示对中小学生开展甲肝免疫水平监测,加强学校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学生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对预防学校传染病的流行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霍乱的发病规律,提供控制依据。方法 选择霍乱常发地区的人群,以常规方法采样送检,并以疫情报告为依据。结果 83.69%的病人分布在湿雨季节。99.6%的病人分布在沿海地区,西北部占80.8%。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之比为1:17外界环境污染严重,以致猪、鸭带EVC,是形成霍乱“散在发生,来源不明”的原因。食物是传播霍乱的主要途径。结论 霍乱流行因素复杂,控制要采取综合措施,应经常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0.
56例别嘌呤醇药疹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反应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别嘌呤醇是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主要药物之一,但约有3%~10%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反应,如果与氨基比林合用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发生率可达20%。在国外,大多数报道均为别嘌呤醇所引起的固定红斑型药疹,而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许多不同类型的甚至重型的药疹。故本文对56例别嘌呤醇药疹进行回顾性分析,使我们对这一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现状和特征,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近年疟疾年报表、网络直报数据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河南省近年输入性疟疾比率上升,2009~2013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分别为45、106、146、156和197例,占年发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78%、11.83%、46.50%、100%和100%;输入性疟疾全年均可发病,没有季节性限制;输入性疟疾患者主要为青壮年男性,男女性别比为45.43:1,平均年龄为37.27岁,主要集中在20~50岁;职业以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输入性疟疾发病较高的市主要为郑州、洛阳、濮阳等;病例感染地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等地。2013年对197例输入性疟疾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4d,24h内确诊17例(8.63%),省级医疗机构确诊61例,县级疾控中心确诊60例,经药物治疗后193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河南省输入疟疾形势严峻,各级疾控中心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和疟疾防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做好疟疾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自然人群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糖尿病患病现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WHO规定的诊断标准,对全省5975名20-74岁居住5a及5a以上居民开展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知5975例调查对象中,糖尿病患病率为4.80%,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为4.92%。4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及GT患病率分别为7.13%、7.21%,40岁以下人群糖尿病及IGT患病率分别为1.27%、1.43%,城镇人群的糖尿病及IGT患病率分别为6.02%、5.62%,乡村人群的糖尿病及IGT的患病率分别为2.33%、3.50%。结论:河南省糖尿病率高于全国水平,经济发达地区更高,IGT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40岁以上人群为糖尿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输入性疑似患者(含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识别、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从各口岸检疫接收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接收的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中男109例(74.7%),女37例(25.3%)平均年龄(28.47±11.19)岁,就诊时平均体温(38.12±0.70)℃.其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3例(22.6%),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咳嗽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其他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白细胞平均数、淋巴细胞平均数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无重症或死亡病例.结论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接收的输入性疑似病例以青年男性居多,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与其他流感相似,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可为诊断提供参考,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鼠疫菌株生物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4-1991年青海省黄南州分离的26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鼠疫菌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26株鼠疫菌生物型均为古典型,20株(76.92%)生态型为青藏高原型,6株(23.07%)生态型为祁连山型;22株(84.61%)鼠疫菌具备全部4个毒力因子;23株(95.83%)鼠疫菌为鼠疫强毒株。18株(69.23%)鼠疫菌携带6×10~6、45×10~6、65×10~63种质粒,8株(30.76%)鼠疫菌携带6×10~6、45×10~6、52×10~63种质粒。结论青海省黄南州分离的鼠疫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鼠疫菌的毒力强,因此要加大鼠疫防控宣传力度和对非法猎捕旱獭行为的打击力度,严防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河南省永城市疟疾疫情特征,总结疟疾防控经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永城市的疟疾疫情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7年,永城市共发现疟疾病例3 749例,其中间日疟3 743例,恶性疟5例,卵形疟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3.0/万。2007—2011年的发病数分别为1 592例、1 321例、550例、222例、58例,其中仅1例为输入性病例,2012年以后报告的6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马桥镇(1210例)、李寨乡(722例)、裴桥镇(368例)、双桥乡(259例);发病高峰集中在7—10月;人群分布以男性为主(2 133例,占56.91%),主要集中在50~60岁年龄组(973例,占25.95%),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占病例总数的78.23%。结论 永城市的疟疾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传疟媒介依然存在,应当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防止引起本地继发传播,以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6.
1987年3月对河南汝阳县15岁以上农民5177人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查出确诊高血压522例,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8.48%,男、女性标化患病率分别为6.38%、10.45%。同时对男性进行吸烟习惯的调查,吸烟者标化患病率为7.64%,不吸烟者为6.07%,二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各自然村饮用水水质总硬度与其高血压患病率之间无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950年以来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江苏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从自然感染,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扩大免疫规划的50年间,江苏省麻疹整体发病率持续下降,维持在3/10万以下,但2005年发病率显著回升,至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达到了7.7/10万?同时发病年龄构成改变,< 1岁和20~39岁病例年龄平均构成比分别上升为22.69%和32.71%,< 1 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高发地区也由苏北转向苏南?冬春季流行季节性高峰改变不明显?麻疹病毒H1型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仍然是麻疹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在2007~2010年3次8月龄至14周岁儿童的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后,2010年发病率降为0.95/10万,已逼近历史最低水平?结论:江苏省控制麻疹成绩显著?MV强化免疫能迅速控制麻疹流行,减少麻疹发病,是消除麻疹的一项重要策略?根据现阶段麻疹流行特征,提高8月龄婴儿MV第1剂及时接种率?适龄儿童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成人麻疹病例周围的应急接种率,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麻疹监测及高质量地运转麻疹实验室网络,对江苏省监测消除麻疹进程并最终接近消除麻疹目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省12个县1989年4岁以下儿童进行死亡回顾抽样调查。结果为婴儿死亡率61.80‰,新生儿死亡率为45.3‰,新生儿死亡人数占婴儿死亡总数的73.26%。婴儿死亡的病因顺位依次为新生儿窒息、肺炎、早产、畸形、意外死亡等。不同年龄死因顺位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加强围产保健,防止早产和产科意外,减少畸形儿出生率,加强小儿肺炎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死亡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与控制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广西炭疽疫情报告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炭疽病例每年均有发生。人间炭疽流行常继发于畜间炭疽流行,以局部暴发为主,流行类型属农业型,分布广泛。流行无明显的周期性,发病率在O.0015/10万-0.22/10万之间。受害者主要是农民,大多数都是由于剖食病死家畜而感染,以皮肤型炭疽最为多见。结论认真做好炭疽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不剖杀、不分食、不出售病死家畜,并妥善处理好病死家畜尸体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