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苏是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其全株富含多种化学成分,由于其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故《中国药典》将叶(紫苏叶)、果实(紫苏子)和茎(紫苏梗)划分为3种不同的药用部位。目前已经报道了350多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三萜及甾醇类、脂肪酸类等。由于紫苏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其药理作用也具有多样性,包括抗菌、抗炎、抗过敏、抗抑郁、抗肿瘤等。目前国内外针对紫苏不同部位做了包括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机制在内的大量研究,但还没有较为系统地将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比较概括。故该文主要对紫苏叶、紫苏子和紫苏梗的化学成分及结构进行统计,并对紫苏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紫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紫苏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具有药食两用的特点,其分布范围及应用范围均较为广泛。紫苏中含有较多挥发油,其化学成分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等。相对于紫苏的其他部位,紫苏叶的得油率相对较高,挥发油是紫苏叶的主要成分。紫苏叶挥发油的活性物质较多,主要包括紫苏醛,紫苏酮,紫苏醇,D-柠檬烯,β-石竹烯等,紫苏种质、生长环境、提取方法、栽培时间和采收期等因素均会引起紫苏叶挥发油成分含量的变化。紫苏叶挥发油主要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舒张血管、抗肿瘤、抗抑郁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紫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复杂,且具有不稳定性,其药理作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保障,这可能会对紫苏叶挥发油的合理有效利用造成一定阻碍作用。国内外有学者对紫苏叶挥发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紫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系统全面研究报道。该文章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紫苏叶挥发油的发展现状,对其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合概述,期望为紫苏叶挥发油的深度开发、临床应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对其问题及发展提供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紫苏叶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苏叶油的资源、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四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紫苏叶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紫苏叶Perillae Folium的化学成分,化学模式识别法建立紫苏叶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抗流感病毒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鉴定紫苏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建立HPLC指纹图谱,匹配共有峰并进行归属,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6种化学成分,使用SPSS 22.0、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测定其抗流感病毒生物效价,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GCA)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 从紫苏叶中鉴定出47个化合物;选取了19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的共有峰,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紫苏叶分为2类,PCA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5批不同产地的紫苏叶样品均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其生物效价为6.21、5.58、4.19、8.19、6.09、5.82、6.10、5.36、5.54、10.86、4.74、5.78、3.78、7.98、5.65 U/mg。19个共有峰与抗病毒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紫苏叶提取物在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DN)中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取60只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组(给予紫苏叶提取物200 mg/kg)、紫苏叶提取物高剂量组(给予紫苏叶提取物400 mg/kg)、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3.5 mg/kg)共5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大鼠按照其分组进行给药干预7周,1次/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血、尿及肾脏样本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紫苏叶提取物干预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体质量、24 h尿量、随机血糖、肾脏指数、24 h尿蛋白及肾小球局部纤维化病变得到明显改善(P<0.01),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esn2、LC3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mTOR/mTOR比值增加。结论:紫苏叶提取物能够改善DN模型大鼠肾小球局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esn2/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漳州地区栽培的紫苏叶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鲜叶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技术进行测定,并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经GC-MS分析得知,从紫苏叶挥发油分析鉴定得到88种化学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62.05%,倍半萜类化合物占22.82%,二萜类化合物占0.06%。含量较多的为左旋紫苏醛(31.92%)、D-柠檬烯(21.46%)、石竹烯(13.57%)、(Z,E)-α-金合欢烯(2.85%)及芳樟醇(2.56%)等。结论:漳州地区产的紫苏叶挥发油与其他产区的紫苏叶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紫苏叶挥发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蓉  唐方 《中草药》2008,39(10):1540-1542
目的观察紫苏提取物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结肠环行肌条收缩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制备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取大鼠结肠环行肌条,置于恒温灌流肌槽内,通过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紫苏梗水提液和紫苏叶油在结肠环行肌条收缩活动中的效应。结果紫苏梗水提液和紫苏叶油均能升高模型大鼠结肠环行肌条收缩波平均振幅,其中紫苏叶油的作用具有量效趋势。结论紫苏兴奋模型大鼠结肠环行肌条的作用,紫苏梗水提液与紫苏叶油作用靶点不尽相同。紫苏梗水提液的兴奋作用与调整或参与肾上腺素能β受体和胞外C a2 内流介导相关,紫苏叶油的作用主要在于参与胞外Ca2 内流介导。  相似文献   

8.
紫苏叶提取物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紫苏叶提取物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高脂高胆固醇条件、正常条件及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条件喂养家兔各10只,测定各组家兔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观察其动脉情况。结果:实验前,各组家兔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8周,正常组家兔的各项指标与实验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四组与实验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紫苏高剂量组家兔各项指标与紫苏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脂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脂组各项指标值波动范围最大,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苏叶提取物可对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紫苏叶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25μm),以程序升温的方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同时采用GC.MS的方法进行成分鉴定;通过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3种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紫苏叶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不同产地的差异。结果建立了紫苏叶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计算机谱库检索,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2-己酰呋喃、紫苏醛、β-石竹烯、芹菜脑。采用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3种方法对紫苏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结论通过对紫苏叶药材系统的质量研究,建立了药材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并反映了紫苏叶在地域方面存在差异,为药材的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紫苏叶有下气、除寒、温中之功效,用它所配伍的中医方剂主要用于伴有神经症状的支气管炎及由于气之上衡引起的发热、头痛、咳等。作者基于紫苏叶的中医应用,研究了紫苏叶水浸膏及其挥发油主要成分紫苏醛(Perillaldehyde)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半夏厚朴汤及相关配伍样品挥发油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等变化,探讨半夏厚朴汤配伍与其挥发油成分变化的关系及规律。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检测复方半夏厚朴汤、单味药厚朴、紫苏叶、生姜、及厚朴与紫苏叶、厚朴与生姜、紫苏叶与生姜等配伍样品挥发油成分。结果:各样品具有数目不同的挥发性成分,其中半夏厚朴汤54个、厚朴44个、紫苏叶15个、生姜53个、及配伍厚朴与紫苏叶26个、厚朴与生姜51个、紫苏叶与生姜75个。厚朴与紫苏叶、厚朴与生姜及紫苏叶与生姜等配伍后成分主要来源于分别为厚朴、生姜。复方成分种类主要源于3个单味药材的加和,而其挥发油成分主要来源于生姜。结论:半夏厚朴汤及配伍前后挥发性成分的数目及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表明在煎煮过程中相关样品中挥发性成分溶解性发生变化或相互间产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在体和离体实验均表明,杜仲药材具有血管舒张调控活性。杜仲中具有血管舒张调控活性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四大类:木脂素类、苯丙素类、黄酮类和环烯醚萜类成分。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对血管的直接舒张作用,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调控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等方面。通过综述系统阐述杜仲中已发现的具有血管舒张调控活性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7,(2)
假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f.为芸香科黄皮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目前,已从中分离得到香豆素、萜类、生物碱、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假黄皮具有抗癌、抗HIV病毒、抗菌等作用。本文综述了假黄皮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昱波  陈俊  许浚  张铁军 《中草药》2015,46(22):3434-3440
红芪主要含有糖类、黄酮类及苯丙素类等化学成分,在抗肿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红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较多,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上调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协同化疗药物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红芪多糖,黄酮和皂苷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综述了红芪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常用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香料植物的应用历史悠久,遍布世界各地。除之于食品烹调的调味作用外,其药用价值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现有研究显示其在抗氧化、抑菌、抗肿瘤及调节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国内外辛香料个体研究日益增多,而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尤其是其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仍不多见的现状,该研究对近几年常用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和上述药理活性方面所涉及的系统研究成果和有代表性的个体作用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从中归纳出具有药用前景的辛香料类化合物,如胡椒碱、姜黄素、京尼平苷、桂皮醛、桂皮酸、芳樟醇、甲基胡椒酚、紫苏醛、丁香酸和藏红花素等,为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该类植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莉  杨子峰 《新中医》2014,46(3):202-204
<正>板蓝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许多文献报道板蓝根对流感、乙型肝炎、单纯疱疹、病毒性心肌炎、出血热等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1]。有关板蓝根功效的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病毒、抗癌、抗细菌内毒素、抗炎、增强免疫力等多重药理属性,但其中以抗病毒最受关注[2~3]。为了进一步探索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笔者将板蓝根已证明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机制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板蓝根抗流感病毒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为豆科水黄皮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国家的河堤与沿海地区。从中分离得到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水黄皮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溃疡和抗痢疾等作用。综述了近10年来水黄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玉娇  高耀  周玉枝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7,48(21):4546-4551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为临床常用中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内酯类、苷类,以及多糖和氨基酸等。白术除了具有抗衰老、抗炎、抗肿瘤、调节胃肠功能、保肝等药理作用,还具有治疗和改善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总结了白术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全面阐释白术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千金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千金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为充分利用千金子药物活性提供参考。查找在中国知网,维普,Pub Med等数据库1960年至2015年的相关文献,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开发利用4个方面对千金子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化学成分方面,千金子主要含有二萜类、甾醇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挥发油、脂肪油及其他类成分。药理活性方面,千金子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肺纤维化的作用、其生品具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毒性方面,千金子毒性作用强烈,毒性成分可能为千金子甾醇等一些脂溶性成分,千金子去油制霜后毒性明显降低。开发利用方面,国内使用千金子的复方制剂治疗白血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其化学成分大戟因子L5(euphobia factor L5)对S180腹水癌有显著抗癌作用。国外将千金子提取物中的ingenol-20-palmitate,sucrose 2',3,4,6,6'-pentaisovalerate及大戟因子L1(euphobia factor L1)在美白皮肤方面申报了专利。研究成果表明千金子中的化学成分丰富,药理作用显著,是极具开发前景的药材。但由于千金子具有毒性,且产生毒性机制还尚未明确,使其开发利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应加强千金子毒性成分、毒性作用部位和致毒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山姜属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黄酮类、糖苷、内酯类、甾醇等,具有健胃、止呕、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但针对山姜属药效物质基础和机制的研究仍不完善,开发出的安全有效药物和制剂相对较少。对山姜属中药正丁醇提取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山姜属药物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