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修复的老年患者联合采取牙合贴面与活动义齿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到佛山市口腔医院治疗的64例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普通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牙合贴面联合活动义齿治疗。修复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症状减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情况、咀嚼效率及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减轻有效率为96. 88%(31/32),明显高于对照组[71. 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美观满意度、咀嚼有力、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牙齿敏感度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数(Helkim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牙合贴面与活动义齿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且患者主观感受、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效果更好,咀嚼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术对牙列缺失患者咀嚼功能及颞下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牙列缺失患者,按随机数字奇偶法分为可摘组和固定组各48例。可摘组患者给予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术治疗,固定组患者给予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食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咀嚼率、颞下颌功能分级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咀嚼率高于治疗前,且固定组咀嚼率高于可摘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颞下颌功能均有所提升,且固定组优于可摘组(P<0.05);治疗后,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可摘组(P<0.05)。结论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术能够有效改善牙列缺失患者咀嚼功能,提升颞下颌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的病例采用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颞下颌关节、义齿使用情况与面形改善等。结果:经过1~6 a的随访,18例患者均主观感觉良好,咀嚼效率明显提高,面部形态得到改善,颞下颌关节症状逐渐消失。结论:用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49-750
目的观察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56例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可摘义齿进行修复,观察组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进行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修复前、修复1个月后、修复3个月后、修复6个月后咀嚼效能;修复6个月后牙周指数(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及牙齿松动度(PTV)。结果修复1个月后、修复3个月后、修复6个月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咀嚼效能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较对照组,观察组PLI、GI、PTV指标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失可提高咀嚼效能,降低牙齿松动度,减少牙周病,利于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可摘局部义齿结合烤瓷固定修复进行咬重建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操作特点及适应证。方法对21例由于重度牙列缺损导致垂直距离不足的患者进行咬重建,用可摘局部义齿恢复垂直距离,烤瓷冠修复前牙。结果 21例患者均恢复正常咬形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可摘局部义齿结合烤瓷固定修复进行咬重建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罗红涛 《临床医学》2021,41(2):63-65
目的研究(牙合)垫式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牙列缺失伴重度磨耗患者下颌关节功能及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入洛阳市中医院的80例牙列缺失伴重度磨耗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修复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舒适度、外观、食物嵌塞、牙齿稳固度,颞下颌(TMJ)功能紊乱率及咀嚼功能优良率。结果修复后研究组舒适度、外观、食物嵌塞及牙齿稳固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修复后TMJ功能紊乱率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TMJ功能紊乱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50%,P<0.05)。研究组咀嚼功能优良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50%,P<0.05)。结论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相比,(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更能提升患者主观感受、改善患者TMJ及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颞颌关节功能紊乱42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分次分点调牙合、套冠修复、中药外治等疗法,对照组对症治疗,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9~48岁;平均29.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颞颌关节紊乱,程度大致相同,经统计学处理P >0.05,有可比性。1.2 方法(1)治疗组:①后牙缺失或牙合面严重磨耗致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经咬牙合试纸确定进行分次分点调牙合;后牙的大部缺失,行义齿修复;牙合面磨损严重,套冠修复。②迟长的第二磨押牙错位崩出,造成创伤牙合,由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烤瓷熔附金属联合塑料牙(PFMART)在老年人牙列缺损铸造支架可摘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6例伴前牙缺失的kennedyⅡ、Ⅲ类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60~70岁,设计PFMART,在金属铸造支架上的前牙区和后牙区人工牙分别采用烤瓷牙和塑料牙,通过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戴PFMART1个月患者满意度为98.7%。结论:PFMART有美观、坚固、舒适等优点,对伴前牙缺失的kennedyⅡ、Ⅲ类老年牙列缺损是一种较好的修复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固定义齿修复重建对重度磨损牙列缺失患者临床症状、咀嚼功能和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重度磨损牙列损失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接受固定义齿修复重建,对照组接受可摘性活动义齿修复重建。两组术前、术后均口服甲硝唑,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咀嚼功能、语音功能等指标。结果修复3个月后,两组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均明显低于修复前(t=16.687~26.528,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以及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8.275~11.174,P0.05);修复后1周时,观察组患者舌感觉舒服、语音清晰、发音轻松、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41~7.803,t=3.624,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固定义齿修复重建能够改善重度磨损牙列缺失患者临床症状、咀嚼功能、语音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I、II类牙列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牙列缺损患者,均采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美学、舒适度、咀嚼功能、基牙健康状况和牙龈指数等情况,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成功修复,术后6个月患者均认为美学效果好,主观感觉舒适满意,咀嚼功能良好,基牙状况健康,牙龈指数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I、Ⅱ类牙列缺损近期临床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927-3928
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老年牙列缺损患者14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2例。A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B组采用可摘义齿修复,分别在手术修复3个月后与5年后做一次调查,分析两组患者义齿修复后近远期的临床效果与基牙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义齿修复手术后3个月与5年内,A组临床效果均明显优于B组(P<0.05);此外A组不良反应情况也要低于B组(P<0.05),但5年后A组牙髓炎发生率却高于B组。老年人牙列缺损采用固定义齿修复较可摘义齿修复具有较好地临床效果,且具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太极扣附着体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接诊的100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太极扣附着体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的咀嚼效率、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I)。结果修复3个月、6个月后与12个月后,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修复3个月、6个月后与12个月后,观察组的GI和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太极扣附着体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比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相比有更高的患者的咀嚼效率和更低的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 Ⅰ、Ⅱ类牙列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牙列缺损患者,均采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美学、舒适度、咀嚼功能、基牙健康状况和牙龈指数等情况,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3例患者均成功修复,术后6个月患者均认为美学效果好,主观感觉舒适满意,咀嚼功能良好,基牙状况健康,牙龈指数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 Ⅰ、Ⅱ类牙列缺损近期临床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义齿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咬合重建的效果。方法入选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收的50例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根据咬合重建的方式不同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设为A组(22例),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为B组(28例),比较两组疗前疗后咀嚼效率变化,观察两组修复后主观感觉及效果、颞下颌关节功能的改善。结果修复后,两组咀嚼效率均明显改善,而A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美观满意度、咀嚼有力、舒适度上均优于B组(P0.05),牙齿敏感率明显低于B组(P0.05),食物嵌塞发生率稍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固定义齿对齿严重磨耗牙伴牙缺损进行咬合重建更具美观性、舒适性,且不易发生基牙继发龋,可显著改善牙齿咀嚼效能,恢复牙列完整,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牙缺失种植修复治疗局部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局部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腔常规修复,观察组采用牙缺失种植修复,两组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复诊率。结果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局部牙列缺损患者采用牙缺失种植修复及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复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了解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老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8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予以适当的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方法,其中附着体义齿33例,套筒冠义齿26例,磁性固位体义齿9例。修复成功率达92.64%,经随访发现修复1、2、3年后缺牙区牙槽骨颊舌侧吸收厚度、高度及近远中吸收厚度、高度均与修复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老年牙列缺损疗效确切,能有效修复义齿咀嚼功能,维持美观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硬质钴铬合金基托与隐形义齿材料联合制作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63例,联合组采用硬质钴铬合金基托与隐形义齿材料联合制作的全口义齿治疗,单一组采用单一隐形材料制作的全口义齿治疗,分别于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进行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联合组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进行后,联合组修复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一隐形材料制作的全口义齿相比,硬质钴铬合金基托与隐形义齿材料联合制作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近远期效果较好,能获得较好的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抽取70例出现牙列缺损或缺失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Anthogyr种植系统治疗。治疗组患者牙列缺损或缺失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应用Anthogyr种植系统对出现牙列缺损或缺失症状的患者进行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对牙列缺损的患者使用活动义齿修复及固定义齿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将收治的100例牙列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活动义齿修复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7.23%,对照组为72.5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义齿修复后效果较好,且持续时间长,能够有效的修复牙列缺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活动义齿与传统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圆锥型套筒冠活动义齿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结果:修复后2周,实验组修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2个月,两组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2个月,实验组咀嚼功能及固位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舒适与美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年,实验组基牙出血指数高于对照组,总咬合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圆锥型套筒冠活动义齿修复的短期效果以及功能恢复优于传统固定义齿修复,但传统固定义齿修复舒适度、美观度以及远期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