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和MR 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38例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I联合DWI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Funtiontool软件进行评估,统计各参数值。 结果 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比较,脑灌注(Perfusion)、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脑血容量(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灌注值(rP)与相对CBV值(rCBV)具有显著相关性(r=0.721,P<0.05);rCBV与相对ADC值(rADC)具有相关性(r=0.476,P<0.05)。 结论 CTPI各参数中,以TTP值和PE值的变化能最敏感地反映出急性梗死时血流动力学变化。rCBV与rADC共同反映梗死脑区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本质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接受CTPI检查,对比患者健侧、患侧(缺血半暗带、梗死病灶核心)的CTPI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对急性脑梗死入院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析CBF、CBV、MTT、TTP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半暗带、梗死灶核心CBF、CBV测定值均低于健侧,MTT、TTP测定值均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16分的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灶核心区域CBF、CBV测定值高于≥16分的患者,而MTT、TTP测定值则低于≥16分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梗死灶核心CBF、CBV测定值与NIHSS评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性,MTT、TTP测定值与NIHSS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TPI参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判断、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估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8排双源CT脑灌注成像(CTPI)联合双能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DE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24小时内实施常规头颅CT平扫、双源CT脑功能灌注成像(CTPI)及双能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DECTA)。CTPI测量患者梗死区及对侧镜像区局部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等。DECTA评价患者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脑动脉系统血管的形态、走行及密度特征等。结果:经头颅CT平扫24小时复查显示脑梗死征象者17例;CTPI,46例患者中有36例显示异常灌注区。双源CT脑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显示,病变中心区及边缘区CBF、CBV、MTT和TTP相较于对侧镜像区对比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中心区CBF较对侧镜像区明显下降,同时梗死中心区的CBF较边缘区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双能量头颈部血管造影(DECTA)检查结果显示,46例患者中35例显示血管异常,与CTPI灌注异常区域相符,提示为责任血管。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双源CT平扫、脑功能灌注成像和血管造影的多模式检查可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且相互补充。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发现病变、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程度,证实缺血半暗带存在,了解相应病变区域的责任血管情况,辅助定位溶栓治疗的靶血管,帮助临床选择适合治疗方式拯救存活脑组织。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指导最佳治疗和观察疗效有重要价值,大大降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与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溶栓治疗的8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病侧与健侧的弥散系数(ADC)和PWI特征,治疗前与治疗后的ADC和PWI特征,并完成≥6个月的电话回访,分析DWI和PWI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侧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侧ADC、rCBV和rCBF值降低,MTT和TTP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病侧ADC、rCBV和rCBF值升高,TTP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WI-PWI匹配患者比较,DWI-PWI不匹配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疾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病侧与健侧比值rADC和rrCBF对患者残疾和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DWI与PWI技术联合检测便于早期发现梗死灶,且rADC和rrCBF可能是患者预后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影像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徐州市中医院就诊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序列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水抑制成像(FLAIR)与DWI对不同发病时期脑梗死的检出率,观察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与DWI的各期脑梗死患者的信号表现以及不同时期脑梗死区与健侧对照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DWI在急性期、超急性、亚急性期检出率及阳性总检出率均高于MRI各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梗死灶在MRI-DWI中均呈现异常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以及超急性期脑梗死区域ADC值均低于健侧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能够较为灵敏地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患者病灶的变化,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的多模态MRI功能成像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ACI患者68例,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DWI和3D-ASL成像检查,测量DWI异常高信号面积(Sowl)和3D-ASL异常灌注面积(S3D-ASL),比较两者差异;选取DWI扩散受限及3D-ASL灌注异常感兴趣区(ROI)和对侧镜像区,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脑血流(CBF)值,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病变区和镜像区ADC、CBF值差异性;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ADC和CBF值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通过回归分析,比较ADC、CBF值及两参数联合检测对ACI的诊断效能。结果45例S3D-ASL/SDWI≥1.1,23例S3D-ASL≈SDWI,无S3D-ASL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东芝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观察患者梗死部位及梗死灶大小,并观察比较患者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和健侧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 CT检查发现本组梗死部位分别为基底核23例,额叶20例,颞叶18例,枕叶16例,顶叶15例;梗死灶大小分别为中度梗死33例,小梗死30例,腔隙性梗死29例。缺血半暗带区、健侧区及脑梗死区CBV、CBF及M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水平缺血半暗带区高于健侧区、脑梗死区;CBF水平健侧区高于缺血半暗带区和脑梗死区,脑梗死区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高于健侧区,缺血半暗带区低于脑梗死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较为准确地显示急性脑梗死部位和缺血半暗带、梗死灶大小,评价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8.
杨迪  周加华  白万胜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846-1849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154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P、DWI检查,对比不同区域的CTP脑灌注参数值、DWI参数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不同区域病变与DWI参数值、CTP脑灌注参数值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各项参数值对ACI患者IP的预测价值.[结果]梗死中心区的平均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 Average,DCavg)值、各项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表面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flow,rCBF)低于IP区和对侧镜像区参数值(P<0.05),达峰时间(Transit time to the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长于IP区、对侧镜像区(P<0.05),IP区的DCavg值、FA值、ADC值低于对侧镜像区参数值,TTP、MTT长于对侧镜像区,rCBF低于对侧镜像区,局部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高于梗死中心区、对侧镜像区.经相关性分析,不同区域病变与TTP、MTT呈正相关(P<0.05),与rCBV、rCBF、DCavg值、FA值、ADC值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P、MTT、rCBV、rCBF、DCavg值、FA值、ADC值、七项联合早期预测ACI患者IP的AUC分别为0.622、0.778、0.941、0.955、0.943、0.944、0.952、0.997.[结论]CTP联合DWI对ACI患者IP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症状性单侧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I)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模式。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3例症状性单侧ICA严重狭窄(>70%)或闭塞的患者的全脑CTPI资料,分别重建4D-CTA及CTPI参数图(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Delay)图),分别记录ICA狭窄程度、患者临床症状、有无梗死及梗死部位、CTPI参数图特点及绝对值,并对病灶侧及对侧脑区灌注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单侧ICA闭塞15例,严重狭窄8例。大脑中动脉(MCA)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分布区脑梗死13例,内侧分水岭区梗死6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2例,无梗死2例。CTPI血流动力学模式有:①CBV/CBF基本正常,MTT/TTP/Delay延长(4例);②CBV基本正常,CBF轻度下降,MTT/TTP/Delay延长(3例);③CBV/CBF明显减低,MTT局灶缩短并周围MTT/TTP/Delay延长(1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病灶同侧CBV、CBF、TTP、Delay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同侧MTT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结论:320排CT全脑容积CTA/CTPI能一次显示颅内段ICA的狭窄程度并能全面反映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CTPI)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病例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根据头颅MRI检查分为脑梗死组及短暂性缺血发作组,均进行CTPI检测并计算CTPI阳性率,分析CBF、CBV、TTP、MTT与NIHSS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及暂性缺血发作组患者患侧TTP、MTT较健侧高(P<0.05),脑梗死组患侧CBF、CBV较健侧低(P<0.05),暂性缺血发作组患侧及健侧CBF、CBV比较无差异(P>0.05),脑梗死组患侧TTP、MTT较暂性缺血发作组高(P<0.05),CBF、CBV较暂性缺血发作组低(P<0.05);CTPI阳性的患者血管闭塞及重度狭窄率(96.77%)较血管无、轻、中度狭窄率高(52.63%)(P<0.05);TTP、MTT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CBF、CBV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CTPI可检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侧部位及病情,评估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预后,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旨在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A一站式扫描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选取动脉期数据重建脑动脉三维和二维图像,观察脑动脉狭窄、闭塞情况.分别取脑梗死灶中央区、周边区及对侧相应脑白质;病变侧正常脑白质与健侧对应部位脑白质作为兴趣区,测量CBV、CBF、MTT和TTP,比较病变侧及健侧测量值.结果 29例患者梗死区供血血管狭窄、闭塞和分支减少26例.梗死中央区TTP和MTT明显延长,CBV和CBF明显下降.与对侧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周边区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下降.与对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测量患侧正常脑白质和健侧对应脑白质的CBV、CBF、TTP和MTT的值,CBV、CBF增高,MTT缩短,数据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联合CTA一站式扫描方法简便,能较全面显示血管形态与脑组织微循环状态,对脑组织存活状态的定性敏感性高,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MRI-DWI)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8例,均行直肠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后切除物送病理检查,术前所有患者均行MRI-DWI检查。比较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淋巴结短径、长径、扩散系数(ADC)值。绘制ROC曲线,分析淋巴结短径、长径、ADC值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88例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59例(67.0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29例(32.95%);转移组患者淋巴结短径、长径高于未转移组,ADC值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短径、长径及ADC值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均0.7,淋巴结短径、长径及ADC值在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均具有较高价值,当达到最佳阈值时,可达到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MRI-DWI对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其ADC值可为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弥散张量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分为超急性期组(42例,发病<6 h)与急性期组(44例,发病6~24 h),对比分析两组脑梗死核心区域、缺血半暗带区的异性指数(FA)、扩散系数(ADC)和平均扩散系数(DCavg)及其健侧数据。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核心区FA、ADC、DCavg值低于对侧区域(镜像)(P<0.05);缺血半暗带区的FA、ADC、DCavg值显著高于梗死核心区(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区的FA、ADC、DCavg值显著低于对侧区域(P<0.05),但急性期缺血半暗带区的FA、rADC、DCavg相对值显著低于超急性期(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相关定量参数有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区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全部患者发病6h内行颅脑CT扫描、CT脑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灌注图像,并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并与对侧未梗死脑组织比。结果 CT扫描发现9例存在早期脑梗死灶,余20例未见异常,CTP发现脑灌注异常区域;梗死区CBF、CBV较对侧明显减低(P<0.05);缺血半暗带CBF明显小于对侧(P<0.05),CBV与对侧无显著差异(P>0.05)。CTA检查显示29例患者中,12例一侧大脑动脉狭窄,17例患者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可以较好的显示脑梗死患者脑缺血病灶血流灌注情况,CTA可有效显示脑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为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TIA患者75例。均行CTPI、CTA检查。对比病变侧与健侧(镜像区)局部脑血流(CBF)、局部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CTPI、CTA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结果,比较CTPI、CTA单独与联合诊断TIA阳性检出率和漏诊率。结果患侧CBF低于镜像区,MTT长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I、CTA联合诊断TIA阳性检出率96.00%(72/75)高于CTPI、CTA单独诊断,漏诊率4.00%(3/75)低于CTPI、CTA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能反应TIA患者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异常灌注情况,CTPI联合CTA诊断TIA,能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脑侧支血流循环状态及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分析患者不同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比较不同侧支血流循环状态CTPI参数情况及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结果 CTPI显示,46例脑组织血流灌注发生异常,CTPI阳性率为90.20%(46/51)。患者患侧梗死病灶区及缺血半暗带CBF值、CBV值均小于健侧,MTT值、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侧支循环良好者患侧CBF值小于健侧,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而患侧与健侧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者患侧CBF值及CBV值均小于健侧,且MTT值及TTP值均长于健侧(P<0.05)。CTPI提示AIS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患者责任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CTPI提示血流灌注正常患者(P<0....  相似文献   

17.
CT脑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下缺血半暗带(IP)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35例发病时间1-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脑灌注成像(CTPI)和4-14天复查CT确定IP的范围,定量分析IP区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与梗死中心区及对侧镜像区灌注参数对比。结果:35例发病时间〈6h的患者CTPI显示IP区,10例发病时间6-24h的患者CTPI像显示IP区,半暗带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CTPI图像灰阶呈深浅阶梯样分布特点。结论:CT脑灌注成像能够灵敏判断IP的存在,为临床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比值(LDL-C/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LDL-C/HDL-C)对脑梗死患者血管顺应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246例,分别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仪探查患者双侧MCA,计算其搏动指数(PI)值,并记录患者的血脂LDL-C、TC、HDL-C,计算LDL-C/TC、LDL-C/HDL-C,观察梗死侧与非梗死侧MCA的PI值有无差异;以梗死侧MCA的PI值为评价血管顺应性的金标准,获取LDL-C、TC、LDL-C/TC及LDL-C/HDL-C的最佳界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比较LDL-C、TC、LDL-C/TC及LDL-C/HDL-C对血管顺应性的诊断价值。结果梗死侧MCA的PI值大于非梗死侧(P=0.01<0.05);LDL-C、TC、LDL-C/TC及LDL-C/HDL-C评价血管顺应性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466[95%CI=(0.383,0.548)]、0.473[95%CI=(0.391,0.555)]、0.484[95%CI=(0.402,0.566)]、0.502[95%CI=(0.419,0.5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死侧MCA的PI值较非梗死侧高,提示梗死侧MCA的血管顺应性较非梗死侧低;AUC面积不同,提示血脂比值如LDL-C/TC、LDL-C/HDL-C比单项血脂指标如LDL-L、TC评价脑梗死患者的血管顺应性价值更高,可能LDL-C/HDL-C诊断价值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以48例ACI患者为对象,均接受MRI检查,分析MRI诊断ACI及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病侧ADC、rCBV、rCBF值低于健侧,MTT、TTP值高于健侧(P<0.05)。治疗后ADC、rCBV、rCBF值高于治疗前,MTT、TTP值低于治疗前(P<0.05)。DWI-PWI不匹配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DWI-PWI匹配患者(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无差异(P>0.05)。死亡组ADC、rCBV、rCBF值低于生存组,TTP高于生存组(P<0.05)。ADC、rCBV、rCBF、TTP预测ACI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88、0.944、0.586、0.879。结论:DWI及PWI联合检测有助于发现ACI梗死病灶,ADC、rCBF、TTP预测ACI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脑梗死早期诊断过程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2年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已确诊,超急性期60例、急性期60例、亚急性期60例、慢性期50例,对患者开展DWI联合PWI诊断,观察不同时期患者诊断结果。结果:超急性期与急性期患者梗死区患者侧脑组织ADC指标相比健侧对应区脑组织指标对差异显著(P <0.05),亚急性期与慢性期更死区指标相比健侧对应区差异显著(P <0.05)。超急性期患者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指标均为降低,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均为延长,急性期患者CBV主要集中在降低与正常,延长较少,CBF集中在降低,少部分为延长与正常(且延长>正常),T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