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且非盲的临床试验中,将吉西他滨、顺铂、强的松和沙利度胺(GDPT)与标准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分别应用于初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2016年初诊为PTCL的89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CHOP方案组(44例,接受CHOP方案治疗,8例在治疗中出组)和GDPT方案组(45例,接受GDPT方案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FS)作为主要研究终点,总生存期(OS)及应答率为次要研究终点,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研究,并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在81例患者中,GDPT组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CHOP组(64.4%比44.4%,P<0.05),GDPT组2 a PFS(62.2%比36.1%)和2 a OS(71.1%比50%)高于CHOP组(均P<0.05)。结论对于初诊的PTCL患者,GDPT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时,预后优于CHOP方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治疗PTCL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CAOLD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的疗效.方法 对18例难治复发性AILT患者应用CAOLD方案化疗,化疗大于或等于2个周期,评定疗效.结果 1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7.7%,完全缓解(CR)率为44.4%(8/18),部分缓解(PR)率为33.3%(6/18),未缓解率为22.3%(4/18).结论 CAOLD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ILT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4):303-304
<正>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发病率较低,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15%~20%~[1].2016年新修订的WHO淋巴系统肿瘤分类将AITL归类为结性T细胞淋巴瘤伴滤泡辅助性T细胞表型~[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于2019年8月收治了1例非霍奇金AITL,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6岁,1个月前触及颈部肿物,约鹌鹑蛋大小,质中等,活动度差,不伴疼痛,无发热、盗汗及体质量减轻症状,之后肿  相似文献   

4.
林晓溪 《当代医学》2016,(25):124-125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HOPT方案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特选取AITL患者124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各62例。予以对照组患者CHOPT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CHOPT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2.26%)、不良反应发生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56.45%)、不良反应发生率(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HOPT方案在治疗上更为安全可靠,临床效果较优,患者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李权  盐城 《中外医疗》2012,31(30):35-36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U-T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对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8.5岁。临床表现为发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皮疹和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形态学上淋巴结结构破坏,小静脉增生显著,瘤细胞弥漫增生,中等大小,多数瘤细胞胞浆透明。结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结内T细胞性细胞淋巴瘤,属于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并不多见,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0岁,因躯干泛发丘疹、结节、斑块伴有剧烈瘙痒一年,肢体肿胀半年就诊。多次抗炎、抗过敏治疗无效。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皮肤附件周围中等大小异性T淋巴样细胞浸润。皮损免疫组化示:CD3、CD4、CD8、TIA1均(+),CD30部分(+),Ki67 (50%+)(图3),ALK、CD20、CD56、EMA、GB均(-)。病理诊断:考虑为外周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改变。诊断:血管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诊断:血管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行CHOP方案化疗,皮肤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7.
某男,80岁,因“间断发热1月,咳嗽、咳痰20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月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4℃,给予“青霉素、清开灵”治疗7天,体温恢复正常。20天前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并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痰,不易咳出,伴有乏力,盗汗。院外拍胸片提示:胸膜炎右侧。B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初发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结果 起病时伴B症状24例(77.4%),合并多浆膜腔积液3例(9.7%),骨髓累及7例(22.6%)。27例患者(87.1%)接受了联合化疗,4例患者(12.9%)行姑息治疗。总有效率(ORR)为67.7%,复发进展20例(64.5%),死亡17例(54.8%)。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11.0个月和27.5个月,消瘦和血红蛋白(HGB)<110 g/L是AITL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AITL好发于中老年,临床进展快,预后差。消瘦和HGB水平可作为评价AITL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正>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较罕见的具有独特生物学特征的外周T细胞肿瘤[1]。瘤细胞起源于CD4+的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好发于老年患者,大部分就诊时处于进展期,具有侵袭性;临床表现为肝、脾、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生存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例侵袭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分为美罗华联合CHOP组(R-CHOP)和CHOP组。R-CHOP组19例,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加美罗华(375mg/m2,于每周期化疗前1天静脉滴注1次)治疗;CHOP组21例,单用CHOP方案化疗。两组均每3周1个周期,6周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率。[结果]40例患者中,R-CHOP组19例患者共完成121周期化疗,平均5~8周期,中位周期数为6周期;CHOP组21例患者共完成135周期化疗,平均4~8周期,中位周期数为6周期。R-CHOP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率为89.5%(17/19);CHOP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为71.4%(15/2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CHOP组和CHOP组1年总生存率为89.5%和71.4%,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9%和52.4%,R-CHOP组明显优于CHOP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中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两组均可耐受。[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能够提高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而毒性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R-CHOP方案治疗初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R-CHOP方案治疗34例初治B细胞NHL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CR21例(61.8%),PR 10例(29.4%),CR+PR 31例(91.2%),SD 1例,PD 2例.结论 R-CHOP方案治疗初治B细胞NHL疗效显著,效价比高,不良反应小,耐受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4年6月—2010年6月诊治的25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2.6:1,中位年龄54岁。患者起病时均有淋巴结肿大,诊断时80.0%(20/25)为Ⅲ/ⅣV期,60.0%(15/25)伴有全身症状。血清β_2微球蛋白升高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分别为44.0%(11/25)和32.0%(8/25)。全组患者以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治疗为主。化疗后可评价疗效24例,完全缓解33.3%(8/24)、部分缓解29.2%(7/24)、稳定4.2%(1/24)、进展33.3%(8/24)。治疗后1、3、5年无病生存与总生存率分别为28.0%、24.0%和24.0%与72.0%、44.0%和32.0%。单因素分析结果,Ann-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和联合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女性总生存优于男性(P<0.05),但无病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与生存无显著相关(r=-0.365,P>0.05)。结论 AITL以老年、晚期患者多见,预后差。Ann-Arbor分期Ⅰ/Ⅱ期和初始联合化疗可达到完全缓解,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高危DLBC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R-CHOP方案者56例(R-CHOP组),行CHOP方案者46例(CHOP组)。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B淋巴细胞亚群(CD20+)、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及IgG、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情况。结果R-CHOP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CHOP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R-CHOP组治疗后CD4+、IgM、IgG均降低,CD8+均升高,随疗程延长差异更显著;且治疗4、6个疗程R-CHOP组较同时间CHOP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R-CHOP组治疗后CD20+均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同时间CHOP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β2-MG均降低,随疗程延长差异更显著;且治疗4、6个疗程R-CHOP组较同时间CHOP组更低(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R-CHOP组临床疗效与治疗4个疗程、6个疗程后β2-MG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R-CHOP方案对高危DLBCL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但能影响患者免疫功能,血清β2-MG水平对监测疗效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含长春瑞滨和顺铂的改良CHOP方案(CHND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和主要不良反应.方法 36例复发性难治性NHL病人用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替代CHOP方案中的长春新碱(VCR)和强的松(PDN)组成CHND方案治疗,21天为1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3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率(CR)16.7%,部分缓解率(PR)52.8%,总有效率(RR)69.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0.8个月.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骨髓抑制,其他较为常见的分别为脱发、胃肠道反应等.结论 CHND方案可作为复发性难治性NHL的解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患者经EPOCH化疗方案或标准CHOP化疗方案一线治疗的临床获益。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诊的84例初治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依据化疗方案分为EPOCH组(39例,经EPOCH方案化疗)和CHOP组(45例,经标准CHOP方案化疗)。考察并比较PTCL-NOS患者经2种化疗方案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客观缓解率ORR)、远期临床疗效(1年、2年、3年生存率OS)及安全性。 结果 EPOCH组的CR率为53.85%,ORR率为76.92%;CHOP组的CR率为26.67%,ORR率为66.67%,2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0,P=0.011),OR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72)。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及肝功能损伤等AD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1年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CH组的1年OS率74.36%,2年OS率69.23%、3年OS率64.10%,CHOP组分别为68.89%、53.33%、46.67%;2组1年OS率(χ2=0.010,P=0.932),2年OS率(χ2=0.050,P=0.818)、3年OS率(χ2=0.060,P=0.8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一线治疗PTCL-NOS患者采用EPOCH化疗方案可以获得与标准CHOP化疗方案相一致的临床疗效,患者多能耐受不良反应,而EPOCH方案中均为临床常用药物,故推荐其为治疗PTCL-NOS患者的首选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盐酸伊立替康对一线标准方案治疗失败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接受二线治疗的一线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SCLC患者75例。21例仅接受最佳支持治疗(BSC组),54例接受二线化疗(二线化疗组)。其中,19例单用盐酸伊立替康治疗(盐酸伊立替康组),35例盐酸伊立替康加铂类化疗(IP组)。随访观察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血清NSE、CEA、CYFRA21-1水平。结果 二线化疗组的近期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0.74%、74.07%,高于BSC组的9.52%、28.57%(P <0.05);二线化疗组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4.2个月和11.5个月,长于BSC组的2.2个月、6.0个月(P <0.05)。盐酸伊立替康组的ORR和DCR分别为36.84%、68.42%,IP组分别为42.86%、77.14%,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