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讨身体体质指数(BMI)连续变化与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对北京市海淀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共纳入受访者5478人。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高尿酸血症患病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标化患病率为23.1%,超重和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3.9%和20.9%。调整混杂因素之后,超重(OR=2.29,95%CI:1.93~2.72)和肥胖(OR=4.68,95%CI:3.91~5.61)与高尿酸血症患病显著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以性别分层,随着BMI的持续升高,男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线性升高(χ2=3.226,P=0.199),而女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非线性升高(χ2=12.014,P=0.002);以年龄分层,随着BMI的持续升高,中年人群(χ2=5.321,P=0.070)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线性升高,而年轻人群(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体质指数(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东省中山市2个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老年人BMI与血脂异常的患病关联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研究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9.65%。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OR=1.48,95%CI:1.35~1.63)、肥胖(OR=1.79,95%CI:1.55~2.07)和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具有统计学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老年人BMI增加血脂异常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当老年人BMI>28 kg/m2时,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上升趋势明显,老年人BMI与血脂异常的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 超重/肥胖是老年人患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存在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在老年人血脂异常防控中应重点关注BMI的具体数值,识别中高风险人群,而非传统BMI水平(消瘦、正常、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讨BMI连续变化与糖尿病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采用代表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的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的基线调查数据,共纳入受访者9708名。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糖尿病患病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2011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95%CI)为14.77%(14.06%~15.48%)。调整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午睡、腰围、总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之后,超重(OR=1.21,95%CI:1.04~1.41)、肥胖(OR=1.64,95%CI:1.37~1.97)与糖尿病患病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性别和年龄分层,BMI连续变化与糖尿病患病的关联强度都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高BMI(超重/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的独立、剂量依赖性的危险因素,提示以关注BMI连续变化(而非传统BMI水平)为重点的糖尿病预防将变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剂量与2型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2016年7—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6 15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男性吸烟者的吸烟剂量与2型糖尿病患病的关联性。结果总人群吸烟率为18.24%,男性吸烟率为38.16%;总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48%,男性吸烟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6.13%;调整年龄、户籍、婚姻、BMI、受教育水平、家庭月均收入、高血压史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现在吸烟者与2型糖尿病患病有关(OR=1.45,95%CI=1.10~1.92;OR调整=1.43,95%CI=1.10~1.90);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显示,男性吸烟者吸烟数量、吸烟指数与2型糖尿病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结论男性吸烟的剂量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探讨成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使用频数和百分比对超重肥胖进行一般统计描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探讨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成人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和非线性关系。结果 本研究纳入有效样本20 955人,超重肥胖率、有午睡习惯率和夜间睡眠不足率分别为38.8%(8 137/20 955)、61.1%(12 806/20 955)、20.4%(4 279/20 955)。控制混杂因素后,相较于不午睡,午睡30~<60 min(OR=1.105)、60~<90 min(OR=1.143)、≥90 min(OR=1.207)与超重肥胖发生存在关联;相较于夜间睡眠时长7~9 h,夜间睡眠时长<7 h与超重肥胖发生存在关联(OR=1.168)。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 min和夜间睡眠时长8 h为临界点,午睡时长>30 min、夜间睡眠时长<8 h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升高相关。性别分层结果显示,男性在午睡30~<...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究BMI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江苏省昆山市18岁及以上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估计BMI与高血压关联及其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95%CI)为17.2%(16.8%~17.6%),其中男性患病率(95%CI)为17.2%(16.6%~17.7%),女性患病率(95%CI)为17.3%(16.7%~17.8%)。超重与肥胖现患率(95%CI)分别为25.5%(24.9%~26.0%)与3.9%(3.7%~4.1%)。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教育、家庭月收入、吸烟与饮酒状态、体力活动强度及腰围)之后,超重(OR=1.67,95%CI:1.57~1.79)、肥胖(OR=2.56,95%CI:2.24~2.91)与高血压患病显著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BMI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1)。结论BM I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关联强度呈显著剂量-反应关系;提示社区水平以体重控制为重点的高血压预防将变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强度与高血压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3至6月,在淄博市张店区18-6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与高血压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参加体育锻炼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OR=0.67,95%CI:0.55-0.83);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吸烟、饮酒及体质指数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与高血压病存在负相关(OR=0.86,95%CI:0.68-0.97)。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每周锻炼次数及每次锻炼时间均与高血压病之间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结论 随着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的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年人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市制定超重肥胖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4-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秦皇岛市2 584名18~79岁成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采用SAS 9.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秦皇岛市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为53.2%。不同性别、年龄、婚姻、城乡、文化程度、饮酒情况、吸烟情况和身体锻炼情况的人群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832,95%CI:1.408~2.384)、高年龄(与18~40岁相比,40~65岁人群OR=1.488,95%CI:1.128~1.962,≥65岁人群OR=2.240,95%CI:1.646~3.048)、已婚和离异或丧偶(与未婚者相比,已婚人群OR=1.285,95%CI:1.047~1.576,离异或丧偶者OR=1.336,95%CI:1.018~1.753)、城镇(OR=1.984,95%CI:1.647~2.390)、低文化程度(与大专及以上人群相比,初中及高中人群OR=1.389,95%CI:1.114~1.733,小学及以下人群OR=1.412,95%CI:1.117~1.784)、吸烟(OR=2.727,95%CI:2.267~3.281)、饮酒(OR=2.896,95%CI:2.315~3.624)以及身体锻炼较少(与经常锻炼者比较,偶尔锻炼人群OR=1.425,95%CI:1.023~1.986,从不锻炼人群OR=2.763,95%CI:1.843~4.143)均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秦皇岛市成人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应重点针对男性、中老年人、城镇居民、文化程度低、已婚和离异丧偶者、饮酒和吸烟的人群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津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5 270名6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被调查的5 270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9.1%,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70.7%和68.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腹型肥胖、超重、肥胖、腰高比高、IFG、2型糖尿病、脑卒中、心电图异常、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过高、吸烟和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172,95%CI=1.036~1.325)、腹型肥胖(OR=1.355,95%CI=1.171~1.568)、IFG(OR=1.422,95%CI=1.202~1.683)、2型糖尿病(OR=1.766,95%CI=1.529~2.039)、脑卒中(OR=4.774,95%CI=3.329~6.847)、心电图异常(OR=1.339,95%CI=1.177~1.523)、血清高甘油三酯(OR=1.382,95%CI=1.208~1.581)和吸烟(OR=1.351,95%CI=1.178~1.551)与老年人高血压高危险性存在正相关。结论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体重,以降低高血压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苏州市企业员工高血压患病情况,探索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4类企业共5 24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体检资料,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苏州市企业员工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6.7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BMI、年龄、企业、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3.375,95%CI:2.566~4.438)、超重(OR=3.670,95%CI:1.821~7.397)或肥胖(OR=7.595,95%CI:3.660~15.763)、高龄(≥40岁)(OR=3.534,95%CI:2.380~5.248)、企业类型、高血清甘油三酯(OR=1.376,95%CI:1.046~1.810)是苏州市企业员工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苏州市企业员工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龄、男性、超重或肥胖、高血清甘油三脂、企业类型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应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自然人群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华南队列前瞻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研究依托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平台,以2018年7月—2019年12月招募的深圳市18~79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描述不同年龄、性别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6 025名居民,调查对象超重率32.27%、肥胖率8.37%,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P0.01),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大于女性(P0.01)。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2.43,95%CI:2.14~2.75)、40岁及以上(40~49岁OR=1.47,95%CI:1.09~1.97;50~59岁OR=1.80,95%CI:1.32~2.46;60岁及以上OR=1.81,95%CI:1.29~2.53)、饮茶(OR=1.38,95%CI:1.23~1.56)、喜食饮料(OR=1.56,95%CI:1.36~1.80)、二手烟暴露(OR=1.23,95%CI:1.06~1.43);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有文化程度高(中学OR=0.58,95%CI:0.48~0.70;大专及以上OR=0.46,95%CI:0.37~0.57)、未婚(OR=0.62,95%CI:0.48~0.80)。结论深圳市自然人群超重患病率较10年前明显升高,性别、高年龄、饮茶、喜食饮料、二手烟暴露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未婚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武汉市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2 629名成年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标准方法测定身高体重。采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武汉市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率为31.2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情况和饮酒情况的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和体育锻炼强度的增加,超重肥胖率均呈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81,95%CI:1.423~1.986)、文化程度低(与大专或本科及以上人群相比,初中及以下人群OR=1.582,95%CI:1.299~1.927,高中或中专人群OR=1.313,95%CI:1.064~1.621)以及饮酒(OR=1.374,95%CI:1.136~1.661)与成年居民超重肥胖高风险相关,低年龄(与≥65岁相比,18~35岁人群OR=0.411,95%CI:0.312~0.543)和进行体育锻炼(与从不锻炼者相比,经常锻炼人群OR=0.769,95%CI:0.626~0.945,偶尔锻炼人群OR=0.812,95%CI:0.662~0.995)与成年居民超重肥胖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武汉市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男性、文化程度低和饮酒人群的关注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国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与超重肥胖关系,为预防和解决青少年肥胖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方法基于2004、2006、2009、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获得1942名来自广西、贵州、江苏、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区12~18岁青少年的相关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对其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2岁年龄组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最高,达17.1%;高收入家庭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最高,达14.3%;男生超重肥胖率(13.60%)明显高于女生(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高膳食知识水平可显著降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概率(OR=0.961,95%CI=0.924~0.999,P=0.046);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母亲膳食知识水平对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也有显著作用(β=0.423,95%CI=0.361~0.484,P=0.000)。结论提高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可降低青少年超重肥胖概率,母亲膳食知识水平对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09年9月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30 089名产妇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探究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关联强度及其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调整混杂因素之后,较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在孕前低BMI(OR=2.06,95%CI:1.36-3.14)、正常BMI(OR=2.43,95%CI:1.72-3.43)、超重(OR=3.52,95%CI:2.40-5.16)的产妇中与临产前剖宫产有统计学关联。同样,高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在孕前低BMI(OR=5.20,95%CI:1.73-3.14)、正常BMI(OR=6.56,95%CI:2.73-18.14)、超重(OR=9.14,95%CI:3.17-26.33)的产妇中与临产后剖宫产有统计学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临产前剖宫产的关联强度呈现非线性"U"型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与临产后剖宫产的关联强度呈反"L"型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临产前剖宫产的关联强度呈现"U"曲线,而与临产后剖宫产的关联强度呈现反"L"型曲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人群中辛辣食物摄入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为肥胖膳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哈尔滨市2004—2008年的横断面人群,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纳入57 555名30~79岁(男性23 254人,女性34 301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得人口学信息及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信息,采用食物频率问卷获取各类食物包括辛辣食物摄入信息,体格检查获得身高、体重等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辛辣食物摄入及其与偏爱肉食/素食膳食习惯的交互作用对超重与肥胖风险的影响。结果与摄入辛辣食物频率低的人群相比,摄入辛辣食物频率高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在男性中增加了29%(OR=1.285,95%CI 1.251~1.319,P<0.001),在女性中增加了33%(OR=1.329,95%CI 1.294~1.364,P<0.001)。与摄入微辣食物的人群相比,摄入极辣食物人群男女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分别增加了20%(OR=1.198, 95%CI 1.137~1.259,P=0.011)和19%(OR=1.194, 95%CI 1.141~1.247,P=0.003)。在男性人群中,偏好肉食,且辛辣食物摄入频率及程度高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最高,偏好肉食/素食的膳食习惯与辛辣食物摄入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结论辛辣食物的摄入可能增加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同时减少辛辣食物和肉食的摄入可能能够更有效地预防超重和肥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苏省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及高血压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2日―2019年4月8日对江苏省8个项目点117 691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57.79%,标化后患病率为26.79%。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与既无超重肥胖又无中心性肥胖人群相比,单纯超重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90.7%(OR=1.907,95%CI:1.849~1.968),单纯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69.2%(OR=1.692,95%CI:1.566~1.828),既有超重肥胖又有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了2.171倍(OR=3.171,95%CI:3.075~3.270)。结论 江苏省≥35岁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增加了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藏民族大学入学新生的血尿酸(S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09对西藏民族大学2018级1996名16~24岁汉、藏族新生进行体格检查及SUA等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2018年入学新生中,汉族学生HUA检出率为20.34%,藏族学生为16.76%,汉族HUA检出率高于藏族(P<0.05);汉、藏族SUA水平及两民族女性S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汉族男性SUA水平(393.09±81.94)μmol/L高于藏族男性的(380.88±71.31)μmol/L(P<0.05)。HUA组中汉族学生超重肥胖、HBP检出率高于藏族,藏族学生高血红蛋白检出率高于汉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学生HUA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2.036,95%CI:1.420~2.918)、超重肥胖(OR=2.784,95%CI:1.840~4.212)、高血脂(OR=2.721,95%CI:1.552~4.770)、肝功能异常(OR=1.924,95%CI:1.075~3.441)及高血压(OR=2.184,95%CI:1.115~4.27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学生HUA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3.168,95%CI:2.225~4.510)、超重肥胖(OR=2.846,95%CI:1.739~4.656)、高血脂(OR=2.240,95%CI:1.157~4.339)、肝功能异常(OR=1.887,95%CI:1.125~3.165)、肾功能异常(OR=3.201,95%CI:1.162~8.822)及高血红蛋白(OR=2.814,95%CI:1.428~5.54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学生HUA检出率明显高于藏族学生,HUA与性别、BMI、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汉、藏族分别有其突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青岛港男性职工脂肪肝与体重指数和腰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肥胖和向心性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 ,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 2 0 0 1年参加健康研究的 82 97名 3 5~ 80岁男性参与者的肝脏超声检查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单因素分析肥胖和超重的OR值 (优势比 )分别为 7 87(95 %CI 6 69~ 9 2 6)和 2 5 7(95 %CI2 0 6~ 3 2 .0 ) ;向心性肥胖(腰围≥ 90cm)的OR值为 7 3 (95 %CI 6 5~ 8.3 )。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的调整OR值减小 ,但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重与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子 ,而向心性肥胖也是脂肪肝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要客观地确定体重与脂肪肝的关系 ,不但要考虑是否超重或肥胖 ,还要考虑肥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队列研究基础之上应用中国妇女体质指数(BMI)标准研究孕前超重/肥胖的妇女与婴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市2011年6月—2013年6月76 709名孕妇的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妇女孕前BMI和不良出生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体重妇女相比,消瘦妇女顺产的比例较高(OR=1.25, 95%CI=1.20~1.30),超重/肥胖妇女顺产的比例较低(OR=0.52,95%CI=0.48~0.56)。超重/肥胖妇女剖腹产较多(OR=1.94, 95%CI=1.80~2.08),消瘦妇女剖腹产较少(OR=0.80, 95%CI=0.77~0.83)。消瘦妇女阴道手术产比例较高(OR=1.33, 95%CI=1.02~1.73),超重和肥胖妇女阴道手术产较少(OR=0.56, 95%CI=0.32~0.96)。不同BMI组与Apgar评分(1 min)7及Apgar评分(5 min)7和新生儿窒息关联没有显著性意义。与正常体重妇女相比,超重/肥胖妇女孩子早产的比例较高(OR=1.29, 95%CI=1.14~1.46),消瘦妇女与早产也呈正相关(OR=1.37,95%CI=1.24~1.51)超重/肥胖妇女与生产巨大儿也有阳性相关(OR=2.36, 95%CI=2.15~2.59);消瘦妇女与生产巨大儿呈负相关(OR=0.51,95%CI=0.46~0.56)。不同BMI组与低出生体重的关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中国成人BMI标准,孕前超重/肥胖对顺产、剖宫产、早产及巨大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次与孕前BMI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2月—2012年12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孕产期检查并分娩的1 633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次和孕前BMI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孕妇孕前BMI均数为(20.20±2.418)kg/m2,消瘦367人(22.5%),正常1 153人(70.6%),超重或肥胖113人(6.9%);第一胎936人(57.3%),第二胎及以上697人(42.7%);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孕妇第一胎、二胎及以上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均升高(OR=2.722,95%CI=1.074~6.900;OR=4.356,95%CI=1.865~10.171);调整混杂因素孕妇实足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胎次是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第2胎及以上:OR=3.535,95%CI=1.472~8.491,P=0.005)。结论孕前超重及肥胖妇女妊娠胎次越多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