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普通超声在诊断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价值.方法62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62例术前行普通超声检查.将所检查结果行回顾性探讨及对比分析.结果行X线检查的62例患者,57例为阳性,符合率为80.3%.假阴性14例,占19.7%.行超声检查的62例中阳性占81.2%,其中6例超声发现膈下气体而X线为阴性.结论普通超声在诊断消化道溃疡穿孔中可弥补X线的不足,对诊断消化道溃疡穿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放大内镜下胃良恶性溃疡微细结构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大内镜可从腺管开口、微血管形态等微细结构进行观察,其特征性的形态学变化使胃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1990年1月 ̄1995年2月,对2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进行了急诊内镜检查。急诊内镜检查在24 ̄48h内完成。内镜所见的出血类型参照Forrest所建议的分类标准,其中FⅠa4例(1.8%),FⅠb28型(12.7%),FⅡa28例(12.7%),FⅡb120例(54.5%)和FⅢ40例(18.2%)。结果显示,球部溃疡出血明显多于胃溃疡(61.8%比29.1%,P〈0.005);出血发生率与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或手术方式非常关键,因此术前准确分期显得尤其重要。良恶性溃疡的鉴别一直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但有时内镜检查及活检很难及时得出准确判断。近年来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5层结构及其周围结构,能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及有无局部邻近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本研究采用超声内镜对56例常规内镜检查怀疑为恶性胃溃疡的患者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通过对胃良、恶性溃疡及正常黏膜病例图片的学习,使其对良、恶性溃疡病例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内镜医师的诊断水平,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极大的助力。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病例3 238例,其中恶性胃溃疡、良性胃溃疡及正常胃的病例数分别为:747例、761例及1 730例。采用随机原则将原始病例按照大致8∶1∶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正常病例1 380例,良性胃溃疡病例614例,恶性胃溃疡病例596例)、验证集(正常病例179例,良性胃溃疡病例75例,恶性胃溃疡病例70例)和测试集(正常病例171例,良性胃溃疡病例72例,恶性胃溃疡病例81例)。建立基于多图片输入的efficientNet-b4深度学习模型对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病例进行训练,然后与2名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一起对测试集的324例病例进行识别,得出相关统计学指标,从而比较人工智能与内镜医师的对胃正常黏膜及良、恶性胃溃疡病例识别的诊断水平。结果 经验丰富内镜医师1、经验丰富内镜医师2及人工智能对病例识别的整体准确率分别为:92.09%、91.36%及95.06%,人工智能对病...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突破,AI在医学图像识别与数据整合领域显现出更为广阔的运用前景。消化内镜作为以图像为基础的医工交叉学科,更具备与AI结合实现智能化内镜的广阔前景。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分别就AI在结肠镜、胶囊内镜和上消化道内镜领域的运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消化内镜的智能化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并启迪思路。  相似文献   

7.
马继红 《山东医药》2014,(25):81-83
目的: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诊断结果,探讨两者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胆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EUS和CECT检查。结果53例患者中,3例CEUS和CECT均无增强,为胆泥,占总数的5.67%;25例为良性病变,占总数的47.17%;25例为胆囊癌,占总数的47.17%。胆囊良恶性病变CEUS和CECT增强水平之间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早期高增强的良性病变的CEUS增强减低时间明显比早期高增强的恶性病变长(P<0.01)。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在CEUS、CECT上表现为不均匀增强病灶的发生率、胆囊壁完整性破坏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CEUS和CECT对胆囊病变诊断的检出率、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CEUS和CECT对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相似,两者诊断胆囊疾病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8.
溃疡愈合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对其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已使95%以上的患者可免于外科手术,但该病的复发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曾有人形象地谓之“一旦有溃疡,总是有溃疡”.可在Tarnawskietal[1,2]第...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对其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已使 95%以上的患者免于外科手术 ,但该病的复发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当Tarnawski等 [1,2 ]第一次提出愈合质量 ( QOUH)的概念以后 ,人们对溃疡复发和控制复发的认识发生变化 ,因此 ,QOUH理论也逐渐受到重视并被采用 ,本文就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QOUH概念的提出消化性溃疡是穿透粘膜肌层或其以下的坏死性病变。溃疡愈合的过程十分复杂 ,包括坏死物的清除 ,基底部长出肉芽组织进而形成纤维组织和瘢痕组织 ,血管的生长 ,单层柱状上皮的长入等过程。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经手术病理学或穿刺组织活检确诊为乳腺肿块的乳腺疾病患者128例进行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 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弹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测算弹性成像及灰阶声像图下病灶的长径及面积,测算长径变化率及面积比.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5.96%,特异度为95.77%,准确率为91.41%,阳性预测值为94.23%,阴性预测值为89.47%;病灶恶性组≥4分的占比为38.28%(49/128),显著高于良性组的2.34%(3/128) (P<0.05);乳腺恶性病灶在灰阶成像及弹性成像中长径、面积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灶在灰阶成像及弹性成像中长径、面积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良、恶性组间灰阶成像和弹性成像中的长径变化率、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以较为准确的判定乳腺肿物的相对弹性硬度,直径变化率及面积比等定量参数对肿物良恶性鉴别具有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33666例胃镜检查中,发现良性胃体大弯溃疡39例,检出率为0.12%,占消化性溃疡总数的0.91%,占胃溃疡总数的2.05%。男女之比为5.5:1。青年患者中良性大弯溃疡多于同期受胃镜检查的其它非大弯消化性质疡。良性胃体大弯溃疡同时伴有其它部位溃疡者比例偏高。良性胃体大弯溃疡一般较小并且大多形态不规则,由于解剖关系,无论X线或内镜检查均易漏诊,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我科诊断的肝脏病变患者80例,包括脂肪肝20例,肝血管瘤17,肝癌介入治疗后14例,肝转移瘤13例,原发性肝癌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4例,肝脓肿1例。采用经肘静脉注射SonoVue造影剂2.5 mg 造影,连续、实时、动态对肝脏病灶及其周围肝组织增强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结果 80例肝脏病变患者超声造影增强时相主要为肝动脉期和无肝实质期,增强类型主要为周边增强或无增强,其次为周围向心、整体增强,而中央扩散很少;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87.5%(70/80),显著高于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33.8%,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于胆管狭窄病因的复杂性,其良恶性判断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恶性胆管狭窄的早期诊断对指导后续治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内镜技术已得到较好的发展,多种传统或新兴内镜技术不仅可以为诊断提供影像资料,还可提供病理学依据,具有创伤性小、诊断率高、可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临床诊断恶性胆管狭窄的常用工具.本文主...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5月—1992年8月,应用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糜蛋白酶与丹参浓缩液行内镜下溃疡灶局部粘膜注射及溃疡面药物喷洒治疗消化性溃疡4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其诊断与治疗手段进展十分迅速,本就近年来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化内镜,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内镜图像、识别病灶和处理大数据集,辅助提高低年资内镜医师的病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人工智能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研究重点包括病灶识别、预测病变浸润深度及病理诊断等。在本综述中,纳入食管疾病相关的人工智能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及临床应用,并探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高分辨率内镜观察胃良恶性溃疡微血管及胃小凹改变,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期能提高恶性溃疡的检出率。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明确有胃溃疡病变的患者共77例,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20~73岁,平均49.5岁,病理检查证实胃良性溃疡59例,恶性溃疡18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研究报道肿瘤患者发生应激性消化道溃疡与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相关,尽管目前随着外科手术条件的改进,手术后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其仍是肿瘤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1,2〕。据报道〔3,4〕,目前肝癌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约为4.2%~16.0%,然而其死亡率可高达40%以上。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癌患者经化疗后发生的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提高消化内镜的质量控制水平是减少漏诊、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的关键。人工智能技术为质控措施的落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对人工智能在辅助统计结构性指标、改进过程指标、优化结果指标等改善内镜质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期待将来以最低成本、最优效率同时整合病变检出、诊断、治疗以及内镜质量控制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风险评估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唐都医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肺结节患者310例,将患者CT影像数据DICOM文件拷贝输入到"FACT人工智能"软件系统对结节进行分析,获得结节的部位、数量、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大小、密度、以及恶性风险概率AI值和Lung-rads分级;其中39例肺结节经过多学科讨论,建议采用外科手术、经皮肺穿刺或者支气管镜下活检等,271例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31例肺结节病理诊断良性14例,分别为结核8例,隐球菌2例,炎性结节4例;恶性25例,分别肺鳞癌2例,腺癌23例。进一步分析,恶性病变的AI风险概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结节AI风险概率与肺结节特点(磨玻璃、亚实性、实性)显著相关(P<0.05),而与数量及边缘毛刺征无显著相关性(P>0.05);肺结节特点(磨玻璃、亚实性、实性)在良恶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密度和体积之间在在良恶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结节Lung-rads分级与AI风险概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结论依据人工智能自动分析良恶性概率AI值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