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中部农村地区糖尿病和高血压可避免住院现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盖茨基金会农村基本卫生保健项目在中国中部农村地区现场调查定量数据,选择5个县2017年和(或)2018年住院病例。应用Stata/MP 14.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28 392例住院病例,其中,糖尿病可避免住院病例863例,高血压可避免住院病例1 003例。2017年-2018年,糖尿病和高血压可避免住院总费用、次均费用、次均自付费用及占比呈增加趋势,糖尿病和高血压可避免次均住院时长缩短。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可避免住院现象普遍存在,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建议完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加强慢性病健康教育和管理,提高基层门诊报销比例。  相似文献   

2.
国际经验表明,"可避免住院"在评估初级卫生保健可及性和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以哮喘、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国际公认的可避免住院疾病为基础,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可避免住院界定标准及疾病名单,提高可避免住院疾病的门诊报销比例,根据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构建哮喘病可避免住院临床识别指标框架,分析我国哮喘病可避免住院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东、中、西6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2015—2017年哮喘病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对社会人口学因素、住院费用、疾病复杂程度等指标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了解我国哮喘病患者可避免住院现状。结果:2015—2017年间,我国哮喘病患者可避免住院率达22.73%;年龄、住院费用、地区是影响哮喘病可避免住院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哮喘病可避免住院现象普遍存在,且地区、人群差异性较大,需加强政策引导,推进规范化与优质化的初级卫生服务,提高哮喘病防治与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哮喘病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姚兰思成  陈楚    陈婷  赵浩宇  潘杰   《现代预防医学》2023,(7):1273-1277
目的 分析不同院外服务敏感疾病(ACSCs)定义下四川省可避免住院现状,以期为更好应用院外服务敏感疾病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四川省2019年第四季度病案首页数据分别识别三个国际文献常用的院外服务敏感疾病目录(美国卫生服务AHRQ、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可避免住院现状,及发生可避免住院所产生的自付费用、总费用。结果 四川省2019年第四季度共发生1 228 036次可避免住院,占总住院人次的24.71%。其中,AHRQ目录下可避免住院占总住院比例为15.62%,患者自付费用为7.11亿元,总费用27.44亿元;OECD目录下可避免住院占总住院比例为11.42%,患者自付费用为6.95亿元,总费用27.43亿元;NHS目录下可避免住院占总住院比例为23%,患者自付费用为12.23亿元,总费用47.65亿元。结论 尽管利用不同的院外服务敏感疾病目录,仍反映出四川省住院中有极大部分是可避免住院,且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后期需要对院外服务敏感疾病导致的住院加以重视和管理,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院外服务敏感疾病目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避免住院现状,探索可避免住院的影响因素,为精准制定减少可避免住院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利用2020—2022年贵州省赤水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结算数据库,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制定的可避免住院名单及其纳入排除标准识别可避免住院患者,运用R Studio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9,P<0.001)、参保人员身份为救助对象(OR=1.875,P<0.001)和优抚对象(OR=1.667,P<0.001)、就医医疗机构性质为民营(OR=7.532,P<0.001)、就医医疗机构等级为未定级(OR=1.863,P<0.001)和二级(OR=4.571,P<0.001)是发生可避免住院的危险因素。男性(OR=0.880,P<0.001)、参保人员身份为精减退职职工(OR=0.456,P<0.001)是可避免住院的保护因素。结论 赤水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避免住院率高,应重点关注女性、年龄较大和收入较低的患者群体,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并开展疾病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可避免住院"是指通过及时、有效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可以避免的住院,该概念适用于"院外服务敏感疾病"(ACSCs)。"院外服务敏感疾病住院率"这一医疗的结果类指标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评价地区或人群间的初级卫生保健质量。研究显示,影响该指标因素较多,因此在比较不同地区或人群间的ACSCs住院率时应谨慎,过高的ACSCs住院率往往预示着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存在问题。运用分层分析或多变量分析的方法,对比ACSCs住院率的差异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核算深圳市可避免住院规模、费用及筹资结构,为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0”分析深圳市可避免住院现状及其费用的规模结构。结果:09—0年,可避免住院患者共6人次,糖尿病、高血压、心绞痛、流感和肺炎及脱水和肠胃炎,累计占比约达70.00%;可避免住院费用为55080.60万元,占住院总费用的6.8%,自付费用为767.万元,占可避免住院患者总费用的.57%,心绞痛、坏疽和风湿性心脏病的自付费用较高且自付比例较大。结论:深圳市可避免住院费用规模较大,由于不合理住院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问题较为严重。应提高初级医疗保健水平,规范医生行为,加大对重点人群疾病的干预作用,优化医保报销体系。  相似文献   

8.
探讨美国降低长期护理机构老年人可避免住院(PotentiallyPreventableHospitalizations,PPHs) 改革策略,借鉴其经验,为我国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美国通过建立完善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实施临床干预和医保激励措施,有效降低了PPHs发生率和医疗支出。通过分析类似措施成效和问题,提出我国应在明确护理机构功能定位、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护理人员培训、建立评估机制和加强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改革,旨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降低PPHs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四川省婴儿可避免死亡指标,为制定该省婴儿死亡率的卫生政策和医疗保健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根据Rutstein等提出的可避免死亡指标,采用四川省与美国、本省城乡婴儿死因死亡率对比,计算相对危险度。 【结果】 四川省婴儿可避免死因为:败血症、肺炎、腹泻、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硬肿症、颅内出血、先天愚型、出生窒息、意外窒息、溺水和意外跌落。 【结论】 要降低本省婴儿死亡率,应加强可避免死因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院外服务敏感疾病(ACSCs)指标探讨医共体常见的可避免住院疾病,评价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方法分析福建省某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的病案数据。分析变量是NHS-ACSCs各指标的住院比例,其他变量包含患者人口学特征以及合并症情况。采用SAS 9.3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十位常见ACSCs住院疾病依次是流感和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耳鼻喉感染、脱水和肠胃炎、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痉挛和癫痫、心绞痛、糖尿病并发症、气喘。ACSCs住院与患者年龄、合并症情况显著相关。结论应用ACSCs评估医共体基层服务质量时,应根据不同年龄群体选择合适指标,以增加ACSCs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北京  )  宁艳  北京  )  程玉兰  北京  )  胡俊峰  北京  )  陶茂萱  北京  )  张刚  北京  )  胡桃  北京  )  柴燕  北京  )  汤大俊  张银燕  陈艳 《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0):735-737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现状,为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城乡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做过家庭应急准备的比例为20.3%。对地震、水灾、火灾逃生自救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9.2%、58.4%和74.8%。传染病暴发事件中,对伤寒传播途径和肺结核预防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0.3%和51.7%。其他灾害事件中,对化学品中毒处理方法和放射性事故应对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2.7%和34.6%。城市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知晓率明显好于农村居民。结论四川省城乡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知识知晓率城乡差别很大。应加强对肺结核、伤寒、化学品中毒处理、放射性事故应对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地区糖尿病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30个农村区县抽取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2 406人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2.59%,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1.80%,患者糖尿病知晓率为23.1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体质指数、饮酒或不饮酒者、是否进行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不同,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病率(27.46%)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体质指数和高血压是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女性、肥胖或超重、高血压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大于低龄、男性、体重正常或偏低及非高血压患者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庆市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知晓率低,患病形势严峻,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地预防与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南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四川南部未受地震影响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未受地震影响的2所四川省农村初中所有初一年级留守儿童374人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不同看护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父母关心程度、看护人的要求程度、自评学习成绩。结论从父母、看护人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外部保护因素出发,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四川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现状,并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探索四川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7月在四川省Z市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面对面访谈。运用多水平统计模型分析四川省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比例为58.42%。倾向因素中,年龄≥75岁(OR = 3.732,95%CI:1.303~10.692)的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比例更高;促进资源中,家庭经济情况高水平(OR = 2.206,95%CI:1.211~4.018)会促进农村居民就医,到达最近医疗机构时间<20 min(OR = 0.540,95%CI:0.316~0.922)和≥30 min (OR = 0.418,95%CI:0.213~0.818)会阻碍其就医;需要因素中,自评疾病严重程度为严重(OR = 4.651,95%CI:2.568~8.422)的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比例更高。结论 四川省农村居民患病后就医行为发生率低。倾向因素、促进资源、需要因素都对四川省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有重要影响,且倾向因素和需要因素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徐州农村地区居民对糖尿病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与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徐州农村地区1028位居民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采用x^2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糖尿病的认知率、认知度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居民对糖尿病的总体认知率为36.8%,对糖尿病概念、症状、并发症、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的认知率分别为37.8%、34.4%、28.5%、48.1%和38.1%.单因素分析显示,居民对糖尿病的认知度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和健康教育程度(P<0.01)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居民对糖尿病的认知度与文化程度(OR=1.947)、健康教育程度(OR=1.778)和年龄(OR =0.653)有关.结论 徐州市农村地区居民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可有效提高居民特别是中老年居民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宣传内容应注重疾病知识与健康行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农村地区开展健康指导员干预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为推广健康指导员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招募培训健康指导员,由健康指导员对所在辖区的居民进行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数据经双录入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寻求健康服务、吸烟、饮酒、身体活动、膳食等健康行为的变化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900名接受过干预服务的居民,平均年龄分别是(59.03±14.08)岁与(58.85±14.12)岁,干预前至少患一种慢性病(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的比例(49.44%)低于干预后(5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居民主动咨询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知识干预后比干预前提高了2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2,P0.05)。曾经检查过血压、血糖、6个月内检查过血压、血糖的比例均是干预后(74.75%、55.95%、84.08%、86.08%)高于干预前(62.89%、44.33%、67.67%、6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15、74.67、46.12、58.13,P均0.05)。干预前后现在吸烟率、每天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打算戒烟的比例、每天饮酒率、平均每周体育锻炼达标率、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超过6 g的比例、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超过25 g的比例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居民干预后盐摄入超过6 g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6.18%下降至4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开展健康指导员干预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但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有限,健康指导员干预是有效、可推广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就诊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广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2周患病未就诊情况及原因等,提出应加强农村基层医疗网点建设.以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四川省理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乡镇;阶段二在每个抽中的乡镇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阶段三在每个抽中的行政村(居委会)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居民户;阶段四按照“生日法”方法,抽取居民。问卷采用《四川省2018年健康促进县(区)建设项目方案》中人群调查问卷对理县选取15~69岁居民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结果 理县居民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4.38%。从6类问题健康素养的具备率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40.25%)、基本医疗(37.19%)、健康信息(27.90%)、传染病防治(25.62%)、安全与急救(25.50%)和慢性病防治(22.69%)。经logistics分析,理县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是:民族(OR羌族=2.463, 95%CI:1.133~5.352)和文化程度(OR初中=4.997, 95%CI:1.093~3.884;OR大专及以上=6.138, 95%CI: 1.249~6.747)。 结论 四川省理县居民健康水平已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但健康素养各维度模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从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本地户籍和是否患慢性病等方面,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现状并进行分析,为改善河北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及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5个地区10个县,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调查表对1000名农村居民进行现况调查;同时,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河北省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为53.7%。解释清晰度、得到尊重情况较好:技术水平、服务项目满意度偏低。结论河北省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建议加强农村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增加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20.
张帆  唐晓君  刘铁  张专  龙敏  汪洋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350-4352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项目县的700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16名卫生服务管理者/提供者以及40名妇女进行个人访谈。结果:孕产期保健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负担、体制障碍和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和医疗体制是影响母婴保健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农村地区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加强农村地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系统建设,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地位,同时适当增加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并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