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30例,未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62例,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位置(下壁)、病变位置(右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发病至急诊PCI时间(≤6 h)为影响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梗死前心绞痛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冠状动脉再通后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探讨急诊PCI术后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的AMI患者420例,根据冠状动脉再通后是否出现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血压的发生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420例患者中,低血压组178例,占42.4%,非低血压组242例,占57.6%。在本研究观察的因素中,两组间完全闭塞病变、近段病变、下壁、右心室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术后TIMI<2级、梗死前心绞痛、CK-MB峰值、术后第1天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完全闭塞病变、近段病变、下壁右心室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可增加A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A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而完全闭塞病变、近段病变、下壁、右心室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术后TIMI血流<2级增加A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低血压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4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80例,观察所有患者术后IRI发生情况。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梗死部位(前壁、下壁)、冠心病史(有、无)、术前低血压(是、否)、多支血管病变(是、否)、胸痛至梗死血管开通时间,分析AMI患者介入术后IR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AMI患者介入术后发生IRI 29例,发生率为36.25%;初步比较发生与未发生IRI患者相关资料后,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分别纳入单项回归分析,后将全部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下壁梗死、术前低血压、多支血管病变为AMI患者介入术后发生IRI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术前低血压、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为AMI患者介入术后发生IRI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尽早展开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IR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部位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correcteqd QT dispersion,QTcd)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的130例AMI患者于入院第5~10天行PCI治疗,其中单支血管病变68例(包括左前降支30例、右冠状动脉20例、左回旋支18例),多支血管病变62例,与10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分析术前1 d和术后1 d的标准18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QTcd.结果 AMI患者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延长(均P<0.05),且多支血管病变组QTd、QTcd较单支血管病变组延长(均P<0.05).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对QTd和QTcd无明显影响(均P>0.05).PCI术后QTd和QTcd较术前缩短(均P<0.05),而单独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QTd、QTcd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AMI患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着血管病变范围增大而变异增大,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对QTd、QTcd无影响.成功的PCI能显著减小AMI患者QTd以及QTc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并行PCI治疗的患者192例,其中109例患者在PCI术中发生RA。分析RA发生的可疑因素并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糖6.0 mmol/L、手术时间1 h、动脉压力波形异常、病变血管血流TIMI 0级、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6 h、多支血管病变是RA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控制血糖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及时监测动脉压波形及相关病变血管情况是治疗AMI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发病12 h内,或12 h至24 h内仍有持续缺血性胸痛,成功接受PCI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冠脉痉挛或罪犯病变直径狭窄程度≤50%、冠脉血流正常行保守治疗,严重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需急诊冠脉搭桥术.根据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及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3%的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了无复流.单变量分析:年龄、再灌注时间(症状至PCI的时间)、入院时收缩压、心梗Killip分级、急诊PCI术前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闭塞病变类型、血栓负荷、靶病变长度、参考血管直径、再灌注方法与无复流现象相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65岁(OR=1.470,95% CI 1.460~1.490,P=0.007)、再灌注时间>6h(OR=1.270,95% CI 1.160~1.400,P=0.001)、入院时低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 (OR=1.910,95%CI 1.018~3.896,P=0.004)、PCI术前应用IABP(OR=1.949,95% CI 1.168 ~3.253,P=0.011)、PCI术前低(≤1)TIMI血流(OR=1.100,95% CI 1.080 ~1.250,P<0.01)、高血栓负荷(OR=1.600,95% CI 1.470~2.760,P=0.030)、长靶病变(OR=1.948,95% CI 1.908~1.990,P=0.019)是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可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造影及手术时的发现来预测急诊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为AMI患者PCI术后新发房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PCI治疗的9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情况,并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梗死部位(前壁、下壁)、脑钠肽(BNP)、谷氨酰转肽酶(GGT)、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AMI患者PCI术后新发房颤8例,发生率为8.89%;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NYHA分级高、BNP与GGT水平高均为AMI患者PCI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NYHA分级高、BNP与GGT水平高均为AMI患者PCI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展开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未干预病变斑块进展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该院接受PCI术治疗的80例AMI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再次行PCI术治疗将这8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再次行PCI术治疗的19例为观察组,未再次行PCI术治疗的61例为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特征;于入院时、初始PCI当日及PCI术后24、48h时分别运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所有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各测定1次,并比较两组hs-CRP、IL-6测定结果;对比两组入院时及随访期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同时分析初始PCI术后未干预病变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干预病变斑块长度等临床特征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初始PCI当日起,两组PCI术后24、48h时血清hs-CRP、IL-6水平均逐渐升高,且与对照组同期对比,观察组入院时及PCI术后24、48h时血清hs-CRP、IL-6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上述指标初始PCI当日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初始PCI术后未干预病变斑块的进展与干预病变斑块长度和入院时及PCI术后24、48h时血清hs-CRP、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251、0.194、0.163、0.271、0.217、0.178、0.28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及PCI术后24、48h时血清hs-CRP、IL-6水平均是初始PCI术后未干预病变斑块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IL-6均参与了AMI多支病变患者PCI术后未干预病变斑块的进展,且与未干预病变斑块的进展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未干预病变斑块进展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低灌注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急诊PCI治疗的90例AMI患者,相关资料均保留完整。依据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分级结果分为正常组(n=59)与低灌注组(n=3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PCI治疗情况和血清学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Hcy、PCT对PCI术后低灌注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低灌注组入院时血清Hcy、PCT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入院时血清Hcy(OR=1.506,95%CI:1.194~1.818)、PCT(O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98例AMI患者PCI术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再发分为再发组12例、无再发组8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将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得出AMI患者PCI术后再发的各类风险因素后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发组的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术前Killp分级Ⅱ~Ⅳ级、术前LVEF≥40%、多支病变、用药依从性低比例均高于无再发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术前Killp分级Ⅱ~Ⅳ级、术前LVEF≥40%、多支病变、用药依从性低均是PCI术后AMI患者再发的风险因素,OR值均>1。结论:AMI患者PCI术后的风险因素较多,主要包含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术前Killp分级Ⅱ~Ⅳ级、术前LVEF≥40%、多支病变、用药依从性低等,需要临床强化有关预防性护理,通过健康指导和药物干预等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术后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11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资料,统计其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急诊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结果 112例PCI术后患者中,有3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急性心力衰竭比例最高,为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Ⅲ~Ⅳ级、低钾血症、合并糖尿病、吸烟史、血氧饱和度(SaO2)90%是AMI急诊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AMI急诊患者PCI术后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应针对NYHA分级、低钾血症等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AMI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AMI行PCI患者547例,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患者74例为无复流组,随机抽取TIMI3级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无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3个月无复流组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外科手术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AMI行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低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提示AMI行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关系以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103例,依据术后血管造影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MBG)分为两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PCI术后的AMI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12个月对其进行随访,依照是否再发心肌梗死分为再发组和未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入选AMI患者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为33.33%(26/78);再发组与未再发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Killip分级、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狭窄血管支数、梗死后心绞痛、服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2级、年龄≥70岁、具有高血压病史、AMI后发生心绞痛是PCI术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Killip分级、年龄、高血压病史、AMI后发心绞痛及服药情况与PCI术后再发心肌梗死关系密切,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治措施,减少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院诊疗的AMI患者258例,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及BMI水平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以及高BMI组(≥24.0 kg/m~2)和低BMI组(24.0 kg/m~2),所有患者均接受PCI常规治疗和随访管理,观察两组患者MACE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心绞痛再发作、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及MACE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BMI组MACE发生率、生存时间与低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O R 0.17,95%CI0.084~0.360,P=0)。结论糖尿病增加AMI患者PCI术后MACE风险,而高BMI可能并不增加MACE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基本信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确诊为AMI并行直接PCI术的200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社会学资料和临床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不同特征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或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AMI患者焦虑、抑郁与年龄、入院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表(GRACE)评分、入院N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家庭经济水平低的AMI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高于经济水平高者(均P<0.001),而上肢血管穿刺者焦虑水平明显低于下肢血管穿刺者(P<0.01)。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得出,焦虑、抑郁分值越高,其年龄、住院时间、入院GRACE评分及NT-proBNP评分也越高(r=0.144、0.581、0.334、0.204,P<0.05或P<0.01;r=0.201、0.309、0.164、0.429,P<0.05或P<0.01)。结论 在直接PCI术后,AMI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与非病情因素年龄、家庭经济水平、介入路径相关,也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电力医院接受PCI术的15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造影剂肾病组和非造影剂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PCI术后共出现32例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20.5%。造影剂肾病组的血浆Hcy水平为(21.3±8.7)μmol/L,显著高于非造影剂肾病组(13.3±6.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cy水平是患者术后出现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4,95%CI:1.359~3.737,P=0.002)。结论约1/5的AMI患者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术前血浆Hcy水平可较好地预测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快速开通罪犯血管,恢复病变心肌血供,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近年来临床广泛用于PCI治疗[2]。但PCI治疗仅能开通AMI患者的狭窄血管,术后发生心血管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诊断ST段抬高AMI患者28例,急诊行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原则上均行药物支架植入。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心脏重要事件发生情况。结果IRA为前降支15例,左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0例。行PCI25例,手术成功率96.2%,共植入药物支架32枚,IRA即刻的前向血流为,TIMI3级23例,占92%。PCI术后1月内无心脏重要事件生存患者20例,4例PCI术后出现左侧心力衰竭,此4例患者左冠状动脉均存在病变;1例患者术后因非IRA出现急性闭塞而死亡。结论急诊PCI能及时开通IRA,挽救AMI患者濒死的心肌,且成功率高,病死率低,患者恢复快。PCI及药物支架的运用是AMI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凝血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作为预后观察指标并分组,分为预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