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孙淑霞  王凯娟 《中原医刊》2006,33(12):85-86
目的探讨河南省新安县食管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食管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方法,调查新安县2个乡(磁涧、北冶)4289名72个病例对照家系的食管癌发病率,用二项分布拟合优度χ2检验进行分析、验证其家族聚集性;用Falconer回归分析方法估计遗传度。结果经频数分布拟合优度χ2检验,χ2=128.0644,P=0.000,说明食管癌在家族中并非按机会均等的概率分布,而呈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食管癌先证者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75.70%。结论新安县调查地区食管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有较明显的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在该地食管癌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川北地区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之一,其主要流行特征是具有家族聚集性。为进一步探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组织易感性在我区家族性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作者对我院近16年来收治的196例有癌性家族史的食管癌病例进行了随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组病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以农民患者为主,占68.9%,有直接血缘关系者占89.5%,喜食淹酸菜或熏腊肉、口腔卫生差以及遗传因素在发病原因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为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应注重优生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防癌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FHIT、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53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4例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患者(其中33例家族性食管癌,4l例非家族性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HIT及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食管癌组织中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39%,29/7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1/31),家族性食管癌组织中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56%,18/33)高于非家族性食管癌组织(27%,11/41)(P均<0.05).家族与非家族性食管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癌家族高易感性密切相关;p53可能与其他易感因素协同作用,影响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一个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多神经病家族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和基因检测结果。方法:先证者为52岁女性患者,于7年前反复出现恶心和呕吐,6年前出现便秘。5年前开始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伴出汗减少。3年前逐渐出现双侧下肢无力伴随肌肉萎缩,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伴随瘙痒,2年前出现无痛性腹泻,从卧位站立时明显头晕。家族中患者的两个儿子分别在16岁和22岁出现反复的腹泻和手足麻木,妹妹、父亲和叔叔均出现类似临床表现。对先证者做左侧腓肠神经活检,并进行常规光镜和电镜检查,应用抗免疫球蛋白κ-和λ-链抗体以及抗tranthyretin(TTR)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取先证者及其长子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TTR及apolipoproteinA1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病理检查发现神经束内刚果红阳性物质沉积在血管周围并对神经纤维造成挤压。电镜检查显示小沉积物由大量的细丝组成。神经束内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显著减少。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沉积物抗免疫球蛋白κ-和λ-链抗体以及抗TTR抗体均为阴性染色。分子遗传学检查显示先证者及其长子的TTR基因的所有4个外显子和apolipoproteinA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均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患者的病理改变符合系统性类淀粉变性周围神经病,结合遗传特点和临床表现考虑为家族性显性遗传性类淀粉周围神经病,但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结果不能进一步确定其分类。我们推测此家族可能是显性遗传性类淀粉周围神经病的一个新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哈萨克族食管癌核心家系标本数据库,为哈萨克族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提供实验标本和研究资料。方法对新疆县级及以上医院确诊的哈萨克族食管癌先证者及其血缘父母进行调查和填写调查表,并采集组织标本及外周静脉血。结果共收集哈萨克族食管癌核心家系60例,具备完整的血液标本及相关资料。调查发现8例家系有食管癌家族史。结论哈萨克族食管癌核心家系标本库资料真实可靠,可以为哈萨克族食管癌后续研究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未经治疗的无冠状动脉疾病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有原因的死亡率。设计 :家系死亡率研究。背景 :荷兰的一个大家系 ,其宗亲源自 19世纪一对夫妇。先证者 :家族中所有超过 2 0岁且有 5 0 %可能性携带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突变基因者。主要结果测定指标 :各种原因的死亡率。结果 :分析自 6 95 0人年的 2 5 0人中共死亡的70人。突变基因携带者的死亡率在 19世纪和 2 0世纪早期并未升高 ,1915年后开始升高 ,1935~196 4年达到高峰 (标准化死亡率比 1 78,95 %可信区间 1 13~ 2 76 ,P =0 0 0 3) ,以后下降。家系的两大分支间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对危险性3 2 6 ,95 %可信区间 1 74~ 6 11;P =0 0 0 1)。结论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间的死亡危险性差异显著。这种时间上及家系的不同分支间的巨大差异表明环境因素与基因有强大的相互作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识别那些极高危并需早期和强力预防措施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MLH3基因2531位点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家族式高发率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86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家族成员及82例对照家族成员外周血hMLH3基因的多态性,并通过对环境危险因素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研究hMLH3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家族食管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家族与对照家族hMLH3基因2531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8);食管癌患者与非食管癌患者hMLH3基因2531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653);吸烟、饮酒、辛辣食物、腌熏食物、饮水情况、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等环境因素均未显示与hMLH3基因2531位点基因多态性有相关性。结论 hMLH3基因2531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家族的聚集性相关,未发现hMLH3基因2531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病及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以及癌变的机理,为癌前监控和早期发现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用RPMI 1640和Tc 199培养基,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在正常叶酸和低叶酸两种培养条件下,对3个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家系中的61名成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较全面的染色体分析.结果发现在正常叶酸和低叶酸培养条件下,绝大多数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正常叶酸组FPC患者为6.95%,低叶酸组FPC患者为10.5%.患者中出现的脆性部位频率较高的有3p14、1p22和1p32等.结论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染色体脆性部位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染色体脆性部位与癌基因、癌断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家族性大疱性扁平苔藓(BLP)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方法 5个家族性BLP的先证者经临床和病理诊断后,对其家庭成员进行体检,收集临床和遗传资料。结果 5个家族性BLP中共有成员52人,男27人,女25人,其中BLP患者24人,平均患病率为46.2%。男性患者9例(33.3%),女性患者15例(60.0%),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16.4,P〈0.01。皮疹主要分布于下肢胫前,其次为上肢和大腿。83.3%的患者尼氏征阳性,同形反应阳性率为62.5%。患者皮疹特别是水疱或大疱常于夏季加重,而冬季减轻。在同一家族患者中,病情为父重女轻、母重女轻、兄重弟轻、姐重妹轻。发病年龄越小,指甲越有可能受累。结论 家族性BLP有其自身特殊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寻找可能与食管癌患者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林州及其周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食管癌患者28例和食管癌家族史阴性食管癌患者38例血清样本,经Clinprot磁珠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建立相应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应用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蛋白表达谱。比较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的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筛选出可能与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差异蛋白。每组样品采用sigma血清进行批间重复性检测。结果平均CV值为0.232;在相对分子质量800~1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家族史阳性与阴性食管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101个。选取组合分组能力最好的5个质荷比(M/Z)分别为5 248.24、5 905.05、2 023.12、2 953.07、4 467.16的蛋白峰建立模型并验证,显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血清差异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分析,采用GA(遗传算法)模型算法选取差异蛋白,识别率为82.62%;准确性为家族史阳性组69.23%,家族史阴性组96%;预测能力为61.89%;采用SNN(遗传算法)选取差异蛋白,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及阴性组识别率和准确性均为100%,预测能力为53.25%。结论应用ClinProt系统未检测到与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质,推测食管发生癌变后所产生的反应蛋白可能与食管癌家族史无明显相关性。要寻找食管癌发生及家族聚集的原因,还需要对更多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检测以及大样本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个除双侧小眼球、小角膜外,全身无任何异常体征的五个月婴儿的全部核型中,均有一个额外的小染色体。其姐姐双侧眼球、角膜大小与其一样,夭折于产后两个月。整个家系调查发现:患者母亲、外祖母的全部核型中,均携带有一个额外小染色体。G、C式显带、银染法证实,祖孙三代所携带的额外小染色体完全一样。先证者的异常体征推测是额外小染色体携带的致畸基因被激活后的表型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前关于食管癌组织中微型染色质维持蛋白(MCMs)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工具分析微型染色质维持蛋白(MCMs)家族成员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旨在发掘与探索MCMs在临床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生信数据库分析MCMs家族基因在食管癌患者中...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中医学之"噎膈",近半个世纪我国食管癌中西医防治取得了丰硕成果。本项共识针对食管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以食管癌筛查与预防、中医协同放化疗、晚期食管癌中西医姑息治疗为切入点,结合中西医相关指南和临床研究成果,形成了4项中西医结合食管癌治疗方案,供中西医临床肿瘤医师参考应用,提高我国食管癌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切缘癌残留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5月~2008年6月517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22例切除术切缘癌残留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肿瘤分化程度、部位、病变长度、吻合位置T、N分期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的关系。结果:517例食管癌术后经病理证实切缘癌残留者22例(4.3%),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7~78岁,平均57岁。食管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癌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病变部位无关,而与病变长度和T、N分期有关。结论:应重视食管癌切除术后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因素,积极治疗预防吻合口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和贲门癌患者编码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第133位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方法,检测11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116例贲门腺癌患者和235名对照组RASSF1A基因型分布.结果:食管癌患者RASSF1A基因(Ser133Ala)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贲门癌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a/Ser Ser/Ser基因型增加贲门癌的发生危险(OR值=2.06,95% CI=1.09~3.97,P=0.02).结论:RASSF1A第133位氨基酸的单核苷酸多态改变与贲门癌的发生有关,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发区肥城市食管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肥城市一食管癌高发乡镇40~69岁队列人群中,采用染色内镜和活检病理诊断方法确诊食管炎357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正常者5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家族史、吸烟、饮酒、营养成分等与食管炎的关联,以OR及95%CI作为评价关联强度的指标。结果 将性别、年龄作为调整因素,以无食管癌家族史为比较的基线水平(OR=1.0),一级亲属患食管癌的OR为1.830(95%CI :1.183~2.833);以吸烟指数=0为比较的基线水平,吸烟指数≥500的OR为1.852(95%CI :1.142~3.005);以饮酒指数=0为比较的基线水平,饮酒指数<130和≥130的OR分别为1.789(95%CI :1.141~2.804)、1.642(95%CI :1.029~2.621);将吸烟(吸烟、不吸烟)、饮酒(饮酒、不饮酒)情况进行组合,以不吸烟+不饮酒为比较的基线水平,吸烟+饮酒的OR为1.889(95%CI :1.143~3.122);将各营养成分年摄入量划分为3个层次,以最低水平为比较的基线水平,发现脂肪、叶酸、铁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OR均小于1)。结论 食管癌家族史、吸烟、饮酒是食管炎的危险因素,营养成分对食管炎的影响不明显。在食管癌高发区,特别是在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中,提倡戒烟戒酒,对预防食管炎进而减少食管增生和食管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源我院耳鼻咽科和放疗科1978~2000年间鼻咽癌患者的手术标本,所有患者手术前未经化疗和放疗,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磷状细胞癌。研究组:收集49例经常规石蜡包埋的鼻咽组织,均具有完整的随诊资料。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8岁,术前未做过任何化疗和放疗。鼻咽癌高发家系(家族中有3个或3个以上鼻咽癌患者)来自我院放疗科完整的随诊资料。鼻咽癌患者样本取自我院病理科石蜡包埋的鼻咽组织。  相似文献   

19.
20.
太行山区是我国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的高发区.为了进一步的研究食管癌与遗传的关系,我们调查了河北省涉县47000人口,发现了癌症患者227例,其中食管癌患者就有118例,患病率(占调查人口)为0.25%,占其他癌症患者数的51%,并且在118例食管癌患者家庭中,发现有21个家庭表现出明显的家族史,我们应用遗传流行病学及群体遗传学的分析方法对21个家庭中的患者进行了分离比,相对危险性,适合度,基因突变率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家庭的食管癌患者的发病情况符合G·Mendel遗传规律,(P>0.05),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患者一级亲属的相对危险性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的9.18倍,可信限在6.70—11.6,患者的二级亲属的相对危险性高于对照组二级亲属的21.9倍,可信限在15.99—27.8.适合度f=0.97,突变率u=37.5×10~(-6)/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