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治特点及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8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发病年龄分新生儿组及非新生儿组;按随访结果分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结果:非新生儿组出现嗜睡和抽搐症状比例、发热最高体温均新生儿组;非新生儿组脑脊液(CSF)中的蛋白水平(出、入院)、CSF中的白细胞水平(出院)新生儿组,预后不良组CSF蛋白水平(出院)、CSF葡萄糖降低发生率(入院)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发病年龄、CSF葡萄糖水平(入院)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出院时CSF中蛋白浓度值是影响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出院前脑脊液的蛋白值越高;预后可能越差,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更隐匿,对可疑病例应尽早作辅助检查以协助诊治。免疫治疗可调节改善患儿体内免疫状态,但对远期预后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膜炎新生儿5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CT和hs-CRP水平变化情况,两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PCT和hs-CRP水平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67%、94.64%和95.69%,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任一项指标(P0.05)。结论血清PCT和hs-CRP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脑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检测44例脑膜炎患儿血清PCT水平,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32例,同时测定其血CRP、白细胞(WBC)及脑脊液相关指标[蛋白、WBC、氯化物及葡萄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清PCT水平为(9.30±20.47)μ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0.37±0.27)μg/L](P0.01);脑膜炎患儿血清PCT与CRP、脑脊液蛋白、WBC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3、0.437、0.439,P均0.05),与氯化物呈负相关(r=-0.387,P0.01);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CRP(β=0.648,P0.01)影响了40.5%的PCT变化,且PCT也是脑膜炎患儿CRP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的PCT与CRP的增加有一定关联,可能通过参与细菌感染诱导的炎症反应促进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脊液及血清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CD64、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中的鉴别价值,并探讨3种检测方法对患儿治疗及预后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3例脑膜炎患儿,并根据鉴别诊断分为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65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58例,同时选取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患儿6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在患儿入院24h内及治疗一段时间后,抽取其静脉血及脑脊液进行血清PCT、CRP、中性粒细胞CD64测定,分析各组患儿对3项指标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及阳性率。结果 3项检测结果在发病初期对化脑组及病脑组的比较均有明显的鉴别意义,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急性期与恢复期的鉴别检测中,CRP在化脑组及病脑组鉴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64对于检测化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病脑组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脑膜炎患儿的阳性率比较,P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RP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PCT在治疗前观察及预后检测均有效,对鉴别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优于CRP的检测结果。CD64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检测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有效指标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3例化脓性脑膜炎、43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及43例健康儿童血清PCT及hs-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组治疗前、治疗后PCT及hs-CR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治疗前PC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CT、hs-CRP与病毒性脑膜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hs-CRP联合检测对于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以及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的判断和预后的评估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在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内科脑膜炎患者141例(病脑组53例,结脑组51例,化脑组37例)为观察组,其他患者3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hs-CRP水平及诊断价值。结果化脑组患者血清PCT、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病脑组、结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结脑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PC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PCT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高于hs-CRP,两者联合诊断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时灵敏度可达93.4%。结论血清PCT、hs-CRP作为化脓性脑膜炎与其他类型脑膜炎早期鉴别诊断的指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诊的72例脑膜炎患儿的诊疗情况,按照不同病因将36例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纳入A组,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纳入B组。检测2组患儿的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比较2组CRP、PCT和WBC的检出率以及不同PCT水平时患儿分布情况。结果 2组患儿的CRP、WBC水平及其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PCT水平及检出率均显著高于B组(P 0. 05)。PCT检测结果表明,A组患儿占比随PCT浓度的增加而升高,B组患儿占比随PCT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 PCT是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理想指标,且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美罗培南对儿童患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于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纳入12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根据患儿家属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中各有患者60例,比较两组小儿患者的治疗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后遗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3.33%和91.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小儿脑脊液中的白细胞个数、蛋白浓度以及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脑脊液中的白细胞个数、蛋白浓度以及糖浓度都有明显的下降,且观察组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意识恢复时间、嗜睡症状消失、颅内高压消失时间以及患儿的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高压氧联合美罗培南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患化脓性脑膜炎可以有效地提高治愈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并减少后遗症的出现,是十分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以及应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死亡等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 方法选取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入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4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为结局良好组(17例)和结局不良组(26例)。通过查阅病历获取患儿脑脊液(CSF)常规、生化、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血常规,血培养,头颅CT或MRI,脑电图,听力筛查等临床资料,总结患儿临床表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构成、CSF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Wald检验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结局不良的高危因素。 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表现为非特异性感染症状。4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早发型14例,晚发型29例。CSF细菌培养阳性8例,培养阳性率18.60%,培养出的细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3例(37.50%),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25.00%),大肠埃希菌1例(12.50%),产气肠杆菌1例(12.50%)阪崎肠杆菌1例(12.50%)。在43例患儿临床结局方面,死亡6例,总病死率为13.95%。其他不良结局包括:中重度颅内出血7例(16.28%)、运动障碍4例(9.30%)、脑白质广泛受损4例(9.30%)、脑积水3例(6.98%)、脑液化坏死2例(4.65%)、脑软化萎缩2例(4.65%)、癫痫2例(4.65%)、听力障碍2例(4.6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局不良高危因素为:CSF蛋白>3000 mg/L(OR为5.30,95%CI为1.51-172.99,Wald检验P=0.01);外周血白细胞<5.0×109/L(OR为5.02,95%CI为1.43-224.89,Wald检验P=0.03);CSF细菌培养阳性(OR为4.02,95%CI为1.08-787.44,Wald检验P=0.03)。 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CSF蛋白>3000 mg/L、外周血白细胞<5.0×109/L、CSF细菌培养阳性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结局不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联合脑脊液(CSF)检查在诊断和鉴别中枢神经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151例,其中病毒性脑膜炎84例,化脓性脑膜炎35例,结核性脑膜炎32例,均给予MRI检查,检查CSF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蛋白、乳酸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结核性脑膜炎MRI异常检出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P < 0.05);病毒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MRI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病毒性脑膜炎病灶区域脑膜强化检出率高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P < 0.05);化脓性脑膜炎病灶呈环形强化检出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P < 0.05);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脑膜强化检出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P < 0.05);病毒性脑膜炎CSF中LDH、蛋白、乳酸和WBC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P < 0.05);结核性脑膜炎CSF中LDH高于化脓性脑膜炎(P < 0.05),而蛋白和WBC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 < 0.05);筛选出LDH(X1)、蛋白(X2)和WBC(X3)3个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即:Y病脑=-0.056X1- 0.065X2-0.062X3+1.168,Y化脑=-0.041X1+0.102X2+0.089X3-1.102,Y结脑=0.112X1-0.057X2-0.078+1.032;MRI联合CSF参数函数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9.76%、74.63%和77.48%,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0.00%、81.03%和80.79%,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8.13%、84.87%和83.44%。结论MRI联合CSF检测在诊断和鉴别中枢神经感染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惊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惊厥发作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临床特征、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血钠135mmol/L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 000×106/L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脊液蛋白及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肺炎链球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感嗜血杆菌及其他菌种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年龄低于2岁、意识障碍、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血钠135mmol/L均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惊厥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惊厥的发作与患儿年龄低于2岁、意识障碍、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血钠135mmol/L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联合动态就高危新生儿感染的筛查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沈阳市妇婴医院2014-01—2015-02收治的104例患有高胆红素、窒息、羊水吸入等高危症状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患儿。患儿均进行CRP及PCT的动态监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治疗,观察新生儿感染筛选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率的情况发现,两组患儿感染率为3.85%和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的次数明显较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CRP、PCT动态检测的结果发现,两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PCT联合动态检测有利于高危新生儿感染的筛查率,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生长。且临床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尽可能地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酶学检测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在儿科颅内感染性疾病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常规实验室采用的脑脊液 (CSF)生化、常规检查及细菌涂片培养 ,检验方法存在着灵敏度不高、培养阳性率低等问题。当脑膜感染或脑组织受损时 ,引起 CSF中某些酶浓度升高 [1,2 ]。我们检测了 CSF中乳酸脱氢酶 (LD)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1 .化脑组 收集 1 997年 1 2月~ 1 998年 1月间由临床初步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腰穿CSF,同时参考 CSF生化、常规检查及细菌涂片培养的结果 ,获得 9份阳性标本。小儿年龄为 8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型肌酸激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和降钙素原(PCT)在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内科2017年3月~2018月6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排除颅内感染的偏头痛患儿40例为对照组,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脑脊液及血液中PCT、NSE、CK-BB、LDH及IL-6 (白介素-6)、NLR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TNF-a(肿瘤坏死因子-α),评价诊断价值。结果脑脊液中相关指标对比,化脓组脑脊液PCT、NSE、CK-BB、LDH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相关指标对比,化脓组PCT、NSE、CK-BB、LDH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化脓组脑脊液IL-6、NLR及TNF-a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化脓组IL-6、NLR及TNF-a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而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脑脊液及血液PCT、NSE、CK-BB、LDH及IL-6、NLR及TNF-a检测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而且评估病情发展阶段,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对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就诊的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炎症介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19.2%(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高于对照组的78.8%(χ2=5.28,P=0.022)。[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7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其6~12个月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n=46)和预后不良组(n=30),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出生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病原菌类别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期预后不良的因素,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各个指标对于预后预测的效能。 结果预后不良组患儿男婴占比(23/30,76.67%)、低出生胎龄比例(13/30,43.33%)、低出生体重(8/30,26.67%)、合并意识障碍比例(13/30,43.33%)、电解质异常比例(9/30,30.00%)较预后良好组高[52.17%(24/46)、2.17%(1/46)、2.17%(1/46)、21.74%(10/46)、2.17%(1/46)],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01,9.99;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CSF)白细胞计数[435(165,875)×106/L]、CSF蛋白水平[1.54(0.90,2.38)g/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78(32,305)×106/L,0.70(0.57,1.02)g/L)],CSF葡萄糖/血糖比值[0.37(0.27,0.53)]低于预后良好组[0.54(0.46,0.68)],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4.72,-3.26;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白细胞计数、CSF蛋白水平、CSF葡萄糖/血糖比值是提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002,2.840,0.056;均P<0.05)。ROC曲线显示,CSF白细胞计数、CSF蛋白水平、CSF葡萄糖/血糖比值及三者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0.822,0.769,0.879。 结论CSF白细胞计数高、CSF葡萄糖/血糖比值低、CSF蛋白水平高是提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脑脊液C反应蛋白和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15例小儿脑膜炎患儿(包括结核性脑膜炎102例、化脓性脑膜炎108例、病毒性脑膜炎105例)及96例非脑膜炎外科手术患儿(对照组)脑脊液C反应蛋白和腺苷脱氨酶含量,并做比较。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及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C反应蛋白、腺苷脱氨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而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而腺苷脱氨酶含量则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C反应蛋白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结核性脑膜炎组有63例阳性,阳性率为61.76%;病毒性脑膜炎组均为阴性。结论脑脊液C反应蛋白和腺苷脱氨酶对细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腺苷脱氨酶可能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SF-NSE)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NSE)的水平在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为脑膜炎组,同期住院的非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新生儿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入院72 h内和治疗14 d后采集脑脊液和血液,检测CSFNSE和S-NSE水平。结果:治疗前,脑膜炎组的CSF-NSE与S-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脑膜炎组内CSF-NSE与S-NSE水平较治疗前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NSE在检测化脓性脑炎新生儿患者的最佳cutoff值为9.215,敏感性75.0%,特异性86.0%,AUC值0.714(P0.001)。结论:可能可通过检测S-NSE水平为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提供参考和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患儿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反应蛋白含量对脑膜炎患儿的感染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治疗前分别采集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17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2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19例和对照组(21例已排除脑膜炎)儿童脑脊液标本,用速度散射比浊法测定其CSF中IgA、IgG、IgM、CRP含量。结果:感染组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膜炎组(病脑)CRP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其升高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结果为除病毒性脑膜炎组的IgA和IgG较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外(P>0.05),三组病例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脊液进行IgA、IgG、IgM、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