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郊区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倦怠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5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某郊区南片、中部和北片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共选入团队78个;以其所有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共264例。采用马斯勒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调查成员的职业倦怠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73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回收率为96.70%。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倦怠阳性率为71.5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工龄、工作主观感受、对团队配合满意情况是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倦怠阳性检出率较高,建议给予家庭医生团队更多的社会支持、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以及考核指标,优化家庭医生团队联动和合作机制,从而保障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精细网格化管理对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及健康自我管理的效果,为今后建立更为有效的基层医务人员健康促进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作为精细网格化管理干预组,同时选取地区发展、经济水平、人口基数以及服务体量相当的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及健康自我管理得分,评估精细网格化实施实施效果。结果 共调查家庭医生团队成员162人,其中干预组83人,对照组79人。干预前,两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业倦怠、自我健康管理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实施精细网格化管理模式两年后,干预组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等维度的得分、职业倦怠综合得分以及职业倦怠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组在健康自我管理各维度上的得分及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精细网格化管理能有效缓解基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倦怠的发生,并能进一步提升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5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重庆市L区、S区、J区243名家庭医生行医体验和工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区家庭医生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61±0.81)分,3区家庭医生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0,P=0.004)。3区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性条目得分较高;人力资源配备条目得分最低。S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家庭医生团队解决难题能力、签约人数、每日工作时间、人力资源配备、平均月收入、个人岗位胜任力;L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医共体诊疗支持、性别、每月上门服务人次数;J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家庭医生团队协作性、医共体诊疗支持、个人岗位胜任力、年龄、工作年限。结论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医共体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较高。重庆市3区家庭医生人力资源配备有待完善。各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结合家庭医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制定家庭医生个人岗位胜任力和团队能力提升计划。同时,建议在医共体建设中,做好运行机制顶层设计,给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切实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远郊地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单位认同感与健康自我管理的现状,为制定更好的家庭医生团队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通过线上调查形式对2021年1月上海市金山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简称成员)开展调查,每个团队调查家庭医生、护理人员,公卫人员及其他助理各1人。共计抽取90个小团队360人。结果 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47份(96.39%)。347名成员单位认同感总得分为(40.43±8.22)分,低认同感83人(23.92%),中认同感184人(53.03%),高认同感80人(23.05%)。不同学历、职称、编制及健康自评的成员对单位认同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位认同感总得分为(147.03±22.36)分,不同健康自评的成员健康自我管理得分、对单位不同认同感成员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本科以下学历表现出更高的单位认同感;中级职称的高认同感较低;无编制的反而有着更高的单位认同感;健康自评状况良好的人员单位认同感高,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也更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关注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家庭医生的职业倦怠现状,探讨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18年1—3月,采用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问卷,对虹口区全部家庭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家庭医生的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情况。
结果 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问卷回收率为98.6%,职业倦怠率为5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水平均不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大、自评健康状况差者,职业倦怠率也高:以年龄 < 30岁为参照,年龄为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者,职业倦怠发生的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8.62倍、20.87倍和15.06倍(P < 0.01);以健康状况较好者为参照,健康状况一般和较差者职业倦怠发生的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4.59倍和41.59倍(P < 0.01)。
结论 在当前不断完善的家庭医生制度和社会支持系统下,影响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者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在未来的干预过程中,应对这两类群体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医生式服务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城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筹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864名城市空巢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空巢老人人口社会学特征、家庭医生式服务知晓、需要情况以及支付意愿等方面。以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重庆市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医生知晓率为81.94%,家庭医生式服务需要率为87.73%,家庭医生式服务支付意愿率为82.6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重庆市城市空巢老人支付意愿的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自评疾病经济负担。结论 愿意为家庭医生式服务付费的重庆市城市空巢老人较多。经济因素是重庆市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医生式服务支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为高校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降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以及提高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重庆市672名高校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数据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医护人员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感耗竭、情感疏远、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分别为(15.43±7.13)分,(15.80±8.21)分,(35.59±9.39)分,职业、性别、职称、工作年限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程度轻,职业、性别、职称、工作年限对职业倦怠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推进家庭医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2月,依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城乡地域划分方法,在各区域随机抽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计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50名家庭医生,采用自制的家庭医生基本情况问卷及马斯勒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MBI-HSS)翻译修订而来的职业倦怠量表(包含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无工作成就感3个维度)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47份,有效应答率为99.14%(347/350)。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状况的差异,并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家庭医生各维度职业倦怠程度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347名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状况较严重,在家庭医生的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无工作成就感3个维度中,重度倦怠占比均最高,其中无工作成就感的占比最高,为62.5%。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从事家庭医生相关工作年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海省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2021年10月10—31日通过问卷星对青海省40家医院6 322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urse occupational burnout scale,NBS)完成职业倦怠评估。结果 护士职业倦怠平均得分(156.64±20.30)分,无或轻微职业倦怠1 133名(17.92%),轻中度职业倦怠2 523名(39.91%),重度护士职业倦怠2 666名(42.17%)。男性,高学历,居住高海拔地区,主管护师职称,每天伏案工作>8 h、在外科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工作、饮食不规律、营养状况差、极少锻炼身体均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20~<30岁),工作年限(<10年),家庭人均月收入高(≥10 000元)均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青海省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高,与高海拔的环境、护士职业特征及生活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重庆市巴南区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这2类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影响因素,旨在为推进及改善该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重庆市巴南区抽取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共59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真实需求和建议,采用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590名调查对象中已签约对象492名(83.39%),未签约对象98名(16.61%)。不同年龄段、自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以及居住地到签约医院步行所需时间、首诊医院、签约服务知晓情况不同的调查对象的签约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6~59岁年龄段调查对象签约率最高(96.8%),自评健康状况为差的调查对象签约率最高(92.3%),居住地到签约医院步行所需时间<30 min的调查对象签约率更高(87.6%),首诊医院为家庭医生签约医院的调查对象签约率最高(89.9%),知晓签约服务的调查对象签约率更高(9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医保支付主要方式、是否知晓签约服务、居住地到签约医院步行所需时间是调查对象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医保支付主要方式、签约服务知晓情况、居住地到签约医院步行所需时间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这2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的影响因素。今后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创新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签约服务,探索出台相关报销政策,多管齐下吸引更多重点人群参与签约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职业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济南市372名基层服务站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74.68%有低中度情绪耗竭现象,48.68%有去人性化,31.41%个人成就感处于低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医护人员在专业、工龄、收入、职称及机构类型方面的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收入、机构类型、职称和工作年限,总贡献率为34.25%。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应对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8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5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750名女工作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665份,有效回收率为88.67%。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调查其职业倦怠水平,用《工作付出-回报失衡紧张量表》评估其职业紧张水平。组间比较用Mann-W...  相似文献   

13.
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芸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286-2289
目的探讨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522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34.87%,主要表现为行为不当。在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依次是学习态度、自我评价、学习策略。结论应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和剖析,改进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庆市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的情况,分析重庆市青年高血压前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居住1年以上的14~44岁的重庆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 重庆市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49.22%,男性(59.54%)高于女性(3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25.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饮酒、已婚/再婚/同居、超重和肥胖为重庆市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女性、城市居民为重庆市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高,应该进一步加强青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转化为高血压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四川某医学院校实习生的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相关性,为预防医学院校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MBI-GS职业倦怠问卷、SSR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CSQ应付方式问卷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量表对某高校356名实习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3.0%(260人),其中轻度倦怠占57.0%(203人),中度倦怠占14.6%(52人),重度倦怠占1.4%(5人)。性别、实习的工作量、专业、医院类型、带习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医学的兴趣均为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P<0.05);性别、实习的工作量、带习老师对学生态度、娱乐方式均为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P<0.05);性别、实习工作量、专业、医院类型、家庭条件、对医学的兴趣、带习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实习态度均为影响应付方式的因素(P<0.05)。职业倦怠程度及其余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呈相关性极弱的负相关(-0.4<r<-0.0,P<0.01或0.05),解决问题与倦怠程度呈中等程度负相关(-0.6<r<-0.4,P<0.01),与社会支持呈中等程度正相关(0.4<r<0.6,P<0.01)。 结论 医学实习生职业倦怠率较高,其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相关,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周志利  张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77-1478
目的考察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服务行业版(MB I-HSS)、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和自编人口学问卷对1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职业倦怠的总检出率为55.8%;护龄、职称、工作科室对护士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职业倦怠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111--0.485,P<0.01)。结论必须重视护士职业倦怠问题,并应充分考虑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了解石油工人职业倦怠现状,探讨付出-回报失衡与其之间关系,为应对石油工人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新疆地区某石油企业1 200名一线石油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及付出-回报失衡模式下石油工人的职业倦怠情况,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探究其影响因素。 结果 1 043名石油工人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8.24%,以轻度倦怠(37.87%)和中度倦怠(37.97%)为主,仅2.40%的石油工人出现重度倦怠;37.20%的石油工人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OR=1.671)、年龄45~(OR=2.038)、大专及以上学历(OR=1.811)、付出-回报失衡(OR=1.943,)为石油工人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结论 石油工人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且付出-回报失衡会加剧石油工人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