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理疗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借助瑞士球进行CSE训练,具体训练项目包括双桥式、单桥式、屈膝双桥式、反桥式、屈髋反桥式及单下肢支撑反桥式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LKSS)、中文版SF-36量表(SF-36)、闭眼单足站立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及30 s坐-站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6周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LKSS评分、SF-36评分、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及30 s坐-站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44±0.55)分]、LKSS评分[(76.75±6.23)分]、SF-36评分[(77.27±6.84)分]、闭眼单脚站立时间[(13.22±3.05)s]、闭目原地踏步时间[(32.52±4.10)s]及30 s坐-站次数[(32.52±4.10)次]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缓解KOA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推拿、中频电疗、腰椎牵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辅以常规腰腹肌力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CSE)。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1年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 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Roland-Morris失能问卷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另详细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情况。 结果治疗12周时及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13±1.11)分和(1.48±0.82)分]、Roland-Morris失能问卷评分[分别为(11.58±4.77)分和(5.42±2.31)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49±1.38)分和(2.49±1.32)分]、Roland-Morris评分[分别为(13.90±5.57)分和(8.74±4.0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上述时间点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Roland-Mo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12周治疗后,2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时发现,2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持续改善(P<0.05),并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缓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无痛行走距离,从而延缓甚至避免手术治疗,并且该疗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背痛(DLBP)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D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及右旋布洛芬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年后随访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经8周治疗及1年后随访时发现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99±1.21)分、(1.98±0.75)分]、ODI评分[分别为(10.80±3.85)分、(6.12±2.48)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12±1.40)分、(2.73±1.58)分]、ODI评分[分别为(14.51±4.79)分、(8.30±3.8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超短波与药物(右旋布洛芬)治疗DLBP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伴腰背痛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PMOP腰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药物(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CSE训练。于入组时、治疗2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美国产BIODEX型平衡测试仪、站立行走试验、美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组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心理状态、平衡能力、行走功能及骨密度(BMD)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动静态平衡能力、站立行走时长、L1-4腰椎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1±0.41)分]、JOA评分[(23.12±3.85)分]、HADS评分[(8.03±2.13)分]、静态平衡能力指标[(0.69±0.09)°]、动态平衡能力指标[(23.10±4.84)s]、站立行走时长[(8.79±1.74)s]、L1-4腰椎BMD[(758.24±33.58)mg/cm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减轻PMOP患者腰背痛,改善腰椎功能、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提高腰椎BMD,同时还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恢复期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IS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促脑循环、营养神经药物等基础干预,由康复医师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Lovett肌力分级标准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中文版36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肢体肌力、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及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下肢Lovet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Lovett评分[上肢(2.71±0.59)分,下肢(3.42±0.95)分]亦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6.82±2.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SF-36评分[(81.17±6.9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能进一步增强IS恢复期患者肢体肌力,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法、中频电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传统腰背肌力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8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JOA)腰痛疾患疗效标准评定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于治疗8周时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统计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 结果治疗2周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94±1.30)分]、JOA评分[(16.84±3.50)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04±1.20)分]、JOA评分[(16.22±4.1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8周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26±0.56)分]、JOA评分[(24.11±1.20)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2.86±1.48)分]、JOA评分[(19.73±2.48)分]均较治疗前继续好转(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发现治疗组显效率为68.57%,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44.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3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采用手法及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下背痛(LBP)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LBP患者分为核心训练组、吸气训练组及呼气训练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核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则分别辅以吸气肌强化训练或呼气肌强化训练,每周训练5 d...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NLBP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手法治疗基础上同时辅以CSE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6周及治疗结束1年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定2组患者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及整体健康状况。 结果经2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6周治疗及治疗结束1年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86±0.82)分和(1.12±0.42)分]、SF-36评分[分别为(68.12±10.68)分和(78.68±10.9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法治疗可迅速缓解NLBP患者疼痛,联合CSE训练能进一步减轻症状、增强腰椎功能,对改善患者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及整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走罐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C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走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卧位非负重CSE训练。于入组时、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腰腹肌耐力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HAMD评分及腰腹肌耐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69±0.40)分]、ODI评分[(20.65±2.66)分]、HAMD评分[(7.62±1.52)分]及腰腹肌耐力值[分别为(58.77±9.06)s和(55.18±8.83)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走罐疗法联合CSE训练治疗CNLBP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抑郁情绪,增强腰腹肌耐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骶管组、CSE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口服及中频电疗,骶管组同时辅以骶管注射脉络宁复合液,CSE组同时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则同时辅以骶管注射脉络宁复合液及核心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12周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各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疾患疗效标准评定各组患者腰椎功能情况。 结果经2周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皆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59±1.57)分]亦显著优于CSE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与骶管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发现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60±1.08)分、(2.03±0.45)分]亦显著优于骶管组及CSE组(P<0.05)。经2周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及治疗结束6个月时,发现3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8.32±3.95)分、(22.75±2.68)分]亦显著优于骶管组及CSE组(P<0.05)。 结论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复合液可迅速缓解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患者疼痛,增强其治疗信心,如辅以CSE训练可持续改善腰椎功能,降低二次手术率,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住院部收治的60例CNLB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CBT干预。比较两组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精神状况自评量表(SCL-90)、腰部活动度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前屈、后伸和侧弯的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CBT治疗CNLBP,临床疗效良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腰部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手法治疗同时进行CSE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及1年后随访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对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估;于1年后随访时统计2组患者复发率情况。 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78±1.11)分]、ODI评分[(8.80±3.95)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10±1.38)分]、ODI评分[(11.93±4.7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1年后随访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66±0.76)分]、ODI评分[(5.12±2.68)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2.95±1.63)分]、ODI评分[(8.30±3.4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另外1年后随访时观察组复发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7.7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法干预联合CSE训练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具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疼痛病情及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照组进行传统Williams运动训练,每周3次,每次45min。患者分别在运动治疗介入前与介入后进行Oswestry功能量表(ODI)与核心肌适能测试。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在治疗后Oswestry下背痛失能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核心肌适能测试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ST可以改善慢性LDH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失能状况并增加核心肌群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住院的48例THA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核心稳定性训练。采用Harri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训练3~4周后的髋关节功能。结果与本组康复训练前比较,两组训练3~4周后的Harris各单项评分(畸形评分除外)及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训练3~4周后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中的日常生活、跛行步态、行走借助辅助器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强化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及核心稳定训练(包括腹横肌及多裂肌训练、髂腰肌及臀肌训练和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及胸廓放松训练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CNLBP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疼痛程度和功能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ODI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ODI及VAS评分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ODI及VAS评分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ODI及VAS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且短期内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患者的疼痛及静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CNLBP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9例)及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理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核心稳定性训练30min/次,每天2次,每周5天,试验组核心稳定训练和姿势控制训练每天各1次,30min/次,每周5天,连续6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时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功能障碍程度,使用三维平衡测试仪进行静动态平衡评估来评价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静态平衡指标为三种体位下的重心摆动速度;动态平衡指标为稳定时间。结果:治疗3周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闭眼站立和脚前后站立平衡得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睁眼站立和闭眼站立平衡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静动态平衡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6周试验组VAS、ODI、睁眼站立、闭眼站立、稳定时间得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脚前后站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平衡姿势控制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显著减轻CNLBP患者的疼痛及改善静动态的姿势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余虹  许光旭 《中国康复》2014,29(4):261-262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20min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 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GMF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的疗效及核心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治疗8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分别进行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背痛评定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表面肌电图(sEMG)的检测。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NRS、JOA、ODI功能评分,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的NRS、JOA、ODI功能评分和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8周时NRS、JOA、ODI功能评分和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较组内治疗4周时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8周时NRS、JOA、ODI功能评分和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与组内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时NRS、JOA、ODI功能评分和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与对照组治疗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周时NRS[(1.35±1.27)分]、JOA[(25.90±3.65)分]、ODI[(6.95±8.27)%]功能评分和患侧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和臀中肌的iEMG、RMG、MF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短期内与常规物理治疗的改善效果相近,但延长训练时间可持续提高核心肌群的募集能力和耐疲劳性,同时改善腰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效果优于常规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