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急性腹泻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杨波 《哈尔滨医药》2002,22(2):21-22
目前 了解我省市地区小儿腹泻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相关问题。方法 从临床患者中收集到648例粪便标本,其中无腹泻的有32例,正常新生儿28例,4例正常成年人,采用B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有584例腹泻患儿标本中,查出轮状病毒阳性者为305例,阳性率为47%,发病季节多在秋冬季,并以1-2岁患儿发病率最高,结论 我省市地区小儿腹泻发生在1-2岁以下婴幼儿,且秋冬季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因腹泻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儿22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4例,采用静脉滴注病毒唑治疗,同时给予肌注阿托品和小剂量干扰素;对照组110例,仅采用静脉滴注病毒唑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5%和60.0%,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结论阿托品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5年以来,治疗小儿腹泻合并重度脱水酸中毒36例,收到良好效果。我们认为在腹泻合并重度脱水酸中毒治疗过程中关键是:入院后首先快速静滴2:1液,抗生素控制感染其它对症治疗。对重度脱水酸中毒,绝不要注射过多的碳酸氢钠,因注射过多可加重组织缺氧,减少心肌收缩力,抑制大脑细胞功能,有时可造成脑后遗症或死亡,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个月~2岁。 1.2 小儿腹泻伴重度脱水酸中毒的诊断标准 ①危重病容。精神萎靡,昏睡甚至昏迷。②前囱及眼窝明显凹陷,哭时无泪,口唇干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140例,以随机数表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中实施小儿腹泻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应用整体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腹泻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发热、腹泻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症状的好转,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早产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我们将住院48小时以内的孕龄和出生史明确的60例早产儿分别于生后48小时进行血清CK、CK-MB活性测定,同时记录早产儿的Apgar评分、出生体重、胎龄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讨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10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4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儿止泻时间及扁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确切,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快速止泻,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轮状病毒腹泻合并多系统器官感染的致病情况。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一步法,对12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大便及口咽分泌物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124例婴幼儿腹泻中,合并呼吸道感染38例,合并心肌损害4例,中毒性脑病4例,124例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96%,3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检测阳性率45%。结论 轮状病毒可引起全身系统性感染,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4月诊治的80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研究,将患者用随机分组表分为基础组(补液维持水电解质、止泻、益生菌等基础治疗,40例)和联合组(基础治疗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时间显著高于基础组患儿(95.00%vs.80.00%,P<0.05)。联合组患儿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基础组患儿(P<0.05)。基础组和联合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可协助提高患儿疗效,且不增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主要于每年的11月至下一年5月。侵袭5岁以内的儿童,是秋冬季引起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都感染过轮状病毒。卫生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不能减少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发病率。由于目前尚无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腹泻的特效药物,因此,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秋季腹泻发病中轮状病毒的检验意义。方法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检验80例秋季腹泻患儿大便中的轮状病毒,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诱发因素进行总结。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共检出轮状病毒50例,检出率为62.5%(50/80),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在轮状病毒检出率方面,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秋季腹泻的诱发因素主要为轮状病毒感染,发病后症状较重,家长应对此病有足够的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0月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110例,根据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有无再狭窄发生分为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另纳入同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36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被纳入研究,69例随机分入口服补液治疗组(ORT组),临床评估为轻、中度脱水的患者采用ORS治疗,重度脱水患者早期采取静脉和ORS联合治疗,恢复至轻中度脱水后仅服用ORS.67例随机进入静脉输液组(IVT组),采用静脉补液治疗脱水.补液以外的其他治疗两组相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ORT组和IVT组在临床脱水纠正率、腹泻好转时间、不同时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恢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S治疗成人急性腹泻脱水患者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赵杰  赵瑞玲 《中国药事》2020,34(6):731-736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出院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的2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流行病学特点、病原体分布特点、耐药性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本次调查中,感染性腹泻患儿1岁以下占比为44.93%,1~2岁占比为36.32%,3~5岁占比为6.73%,6~14岁占比为12.56%,其中1岁以下患儿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占比51.12%,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发病人数占比为28.25%,秋季为7.62%,冬季为13.00%。223份病例中,查到明确病原的为110例,阳性检出率为49.33%。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18.39%,沙门菌感染率与轮状病毒相同,也为18.39%,大肠埃希菌感染占4.0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3.14%;柠檬酸杆菌感染占2.24%;腺病毒感染占2.2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1.35%;奇异变形杆菌感染占0.89%;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0.45%。细菌耐药结果显示沙门菌及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等的耐药率普遍较高,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敏感。结论: 通过分析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儿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对感染性腹泻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鄄8(IL-8)、IL-10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 影响。 方法:将 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两组均给予 抗生素、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拉酵母菌治疗,每次250 mg,2 次/日,两组患儿均治疗3 d后评估疗效。 记 录止泻时间、痊愈时间及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并通过 ELISA 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IL-8、IL-10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 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大便次数、血清 IL-8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大便次数减少,止泻时间及痊愈时间缩短,血清IL-8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升 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 )高于对照组(72.9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 酵母菌应用于感染性腹泻儿童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降低 IL-8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IL-10 水平,从而减轻炎 症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体内维生素D(VitD)水平及其与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88例因肺炎于我院呼吸中心住院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检测其血清VitD水平,同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及电话随访病后1年内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肺炎患儿不同性别、年龄、病情轻重间血清VitD水平有无差异,以及病后1年内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组与未发生RRI组间血清VitD水平有无差异。结果:肺炎患儿中不同性别及年龄间血清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肺炎患儿血清VitD水平低于已报道的我国西部地区儿童平均水平;重症肺炎组血清VitD水平低于普通肺炎组(P<0.05);病后1年内发生RRI组血清VitD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RRI组(P<0.05)。结论:血清VitD水平与性别、年龄无关;肺炎患儿体内VitD水平普遍低,体内VitD水平高低与肺炎病情轻重及病后再感染风险相关,VitD水平越低,越易发展为重症肺炎,病后再感染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出血与雌激素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骏龄 《天津医药》1997,25(9):522-524
为探讨绝经后出血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对36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阴道细胞学检查,并对其成熟值(MV)及血清雌二醇(E2)进行放射免疫测定,表明MV≥50者占72.3%,血清E2增高者占77.9%,提示绝经后出血的患者雌激素水平一般比正常绝经后妇女为高,还分析了绝经后了血的各种原因与MV及E2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探讨儿童肥胖发病机制。方法单纯性肥胖儿童33例,正常对照组43例,两组儿童均测标准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瘦索(leptin)水平。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及BMI均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高瘦素血症,亦存在瘦素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临床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用醋酸铅加氢氧化氨法检测粪乳糖、PH值,粪乳糖≥ 、PH<5.5,为乳糖不耐受症,将其分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粪乳糖阴性为对照组。结果2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粪乳糖≥ 、PH<5.5的有138例,其中年龄≤6月32例,≤1岁68例,≤2岁36例,≤3岁2例。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重,且差异明显(P<0.01),治疗Ⅰ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Ⅱ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容易导致继发乳糖不耐受症,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去乳糖饮食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检测粪乳糖及PH,及早发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维生素A水平缺乏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肺炎和手足口病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2 200例儿童纳入研究,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组、支气管肺炎(BP)组、手足口病(HFMD)组及对照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观察比较4组儿童的形态学以及检测血清维生素A(VA)的浓度水平变化。结果:4组儿童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血清VA水平为(0.27±0.12)mg/L,女童为(0.26±0.12)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三组病例组中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VAD)总检出率分别为40.00%、39.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患儿VAD及SVAD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VAD、SVAD及MV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与儿童感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和手足口病患儿中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疾病类型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EBV感染儿童80例(EBV感染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8例(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56+)阳性率以及CD4+/CD8+。结果:两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IgM、IgG、IgE、C3和C4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CD3+、CD8+、CD19+、CD56+计数高于对照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疾病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关,与CD4+ T细胞和B细胞计数减少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方法检测EBV感染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