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调查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孕早期妇女的叶酸服用情况,评价近年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工作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2年6月对平定县妇幼保健院建立《孕产期保健档案》的孕早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是否服用叶酸等信息,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 635例孕妇叶酸服用率为54.1%(885/1 635),孕前开始服用者仅129例,占14.6%(129/885),规律服用者(每周至少服用6天)占94.1%(833/885)。受教育程度、产次及意外妊娠是影响叶酸服用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OR=O.82,95%CI:0.69~0.98),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叶酸服用率越高;产次(OR=1.35,95%CI:1.12~1.62)和意外妊娠(OR=1.88,95%CI:1.25~2.82)为危险因素。结论平定县的叶酸服用率较低,亟需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育龄妇女对叶酸的增补率。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围孕期妇女出生缺陷KAP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围孕期妇女的出生缺陷相关知识水平、态度、行为以及出生缺陷预防及优生促进服务人群需求状况,为一级预防干预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2010年分阶段随机抽取西安市7个区县中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妇女319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及问卷进行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15份.结果 西安地区围孕期妇女出生缺陷知识总体水平偏低,平均得分6.9分(10分制),农村妇女的知识掌握水平明显低于城郊地区(t=4.327,P<0.001).但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可显著提升妇女的知识掌握水平(P<0.01).态度方面,迫切希望参与出生缺陷预防及优生促进相关培训的妇女比例高达92.4%,但仅有38.1%的妇女是通过培训渠道获取的知识.行为方面,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查的参与率偏低,分别为45.7%、58.1%,均显著低于88.3%的孕期常规产检率(P<0.001),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可明显提高三项检查的参与率(P<0.05).小剂量叶酸服用率达到79.2%,但正确服用率却仅为19.5%;居住农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差的人群,其叶酸服用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西安地区围孕期妇女出生缺陷知识水平及相关医学检查参与程度均偏低,叶酸服用不规范,以农村为甚.优生促进培训服务急待增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及优生促进工作需要全面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新生儿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神经管畸形及多种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妇女孕早期叶酸缺乏有关 ,孕期前后增补叶酸可以降低胎儿多种出生缺陷的危险性。叶酸增补形式中最方便、经济而有效的是服用叶酸增补剂 ,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育龄妇女叶酸增补剂服用率较低。可能影响育龄妇女叶酸增补的因素包括人口、经济及社会学特征 ,生理、心理事件 ,对叶酸的知识、态度和信念 ,以及行为干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影响育龄妇女叶酸增补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新生儿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神经管畸形及多种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妇女孕早期叶酸缺乏有关,孕期前后增补叶酸可以降低胎儿多种出生缺陷的危险性。叶酸增补形式中最方便、经济而有效的是服用叶酸增补剂,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育龄妇女叶酸增补剂服用率较低。可能影响育龄妇女叶酸增补的因素包括人口、经济及社会学特征,生理、心理事件,对叶酸的知识、态度和信念,以及行为干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陶杉  宋桂荣  葛晓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602-5604
目的:了解大连市育龄妇女叶酸知信行现状,为在育龄妇女中进行叶酸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大连市327名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叶酸增补剂的态度及叶酸服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6%的调查对象听说过叶酸,仅34.6%基本了解叶酸知识,79.2%认为有必要增补叶酸,205名已孕育妇女中,有57.1%的人孕期服用过叶酸增补剂。结论:大连市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仍需提高,对叶酸相关知识认识程度低,但增补态度积极,妇女孕期服用叶酸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阳市育龄妇女对优生优育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对此的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加强优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孕前体检的214名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优生优育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结果 214名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得分合格率为78.0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妇女优生优育知识得分有统计学差异(F=7.72, P=0.0005; F=10.89, P<0.001);城镇户口、有孕育史的妇女知识得分更高(t=-2.91, P=0.004; t=2.52, P=0.012)。73.36%的妇女对优生优育项目表示全部认同,其中认同率最低的为“婚前体检” (75.23%)。全部认同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χ2趋势=10.64, P=0.005);城镇户口的妇女全部认同率高于农村户口妇女(χ2=4.23, P=0.040)。优生优育相关行为发生率排名前3的依次是:补充叶酸(78.97%)、主动改变生活方式(77.10%)和孕前优生筛查(74.77%)。 结论 南阳市育龄妇女对优生优育知识、态度和行为仍需提高,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并重点关注农村户口、低文化水平、首次孕育的妇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5年有生育史妇女的叶酸知晓及服用情况。方法:数据来源于第三次兵团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采取四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2005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有生育史的妇女627人;对叶酸知晓和服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兵团近5年有生育史的妇女叶酸知晓率为56.8%,服用率为41.0%;妊娠期间服用叶酸257人,占41.0%,平均年龄(30.9±4.6)岁;知道叶酸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301人,占48.0%;在知晓叶酸的妇女中,妊娠前及期间服用叶酸257人,占72.2%。汉族、文化程度高、孕早期做过产检、从事非农业劳动的妇女叶酸知晓率高,汉族、文化程度高、孕早期做过产检、年龄25~34岁的妇女叶酸服用率高。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叶酸知识,提高育龄妇女增补叶酸行为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泸州地区育龄妇女叶酸增补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增补叶酸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及泸县等7个县区共计38个乡镇或社区卫服务中心招募携带1岁及以内儿童接种疫苗的儿童母亲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育龄妇女叶酸知晓及叶酸服用情况》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叶酸增补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09名育龄妇女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2.09±6.51)岁。有307名(43.30%)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84.76%调查对象曾服用过叶酸,32.02%正确知晓叶酸增补目的,而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规范服用叶酸者仅占19.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2.158)、家庭月收入>3000元(OR=2.502)、机关事业单位职工(OR=3.543)、企业工作人员(OR=2.776)、生育2次(OR=1.793)和≥3次(OR=2.504)、孕前有进行优生健康检查(OR=4.586)、叶酸知识知晓(OR=8.499)的泸州地区育龄妇女对叶酸规范服用率更高。结论泸州地区育龄妇女的叶酸知晓和孕前叶酸规范服用率均较低,应针对重点人群增强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认知,加强叶酸增补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孕前叶酸增补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孕妇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推进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四川省孕妇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4个维度分析研究对象的孕前保健知识水平。结果本研究选取四川省8个地区的1 057位城市孕妇和917位农村孕妇。结果显示,城市孕妇孕前保健知识水平较好(69.27%),农村孕妇较差(65.49%)。研究对象在风险预防知识维度掌握情况较好,在某些方面认识不足(如叶酸增补和生育史方面)。研究对象对均衡营养、避免滥用药物和科学锻炼的认同情况很好,认同率均在90%以上;对增补叶酸和婚前检查的态度也不错,认同率达到80%以上;对TORCH筛查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认同率为45.73%)。城市妇女婚检率45.32%,农村妇女婚检率49.18%。孕检率和叶酸服用率均超过80%。结论孕妇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是普遍缺乏对叶酸的正确知识,孕前开始服用叶酸的人数较少,也不能坚持每天服用。8个地区的婚检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孕检率普遍较高。大部分研究对象能避免接触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前优生知识水平,进而改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岳阳市免费叶酸增补项目实施后育龄期妇女知信行情况,分析调查人群叶酸知识知晓率、叶酸增补态度、叶酸服用依从率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项目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在县(市、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医疗机构的妇科、产科、计划生育门诊以及社区医院门诊就诊的育龄期妇女,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的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2 038份,增补叶酸知识答对3题及以上者938名,知晓率为46. 02%。不同年龄、生育情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研究对象的叶酸增补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调查对象叶酸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从医生、妇幼专干处获得(41. 67%)。对服用叶酸持正确态度1 588名(77. 92%)。叶酸增补知识(K)、态度(A)、行为(P)之间均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生育情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与增补叶酸KAP均有相关性(均P<0. 05)。结论岳阳市育龄期妇女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知晓率、持叶酸增补正确态度率与该项目实施效果呈正相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持叶酸增补不正确态度者、无职业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未生育者、低家庭月收入者,重点宣传教育,有的放矢,提高其叶酸知识知晓率,提高叶酸服用依从率,从而降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中宣传教育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常州市5区2县的2003名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97.9%的人需要优生知识,76.8%和69.8%的人知道服用叶酸的目的和最佳时间,90%的人知道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仅有29.6%的人知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后代的可能性。在对待预防出生缺陷的具体服务项目上,认为婚检、TORCH筛查、染色体检查、传染病筛查、营养水平检查以及补充叶酸有必要的比例分别为94.9%、76.4%、74.5%、84%、66%、90.5%。在优生行为方面,90%的人阅读过有关优生的书籍和杂志、尽量远离烟酒环境,但只有60.4%人上网搜索过有关优生知识。结论:育龄妇女对优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优生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户籍地、居住地等有关,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雷敏  张子珩  温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24-2426
目的:探讨常州市城乡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常州市5区2县的2 003例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城市育龄妇女知识知晓率为82.6%,农村为81.0%;认为TORCH筛查、染色体检查、传染病筛查和营养水平检测有必要的城市育龄妇女的比例为79.8%、78.0%、88.7%、72.2%,农村育龄妇女的比例为74.5%、72.0%、80.5%、61.5%;会上网搜索有关优生方面知识的城市育龄妇女为70.0%,农村育龄妇女为60.6%。结论:相对于城市而言,常州市农村育龄妇女对出生缺陷知识的知晓率低,知识的匮乏直接影响到育龄夫妇对预防出生缺陷的态度,不能主动形成有益于预防出生缺陷的行为,提示农村地区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健康教育不到位,育龄人群预防出生缺陷的意识和行为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预防出生缺陷健康教育过程中,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PBL)方法下,育龄妇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生育相关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探索预防出生缺陷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取类试验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组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PBL)方法,对照组运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开展前后的问卷调查了解两组育龄妇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出生缺陷预防相关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国家免费救助政策知晓,对产前检查认知,对国家免费产前筛查政策知晓,对孕前优生检查认知,对生育年龄、预防感染认知,出生缺陷概念,对产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认知,对叶酸预防出生缺陷认知,出生缺陷与夫妻双方有关系认知,对有吸烟或饮酒习惯的夫妇计划怀孕停止不良习惯认知,饮食备孕,关注生活辐射,怀孕(含备孕)期间服用叶酸,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经常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预防出生缺陷,对育龄妇女采取两种健康教育模式都能有效提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但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法(PBL式),能更有效地改善其生育健康相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孕期妇女对预防出生缺陷的知信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围产期保健服务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6名孕期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91.86%的孕期妇女在怀孕前听说过出生缺陷,80.77%的孕期妇女对政府免费发放叶酸制剂政策表示支持,50%的调查对象进行过婚前医学检查。文化程度高的孕妇,对孕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知识掌握及叶酸的认知越高,夫妇双方参与婚前医学检查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孕期妇女对孕期"少接触农药/油漆"及"少接触猫狗等"行为的重视程度越高。相关知识来源途径以医生和宣传材料最高,分别为30.23%和29.07%。结论龙岗区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及叶酸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是孕期妇女掌握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山市待孕人群对优生知识的知晓、态度和需求情况,为探索出生缺陷一级干预中宣传教育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至2013年中山市户籍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的待孕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1 025个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出生缺陷预防的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如“女性最佳生育年龄”、“第1胎孩子有出生缺陷,第2胎是否有必要做产前诊断”等.但是对一些较为专业的优生知识知晓率较低,如“正确补充叶酸”等.绝大多数待孕者希望得到优生知识,获取途径以通过医生获取比率最高,不同文化程度者所需求的优生知识内容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增加.结论 待孕人群对优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达不到中山市制定的干预目标(待孕夫妇优生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0%以上),有少数人存在迷信思想.针对不同优生知识内容、不同对象,开展多元化的优生教育,使人们知道出生缺陷的危害,从而主动参与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对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孕妇服用叶酸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叶酸干预效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医院及入户调查方法,抽取甘肃省两个县内2094名孕后三个月至产后一年的妇女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2094名调查对象中,叶酸服用率为25.4%。叶酸认知水平、年龄、出生缺陷生育史及孕后去医院检查、文化程度、计划妊娠、流产史、孕前去医院检查等是影响孕妇叶酸服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孕妇生育史及对叶酸的认知水平是影响其叶酸服用的重要原因;对育龄人群广泛开展叶酸认知教育,倡导健康的计划生育观念应成为干预的重点措施;而如何找到提高孕前叶酸服用的有效途径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7.
出生缺陷高发区与低发区孕早期妇女叶酸知信行现况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高发区与低发区孕早期妇女叶酸知信行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与对比研究,对出生缺陷高发与低发4个地区共1554名孕早期妇女的叶酸知识的了解情况、服用叶酸增补剂的态度及叶酸增补剂服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出生缺陷高发区孕早期妇女听说过叶酸的比例(农村22.7%、城市60.7%)、知道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作用的比例(农村18.1%、城市51.5%),低于出生缺陷低发区妇女(农村85.1%、城市85.6%;农村、城市76.1%);对于叶酸增补剂最佳服用时期,高发区农村孕早期妇女知晓率为16.3%、城市为35.9%,低于出生缺陷低发区(农村68.2%、城市68.8%);出生缺陷高发区妇女认为有必要服用叶酸增补剂的比例(农村20.4%、城市50.7%)远低于出生缺陷低发区(农村76.1%、城市79.7%);出生缺陷高发区城市与农村妇女叶酸增补剂服用率仅为8.5%和31.1%,低于出生缺陷低发区(农村63.4%、城市67.5%)。结论出生缺陷高发区孕早期妇女叶酸知识缺乏,叶酸增补剂服用率低。应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出生缺陷高发区育龄妇女对叶酸的认识和增补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用叶酸来预防先天畸形的知识在云南相关人群中的知晓率和行为、及叶酸增补剂在云南的推广应用情况,由此提出进一步在云南推广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的对策。方法:(1)在医保人员,来婚检的妇女和孕妇中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X^2检验和方差分析。(2)向叶酸增补剂在云南的销售代理了解叶酸在云南的销售结果。结果:在153名妇幼卫生人员中,66.0%(101/153)知道服用叶酸可以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发生,23.5%(36/153)知道叶酸应当从孕前开始服用,而仅有4.6%(7/153)的人给出叶酸每天适当的摄入范围是0.4mg-1.0mg;194名来婚检的妇女中,仅有4人(2.1%)知道叶酸可以防止胎儿畸形,2人知道要从孕前服用;210名孕妇中,31.9%(67/210)的孕妇知道叶酸与先天畸形的关系,14.3%(30/210)孕妇在服用叶酸增补剂,而仅有4人(1.9%)从孕前开始服用。2002年1-10月,云南叶酸增补剂的销售总量约5000人份,约为同期孕妇总量的1.0%。结论: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等出生缺陷的知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叶酸增补剂利用率低。建议加强政府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更新观念,增加叶酸在妇女中的知晓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Neural tube defects (NTDs) affect about seven of every 10,000 deliveries in Texas. To reduce the risk for NTDs, women are encouraged to supplement with 400 mcg folic acid daily during their reproductive years. This study examines folic acid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supplementation practices amo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CBA), including residents of Texas-Mexico border as well as women of Hispanic origin/ethnicity, populations that have NTD rates up to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METHODS: We conducted a statewide multistage sample telephone survey among Texas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2001. In total 1,196 women age 18 to 44 were interviewed. RESULTS: About 78% of WCBA knew about folic acid, 28% knew that folic acid prevents birth defects, and 25% knew to take folic acid before pregnancy. The prevalence of daily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among all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as 33%. Education w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folic acid awareness followed by race/ethnicity and ag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daily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were education and ethnicity.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e need for more emphases 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among low educated women, and race ethnic minority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