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产妇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国勇  张志晓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659-366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712例和经剖宫产分娩产妇439例,对其产后1~5天宫底高度、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泌乳量及泌乳时间以及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后第1天至第5天,剖宫产组宫底高度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相比,术后5天内恶露量较少,但恶露持续时间较长,乳汁量较少,分泌较晚,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高。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的子宫复旧、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泌乳量及泌乳时间以及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应用产后访视以及问卷调查法,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婴儿哺乳后的状况,判断母乳量及喂养效果.结果: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母乳喂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会影响母乳喂养效果.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和自然分娩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998-2001年我院出生的婴幼儿164例(剖宫产56例,自然分娩108例)。按WHO标准评价婴幼儿体格发育情况;使用首都儿科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制定的“0-4岁小儿精神发育检查表”测定婴幼儿智能育商。[结果]两组婴幼儿身长、体重无显著性差异,但剖宫产儿头围较大;两组婴幼儿的大运动、精细动作和适应能力发育商及总发育商无显著性差异;而语言和社交行为发育商自然分娩儿较高。[结论]从婴幼儿生长发育看,剖宫产术并不优于自然分娩,宜提倡自然分娩。产科应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症。  相似文献   

4.
杨建兰 《中国卫生产业》2014,(2):98+100-98,10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期间顺产和剖宫产的孕产妇320例,对其进行追踪随访,比较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的孕产妇及新生儿产时和产后的健康状况。结果对比两组不同的分娩方式,顺产组的子宫收缩不良、乳汁不足率、产后出血量、24 h宫高、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产后常见并发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顺产组胎儿的脐静脉血气分析及乳酸含量明显优于剖宫产组,剖宫产组的新生儿发病率高于顺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均有一定的影响,产妇分娩经阴道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与剖宫产方式比较,更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选择性剖宫产( ECS)的病例作为研究组,阴道分娩和急诊剖宫产的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入选的ECS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41.7%,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发病率45.2%,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415,P>0.05);阴道分娩新生儿发病率为19.8%,与ECS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80,P<0.05)。34周组、35周组、36周组的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及湿肺( TTN)的发生率,ECS者比阴道分娩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18、6.716、6.455、6.437、9.815、13.360,均P<0.05);34周组、35周组、36周组的晚期早产儿住院时间、NICU入住率和CPAP通气使用率,ECS者比阴道分娩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27、2.139、2.191,χ2值分别为14.380、14.650、23.650、6.254、20.040、9.010,均P<0.05)。结论 ECS和急诊剖宫产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相当;相比阴道分娩,ECS会增加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行阴道顺产,B组行剖宫产,对2组产后盆底功能情况予以比较.结果:A组SUI、POP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肌力评分比较,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剖宫产可有效保护盆底功能,预防SUI与POP,促进盆底肌力及功能尽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吴婕翎 《现代医院》2004,4(11):25-26
目的 了解持续吸氧对婴儿的血气分析是否会造成影响。方法 选取 2 0 0 3年 7月~ 2 0 0 3年12月持续头罩吸氧超过 2 4小时的早产儿 4 9例为实验组 ,于吸氧前、持续吸氧 2 4、4 8、72小时后行血气分析。另外随机选取同期入院的未经吸氧的早产儿 5 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不同的胎龄 ,其吸氧前的PH值 ,PCO2值 ,PO2 值 ,AaDO2 (即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 )值及PAO2 值均与胎龄有关 ,并具明显差异性。随着吸氧时间的增加 ,不同胎龄组其AaDO2 值及PAO2 值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具有组内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在吸氧后 ,PCO2 值 ,PO2 值 ,AaDO2 值及PAO2 值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必要的吸氧可以提供较充足的氧气 ,以提高动脉氧分压 ,从而保证有适当的通气 /血流比值 ,可以改善肺部的氧交换能力 ,减少颅内出血发生的机会。但也可能引起氧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母乳库建立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营养状态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1 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母乳库喂养组(亲母+捐奶,A组)、亲母母乳喂养+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B组)、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C组),每组各400例。分别于出生1周、2周、4周检查血清中尿素(BUN)、血肌酐(SCr)、直接胆红素(DBIL)、p H值等血生化指标,于出生1周时,评估体质量下降情况,2周时评估体质量增加情况及是否达全肠道喂养。结果早产LBWI喂养1周,A组、B组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低于C组,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早产VLBWI喂养2周,A组、B组体质量增长量/日、BUN高于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C组,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喂养4周,A组、B组身长增长量/周、头围增长量/周、上臂围增长量/周显著优于C组,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而SCr、DBIL、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母乳喂养使得早产儿营养状态大幅改善,促进头围、身长、上臂生长,缩短达到足量喂养量时间,而SCr、DBIL、p H值无显著差异。母乳库喂养使得早产儿营养更均衡,吸收更好,在VLBWI中更加明显,母乳库喂养可能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率及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蓉  刘杰  刘锦桃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22-3523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情况和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卡介苗门诊中对1360名0~6岁儿童的出生及喂养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行体格检查,作出营养不良评价。结果: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顺产组高于剖宫产组,U=196.6,P<0.005;顺产组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χ2=9.17,P<0.05;剖宫产组的婴儿出生体重高于顺产组,t=107.724,P<0.001;发育迟缓中低出生体重儿是正常体重儿的2倍,χ2=35.438,P<0.001。结论:剖宫产儿纯母乳喂养率低于顺产儿,是儿童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同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产妇1 250例,体检时检查乳房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90%以上的母亲希望母乳喂养,顺产与剖宫产母乳喂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之间母乳喂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年轻女性应尽早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帮助剖宫产者树立母乳喂养信心;除医务人员外,还应加强对社会上月嫂、催乳师等产后相关产业人员母乳喂养知识培训以帮助产妇保持泌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的影响,为临床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监测和早产儿窒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自发性早产产妇178例为观察组,足月分娩产妇1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和死亡率.将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窒息组,未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正常组,分析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与早产儿窒息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3.76±2.96) kg/m2,产检次数(4.51±2.07)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合并下生殖道感染、盆腔手术史及近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半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BMI指数是自发性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92%,新生儿死亡率为3.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儿各项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早产儿窒息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产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42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试产的临床资料,统计试产结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426例孕妇中,阴道试产成功271例,阴道自然/助产分娩,且无子宫破裂;失败155例,试产期间出现剖宫产指征而改行剖宫产。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成功组产后出血率3.32%,子宫破裂率1.10%,失败组产后出血率7.10%,子宫破裂率1.29%,产后出血率差异明显(P0.05),而子宫破裂率、新生儿窒息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孕妇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厚度、孕周、入院宫口扩张、距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新生儿重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孕妇产前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是否临产入院均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阴道分娩史OR值最高,是影响试产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孕妇产前BMI30 kg/m~2,年龄30岁,子宫下段厚度4 mm,上次术后无发热,临产入院者,有阴道分娩史经历者比较适合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3.
分娩方式对学龄前儿童气质、行为及智力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顺产与剖宫产两种不同产式对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行为问题及智力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儿童情况调查表 ,幼儿气质量表 ,Achenbach幼儿行为量表 (CBCL)对广州市某幼儿园的 2 65名 3~ 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 ,根据分娩方式选取 2 17名儿童 ,分为顺产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组和医学因素剖宫产组 ,采用皮勃迪图片词汇测试 (PPVT)对入组儿童进行了智力筛查。 【结果】 顺产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组、医学因素剖宫产组PPVT智商筛查、气质类型分布及行为问题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对学龄前儿童气质、行为及智力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产妇实施导乐分娩、腰硬联合无痛分娩、导乐配合无痛分娩干预产程过程,观察三种不同方式对产程时间、顺产率、剖宫产率的影响,探讨临床工作中如何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泰安市中心医院产科的940例产妇,将其分为导乐分娩组、腰硬联合无痛分娩组、导乐配合无痛分娩组,以及未给予干预的对照组,将各组的总产程时间、顺产率、剖宫产率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总产程时间、顺产率、剖宫产率的不同。结果导乐分娩组顺产率182(91%),剖宫产率18(9%),产程时间(7.8±1.20)h;对照组顺产率120(60%),剖宫产率80(40%),产程时间(13.8±1.27)h;腰硬联合无痛分娩组顺产率138(92%),剖宫产率12(8%),产程时间(6.12±1.25)h,对照组顺产率96(64%),剖宫产率54(36%),产程时间(13.1±2.08)h;导乐配合无痛分娩组顺产率113(94%),剖宫产率12(8%),产程时间(6.00±1.46)h,对照组顺产率73(61%),剖宫产率47(39%),产程时间(12.1±2.00)h。结论通过实施导乐分娩、腰硬联合无痛分娩、导乐配合无痛分娩,能够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5月在荣成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65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2例)和阴道顺产组(33例)。分别于产后6周及12周行POP-Q评分、尿垫试验、超声检测残余尿以及会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结果:产后6周和产后12周随访时,SUI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3.13%(1/32)和0(0/19),顺产组24.24%(8/33)和27.78%(5/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37.50%(12/32)和36.84%(7/19),顺产组72.73%(24/33)和7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和产后12周会阴超声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与顺产组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发生SU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1至2015年之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指导如何进一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5之间总分娩例数5 291,总剖宫产1 823例,比较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2011年至2015年剖宫产率分别为42.02%、42.95%、35.00%、25.43%、26.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2013年破宫产率较2011年和2012年明显偏低(χ2值分别为4.13、4.53,均P<0.05),2014年较2011年至2013年水平均明显降低(χ2值分别为4.21、4.77、5.12,均P<0.05),2015年与2014年组间破宫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1.02,P>0.05)。至2013年社会因素导致的产程异常和胎儿窘迫比例明显低于2011年水平(χ2值分别为4.21、7.46,均P<0.05),2014年及2015年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明显回升,较2013年显著升高(χ2值分别为4.31、4.02,均P<0.05),社会因素比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水平较2011年水平明显偏低(χ2值分别为12.64、5.43、7.32、4.94、5.33、5.01,均P<0.05),而瘢痕子宫、双胎妊娠、臀位、脐带绕颈、前置胎盘以及其他等非社会因素比例呈现总体显著上升趋势(χ2值分别为6.21、4.67、5.23、4.37、5.83,均P<0.05)。结论近5年来泉州市泉港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呈现下降趋势,剖宫产指征构成也出现明显的改变,对于之后的剖宫产率的进一步控制做出干预方向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剖宫产时使用0.5%碘伏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对术后宫腔感染及切口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168例胎膜早破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剖宫产术中使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宫腔及切口;实验组剖宫产术中使用0.5%碘伏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观察两组术后发热时间、血常规及腹部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盆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753、7.181,均P<0.05),且实验组术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发热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075、14.521、12.813、4.484,均P<0.05)。结论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时使用0.5%碘伏冲洗宫腔及腹部切口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发热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 638名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妇,根据阴道试产成功与否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1 038名)和阴道试产失败组(600名)。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总结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相关因素,影响母婴结局的相关因子。结果孕妇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情况与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宫口的扩张情况、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是否紧急入院及有无阴道分娩史之间有关联;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与孕妇年龄≤35岁、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10年、有阴道分娩史、紧急入院以及入院时宫口扩张≥6 c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取胎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680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中发生取胎困难的135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取胎顺利的545例剖宫产为对照组.结果胎儿娩出困难主要原因:胎儿因素占70.37%、子宫因素占14.81%、医源性因素占8.15%、术中子宫切口位置选择不当占4.42%、腹壁切口或子宫切口相对小占2.22%.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子宫切口撕裂、脏器损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等并发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只有手术指征选择准确、手术操作娴熟、技巧良好、耐心、细致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站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4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腹膜外组)及腹膜内剖宫产术式(腹膜内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体温、产后病率、新生儿窒息率、住院时间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术中出血量(185.5±34.4m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7.7±2.3h)、住院时间(3.68±0.28d)均低于腹膜内组(253.6±52.7ml、41.4±3.9h、6.45±2.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妇女选择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优于腹膜内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