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贮备能量的终末分化器官,近年研究证实脂肪组织可分泌20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如瘦素(leptin)、网膜素(omentin)、脂联素(adiponec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等.这些脂肪因子通过作用于全身组织,调整脂肪的含量及分布,并广泛参与糖脂代谢平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调控机体多种相关机制.孕期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亦大量分泌网膜素-1与瘦素;而现已证实后者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实际上子痫前期母体水平在发病早期已升高,并随病情逐步变化,提示是预示病情的敏感指标[1].大量研究证实网膜素-1浓度在包括HDCP在内的多种疾病中明显下降,这可能为其治疗找到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检测内脂素(visfatin)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妊娠妇女分为正常孕妇足月分娩适于胎龄儿组(AGA组)40例、正常孕妇足月分娩大于胎龄儿组(LGA组)40例,GDM足月分娩适于胎龄儿组(AGA组)40例、GDM足月分娩大于胎龄儿组(LGA组)40例,各组孕妇择期剖宫产术当日清晨抽取空腹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果:在分娩适于胎龄儿孕妇中,GDM孕妇血浆中内脂素浓度高于正常健康孕妇组;而在正常孕妇组中,分娩大于胎龄儿孕妇血浆内脂素浓度高于分娩适于胎龄儿组。结论:GDM与内脂素的浓度为独立相关,内脂素对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检测内脂素(visfatin)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妊娠妇女分为正常孕妇足月分娩适于胎龄儿组(AGA组)40例、正常孕妇足月分娩大于胎龄儿组(LGA组)40例,GDM足月分娩适于胎龄儿组(AGA组)40例、GDM足月分娩大于胎龄儿组(LGA组)40例,各组孕妇择期剖宫产术当日清晨抽取空腹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果:在分娩适于胎龄儿孕妇中,GDM孕妇血浆中内脂素浓度高于正常健康孕妇组;而在正常孕妇组中,分娩大于胎龄儿孕妇血浆内脂素浓度高于分娩适于胎龄儿组。结论:GDM与内脂素的浓度为独立相关,内脂素对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幼保健》2019,(16)
目的探究孕期血浆内脂素(Visfatin)水平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13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及正常妊娠(NGT)组。检测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胰岛素(Fins)、血浆Visfatin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NGT组受试者相比,GDM组及GIGT组均伴有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Fins水平、HOMA-IR值及血清Visfatin水平的显著升高(P0. 05);其中GDM组受试者升高幅度显著大于GIGT组(P0. 05); GIGT组及GDM组TG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P0. 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Visfatin水平与Fins、HAMA-IR呈显著正相关(P0. 05)。结论孕期血浆Visfatin水平与糖耐受异常状态有关,血浆Visfatin水平可反映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近年,许多学Ё者提出滋养细胞机能紊乱与本病发病关系密切.与其相关的因子有抑制素及表皮生长因子,二者参与调控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侵蚀性生长.该文就抑制素及表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与正常妊娠的关系及它们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脂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其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检测40例GDM孕妇和40例正常孕妇的血清内脂素、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HO-M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比较两组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内脂素与GDM孕妇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结果:GDM组的血清内脂素、FPG、FINS和I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GDM孕妇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IRI呈正相关(γ=0.568,P=0.000)。结论:GDM孕妇的血清内脂素水平较正常孕妇明显增高。内脂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其与GDM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探讨网膜素在GDM肥胖与体重正常孕妇血清中的浓度,及肥胖对GDM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的53名GDM合并孕前肥胖孕妇与36名GDM合并体重正常孕妇,检测其血清中网膜素一1浓度,并对两组GDM孕妇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在GDM肥胖组中网膜素-1浓度低于GDM体重正常组,统计学有意义,GDM肥胖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均明显高于GDM正常体重组。结论GDM合并孕前肥胖可能会加重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较GDM体重正常组,并肥胖组血清中网膜素-1是低表达,可作为GDM孕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探讨网膜素在GDM肥胖与体重正常孕妇血清中的浓度,及肥胖对GDM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的53名GDM合并孕前肥胖孕妇与36名GDM合并体重正常孕妇,检测其血清中网膜素-1浓度,并对两组GDM孕妇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在GDM肥胖组中网膜素-1浓度低于GDM体重正常组,统计学有意义,GDM肥胖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均明显高于GDM正常体重组。结论 GDM合并孕前肥胖可能会加重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较GDM体重正常组,并肥胖组血清中网膜素-1是低表达,可作为GDM孕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chemerin、内脂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研究组)以及3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孕2436周外周血中chemerin、内脂素表达水平。结果随孕周增加,血清内chemerin、内脂素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同时间段内研究组血清chemerin、内脂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chemerin=5.09,P<0.05;χ2visfatin=5.00,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Chemerin、内脂素可能通过影响糖脂代谢,参与胰岛素抵抗,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与瘦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脂联素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中的意义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4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按病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0例,轻度子痫前期15例,重度子痫前期13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瘦素、脂联素水平,并以32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HDCP组外周血瘦素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分类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血清瘦素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呈正相关,而重度子痫前期组相关更显著;HDCP组外周血脂联素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呈负相关;HDCP组外周血瘦素水平与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63、P<0.01)。结论:瘦素和脂联素可能参与了HDCP的发生、发展,对于HDCP患者及时检测外周血中瘦素和脂联素的含量,有助于及时了解病情发展,预测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1.
瘦素、肿瘤坏死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肿瘤坏死因子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中的意义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4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作为实验组,按病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GH组)20例,轻度子痫前期(MP组)15例,重度子痫前期(SP组)13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瘦素、TNF-α的水平,并以32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外周血瘦素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分类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血清瘦素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以及孕妇的血肌酐、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而重度子痫前期组相关更显著;HDCP组外周血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HDCP组外周血瘦素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瘦素和TNF-α参与了HDCP的发生发展,临床或亚临床感染有可能是HDCP发病的潜在原因;对于HDCP患者及时检测外周血中瘦素和TNF-α的含量,有助于及时了解病情发展,预测病情程度,协助早期诊断,并有可能开辟一条有效的早期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关键酶 ,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滋养层细胞侵袭过程的关键步骤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的失衡可使滋养细胞侵袭过浅 ,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40例正常健康女性和40例正常妊娠者外周血血小板上的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的表达,以及单核细胞、粒细胞的CD61表达百分率,即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PM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 PNA)。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CD62p、PAC-1、PMA、PNA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和正常妊娠组(t值分别为3.422、3.710、4.014、3.743和3.636、3.427、3.270、3.425,均P<0.01),且随病情加重越明显。结论外周血活化血小板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有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共刺激分子是参与妊娠免疫反应的重要分子,其表达失衡可使滋养细胞功能受损,胎盘循环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组)及10例同期住院待产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及胎盘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两组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浓度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在两组胎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疾病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115.53±40.33)明显低于对照组(181.738±12.27),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疾病组与对照组胎盘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表达部位无差异,在疾病组表达明显降低。胎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表达强度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存在直线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不明.机体的正常发育有赖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细胞凋亡过快或不足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近来研究发现胎盘细胞凋亡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失衡可能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之一.该文综述了胎盘细胞凋亡在正常妊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观察,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细胞凋亡失衡的因素及作用机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细胞凋亡与免疫的关系、与粘附分子、基因的关系及有关的研究,并阐述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细胞凋亡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许多学者提出子宫螺旋动脉的重铸不良导致胎盘形成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关系密切.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其在胎盘局部活性的改变被认为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有关.该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的生物学特性、与正常妊娠的关系及它们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异常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以62例HDC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正常孕妇32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以HOMA指数为胰岛素抵抗指标,分析以上各指标在两组孕妇中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HDCP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其HOMA指数、TG、LDL、apoB显著升高,且随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HDL、apoA-1显著降低,且随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HOMA指数与脂代谢各指标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HDCP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异常,并且两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35例住院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与120例正常妊娠分娩产妇比较,分析其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案选择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8.01±3.82)周和(3017.63±428.82)g,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的(38.93±4.36)周和(3782.64±486.29)g(P<0.05)。观察组(HDCP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胎盘早剥和产妇并发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病情越重,母婴预后越差,严密的监护和合理的治疗措施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