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治与母儿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5年2月妊娠期及产褥期16例易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12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肺栓塞,其中1例同时合并右下肢静脉血栓,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93.7% (15/16)的患者存在除血液高凝外的其他导致易栓症的高危因素,血液化验纤维蛋白原定量(416.0±114.9)mg/dl,D-dimer定量(2 107.7 +2 266.6)ng/ml,符合孕产妇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4例为孕期发生的深静脉血栓,发病孕周为9~30+2周;10例发生在产褥期;1例发生在中期妊娠引产术后;1例发生在阴道分娩时.所有患者中,阴道分娩5例(其中的3例是孕期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剖宫产10例,1例胎死宫内行中期妊娠引产术,孕期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例在终止妊娠前放置下腔静脉滤网,均给予抗凝或溶栓治疗,随访至血栓消失,未遗留后遗症.15例新生儿均正常存活. 结论 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易栓症高危因素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次险明显增加,加强对易栓症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对于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原发生率,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8‰;4例孕期有高危因素,其中3例合并有中轻度贫血,1例轻度贫血伴妊娠糖尿病,1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高龄初产伴轻度贫血,1例中度贫血,3例剖宫产分娩;3例抗凝治疗及2例手术取栓子,5例均平安出院。结论 孕期有高危因素及剖宫产者易发生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首选抗凝治疗,但栓子广泛应手术取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及产褥期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孕产期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DVT患者中,9例发生在妊娠期,17例发生在产褥期,1例发生在人流后;2例合并肺栓塞.经治疗,25例痊愈;9例妊娠期DVT患者中,1例引产,8例孕期顺利,均剖官产结束分娩,无足月低体重儿、窒息儿及畸形.结论 孕产期是DVT高发期,给予抗凝、溶栓、降低血液粘滞度等治疗多能治愈,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治可减少并发症及远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并发DVT的围生期孕产妇(观察组)及同期50例未发生DVT的围生期孕产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组患者孕产次数、分娩方式等各项临床资料及检查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分娩方式(剖宫产)、产后出血(有)、产褥期卧床时间(72 h)及高血压(有)为围生期孕产妇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围生期孕产妇DVT形成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纪范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32-1434
[目的]探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孕产妇高危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产前检查至分娩的10 000例孕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对孕期的保健和管理、产褥期的护理进行指导。观察两组孕期DVT发生率、产后DVT发生率、自然分娩DVT发生率、剖宫产DVT发生率、肥胖者DVT发生率、妊高症DVT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除采用常规护理外,采用系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可降低孕产妇DVT发生率,减少肺栓塞的发生,促进产妇身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魏崴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987-4988
目的:探讨导致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孕产妇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发病6例(30),产后发病14例(70)。20例患者中,均常规给予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症状好转。所有孕产妇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大出血现象。结论:孕产妇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重则导致股青肿,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肢体残废甚至患者死亡。对孕产妇临床可疑者,应尽早诊治。我国孕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不断升高,应提高警惕,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7.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苑 《现代医院》2010,10(2):92-94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2009年收治的169例骨科术后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以此指导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9例患者术后发生DVT80例(47.34%),年龄、BMI、抗凝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双下肢功能锻炼是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探讨其高危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孕产妇深静脉血栓患者共2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6例经治疗治愈,1例足坏疽行截肢术,1例继发严重肺栓塞抢救成功,10例妊娠期就治的患者中孕期过程顺利,1例分娩足月低体重儿,无致畸、窒息儿,无再发产后病例。结论:孕产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可致严重并发症,急性期使用溶栓、抗凝、降低血粘滞度等治疗多可治愈,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如积极预防、早期诊治可减少并发症、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产妇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莱芜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围生期发生DVT的5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DVT的5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各项因素差异,并对病例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围生期DVT临床特征、影响因素。结果围产期DVT发生者中产褥期高于妊娠期,左侧下肢高于右侧,经产妇高于初产妇。栓塞血管主要为股静脉、其次是髂外静脉,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病例组54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仅有1例死于并发肺栓塞,其余均成功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8.1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产褥期卧床时间≥72 h、产后出血是围产期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产期发生DVT的首发症状以疼痛为主,产褥期发病率较高,好发为股静脉、其次是髂外静脉,积极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卵巢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少见。VTE是一种非常严重,而且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妊娠并发症。孕产妇作为特殊人群,妊娠本身即为其发生VTE的危险因素,若同时合并其他可能导致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如孕前危险因素、产科危险因素及孕期新发或一过性危险因素等,均可导致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发生VTE的风险增高。临床如何识别VTE危险因素,并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相应管理,是产科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我国孕产妇VTE死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迄今尚无孕产妇VTE管理的指南或专家共识。笔者拟主要参考现有的妊娠相关VTE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诊治指南的研究证据,从妊娠期女性发生VTE的病因,妊娠期及产褥期孕产妇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妊娠相关VTE危险因素评估及妊娠相关VTE预防4个方面,阐述妊娠相关VTE危险因素、危险分级及其管理策略,旨在为我国妊娠相关VTE危险因素识别及规范管理,提供实用性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孕产妇梅毒感染确诊时机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定期产检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式将孕期确诊梅毒的80例孕妇纳入孕期确诊组,按1∶2比例匹配160例产期确诊梅毒的患者纳入产期确诊组;分析患者年龄、孕产次等临床资料,归纳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民族、户籍、文化程度、职业、孕次、梅毒分期、感染途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产次、子女数及性伴侣感染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子女数、性伴侣感染是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孕期确诊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2.50%(18/80)低于产期确诊组(P<0.001),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5.00%(4/80)低于产期确诊组(P<0.001)。结论产次、子女数、性伴侣感染是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孕期确诊梅毒患者经治疗后具更低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及先天梅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妊娠结局的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78例经期待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发病孕周分为3组。Ⅰ组孕24~27+6周,Ⅱ组孕28~31+6周,Ⅲ组孕32~34+6周;比较3组患者和围产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78例,前期期待治疗后18例(23.1%)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无孕产妇死亡。胎死宫内4例,4例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为10.3%。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婴预后受到发病孕周及终止妊娠孕周的影响,应严格选择病例根据病情进行期待治疗,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母胎情况,选择适合的时机和方式终止妊娠,以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高危因素及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为优生优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孕期体检的1 642例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GDM发病的高危因素及分析GDM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1 642例孕妇中检出62例GDM患者,检出率为3.78%。单因素和进一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糖尿病家族史、BMI≥30 kg/m^2、CRP≥8 mg/L和孕期增重≥15 kg是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DM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较多,且严重影响妊娠结局,临床上采取针对措施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reasy高危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该院产科门诊进行定期正规产检的孕20~36+6周孕妇1615例进行Creasy高危因素评分,随访妊娠结局,对出现先兆早产的患者进行保胎治疗,统计不同孕周的保胎成功率。结果:完成随访1274例,其中发生先兆早产276例(21.66%),ROC曲线得出12分值的灵敏度+特异度之和最大,准确度达85.5%,是预测早产的临界分值;在各因素中,子宫敏感、紧张繁重的工作、宫颈管长度、双胎、低社会经济状态、早产史、子宫畸形等因素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价值有统计学意义;先兆早产患者保胎治疗的成功率随孕周的增大呈递减趋势。结论:Creasy高危因素评分≥12分可有效预测先兆早产的发生,对先兆早产患者进行早期防治有利于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妊娠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接受产前检查的857例孕妇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并于孕24~28周进行糖筛查,对筛查阳性者或具有GDM高危因素者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调查到的信息录入SPSS 12.0进行分析。结果:①该地区研究期间妊娠期糖筛查异常率为20.37%(174/854),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的发病率为1.75%;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为1.28%,总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03%;②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糖尿病家族史与GDM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明,糖尿病家族史、年龄、体重指数(BMI)为GDM的高危因素。结论: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与国内报告相当;BMI、糖尿病家族史、年龄为影响GDM的危险因素;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特别要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妊娠期妇女引起重视,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系统化管理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已婚妊娠梅毒患者配偶的梅毒感染情况,并从妊娠梅毒患者及配偶自身角度分析影响配偶感染梅毒的因素。方法 对2008-2011年间在深圳市确诊感染梅毒的已婚孕产妇进行调查和配偶追踪,并对就诊的配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eponema pallidum purtide assay,TPPA)检测,通过问卷收集已婚妊娠梅毒患者及其配偶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配偶感染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已婚妊娠梅毒患者及其配偶2 261对。接受调查的配偶中,528例TRUST和TPPA均阳性(23.35%),129例仅TPPA阳性(5.71%),配偶的梅毒感染率为29.06%(657/2 261)。妊娠梅毒患者血清滴度≥1:8、疾病诊断为早期梅毒和足量治疗后者其配偶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均有P<0.05)。配偶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下、自身存在多性伴行为者其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均有P<0.05)。结论 已婚妊娠梅毒患者的配偶具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妊娠梅毒患者的梅毒血清滴度水平、疾病诊断情况以及配偶的多性伴行为等是影响配偶感染梅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晚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孕晚期(35~37周)GBS感染筛查的72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GBS感染情况,比较GBS感染与未感染及不同GBS感染分级孕妇血清PCT、IL-8水平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BS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726例孕晚期女性中,GBS感染者占11.85%;GBS感染者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孕晚期GBS感染者血清PCT、IL-8水平均高于未感染者(P<0.05),并随着GBS感染程度加重血清PCT、IL-8水平逐渐升高(P<0.05);孕晚期GBS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血清PCT、IL-8水平升高是孕晚期GBS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晚期GBS感染者血清PCT、IL-8水平显著升高,其也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CT、IL-8进行联合检测对孕晚期GBS感染者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8 264例住院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 - 2018年12月在海南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8 264例,参考2010年国际妊娠糖尿病研究协会(IADPSG)制定的GDM诊断标准分为GDM组(n = 1 207)和非GDM组(n = 7 057)。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 264例孕妇发生GDM 1 207例,GDM发病率为14.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 = 2.337,95%CI:1.512~5.480)、孕前BMI≥25 kg/m2(OR = 3.193,95%CI:2.485~10.108)、孕次≥3次(OR = 2.104,95%CI:1.382~4.927)、产次≥3次(OR = 1.862,95%CI:1.204~3.218)、流产次数≥2次(OR = 2.902,95%CI:2.114~7.913)、高能量摄食(OR = 5.714,95%CI:4.526~12.685)及饮食不规律(OR = 3.319,95%CI:2.905~10.794)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35岁、孕前BMI≥30岁、孕次≥3次、产次≥3次、流产次数≥2次、高能量摄食及饮食不规律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孕妇加强GDM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对孕妇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928例孕妇分A、B、C组,A组为妊娠<16周,B组为妊娠24~28周,C组为妊振32~36周。对空腹血糖正常者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给予相应治疗,比较3组母儿结局的异同。结果:母儿患病率比较A、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于妊娠28周前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