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族与维族Rh血型的血清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血型血清学技术比较汉族与维族Rh血型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用抗-D、抗-C、抗-E、抗-e单克隆和多克隆抗血清常规检测Rh抗原,盐水法阴性样本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其为Rh抗原血清学阴性,用吸收放散试验检出Del型样本.结果228例随机非血缘关系汉族RhD(-)样本中,以ccee表型多见,共130例(57.02%),其次是Ccee,68例(29.82%),第三是CCee型,11例(4.82%),未检测到CCEe型和CcEE.72例随机非血缘关系新疆维吾尔族RhD(-)样本中仅检测到ccee、Ccee和CCee三种表型,也是以ccee表型(88.89%)多见,而且比例远远高于汉族人,二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x2=24.33,P<0.005).Ccee表型(5.56%)和汉族人相比也有极显著性差异(x2=17.67,P<0.005).CCee表型和汉族人的相比无差异(x2=0.000 4,P>0.05).228例随机非血缘关系汉族RhD(-)样本中检出42例DDel型(18.42%),而72例随机非血缘关系维吾尔族RhD(-)样本未检测到Del型.6例弱D样本均显示阳性结果,但凝集反应弱,3例"Du型"样本有两例可归为弱D型,一例用盐水法凝集反应为阴性,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弱阳性,属于极弱D型.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Rh血型既有东方人的特点,也有白种人的特点,是一个特殊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施恒河猴(Rhesus monkey,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在血液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105例需输血治疗患者的血液样本和210例献血者血液样本,将输血患者行交叉配血实验,常规按ABO和RhD配血纳入对照组,加行Rh血型系统C、E、c、e配血则纳入实验组,观察Rh抗原分布、Rh血型表型分布、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情况.结果:105例血液样本中RhD阳性91例,占86.67%,RhD阴性14例,占13.33%,其中RhD阳性患者中以C、e抗原占比最高,RhD阴性患者中则以c、e占比较高;在Rh血型抗原表型分布中以CCDee、CcDEe占比最高,分别为27.62%、20.95%;ccdEe最少,占0.95%;行交叉配血实验发现实验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规则抗体阳性类型中以抗-E占比最高,抗-C,抗-Ce、抗-Ec占比较少.结论:血液科实施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可明显减少产生免疫抗体的风险,降低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有助于完善Rh血型系统相容性输血体系.  相似文献   

3.
RhCE血型基因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国汉族、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的RHCE基因进行定型,并与血清学分型结果进行了比较.方法 使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98例随机非血缘关系汉族RhD阳性样本和RhD和RHD均为阴性汉族人样本230例,新疆维吾尔族人样本72例、哈萨克族人样本18例进行RHCE基因定型.结果 RhD阳性和RhD阴性样本中RHE/RHe等位基因定型结果都与其血清学结果相符;在中国汉族人中,利用RHCE基因第1外显子的nt48的C→G多态性来检测RHC等位基因将产生4.44%的错误,利用109 bp插入序列这一多态性来检测RHC等位基因,将导致4.05%的漏检;表型为RhD阴性的72例随机非血缘关系维吾尔族人和18份哈萨克族人样本的RHE/RHe和RHC/RHc等位基因定型结果与血清学的一致,没有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 使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RHE/RHe和RHc进行基因定型结果准确,与血清学结果相符;利用RHCE基因第1外显子第48位多态性来检测RHC等位基因会因RHc在此位点的突变干扰而导致假阳性结果;利用109 bp插入序列来检测RHC等位基因会因109 bp的缺失而导致假阴性结果,对RHC等位基因定型必须用两种以上的多态性来检测.  相似文献   

4.
佛山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调查并分析佛山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分布情况。方法:使用抗-D、抗-C、抗-c、抗-E和抗-e血清进行Rh血型分型,对RhD抗原筛查阴性的标本使用3批不同厂家IgG抗-D血清采用抗人球蛋白法进行确认。根据实验结果,计算Rh表现型、基因、单倍型频率,并进行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结果:佛山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表现型频率特点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单倍型频率特点为CDecDEcDeCDE;cdeCdecdECdE;基因频率特点为Dd,Cc,eE;D(-)表型频率为0.379%,d基因频率为0.061。本文Rh血型单倍型及基因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良好。结论:本调查数据符合群体遗传学中的Hardy-Weinberg定律,结果可靠;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Rh血型分布,既有地域特点,也有汉族人群的共性;本研究结果对指导佛山地区科学地进行无偿献血招募及合理地储存血液,提高血站为稀有血型受血者及时供血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汉族群体RhD阴性个体D基因外显子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RhD阴性[RhD(-)]个体Rh血型系统D基因8个外显子的构成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50名汉族人RhD(-)个体RHD基因及RHCE基因进行了研究。扩增RHD基因的第2,3,4,5,6,7,9,10外显子和内含子4,以及RHCE基因的第1,2,4,5外显子和内含子4。结果 50名RhD(-)供者的Rh表型为ccdee 22人,ccdEe 3 w ,CE3w ,在表型为ccdee或ccdEe的25人中,D基因8个外显子全部缺失,在表型为Ccdee或CcdEe的25人中,RHD基因则表现出多态性:9人存在全部基因8个外显子,7人缺失全部D基因8个外显子,5人存在D基因第2外显子,3人存在D基因第6外显子,1人存在D基因第2,6,10外显子,结论 中国汉族RhD(-)个体D基因外显子具有多态性,Rh表型为cc的个体D基因8个外显子全部缺失,在表型为Cc的个体中观察到5种D基因多态性,中国汉族人D基因结构不同于高加索人,故在应用RHD基因定型结果时,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已证实细胞色素P450酶同工酶2C19,其代谢表型呈现遗传多态性,表现为强、弱代谢型,而且存在显著的种族间和个体间差异。目的:观察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胞色素P450酶同工酶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纳入144例新疆维吾尔族和156例汉族健康志愿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进行细胞色素P450酶同工酶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进一步观察维吾尔族和汉族人基因表型和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强代谢型基因wt/wt,wt/m1,wt/m1+wt/m2的总频率明显高于汉族(P0.05),而弱代谢型基因m1/m1的总频率明显低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和汉族的wt,m1,m2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m1等位基因频率为m2的58倍(P0.01)。结果显示,中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胞色素P450酶同工酶2C19弱代谢型(m1/m1)频率低于汉族,由于m1等位基因频率远高于汉族人群,因此维吾尔族胞色素P450酶同工酶2C19基因突变以m1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51 283例住院患者与无偿献血者Rh血型抗原分布特征。方法对31 818名住院患者及19 465名无偿献血者通过微柱凝胶方法进行Rh血型D、E、e、C、c抗原进行检测。结果住院患者与献血者Rh血型分布频率不同,住院患者与献血者Rh血型分布构成比主要为DCCee及DCcEe两种,住院患者为41.64%、36.58%,献血者为41.11%、37.11%;不同ABO血型住院患者及献血者Rh血型分布不同;Rh D阳性患者主要Rh血型为CcEe(36.58%)及CCee(41.64%),RhD阴性患者Rh血型主要为ccee(54.30%)及Ccee(30.86%);不同科室患者仅血液科与总住院患者Rh血型分布不同,与文献记录的合肥、广州、南宁与西安地区献血者Rh血型分布有显著差异,而咸阳地区与西安地区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同人群、科室、地区等Rh血型分布特征不同,Rh血型检测对临床安全合理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贵州苗、布依、侗、水四个少数民族Rh血型分布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贵州主要的4个少数民族中Rh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为指导Rh溶血症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贵州苗、布依、侗、水4个民族的无关个体进行Rh血型鉴定和分析。结果共筛查4个少数民族15992人,汉族对照4851人。发现Rh(D)阴性个体51名,苗族d基因频率0.0474、Rh阴性率为0.22%。布依族d基因频率0.0602、Rh阴性率为0.36%。侗族d基因频率0.0378、Rh阴性率为0.14%。水族d基因频率0.0307、Rh阴性率为0.09%。汉族(对照组)d基因频率0.0574、Rh阴性率为0.33%。4个少数民族均有表现型CCDee型最高(52.47%~59.66%)的共同特征。同时4个民族的基因型频率均以CDe最高,分别为苗族:0.7244、布依族:0.7389、侗族:0.7410、水族:0.7743。结论贵州4个少数民族苗、布依、侗、水族Rh血型分布特征,与国内南方少数民族相似。苗、侗、水族Rh阴性比例都低于汉族(0.33%),仅布依族Rh阴性率(0.36%)接近并略高于汉族。因此,贵州少数民族中Rh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不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h血型D抗原初检阴性患者血标本中D^u型、D^(el)型及CE表现的检测结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阴性的患者血标本再进行C、c、E、e抗原表型检测,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D^u抗原,对D^u抗原阴性的患者血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el)抗原。结果对初筛RhD抗原阴性的患者血标本经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为D^u型5例(6. 6%),其RhCE表型为Ccee 2例、ccee 2例、CcEe 1例。对D^u抗原阴性患者血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确认为D^(el)型15例(19. 7%),其RhCE表型为Ccee 7例、ccEe 4例、CCee 3例、CcEe 1例。76例RhD阴性患者血标本中,RhCE表型为:Ccee 28例、ccEe 8例、CCee 5例、CcEe 3例、ccee 32例。结论对初筛RhD阴性的患者血标本,再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试验,确认是否为D^u型、D^(el)型及CE表型检测,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h血型D抗原初检阴性患者血标本中D~u型、D~(el)型及CE表现的检测结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阴性的患者血标本再进行C、c、E、e抗原表型检测,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D~u抗原,对D~u抗原阴性的患者血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el)抗原。结果对初筛RhD抗原阴性的患者血标本经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为D~u型5例(6. 6%),其RhCE表型为Ccee 2例、ccee 2例、CcEe 1例。对D~u抗原阴性患者血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确认为D~(el)型15例(19. 7%),其RhCE表型为Ccee 7例、ccEe 4例、CCee 3例、CcEe 1例。76例RhD阴性患者血标本中,RhCE表型为:Ccee 28例、ccEe 8例、CCee 5例、CcEe 3例、ccee 32例。结论对初筛RhD阴性的患者血标本,再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试验,确认是否为D~u型、D~(el)型及CE表型检测,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基因(low density 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 protein gene,LRP)766C/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关系.方法 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50岁8284名人群进行AD流行病学调查,参照ADRDA-NINCDS的标准,选取AD患者209例与正常对照220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LRP基因766C/T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 (1)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之间LRP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汉族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年龄≥65岁的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此年龄组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AD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1.98,P<0.05).(4)在女性病例组中C/C基因型分布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女性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AD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2.927,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LRP,基因766C/T多态性存在差异,并发现在汉族、年龄≥65岁及女性人群中LRP基因766C/T多态性与AD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湖北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8(IL 18)基因启动子区 - 137G/C、- 6 0 7C/A位点多态性在湖北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随机选择 187例湖北地区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人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L 18基因启动子区 - 137G/C、- 6 0 7C/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并进行不同种族间比较。结果 :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IL 18基因启动子区 - 137位点基因型以GG型 ( 6 7% )多见 ,其次为GC型 ( 30 % )和CC型 ( 3% ) ;其等位基因以G型 ( 82 % )最为常见。而 - 6 0 7位点基因型以CA型 ( 6 0 % )多见 ,其次为CC型 ( 2 1% )和AA型 ( 19% ) ;其等位基因以C型 ( 51% )多见。与瑞典、波兰、澳大利亚等人群相比 ,该位点多态性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5) ,而 - 137G/C位点基因型分布与亚洲日本人群相接近 (P >0 .0 5)。结论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IL 18基因启动子区 - 137G/C、- 6 0 7C/A位点存在多态性 ,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易感性的关系、对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以及初步对该位点基因变异进行功能性分析。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32例MI患者和260名正常对照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进行了分析,观察了该基因多态性对冠脉病变程度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产生IL6能力的影响。结果中国汉族人群存在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两组人群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I组CG+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息MI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8倍(95%CI:1.17—2.41,P〈0.01);-572C/G多态性在单支、双支、三支冠脉病变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24h PBMC产生IL6的能力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IL6基因-572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MI的易感因子,这可能与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人群存在IL6水平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比研究中国汉族和新疆维吾尔族随机非血缘关系RhD阴性个体RHD基因结构。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RHD基因的上、下游和杂交的Rhesus盒,以及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结果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族人与同组汉族人RHD^-/RHD^-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4%vs61.40%,P〈0.01),两者与RHD^+/RHD^-基因型组(该组代表RHD单基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vs34.21%,p〈0.01),但与RHD^+/RHD^+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8%vs4.39%,P〉0.05)。78名汉族RhD阴性个体RHD单基因结构研究显示,53名(67.95%)为RHD(1-10)型(其中非表达的14名),15名(19.23%)为RHD-CE(2.9).晚基因型,5人(6.4l%)为RHD-CE(2-7)-D2基因型,2人(2.56%)与RHD-CE(3-6)-D型相似,1人(1.28%)为RHD.CE(5.6).D型,2人为RHD-CE(6)-D或点突变。2名新疆维吾尔族RhD阴性个体RHD单基因型中1人为RHD(1-10)型,1人为RHD-CE(2-9)-02。结论汉族RhD^-/RHD^+单基因型最常见非表达的等位基因依次为RHD-CE(2-9)-D2、RHD(1-10)、RHD-CE(2-7)-D2。新疆维吾尔族携带汉族常见而在白人罕见的非表达的RHD等位基因RHD-CE(2-9)-D2,显示维吾尔族和汉族两大民族基因的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6.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cancer. However, only some 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infected women progress to cervical cancer, host immunogenetic factors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may account for viral antigens presenting individually or together in the progression to cervical cancer.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ICC) and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including HLA-DRB1*1501 and DQB1*0602, HR-HPV infection among Chinese Uighur and Han populations. Blood samples, cervical swabs and biopsies were obtained from 287 patients with ICC (192 Uighurs and 95 Hans) and 312 healthy controls (218 Uighurs and 94 Hans). HPV DNA was detected by PCR and HLA-DRB1*1501 and DQB1*0602 alleles were performed using PCR-SSP method. HPV16 infection rat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Uighur and Han with ICC as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OR = 58.317; 95% CI: 39.663-85.744; OR = 33.778; 95% CI: 12.581-90.691; P < 0.05 for all). HLA-DRB1*1501 (OR = 0.305; 95% CI: 0.115-0.813; P < 0.05) and HLA-DRB1*1501-DQB1*0602 haplotype frequencies (OR = 0.274; 95% CI: 0.086-0.874; 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Han ICC. The HLA-DQB1*0602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mong Uighur women with ICC (OR = 0.482; 95% CI: 0.325-0.716; P < 0.05). Similar tendencies were observed for DQB1*0602 with HPV16-positive ICC (OR = 0.550; 95% CI: 0.362-0.837; P < 0.05).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HLA-DRB1*1501 and DQB1*0602 alleles may influence the immune response to HPV16 infection and decrease the risk of ICC among Uighurs and Hans in Xinjiang, China.  相似文献   

17.
MSX1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肌肉片段同源盒1基因(muscle segment homeobox1,MSX1)与湖南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dromic cleft lip and pat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以MSX1基因内含子区的(CA)n微卫星作为遗传标记,对湖南汉族129例NSCLP患儿和108名正常儿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经测序确定片段长度,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湖南汉族人群MSX1基因(CA)n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杂合率及多态信息量均为0.50;CA4等位基因频率在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及单纯性腭裂组高于对照组,CA4,4基因型频率在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和单纯性腭裂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X1基因内(CA)n微卫星是多态性较好的遗传标记;MSX1基因可能与湖南汉族人群NSCLP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 Arg72Pro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及与HPV感染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152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及110例非癌宫颈组织、120例汉族妇女宫颈癌组织及122例非癌宫颈组织中p53 Arg/Arg、Pro/Pro、Arg/Pro三种基因型的分布。结果比较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和非癌对照组中p53基因型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6,P〈0.05),Arg/Arg所占比例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高于非癌对照组。比较汉族妇女宫颈癌和非癌对照组中p53基因型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1,P〈0.025),Pro/Pro所占比例在汉族妇女宫颈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HPV16阳性组和阴性组p53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P〈0.05),Arg/Arg所占比例在HPV16阳性组高于阴性组。结论p53 Arg/Arg基因型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且与维吾尔族妇女HPV相关宫颈癌的发生有关。p53 Pro/Pro基因型可能是新疆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与汉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汉族与维族Rhesus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汉族与维族Rhesus盒的异同及其意义。方法 根据RHD基因上游盒、下游盒及杂交盒的DNA序列特异性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和错配PCR技术检测上游、下游和杂合的Rhesus 盒。结果 在随机非血缘关系Rh阴性汉族人中61.40%为RHD^-/RHD^-型,34.21%为RHD^+/RHD^-型,4.39%为RHD^+/RHD^+型。而在新疆维吾尔族人中,检测结果分别为94.44%、2.78%和2.78%。其它6份部分少数民族样本均为RHD^-/RHD^-型。RHD^-/RHD^-型组和RHD^+/RHD^-型组中,新疆维吾尔族人的检测结果与汉族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RHD^+/RHD^+型组,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人Rh血型既有东方人的特点,也有白人的特点,是一个特殊的中华民族,这与人类学研究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0.
维吾尔族是新疆主要少数民族,人类历史上诸多民族及部落对现代维吾尔族的生成都有贡献,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融合入现代的维吾尔族人群中。现有的历史记载和考古学资料难于解释历史较近的人群动态,故需要运用其他方法手段。以PCR扩增为基础的分子遗传学方法已成为探讨人群、种族迁演乃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主导技术。本文主要对维吾尔族mtDNA及Y-STR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