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9):2812-28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抽签法将60例行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日平均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大便失禁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增强患者控便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病人院外随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排便功能、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大便失禁综合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症状及反应、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自我评价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病人术后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改善病人排便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术后综合护理减少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排便异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9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2组的术后康复情况、排便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排便功能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有利于减少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排便异常,可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蒋理立  李卡  杨婕 《华西医学》2009,(7):1867-186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和控制大便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直肠癌术后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和控制大便。结果:术后1月两组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和控制大便可促进患者排便功能早日恢复,有效地提高其术后早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在直肠癌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 90 例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 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以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并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排便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6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日平均排便次数、夜间排便次数、大便失禁综合评分(Wexner 评分) 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 的住院天数,利于加快床位周转率,同时还可以持续为直肠癌患者术后提供合理的护理指导,更有利于改善其排便功能和生活 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84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院内进行伤口护理、饮食、生活指导及肛门功能锻炼指导;院外实施电话随访和家访,共6个月。干预组院内和院外实施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院外共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肛门失禁程度、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术后大便失禁程度轻于对照组;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减轻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大便失禁程度,改善排便功能,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1例,将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进行治疗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者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FIQL)评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Wexner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的FIQ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联合回肠造口可以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功能恢复优良率(80%)高于对照组(6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75%),观察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排便功能恢复,同时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直吻术式,观察组30例给予袋吻术式。评估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次数、大便失禁次数、便秘人数、排便排气感障碍及排便不尽感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近期应用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造口术后实施延续性保健指导对老年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老年直肠癌造口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两组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出院后观察组实施延续性保健指导,对照组则不做特殊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人工肛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延续性保健指导的实施对老年直肠癌造口术后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护理模式在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术后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将43例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MDT模式进行护理,统计分析两组病人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及生活质量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L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DT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术后LARS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8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后SDS、SAS、VAS评分。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SAS、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有利于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性保健指导在改善老年直肠癌造口术患者院外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40例直肠癌造口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延续性保健指导。将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40例直肠癌造口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不进行院外干预。比较2组出院3个月后的人工肛门功能、排便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人工肛门功能评分、排便次数、排便规律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后3个月后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以及整体健康状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保健指导能够提高老年直肠癌造口术患者的院外人工肛门功能和排便功能,减少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秦国政 《临床医学》2016,(11):76-77
目的对比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11月1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日排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低位性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直肠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运用健康教育路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价SF-36量表测评两组生活质量。结果经过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肠造口的护理、饮食护理、重建规律排便的护理、加强出院后生活指导等健康教育,对照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精神健康四个方面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的大便管理能力。方法对年龄在75岁以上、肿瘤距肛缘5 cm以下、采用保肛手术治疗的3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直肠癌术后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缩肛功能指导及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和控制大便训练,并对术后肛周皮肤护理方法做出新的探讨。结果术后1月两组排便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缩肛功能指导及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和控便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控便能力,术后初期预防性使用皮肤护理产品有利于保护皮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模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的47例患者为观察组,行优质化护理模式,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优质化护理模式,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1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4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肛门排便功能(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173.43±7.56)d]、术中出血量[(113.73±6.58)ml]、住院时间[(9.57±0.9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吻口漏;对照组出现1例吻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两组近期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无瘤局部复发情况,对照组2例(复发率5%);两组肛门均保存了控制排便功能,观察组在术后2周后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21,P=0.000);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每天排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护性回肠造口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通许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6例,均行保肛术,按具体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38例,术中单纯采用双吻合器手术治疗)和观察组(38例,术中行双吻合器手术与保护性回肠造口),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 d内可正常排气排便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排便功能的尽早恢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对预防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暂时性大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2组按直肠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盆底肌肉锻练,采用Wexner评分评价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肛门排便功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持续的盆底肌肉锻炼,到一定时间内能改善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肛门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的控便能力,较好地预防或减少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