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晓玲  刘红梅  李圆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814-3816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计划分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足月胎膜早破具备计划分娩指征,宫颈Bishop评分≤6的孕妇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阴道后穹窿放置欣普贝生;对照组39例,静脉输注催产素。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促宫颈成熟24 h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产时间、分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76.92%)高于对照组(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率、宫内感染率、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宫缩过频及子宫过度刺激,取药后好转。结果: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计划分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及终止妊娠周数对早发型胎膜早破孕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影响,为临床上合理处置该症状孕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被确诊为早发型胎膜早破的9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择98例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终止妊娠周期孕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34周后分娩的孕妇比例为77.8%,少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自然分娩的孕妇比例为63.3%,少于对照组的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4周后分娩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26~33周分娩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自然分娩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分娩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周后分娩孕妇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26~33周分娩孕妇的围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娩方式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孕妇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剖宫产分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胎膜早破的发生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影响较大,孕妇应尽可能保胎至34周后终止妊娠以改善母婴预后,自然分娩更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足月分娩的结局。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分娩的4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足月产妇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分娩的48例无子宫肌瘤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分娩情况作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娩方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结局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足月对分娩对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丈夫参加孕期课堂集体性教育对孕妇孕期运动依从性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9月选择在解放军第309医院进行建档分娩的孕妇2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要求夫妻双方参加孕期课堂集体性教育活动,对照组只有孕妇单方参与课堂集体性教育活动,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孕期体重增加值分别为14.87±4.12 kg和14.92±3.89 kg(t=0.198,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孕期运动依从性分别为95.7%和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第3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与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04±0.66分和9.97±0.44分,而对照组分别为8.24±0.49分和9.42±0.42分(P<0.05).结论 丈夫参加孕期课堂集体性教育能在保持孕妇体重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提高孕期运动依从性,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改善新生儿的预后,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7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分娩但并无子宫肌瘤的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与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先兆流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别为17.1%、1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4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对妊娠与分娩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容易发生妊娠并发症,且增加了剖宫产率,新生儿结局不良,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6.
孟凡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39-5140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方法:选取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有剖宫产手术史的110位孕妇,对她们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按照孕妇的意愿有62例孕妇选择再次剖宫产,有48例孕妇选择经阴道分娩。从住院时间、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等指标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结果:对产妇影响:①出血量方面:选择剖宫产者出血量为(290.69±5.63)ml,而经阴道分娩者为(162.40±8.30)ml,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住院时间:选择剖宫产孕妇的住院时间为(7.32±1.04)天,而经阴道分娩者为(3.14±0.89)天,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产褥感染:选择剖宫产的孕妇发生感染8例,占12.9%(8/62),而经阴道分娩感染1例,占2.08%(1/48),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婴儿影响:①新生儿感染:选择剖宫产的孕妇发生新生儿感染3例,占4.84%,而经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感染1例,占2.08%,两种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的孕妇中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占3.23%,而经阴道分娩发生1例,占2.08%,两种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具有剖宫产手术史的孕妇在选择妊娠方式时,可以考虑采用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7.
普贝生在足月计划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贝生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计划分娩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组30例,阴道内使用普贝生栓剂,对照组30例,静脉点滴小剂量缩宫素,比较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分娩情况以及两种治疗方法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用药后8 h、12 h宫颈Bishop评分分别为(7.8±1.3)分、(8.8±1.8)分,对照组分别为(5.2±1.3)分、(5.6±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12 h宫颈成熟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24 h临产率为56%,对照组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阴道分娩率63%,对照组为37%,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P<0.01);其他两个产程及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缩过度刺激为主要副作用,但取出后好转。结论:普贝生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可用于计划分娩的促宫颈成熟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及新生儿的分娩结局。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14年11月做检查的孕妇206例,其中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77例作为肌瘤组,正常妊娠未合并肌瘤孕妇129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分娩结局。产妇方面:分娩方式、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情况;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及窒息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肌瘤组剖宫产率为61.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分别为16.88%、16.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47%、31.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08%、14.29%、19.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3.10%、4.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瘤组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6.88%、28.57%、1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4.65%、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率、先兆流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发生率及新生儿宫内窘迫、早产及窒息发生率升高,提示临床分娩时对合并子宫肌瘤孕妇要多方面考虑,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696例导乐陪伴分娩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晓君  高淑银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599-2600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对696例导乐陪伴分娩孕妇与仅有亲属陪伴分娩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产程分别为7.34±4.25 h和9.28±4.14 h(P<0.01);剖宫产率分别为8.48%和20.26%(P<0.01);自然分娩率分别为85.49%和71.26%(P<0.01);产后出血分别为147.9±40.7 m l和167.5±40.6 m l(P<0.01);胎儿窘迫率分别为4.8%和6.6%(P<0.01);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73%和4.74%(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是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糖尿病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妊娠糖尿病(GDM)规范化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4例妊娠糖尿病孕妇实行规范化管理,包括孕期常规保健指导、糖尿病教育、饮食指导、胰岛素治疗等,定期检测孕期血糖水平,观察母儿并发症等;以1∶2比例选择同期分娩非糖尿病孕妇10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餐后最高血糖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占55.56%和35.19%,P<0.05;两组在妊高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围生儿Apgar评分、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可使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良好,其分娩结局与正常妊娠基本等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采取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对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CIN患者31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打算生育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妇女采取LEEP治疗,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结果:两组妊娠率、产后出血、宫颈损伤、早产、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流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膜早破率3.2%、生殖道感染率0均低于观察组16.1%、9.7%,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LEEP治疗CIN妇女虽然不会影响其生育功能和分娩方式,但有可能导致其出现胎膜早破和生殖道感染的情况,进而影响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冷刀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后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7月间台州医院收治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而实施冷刀锥切术,术前无不孕症,且有生育要求的妇女5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内产科收住的普通妊娠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妇女妊娠时间、经过、孕周、妊娠结局和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50例妇女术后3~6个月妊娠10例,6~12个月妊娠21例,12~30个月妊娠17例,其中早产4例,过期产2例,足月产42例;对照组50例产妇早产5例,过期产1例,足月产44例,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产妇发生胎膜早破,随后行剖宫产,胎膜早破发生率为4.2%,对照组产妇有1例发生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0%,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娩出胎儿均存活,体重(3 458±425)g,其中最低出生体重2 750 g,为1例早产儿,最高体重4 300 g,对照组胎儿体重(3 520±470)g,其中最低体重2 700 g,最高体重4 200 g,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刀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对患者术后妊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孕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2月在某医院住院待产的第1胎头位足月200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追踪分娩结局。结果 200例被调查者中,有142例孕妇意愿选择自然分娩,占70.95%;58例孕妇意愿选择剖宫产,而实际分娩过程中,自然分娩124例,占61.90%;剖宫产76例,占38.09%。产前产后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54,P<0.05)。结论孕妇心理因素对分娩方式有较大影响,重视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分娩教育,有利于正确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30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A组)与同期304例低危孕妇(B组)的围生期结局.将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围生儿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采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后,产科分娩人群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占15%,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占妊娠期糖尿病的10.5%,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和羊瞙腔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异常和产后出血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及剖宫产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低血糖、窒息、黄疸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巨大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采用新的诊断标准,积极行孕期体重管理、膳食指导,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能使母儿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子宫畸形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10月间该院妇产科诊治的先天性子宫畸形合并妊娠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同时段健康孕妇138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间妊娠的结局、足月分娩的方式及分娩并发症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中流产43例(38.39%),早产14例(12.50%),其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足月产48例(42.8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中顺产14例(29.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剖宫产及阴道助产所占比例分别为54.17%和16.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中胎位不正22例(45.83%),胎膜早破13例(27.08%),产程延长11例(22.92%),产后出血6例(12.50%),其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子宫畸形妊娠流产、早产、难产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分娩无胎膜早破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测,同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UU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6,P〉0.05);cT检出率,观察组孕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0,P〈0.01)。观察组孕妇的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胎盘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048、22.371、15.381、12.459,均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密切相关,胎膜早破可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谷红梅 《现代保健》2014,(7):125-12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00例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分娩方式。结果:200例孕妇中有87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试产率为43.5%(87/200);有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79例(阴道分娩组),成功率为90.8%(79/87),阴道分娩率为39.5%(79/200);行剖宫产者121例(剖宫产组),剖宫产率为60.5%(121/200);有1例孕妇出现子宫破裂(0.50%,1/200);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t=3.024,P〈0.05);两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周、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宫颈锥切术后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5月对144例有生育要求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了高频电刀(LEEP)及冷刀锥切手术治疗后,观察两组术后妊娠及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妊娠率分别94.85%、84.73%。两组间的流产率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综合征、低出生体质量儿、剖宫产率、宫颈裂伤、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宫颈锥切术对患者的生育能力、妊娠结局没有明显影响;但不同的宫颈锥切术的手术方式、深度和手术到妊娠的时间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孕妇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及妊娠结局评估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分娩的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孕妇12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剖宫产史孕妇128例为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子宫下段结构,测定子宫下段厚度,评估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比两组子宫下段厚度、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经彩超检查子宫瘢痕显示均匀一致型93例(72.7%),鼠尾状25例(19.5%),截断状10例(7.8%);子宫前壁下段厚度(2.9±1.4 mm)低于对照组(4.5±1.1 mm),剖宫产率(50.8%)高于对照组(32.8%)(P<0.05)。观察组中子宫瘢痕愈合良好孕妇的子宫下段厚度(3.6±1.1 mm)高于子宫瘢痕缺陷孕妇(2.1±1.2 mm),子宫瘢痕缺陷孕妇的剖宫产率(91.4%)高于子宫瘢痕愈合良好者(35.5%)(P<0.05),子宫瘢痕愈合良好孕妇的新生儿窒息、子宫不完全破裂、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子宫瘢痕缺陷孕妇(P<0.05)。结论:子宫瘢痕愈合不良会增加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风险,高频彩超检查评估子宫瘢痕愈合情况能够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分娩风险,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