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子宫内膜中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ysyl oxidase like 2,LOXL 2)、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的表达,并分析上述因子的表达与IU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中、重度IUA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中获取IUA周围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组(增殖期9例,分泌期11例);选择同期因输卵管性不孕、子宫纵隔的患者20例,宫腔镜术中获取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LOX、LOXL 2及TGF-β_1的表达情况。结果 (1)研究组LOX的表达(7.00±3.15)低于对照组(10.20±2.42),而LOXL 2、TGF-β_1的表达(9.80±2.75、8.80±2.46)均高于对照组(6.60±2.68、5.00±1.77)(P0.05);(2)LOXL 2与TGF-β_1呈显著正相关(r=0.418,P0.05);(3)研究组患者临床特征与LOX、LOXL 2及TGF-β_1表达的相关性:残留内膜面积50%的患者子宫内膜中LOX的表达降低、LOXL 2和TGF-β_1的表达升高(P0.05);既往流产次数≥3次的患者子宫内膜中LOXL 2的表达升高(P0.05);年龄≥32岁、重度IUA患者子宫内膜中TGF-β_1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IUA子宫内膜中LOX、LOXL 2及TGF-β_1的异常表达与残留内膜面积、AFS评分严重程度、既往流产次数及年龄相关,可能在IUA发生发展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跨膜前列腺雄激素诱导蛋白1(prostate transmembrane protein androgen induced 1,PMEPA 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因IUA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为粘连组,20例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手术的非IUA患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根据粘连的评分标准评分并分级,粘连组又分为轻度组(10例)、中度组(19例)、重度组(21例),收集的内膜组织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MEPA 1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并在蛋白表达水平作两者相关性分析。结果 (1)PMEPA 1 mRNA的表达:中、重度粘连组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粘连组,重度组低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19、12.84、2.614,P0.0001、0.0001、0.05);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MEPA 1蛋白的表达:轻、中、重度粘连组均低于对照组(t=2.886、6.669、15.47,P0.05、0.001、0.0001),重度组低于中度组(t=5.119,P0.0001)。(3)TGF-β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粘连组高于对照组(t=4.988、8.816、9.0514,P均0.001)。(4)PMEPA1和TGF-β1在中、重度组中呈负相关关系(r=-0.6342、-0.8407,P=0.0035、0.0001)。结论 PMEPA 1和TGF-β1可能参与IU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改性壳聚糖抗菌敷贴预防子宫粘连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60只雌性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模型对照组家兔采用机械损伤法建立家兔宫腔粘连模型,对照组家兔行假手术,实验组家兔建立模型后采用壳聚糖抗菌敷贴覆盖子宫创面,模型组家兔子宫创面不做处理。术后1周、2周对IUA程度进行评分,采用RT-PCR技术测定IUV粘连组织TGF-β1、Smad3和Smad7 mRNA水平。结果:1术后1周和术后2周时模型对照组大鼠IUV程度评分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大鼠IUV程度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2术后1周和2周时模型对照组大鼠TGF-β1 mRNA和Smad3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1),Smad7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大鼠TGF-β1 mRNA和Smad3 mRNA水平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显著降低(P<0.01),Smad7 mRNA水平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1)。结论:改性壳聚糖抗菌敷贴具有预防子宫粘连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TGF/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患者384例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后子宫内膜组织Western-blot法检测PAI-1、TGF-β1表达情况;术后随访2年,出现宫腔粘连50例(粘连组)、未发生宫腔粘连10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PAI-1、TGF-β1水平及与息肉切除手术后发生宫腔粘连关系。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产次、引产史、子宫肌瘤史无差异(P>0.05),孕次、剖宫产、刮宫史、内膜增生、盆腔炎史、宫内节育器史有差异(P<0.05);粘连组子宫内膜组织中PAI-1(0.381±0.103/βactin)、TGF-β1(0.447±0.116/βactin)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0.093±0.081/βactin、0.164±0.082/βactin)(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孕次增加、剖宫产次增加、有刮宫史、盆腔炎史、PAI-1及TGF-β1表达增强会增加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发生宫腔粘连风险(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PAI-1、TGF-β1表达增强会增大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发生宫腔粘连风险。  相似文献   

5.
陆英华  浦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87-528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癌中Smad4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关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二者的表达关系及意义。方法:110例子宫内膜样癌标本作为观察组,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ad4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Smad4和TGF-β1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关系。结果:Smad4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GF-β1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Smad4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均与子宫内膜样癌的肌层浸润深度、Ki67的表达水平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子宫内膜样癌中Smad4和TGF-β1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样癌中Smad4和TGF-β1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Smad4和TGF-β1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CF-β1)的表达与宫腔粘连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宫腔粘连的再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宫腔粘连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与重度粘连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宫腔粘连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及粘连组织中的CTGF水平和TCF-β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TGF水平和TCF-β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和TCF-β1在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和粘连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轻、中、重度粘连组患者粘连组织中的CTGF水平和TCF-β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GF和TCF-β1在子宫内膜与粘连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着宫腔粘连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CTGF和TCF-β1在子宫内膜与粘连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3,P0.05)。结论 CTGF和TCF-β1在子宫内膜与粘连组织中的表达随着宫腔粘连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可能参与了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且CTGF和TC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LEF1)、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因子宫腺肌病于本院就诊并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9例,分为在位内膜组织组及异位内膜组织组;宫颈原位癌患者8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内膜组织中LEF1 mRNA、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膜组织中LEF1、β-catenin蛋白表达;Pearson法分析子宫腺肌病内膜组织LEF1 mRNA与β-catenin mRNA相关性及与临床特征关系。结果:LEF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异位内膜组最高、在位内膜组居中、对照组最低(P0.05)。子宫腺肌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LEF1 mRNA与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75、0.658,P0.05),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LEF1、β-catenin阳性表达与LEF1、β-catenin阴性表达者子宫大小/腺肌病灶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LEF1、β-catenin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实质是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后引起的子宫内膜纤维化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月经改变、不孕及妊娠丢失、反复的胚胎种植失败等,严重影响了育龄期妇女的生殖健康。IUA发生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多样,是由多因素、多环节综合控制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为一类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参与了人体多种疾病病理进展的重要环节。目前认为该细胞因子与组织纤维化密切相关,其过度表达会促进子宫内膜纤维化,加重IUA的程度。综述TGF-β1及其相关通路在IUA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GF-β1、Smad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7年4月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人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腹腔镜下所见分为黏连组(20例)和无黏连组(10例),分别取其异位内膜(A组)和在位内膜(B组)进行研究,同期因子宫畸形住院手术病人30例为对照组,取其正常子宫内膜(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组组织中TGF-β1和Smad7。结果:A、B组TGF-β1和Smad7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中TGF-β1和Smad7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均P0.05);TGF-β1和Smad7在各组增生期与分泌期表达及在EM患者黏连组和无黏连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和Smad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研究对象的息肉组织及其周围内膜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及其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VEGF、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1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ER、VEGF表达分级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内膜腺体组织(P0.05),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TGF-β1表达分级与周围正常内膜腺体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ER表达分级与周围正常内膜间质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VEGF、TGF-β1表达分级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内膜间质组织(P0.05)。2子宫内膜息肉腺体组织中,ER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29,P0.05),ER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r=0.307,P0.05),VEGF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r=0.369,P0.05);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组织中,ER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5),ER与TGF-β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VEGF与TGF-β1呈显著正相关(r=0.695,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其异常表达ER、VEGF、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参与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募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因不明原因导致不孕来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9例患者经腹腔镜检查中的56位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17例没有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腹腔液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查腹腔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含量,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TGF-β1和VEGF-A的相关性。给予人膜间皮细胞系(MeT-5A)2 ng/ml的TGF-β1刺激,观察TGF-β1是否能影响人膜间皮细胞系中VEGF-A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腹腔液中TGF-β1和TGF-β2的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TGF-β1含量高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实验组腹腔液中VEGF-A的含量也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GF-β1与VEGF-A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P=0.011,R=0.339)。给予2ng/ml的TGF-β1刺激人膜间皮细胞,结果发现TGF-β1刺激的组别VEGF-A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TGF-β上调,特别是TGF-β1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会上升,并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VEGF-A的表达与TGF-β1呈正相关,并受TGF-β1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Smad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βR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行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60例,收集其标本作为观察组。另取正常乳腺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的Smad4、TGF-β1和TGF-βR1,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表达差异及影响表达的因素。结果观察组TGF-β1和TGF-βR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Smad4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ad4、TGF-β1和TGF-βR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无关,而同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分化程度低、TNM分期高的标本TGF-β1和TGF-βR1的阳性表达程度高于分化程度高、TNM分期低的标本;分化程度低、TNM分期高的标本Smad4的阳性表达程度低于分化程度高、TNM分期低的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1和TGF-β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7,P0.05),而Smad4与TGF-β1、TGF-βR1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329和-0.426,均P0.05)。结论 TGF-β1和TGF-βR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而Smad4表达下降,表达程度均与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达芙通联合补佳乐对腔镜粘连术后患者TNF-α、VEGF、TGF-β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56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8),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对照组予以补佳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芙通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VEGF及TGF-β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VEGF及TGF-β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宫腔黏连再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达芙通联合补佳乐用于中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TNF-α、VEGF及TGF-β表达,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16、P15、Smad7和TGF-β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研究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三峡大学医学院自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集的76例宫颈癌标本作为实验组,以5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P16、P15、Smad7及TGF-β1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肿瘤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16及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的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16、P1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组织的病理学分级具有相关性,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③Smad7、TGF-β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Smad7、TGF-β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P16、P15、Smad7、TGF-β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检验P16、P15、Smad7、TGF-β1的表达可以作为判定宫颈癌危险程度的指标,为正确的评估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成像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内膜血流检测对宫腔粘连(IUA)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临床疑诊IUA的患者90例及子宫内膜正常女性1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3D-TVS与宫腔镜(HS)检查的一致性,比较轻度、中度、重度宫腔粘连与对照组间子宫内膜容积(V)及血流指数的差异,分析其对宫腔粘连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2D-TVS诊断IUA与宫腔镜的符合率为70.0%,灵敏度74.3%,特异度50.0%;3D-TVS诊断IUA宫腔镜的符合率为91.1%,灵敏度91.9%,特异度87.5%。宫腔粘连重度组子宫内膜V、血管指数(VI)、血管血流指数(VFI)小于对照组、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P0.05),对照组、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子宫内膜VI无差异(P0.05),中度宫腔粘连V、VFI小于对照组和轻度粘连组(P0.05),对照组与轻度粘连组子宫内膜V无差异(P0.05),轻度粘连组子宫内膜VFI小于对照组(P0.05),重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轻度粘连组、对照组之间血流指数(FI)无差异(P0.05)。结论:内膜血流VFI可以有效鉴别轻度粘连与中度粘连、中度粘连与重度粘连,3D-TVS对IU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测内膜血流有助于评估宫腔粘连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宫腔粘连患者宫内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56例接受宫腔镜手术的宫腔粘连者为实验组,依据宫腔粘连程度,将其划分为A组(轻度粘连)、B组(中度粘连)、C组(重度粘连)3组,并另择取22例非宫腔粘连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IGF-Ⅰ及TGF-β1及其受体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IGF-Ⅰ阳性细胞百分率(12.75±4.50)/(25.88±6.52)/(48.36±7.84)vs(7.32±2.51)、IGF-ⅠR阳性细胞百分率(10.35±3.47)/(20.05±3.77)/(44.97±3.34)vs(6.36±2.7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TGF-β1阳性细胞百分率(19.32±6.59)/(27.64±7.18)/(51.48±8.59)vs(8.60±3.36)、TGF-β1R阳性细胞百分率(14.06±4.78)/(19.10±5.18)/(40.48±5.14)vs(6.04±1.09)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和TGF-β1在宫腔粘连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患者异位囊壁、子宫在位内膜和其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子宫内膜的组织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探究TGF-β1、Smad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募集行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术的巧克力囊肿患者,取其卵巢异位症囊壁组织作为卵巢异位症囊壁组,留取其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子宫在位内膜组;同期行宫腹腔镜联合术的其它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取其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子宫内膜对照组。采用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三种组织中纤维化形成和TGF-β1、Smads的表达情况。结果(1)Masson染色显示,卵巢异位症囊壁组可见大量的纤维化沉积,子宫在位内膜组、子宫内膜对照组均未见明显纤维化蓝染。(2)卵巢异位症囊壁组TGF-β1、p-Smad2/3表达水平分别为(0.039±0.024)和(0.035±0.014)均高于子宫内膜对照组(0.018±0.012和0.023±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在位内膜组p-Smad2/3表达水平(0.034±0.011)高于子宫内膜对照组(0.023±0.004)(P<0.05);卵巢异位症囊壁组Smad7的表达水平(0.006±0.003)低于子宫在位内膜组(0.019±0.011)和子宫内膜对照组(0.041±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在位内膜组Smad7的表达含量较子宫内膜对照组低(P<0.01)。结论TGF-β1、p-Smad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存在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胶原蛋白的沉积导致异位病灶纤维化的形成,而Smad7作为抑制因子,在EMs中表达降低,对Smads介导的TGF-β1致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减弱,也促使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方式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在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因IUA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24例为观察组,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检查患者2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ER-β和PR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ER-α、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增殖期[(0.653±0.039)、(0.498±0.024)]和分泌期[(0.524±0.014)、(0.387±0.029)]均高于对照组[(0.591±0.013)、(0.449±0.011),(0.476±0.029)、(0.327±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R蛋白表达水平为(2.75±0.97),对照组为(3.21±1.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ER表达水平高于非IUA子宫内膜组织,均表现为月经周期性,PR的表达方式与非IUA子宫内膜组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p(TGF—β)和转化生长影响因子(TG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畀位症在位内膜(30例),异位内膜(3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40例)中TGF-β和TGIF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TGF—β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P〈0.05);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TGF—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TGIF的表达低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P〈0.05)。在位内膜组TGIF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的TGF—β蛋白与TGIF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s=-0.769,-0.549,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组织中TGF-β与TGIF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宫腔粘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经宫腔镜诊断为IUA的患者60例(重度粘连组28例、中度粘连组32例)及非宫腔粘连患者3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18、TNF-α及VEGF在观察组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重度粘连组子宫内膜中IL-18、TNF-α及VEG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及中度粘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粘连组中IL-18、TNF-α及VEG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粘连组VEGF与IL-18、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度粘连组VEGF与IL-18、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照组VEGF与IL-18、TNF-α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L-18、TNF-α及VEGF的高表达可能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