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女性,当前以手术治疗作为治疗的基本手段,并且趋于综合性发展。而对于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此类病症的质量发展,必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择取2011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60例EC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手术方法分组,即:对照组(30例,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30例,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复发率、生存率。结果(1)组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2)随访2年,实验组复发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且生存率(76.67%)高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在EC患者治疗中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清扫淋巴结,提升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徐嘉玲  曹钰 《现代医院》2010,10(9):78-7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经过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准备,以及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保证各种引流管道引流有效,并加强出院指导,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末发生并发症。结论针对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特殊性,加强术前、后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妇科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5例(观察组),同时选取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8例(对照组),观察随访两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4、4.77、13.53,均P<0.05),观察组有8例(12.31%)出现术中并发症和14例(21.54%)出现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5例(6.41%)出现术中并发症和11(14.1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2、1.359,均P>0.05).两组随访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观察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60%、73.70%和60.60%,对照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0%、69.80%和63.40%,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治疗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手术病理分期和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但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复发转移发生率和生存率,术前、术后3年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复发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虽手术时间较长,但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现代医院》2019,(6):874-877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初始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妇科行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67例子宫内膜癌初治患者,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对其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切除淋巴结平均37. 59枚(26~56枚)。低危及中危组患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均为阴性,高危组27例患者中1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44. 44%),占总数17. 91%,4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4. 81%),占总数5. 97%,4例腹主动脉转移均发生在盆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4/12)。1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0. 90%),其中淋巴囊肿10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例,不全性小肠梗阻1例。将年龄、病灶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水、宫外转移、脉管侵犯、CA125、CA199、HE4升高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深肌层浸润(P=0. 01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盆腔淋巴结转移(P=0. 007),HE4升高(P=0. 010)。结论对于低危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不常规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对于高危的患者,系统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助于准确提供病变范围,从而指导术后个体化的辅助治疗。对于中高危的子宫内膜癌是否可以结合HE4更准确地制定治疗决策,从而减少系统的淋巴结切除的比率,精确地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的意义.方法 对57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瘤旁淋巴结清扫者27例(观察组),非系统清扫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病理、手术并发症、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共发现5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检出18枚阳性淋巴结;对照组发现1例淋巴结转移者,3枚阳性淋巴结;两组淋巴结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4例、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P <0.001).两组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2.6% (P >0.05),复发率分别为11.1%和16.7%(P>0.05).结论 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可以显著提高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但对远期生存率及复发率无显著影响,同时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颈淋巴结结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68例临床诊断颈淋巴结结核的患者,采用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术后均服用抗痨药物6个月.结果 3例术后出现引流管孔结核窦道形成,经抗痨药物治疗3个月后窦道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 颈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术后抗痨药物治疗,清除颈淋巴结结核病灶彻底,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下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开腹手术治疗者16例为开腹组,行腹腔镜治疗的20例患者为腹腔镜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癌症总体评价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摘除数、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评分量表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比较,腹腔镜疗效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在胃癌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胃癌患者按肿瘤浸润深度分期,行术中注射亚甲蓝的方法检取SLN,对所摘取的SLN进行HE染色组织学及角蛋白(CK)20和癌胚抗原(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40例患者中检出SLN的有38例,共检出84枚SLN,有47枚SLN存在癌转移,其中6枚SLN为微转移。SLN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敏感度分别为:胃癌T1期100.0%(4/4)、100.0%(1/1);T2期92.9%(13/14)、90.0%(9/10);T3期73.3%(11/15)、71.4%(10/14);T4期均为40.0%(2/5)。结论SLN能较准确预测T1和T2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对T1和T2期的胃癌,应用注射亚甲蓝SLN活检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术中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施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靠,但术前、术中、术后要有充分的良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同时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30例符合保乳手术指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保乳手术,再分别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88.0±18.0)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68.0±1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上肢水肿发生率[6.7%(1/15)]及肋间臂神经损伤发生率(0)较对照组[60.0%(9/15)、40.0%(6/1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2),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总引流量、术野残留癌细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12.2) ml比(21.3±9.0) ml;( 14.6±5.0)枚比(16.4±3.6)枚;(87.9±25.1) ml比(86.3±13.8) ml;6.7%(1/15)比13.3%(2/15)](P>0.05).结论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能获得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相当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不良反应少,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 查阅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144例接受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4例患者中29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0.1%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出血清白蛋白量(OR=4.236,P=0.002)、输血量(OR=0.180,P=0.001)及喉返神经损伤(OR=0.123,P=0.000)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血清白蛋白较低、术中/后大量输血以及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可能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注意危险因素的预防,对降低术后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亚甲蓝染色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找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方法,并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8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亚甲蓝染色法检测SLN,并与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node dissection,ALND)后的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8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SLN79例,成功率为97%。共检出SLN166个,平均每例检出2.1个。共出现3例假阴性结果,未有假阳性,假阴性率为3%。79例患者中有30例SLN阳性,阳性率为38.0%;共检测出SLN66个,其中54个为转移癌,转移率为81.8%(54/66)。结论:亚甲蓝染色法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寻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中最优化的SLN示踪技术。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宫底联合宫颈组(20例)和宫腔镜组(20例)。术中分别将纳米碳于宫底联合宫颈、宫腔镜下肿瘤周围子宫内膜多点注射,开腹或腹腔镜下观察显影的第一站淋巴结并将其切除单独送病理学检查,手术中分别记录染色SLN位置及数目,术后行病理学检查;之后所有患者均规范行子宫、附件切除及系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比较两种方式用于子宫内膜癌SLN定位的检出率、准确率。结果40例患者SLN检出率为82.5%,占切除淋巴结总数的18.6%。SLN最常位于髂外区(35.7%),然后依次为髂内(32.2%)、髂总(17.5%)、闭孔(9.1%)、腹主动脉旁(4.2%)和宫旁(1.4%)。宫底联合宫颈组SLN术中检出率为90%,宫腔镜组SLN检出率为8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示踪对子宫内膜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预测的准确率为90%。结论宫底联合宫颈注射法与宫腔镜子宫内膜肿瘤注射法SL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底联合宫颈注射法敏感度好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前景。SLN基本可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SLN示踪检测能明显提高子宫内膜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提高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同时提高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准确性。对于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及指导术后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06年至2015年接受手术病理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患者组织病理检查中子宫内膜样腺癌1768例(59.99%),浆液性腺癌878例(29.79%),透明细胞癌177例(6.01%),黏液性癌124例(4.21%).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NPC组)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PPC组)患者肿瘤分级、组织病理学、淋巴结转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930、39.846、16.032,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术后辅助放疗、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66、3.280、1.024,均P>0.05).PPC与肿瘤分级Ⅱ级和Ⅲ级、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黏液性癌、淋巴结清扫数目>10、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543、0.598、0.412、0.478、0.590、0.619、0.732,均P<0.05).肿瘤分级Ⅱ级和Ⅲ级、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粘液性癌、淋巴结清扫数目>10、淋巴结转移是PPC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0、2.88、1.88、2.05、1.45、1.33、11.00,均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提示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高,虽然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不再是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标准之一,但是在临床决策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在乳腔镜下切除36例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和腋窝淋巴结(ALN),随后行患侧全乳腺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SLN检出率为97.22%(35/36),灵敏度为92.86%(13/14),准确率为97.14%(34/35),假阴性率为7.14%(1/14)。ALN每例切除数目12~21枚。结论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准确可靠,并发症少,易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及其在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217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SLNB和保乳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分析SLNB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同时,根据患者意愿将前哨淋巴结(SLN)阴性者分为两组,清扫腋窝淋巴结者为对照组,未清扫者为观察组,对比其手术情况、术后转归及生存质量。结果 SLNB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和准确度分别为92.1%、100.0%、7.9%、0、94.4%。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拔管时间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和欧洲生命质量协作组乳腺癌专用生命质量量表(QLQ-BR23)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和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NB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用以指导保乳手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