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比较两组应激反应、胃肠功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麻醉诱导后(T2)、气管长后(T3)、建立气腹10 min(T4)、手术结束(T5)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律(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80~4.162,P<0.05);手术15 min、30 min,术后30 min,观察组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5.889~9.861,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初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7.519~8.752,P<0.05);恶心、呕吐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vs.35.42%,20.83%vs.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6.750,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有助于缓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减轻胃肠道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医院行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试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水平、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20 min(T1)时的MAP、心率水平均低于麻醉诱导前(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和拔管后5 min(T2)时的M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不仅可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还能够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麻醉对疝气腹腔镜手术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0例行疝气腹腔镜手术的患儿,45例患儿接受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另外45例患儿接受氯胺酮麻醉(对照组).结果:手术时间,两组患儿无明显差异;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优良;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氯胺酮麻醉对疝气腹腔镜手术患儿的临床效果更加优良,能够减少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种麻醉方式均对血液流变学影响小,综合比较,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小儿腹腔镜手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施行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分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时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观察记录基础值(T1)、拔管前(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 min(T4)的收缩压(SBP)、心率(HR),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躁动评分(SAS)。结果:F组内各时点的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的各时点HR及S组内的各时点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S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苏醒时间短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拔管的应激反应,镇痛作用强,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时患者的麻醉提供参考.方法 将52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照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当两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时,均给予丙泊酚.观察手术期间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手术后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压波动和心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5.72、4.42,均P<0.05),而两组在麻醉诱导前、拔出导管时血压波动和心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4、-1.64、0.42、-1.59,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74、4.89,均P<0.05),而术后恶心呕吐、眼疼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31、5.532,均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手术麻醉时候使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插管和拔管过程中血压和心率变化较瑞芬太尼小,对心率的抑制作用小,能过产生持续的,稳定的手术后镇痛作用,不需要使用其他镇痛药物,并且手术后的不良反应较小,但是对于需要手术后立刻清醒的病人建议在手术结束之前15分钟左右停止用药.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35-1336
目的研究三种剂量舒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对所有患儿使用罗库溴铵和丙泊酚进行诱导,并按照不同的剂量给予A组0.3μg/kg舒芬太尼,给予B组0.4μg/kg舒芬太尼,给予C组0.5μg/kg舒芬太尼,可根据镇痛效果追加0.1μg/kg舒芬太尼。对比三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C组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舒芬太尼的追加例数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5)。三组PACU期间舒芬太尼的追加量、麻醉恢复时间、舒芬太尼的追加例数以及CHIPPS评分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使用0.4μg/kg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最好,能够有效避免患儿在麻醉诱导期的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儿童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7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麻醉诱导期,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0.3μg/kg,对照组给予芬太尼3μg/kg。观察并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2min(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T0比较,两组患儿T1~T4各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相比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升高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在T1~T4各时间点,对照组患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皮质醇的浓度均高于T0及同时间点观察组的浓度(P0.05,);观察组患儿各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能有效抑制儿童全身麻醉诱导期的应激反应,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诱导及维持对全麻下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血气指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5例全麻下行剖宫产产妇,其中采取瑞芬太尼TCI诱导维持麻醉的39例为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恒速输注维持麻醉的36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15min(T1)、娩出胎儿后(T2)、手术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并记录T0~T3及拔管时(T4)时刻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比较两组产妇脐动脉血气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乳汁分泌状况。结果对照组T2时刻与T0相比MAP明显降低,HR明显升高(t1=5.924,t2=6.080,均P<0.05),且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11,t2=4.459,均P<0.05)。两组诱导后各时间点BIS值有显著变化(F1=274.147,F2=112.533,均P<0.05),观察组BIS值T2时刻明显低于对照组,T4时刻明显高于对照组(t1=5.776,t2=2.779,均P<0.05)。两组脐动脉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χ^2=6.199,P<0.05),术后24h、48h、72h乳汁分泌充足率均明显增高(χ^2 1=3.914,χ^2 2=6.725,χ^2 3=5.271,均P<0.05)。结论瑞芬太尼TCI诱导及维持麻醉有助于维持全麻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提高麻醉质量,改善产妇乳汁分泌,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麻醉药物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6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接受全麻下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组(S组,35例)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组,35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建立人工气道时(T2)、气腹时(T3)、停止气腹时(T4)、手术结束(T5)及拔管时(T6)血流动力学指数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丙泊酚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R组患者SBP、DBP水平在T2、T3、T6出现小幅度下降,S组患者表现为小幅度上升,S组患者在T2、T3、T6均明显高于R组(均P0.05);两组患者HR水平在T2、T3、T6均高于基线水平,其中S组患者在T2、T6明显低于R组(均P0.05);两组患者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长于R组(均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P0.05)。R组患者各基点VAS评分在运动和静息状态时均高于S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应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瑞芬太尼易于苏醒但不良反应较多,舒芬太尼术后苏醒质量高于瑞芬太尼,且对术后镇痛有益,但是苏醒时间较长,应提前停止用药;瑞芬太尼术后苏醒快,但是常需要配合使用其他的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本院72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予以两组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连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实验组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观察对比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效果。结果 T1、T2、T3、T4时实验组MAP、HR水平低于对照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泌尿外科腔镜手术麻醉中运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8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ASAⅠ~Ⅱ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使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对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及应激指标影响。方法:本院2018年1月30日—2019年5月30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年龄≥65岁,随机数表法分为复合麻醉组(接受静吸复合麻醉)和单纯麻醉组(接受单纯静脉麻醉),每组50例。监测麻醉诱导前即刻(T0)、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T2)、术后24h(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观察并比较两组苏醒指标及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后24h后外周血SOD、MDA水平。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T0、T1、T2、T3时刻HR、MAP、CVP无差异,苏醒指标(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均P>0.05)。复合麻醉组术后24h SOD水平高于单纯麻醉组,MDA低于单纯麻醉组(P<0.05)。拔管后1h、6h,复合麻醉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单纯麻醉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无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改善腹腔镜老年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11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使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观察组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及气腹后,观察组的血压、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25.86%(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压、心率,促进麻醉复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旁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在浅全麻宫腔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宫腔镜检查患者20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宫颈旁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对照组仅给予丙泊酚静脉全麻。观察两组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宫颈松弛度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132.47±23.28) mgvs (167.72±30.81) mg],苏醒时间缩短[(9.47±1.48) min vs (11.72±1.62) min],术后6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低[(1.54±0.38)分vs (1.67±0.41)分],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1.00%vs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麻醉前5 min(T0)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扩宫时(T1)、手术开始后5 min(T2)、退扩阴器(T3)、苏醒时(T4)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旁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在宫腔镜检查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有效减少全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复合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异位妊娠术后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8年绍兴第二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70例均于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术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咪唑安定+芬太尼+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维库溴胺麻醉,对照组接受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一般资料、不同时期生理学指标、警觉-镇静量表(OAAS)分数、认知功能量表(MMSE)分数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不同时期两组患者HR、MAP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离开手术室时和拔管后1 h OAAS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 h及术后3 h MMSE、BIS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异位妊娠患者,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起效较快,对生理指标影响小,有利于术后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睁眼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术后1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麻醉诱导快、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理想和安全的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选用不同药物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价值.方法:纳入80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研究(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选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对照组选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与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组(A组,n=20)和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静脉全麻组(B组,n=20);监测患者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术中(T3)和拔管时(T4)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麻醉过程中B组HR、MAP比A组更平稳,且麻醉恢复更快。结论: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合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