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本文探讨早产儿出院后两种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对其体重、身长的影响,分析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将出院早产儿分为PDF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组)和对照组(母乳喂养和足月儿配方奶粉混合喂养组),比较两组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身长的影响。结果出院后3个月,PDF组早产儿体重(4.15±0.82 kg)及身长(52.8±1.47 cm)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体重(3.55±0.66 kg)及身长(51.4±1.3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5.42,P0.01);两组在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方奶是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支持的首选,可促进早产儿体重、身高等的增长,促进追赶性生长,因此,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远期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给予早产儿早期抚触、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对其体格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8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跟踪观察,根据是否按照要求坚持进行早期抚触、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的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状况。结果:出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3、6、12个月研究组早产儿体重均显著>对照组(P<0.05),出生后第3个月两组早产儿身长与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6、12个月研究组早产儿头围、身长显著>对照组(P<0.05)。出生后第3个月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指标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第6个月的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交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精细动作、语言得分在第6个月及在第12个月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早期抚触、被动体操和运动训练对其体格和智能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儿保门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生后1~4个月阶段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等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系统体检的9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孕周37周且出生体重2 500 g)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喂养方式不同分为4组。试验组:强化母乳喂养组(20例);对照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组(23例)、普通配方奶(TF)组(16例)和纯母乳喂养(BM)组(37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喂养组在出生后1月、2月和4月龄时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值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1月、2月和4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值大于对照组中纯母乳喂养组和普通配方奶组(P0.05)。对照组中,PDF组在1月、2月和4月时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值大于普通配方奶组和纯母乳喂养组(P0.05),试验组和PDF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和早产儿奶粉喂养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比较理想的喂养方式,对早产儿早期体格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帮助其实现追赶性生长,减少宫外发育迟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渭南市187例早产儿纵向生长发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纵向监测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对各时点监测结果及动态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本地区早产儿随访管理要点。方法将187例早产儿按胎龄分为3组: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36例,晚期早产儿1组(36周>胎龄≥34周)83例,晚期早产儿2组(37周>胎龄≥36周)68例,比较各组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在各个时点的差异,并对103例完整资料的各项指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各组间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及出生头围,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27.291、18.616、16.610,均P<0.05);母亲职业、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等因素和早产儿的胎龄呈密切关联(x^2/F值分别为10.390、3.971、2.412,均P<0.05);在6个月和12个月时间点,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的体重差别较大(为早期的追赶速度更快),t值分别为4.159、12.563,均P<0.05;各组内依时间推移,均有较大的追赶变化,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D_(体重)=7077.954、F_(身长)=5643.301、F_(头围)=407.858,均p<0.05)。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在婴儿期的生长发育模式不同,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模式与其出生体重和胎龄有密切的关系,体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而身长和头围相对滞后才表现出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专门配置的101 kCal/100 ml早产儿配方奶和81 kCal/100 ml早产儿配方奶对新生儿营养发育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按入组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喂养常规院内早产儿配方奶粉(81 kCal/100 ml),研究组喂养专门配置的高热量早产儿配方奶粉(101 kCal/100 ml).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时的纠正胎龄、体格生长指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FI)发生率、FI治疗时间、出院前生物化学指标及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全肠外营养(TPN)时间、部分肠外营养(PPN)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出院时的平均纠正胎龄、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出院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上述3个体格生长指标(体重、身长、头围)评价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F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患儿经治疗后均康复,两组早产儿FI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出院前生物化学指标、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能量密度81 kCal/100 ml早产儿奶粉相比较,较高能量密度101 kCal/100 ml早产儿奶粉改善早产儿体格生长,且不增加肝肾负担,不增加FI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跟踪随访至生后12个月,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组26例,混合喂养组22例,母乳喂养组19例,比较三组出院后追赶性生长情况。结果生后3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体重、身长高于其他两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2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体重、身长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有利于其追赶性生长,母乳喂养者需加用母乳强化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60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按喂养方式分为A组(30例,给予普通配方奶粉)和B组(30例,给予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观察并比较各组婴儿出院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体重、身长、头围、Kaup指数、血红蛋白(Hb)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前白蛋白(PA)水平、血钙和磷水平。结果两组婴儿2周时体重、身长、头围、Kaup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婴儿体重从1个月起显著高于A组婴儿(P0.05);B组婴儿身长从2个月,头围从3个月起显著高于A组婴儿(P0.05);B组婴儿6个月Kaup指数显著高于A组婴儿(P0.05)。两组婴儿生后2个月内Hb、MCV和MCH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婴儿Hb和MCHC从3个月显著高于A组婴儿(P0.05);B组婴儿6月MCV显著高于A组婴儿(P0.05)。B组婴儿6个月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增幅也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婴儿出生及生后6个月血钙、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粉更有利于满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追赶性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小组(NST)管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实施NST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综合营养支持管理模式,均持续至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纠正月龄6个月的体质量、身长、头围的增长速度及达追赶性生长率、智力发展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比较两组出生后1h内、纠正月龄6个月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干预期间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纠正月龄6个月,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和身长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6.773、9.859、4.831,P<0.05);观察组达追赶性生长率、MDI评分和PDI评分等智力发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47,t=12.572、4.495,P<0.05);观察组IgA、IgM和IgG明显高于对照组(t=3.062、7.617、9.185,...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早产儿出生时宫内生长受限(IUGR)和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情况。方法:以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2年5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出生时、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在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水平以下定义为IUGR、EUGR,分别计算各胎龄组及体重组IUGR、EUGR发生率及总的发生率,并计算各胎龄组及各体重组EUGR发生率比IUGR发生率增加的比例。结果:1 954例早产儿,IUGR与EUGR发生率以体重评价分别为10.64%和29.32%,以身长评价分别为10.18%和20.83%,以头围评价分别为5.63%和13.46%。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占14.99%,发生体重、身长和头围EUGR者分别为51.54%,47.10%和29.69%。不同出生胎龄(<28周、28~32周、32~35周、≥35周)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出生时IUGR发生率变化的情况:以头围为指标的≤P10、≤P3和以身长为指标≤P3的EUGR较IUGR增加率呈倒"U"型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组(<1 500 g、1 500~2 500 g、≥2 500 g)以体重、身长、头围为指标EUGR较IUGR的发生率增加的比例均随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升高,各组以体重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25.60%、21.28%、1.55%;以身长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16.72%、11.43%、1.86%;以头围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10.92%、8.74%、1.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产儿IUGR发生率较高,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IUGR发生率增高,且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出生时IUGR发生率的增加随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不同喂养方式对其早期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该院出生并在儿童保健科随访的1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后一日主要喂养乳品量(75%)分为母乳组(BM组,50例)、普通婴儿配方奶组(TF组,50例)、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组(PDF组,50例)。观察各组在矫正胎龄40周时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值。根据Fenton新生儿体格值曲线评价早产儿生长情况,并按出生体重分为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LBW)早产儿,分析生长的情况。结果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通过出生体重、身长、头围矫正胎龄40周评估时,PDF组体重、身长、头围均大于BM组和T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M组与TF组体重、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0.07%(121/150)的早产儿体重在第10百分位(P10)以上,VLBW早产儿中BM组体重P10的比例(71.4%)大于PDF组(25.0%)(χ~2=4.407,P=0.036,OR=7.5,95%CI为1.023~54.998);LBW早产儿中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VS 8.6%,χ~2=0.157,P=0.692,OR=1.453,95%CI为0.227~9.298)。结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能较好地促进早产儿生长,VLBW早产儿更需要强化营养,建议无高危因素且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首选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HF)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后3周院内喂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适宜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方式。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住院的60例胎龄<32周且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组(EHF喂养组,即观察组,n=30)和标准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SPF喂养组,即对照组,n=30),收集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资料,包括连续4周的生长发育测量指标、喂养不耐受情况、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胆汁淤积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出院体质量、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在体质量和身长增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贫血需要输注悬浮红细胞、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寻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以后临床工作中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对南通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绘成生长曲线图。分析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体重宫内生长迟缓(IUGR)17例(16.19%),宫外生长迟缓(EUGR)41例(39.05%);身长IUGR22例(20.95%);EUGR35例(33.33%);头围IUGR9例(8.57%),EUGR15例(15.24%)。体重EUGR组与非EUGR组:孕母胎膜早破、宫腔感染发生率EUGR组明显高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GR组住院期间合并慢性肺病、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GR组CPAP通气时间、气管插管辅助通气使用率及时间明显高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需重视生长曲线图的描绘,关注生长曲线显示为下跌趋势患儿,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干预,对孕母胎膜早破、宫腔感染的监测与预防,住院期间积极治疗慢性肺病、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是防止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59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出院后喂养方式分为母乳+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组(Ⅰ组)和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Ⅱ组),监测入组后6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Kaup指数及部分理化指标,并作组间比较,藉此评价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出院后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意义。结果入组时两组在性别比例、孕周和出生体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Kaup指数,在喂养后2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3个月始Ⅱ组较Ⅰ组增长快(P0.05);身长从第4个月,头围从第5个月起,Ⅱ组较Ⅰ组增长快(P0.05);血色素从第5个月以后,Ⅱ组高于Ⅰ组(P0.05)。观测过程中两组的Ca、P、AK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是早产儿出院后喂养品的良好选择,有益于低体重早产儿实现追赶性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营养与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及远期神经运动发育的关系,为以后临床工作中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在本院NICU住院的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的新生儿86例,以出院时体重分为宫外生长迟缓(EUGR)、非EUGR组,出院后定期在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随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进行GMs质量评估,头颅MRI检查,发育商(DQ)评估。观察不同组别出院后体重、身长、头围的增长及运动、神经发育情况。结果 EUGR组纠正胎龄6、12月身长、头围均明显低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6月时EUGR组体重明显低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12月时EUGR组体重与非EUG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GR组GMs质量评估,头颅MRI检查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育商<85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UGR组的平均发育商明显低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组出院后体格、智能发育均明显低于非EUGR组。结论 需重视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营养管理,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同时需注重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管理,关注出院后生长发育情况,加强营养指导,使EUGR出现明显的追赶性生长态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出院后早产儿短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为进一步制定喂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成组设计对照研究方法, 抽取湖南省不同地域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97例早产儿做为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按出院后喂养方式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 简称PDF组;对照组:采用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简称TF组。收集校正月龄1月、2月、3月时的身高、体重、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t、χ2检验)分析。结果 试验组早产儿103例, 平均出生胎龄(32.31±2.0)周, 平均出生体重(1 797.94±426.77)g, 平均出生身长(39.17±3.30)cm, 平均出生头围(28.40±2.25)cm;对照组早产儿94例, 平均胎龄(32.31±2.02)周, 平均出生体重(1 807.32±432.15)g, 平均出生身长(39.20±3.36)cm, 平均出生头围(28.39±2.25)cm。两组间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的身高、体重、头围在校正月龄1月、2月和3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体格发育优于足月儿配方奶喂养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早产儿2岁以内体格追赶生长特征,为早产儿临床干预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出生至24月龄定期预约随访管理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Z评分法,对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进行评估,分组统计各月龄3项指标Z值和增长值、不同Z值水平构成比与追赶生长率,分析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早产儿体格追赶生长特点。结果 AGA早产儿出生时、1月、18月、24月体重Z值均数,1月、9月、18月、24月身长Z值均数均高于SGA早产儿,24月头围Z值均数高于SGA早产儿(t=1.998~6.383,P<0.05)。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Z值均数均随月龄增长而增大,追赶速度则随月龄递增而变小,1~6月龄追赶速度最快。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Z值<-2的百分比均随月龄增长而下降,追赶率则随月龄增长而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月龄是1~6月。SGA、AGA早产儿体重出现全部追赶生长的月龄分别是18月、12月,身长、头围出现全部追赶生长的月龄均为24月。Z值≥0百分比均随月龄增长呈上升趋势,SGA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24月龄时完成追赶生长百分比分别为36.1%、25.0%与22.2%,AGA早产儿24月龄时完成追赶生长百分比分别为57.7%、45.1%与43.7%。结论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岁内体格追赶生长具有先快后慢、体重追赶生长月龄提前等特征,追赶速度最快为1~6月龄。SGA早产儿生长水平落后于AGA早产儿。到24月龄时,除了AGA早产儿体重有超半数完成追赶生长外,其余指标完成追赶生长的个体均未超过半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早产儿0~6岁间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变化规律,为评价这一阶段儿童生长发育、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曾住院的早产儿,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足月儿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记录其出生时情况,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结果 早产儿组男、女童在0月龄~、3月龄~组,男童在2岁~组,女童在1岁~组身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男、女童在0月龄~、3月龄~组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男、女童在0月龄~、3月龄~、1岁~组头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呈追赶现象或生长。早产儿的追赶现象或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型,男童慢于女童。研究所得0~6岁早产儿体格发育特点及追赶现象或生长规律可为今后该地区早产儿生长发育研究和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早产儿在矫正月龄24月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追赶生长出现情况,确定追赶生长出现的时间段.方法 选取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定期随访档案的早产儿270例和非早产儿105例,分为非早产儿组、低危早产儿组和高危早产儿组进行分析研究.采用Z评分法对身长、体重、头围和身长别体重进行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2年内的生长模式及特点,以促进早产儿适宜的体格生长。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规律随访和管理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23例,分为小于胎龄(SGA)儿和适于胎龄(AGA)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数据,采用WHO Anthro软件,计算生后3、6、12、24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Z 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早产儿生长指标情况。结果 1)早产儿总体体重、身长及头围在生后12个月内Z评分呈上升趋势,但在12~24月龄间Z评分上升不明显。2)SGA与AGA比较,组内效应分析显示:两组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以6月龄之前最快,后增速放缓,SGA组身长Z评分在12月龄后转为下降趋势。组间效应显示:在3~24月龄期间,SGA组生后各年龄组体重、身长及头围Z评分值均小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3、5.644、 7.163,P<0.05)。AGA组在12、24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接的评分接近于WHO标准同龄儿童的均值水平。结论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生后24个月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有追赶生长,追赶生长主要发生在生后12个月内,呈先快后慢的模式,SGA 早产儿各月龄体格生长情况均低于AGA 早产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