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评价早产儿出生时宫内生长受限(IUGR)和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情况。方法:以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2年5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出生时、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在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水平以下定义为IUGR、EUGR,分别计算各胎龄组及体重组IUGR、EUGR发生率及总的发生率,并计算各胎龄组及各体重组EUGR发生率比IUGR发生率增加的比例。结果:1 954例早产儿,IUGR与EUGR发生率以体重评价分别为10.64%和29.32%,以身长评价分别为10.18%和20.83%,以头围评价分别为5.63%和13.46%。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占14.99%,发生体重、身长和头围EUGR者分别为51.54%,47.10%和29.69%。不同出生胎龄(<28周、28~32周、32~35周、≥35周)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出生时IUGR发生率变化的情况:以头围为指标的≤P10、≤P3和以身长为指标≤P3的EUGR较IUGR增加率呈倒"U"型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组(<1 500 g、1 500~2 500 g、≥2 500 g)以体重、身长、头围为指标EUGR较IUGR的发生率增加的比例均随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升高,各组以体重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25.60%、21.28%、1.55%;以身长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16.72%、11.43%、1.86%;以头围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10.92%、8.74%、1.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产儿IUGR发生率较高,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IUGR发生率增高,且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出生时IUGR发生率的增加随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寻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以后临床工作中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对南通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绘成生长曲线图。分析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体重宫内生长迟缓(IUGR)17例(16.19%),宫外生长迟缓(EUGR)41例(39.05%);身长IUGR22例(20.95%);EUGR35例(33.33%);头围IUGR9例(8.57%),EUGR15例(15.24%)。体重EUGR组与非EUGR组:孕母胎膜早破、宫腔感染发生率EUGR组明显高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GR组住院期间合并慢性肺病、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GR组CPAP通气时间、气管插管辅助通气使用率及时间明显高于非EUG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需重视生长曲线图的描绘,关注生长曲线显示为下跌趋势患儿,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干预,对孕母胎膜早破、宫腔感染的监测与预防,住院期间积极治疗慢性肺病、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是防止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早产儿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探讨影响EUGR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2008年3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生长发育迟缓定义为生长指标≤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象共803例早产儿,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占7.72%,发生体重EUGR者为56.45%,发生头围EUGR者为38.71%。IUGR与EUGR发生率以体重评价分别为17.06%和32.25%,以头围评价分别为12.58%和17.43%。Logistic回归中,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生后体重下降时间是发生体重EUGR和严重体重EUGR的危险因素;出生头围和静脉用氨基酸最大量是发生头围EUGR的危险因素,出生头围和出生时是否为头围IUGR是发生严重头围EUGR的危险因素。结论:该院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高于国外资料,但与国内资料相比较低。出生胎龄和出生头围越小、出生体重越低,EUGR发生率越高。应尽早给予早产儿足量热卡和高氨基酸静脉营养,从而缩短患儿的体重下降时间,保证生长需要,减少EUG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桂滇黔交界地区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和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选早产儿按胎龄分3组,即28~31~(+6)周、32~33~(+6)周、34~36~(+6)周,以出生时、出院时体质量小于同胎龄儿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P_(10))定义为IUGR、EUGR,计算其IUGR、EUGR的总发生率,对不同胎龄组出生时IUGR及出院时EUGR的例数及发生率、不同的体质量百分位数出院时与出生时的例数差值及其占该组总例数的比例进行统计,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674例住院早产儿,出生时IUGR发生率为27. 30%,出院时EUGR发生率为59. 64%,其中出生时IUGR早产儿出院时EUGR发生率达98. 75%。胎龄28~31~(+6)周、32~33~(+6)周、34~36~(+6)周早产儿出生时IUGR发生率分别为6. 67%、25. 37%、35. 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胎龄的增加,IUGR的发生率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桂滇黔交界地区住院早产儿IUGR、EUGR的发生率仍较高,IUGR发生率随着胎龄增大而升高,EUGR发生率随着胎龄、出生体质量百分位数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早产儿体格发育迟缓进行评价,并对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2年3月-2014年7月来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就诊的符合入选条件的183例早产儿随访至12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以体重、身长、头围进行评价其出生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分别为21.3%、15.3%、18.03%;纠正40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分别为21.9%、11.48%、16.39%;3个月为9.8%、4.92%、3.28%;6个月为8.7%、4.37%、4.92%;9个月为8.7%,2.7%,4.9%;12个月为8.2%,3.8%,3.8%。各阶段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以6个月体重、身长、头围进行分析,IUGR、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是EUGR的高危因素,胎龄不是EUGR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早产儿EUGR干预的最有效的时间应该是矫正胎龄3个月之前。加强孕期保健,减少IUGR及极低出生儿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是预防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有效的预防。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1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的40例早产儿进行住院体重监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早产儿EUGR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当出生体重≤1 500 g时,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52.5%;当出生体重>1 500 g时,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47.5%,不同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P<0.05);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24例,出院时发生EUGR 18例,占45.0%;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患儿16例,出院时发生EUGR 11例,占2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平均值为(23.5±10.1)g,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为(11.1±3.9)d;而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平均值为(26.9±12.4)g,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为(6.9±6.2)d,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而相比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发育迟缓、胎龄过小、体重过低、出生时全身感染、出生后体重持续下降为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发生EUGR的概率大。宫内发育迟缓、胎龄过小、体重过低、出生时全身感染、出生后体重持续下降均会诱发EUGR,在住院治疗阶段应积极进行感染治疗和并发症预防,同时高度重视早产儿的营养干预,避免体重持续下降为预防EUG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格生长迟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且存活出院、出院后定期于该院儿保门诊随访至纠正胎龄6月龄的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基本资料、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Z评分法评价体格发育情况。同时将体格生长迟缓组和非生长迟缓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导致体格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纳入该研究,其中宫内生长迟缓(IUGR)24例(38.1%)、非IUGR 39例(61.9%);以体质量评价,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时、出院时、纠正胎龄44周、3个月、6个月体格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38.1%、50.8%、41.3%、30.2%和22.2%。以身长评价,发生率分别为34.9%、57.1%、34.9%、27.0%和17.5%;以头围进行评价,发生率分别为34.9%、47.6%、31.7%、25.4%和19.0%;IUGR患儿发生体格生长迟缓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5);以体质量评价,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率为50.8%,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胎龄、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纠正胎龄6个月时体格生长迟缓率为22.2%,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宫内生长迟缓、婴儿期反复患病、纯母乳喂养是纠正胎龄6月龄体格生长迟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格生长迟缓率较高,尤其是已经存在宫内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应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出院后加强随访,制定合理营养方案,实现追赶性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早产儿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 为制定预防早产儿发生EUGR的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本院NICU 2012年2月-2013年2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出院胎龄(周)=入院胎龄+住院天数/7;宫内生长曲线值采用中国15个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值;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定义为生长指标≤P10(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结果 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66.2%, 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37.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71.3%, 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44.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中, 宫内发育迟缓、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是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结论 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 发生EUGR的可能性越大。导致EUGR的因素是多重的, 其中IUGR及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对EUGR影响最大, 应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重视早产儿早期营养, 缩短患儿的体重下降时间是避免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早产儿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情况,为早产儿住院期间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5-2017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20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这些早产儿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营养和疾病情况。结果 在本研究样本中的200例早产儿中,发生IUGR者占 23.5%(47/200),其中严重IUGR占10%(20/200)。IUGR患儿中,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为97.9%(46/47),严重EUGR为68.0%(32/47)。非IUGR患儿中,发生EUGR为51.6%(47/153),严重EUGR为6.5%(10/153)。IUGR组与非IUGR组间EUGR以及严重EUGR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体重越小,出生体重所在同龄儿生长曲线上的百分比越低(χ2=55.615,P<0.01)。随着出生体重增加,IUGR发生率逐渐下降。IUGR组母亲妊高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1)。IUGR组住院期间开奶时间、禁食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大于非IUGR组(P<0.05)。非IUGR组最低球蛋白数值低于IUGR组(P<0.05)。IUGR组在中心静脉置管、输血(严重贫血)、肺炎、败血症、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喂养不耐受、MRI显示颅内病变人数的发生率高于非IUGR组(P<0.05)。结论 住院早产儿中IUGR发生率较高,发生IUGR的早产儿更易出现EUGR。IUGR组与非IUGR住院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重视IUGR早产儿的特点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以及体格发育状况调查,了解早产儿出生早期和出院后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的特点以及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41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计算住院期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的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速率;计算达到早产儿能量推荐摄入标准(RDIs)的时间,比较宫内发育迟缓(IUGR)与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按照出生胎龄≥34 周或<34 周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体重增长情况、EUGR 的发生率;对所有新生儿出院后3个月内进行门诊随诊,比较不同喂养组发生EUGR的情况。结果 1)该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中位时间为13.2 d,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速率中位数为16.7 g/(kg·d),达到RDIs的中位时间为10.6 d;2)出院时EUGR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时IUGR发生率(46.1% vs.17.7%,P<0.01),出院时胎龄<34 周组EUGR 的发生率高于胎龄≥34 周组(P<0.05);3)141名早产儿出院3个月时EUGR 的发生率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出院后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以及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喂养的早产儿在出院3个月时EUGR发生率低于纯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纯母乳、纯足月儿配方奶、母乳+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P<0.05),胎龄<34 周与胎龄≥34 周早产儿在出院3个月时EUGR 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容易出现EUGR,且不能在短期内改善,胎龄越小EUGR发生率越高,出院后以母乳加母乳强化剂或母乳加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者EUGR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吴慧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1):1198-1200
目的 评价早产儿不同时期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符合入选条件的191例早产儿住院情况及出院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以体重进行评价,出生时、出院时及矫正胎龄至48周时、6月龄时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19.4%、32.5%、24.7%,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以出院体重评价,胎龄、出生体重10、有肠外营养PN、首次应用PN日龄、应用PN持续时间是早产儿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影响最大的因素。3)以矫正至6月龄时体重评价,出院体重10是早产儿发生出院后生长发育迟缓的最大影响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及EUGR早产儿管理;对早产儿的不同时期均应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出生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和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的发生比例,并评估EUGR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NICU126例早产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宫内、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比例进行统计,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126例早产儿出生时IUGR的比例为29.37%,出院时EUGR的比例占27.78%,其中SGA早产儿EUGR发生比例达54.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EUGR有关的高危因素包括出生胎龄小、低出生体重以及合并并发症等。结论 NICU中早产儿IUGR、EUGR的发生比例仍较高。对其采取正确的、积极的早期营养支持,并防治早产儿常见合并症,对减少EUGR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BW)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相关因素,为LBW制定更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3月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52例LBW进行体重的监测,并将其与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重百分位数标准进行比较,统计LBW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提出与EUGR有关的高危因素。结果:①52例LBW,出生时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占36.54%,出院时存在EUGR的占73.08%,EUG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UG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UGR有关的高危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疾病与并发症及是否合理应用肠外营养。结论:LBW发生EUGR的发生率很高,早期胃肠道喂养,防治各种并发症及积极合理的肠外营养,有助于减少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