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巨大胎儿体内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以2012年1-12月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正常儿30例及巨大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母亲BMI, 将巨大儿进一步分为母亲肥胖的巨大儿及母亲体重正常的巨大儿。新生儿生后脐带结扎前采集脐带血3 mL离心, 取出血清, 酶联免疫法测hs-CRP及TNF-α。结果 hs-CRP在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在正常新生儿、母亲体重正常巨大儿、母亲肥胖巨大儿三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TNF-α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与hs-CRP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r=0.417, P<0.05。出生体重与TNF-α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巨大胎儿体内存在低度炎症反应, hs-CRP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单纯性肥胖患儿手术前后IL-6、TNF-α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和40例正常体重患儿ASA Ⅰ~Ⅱ级进行全麻行腹部手术,于手术前、后监测血清IL-6、TNF-α的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患儿术后24 h内IL-6、TNF-α呈上升趋势,组内各时间点间及各时间点与麻醉前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患儿手术后IL-6、TNF-α开始升高,术后24 h逐渐下降,备时间点间及各时间点与麻醉前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儿手术前、后24 h内IL-6、TNF-α较正常体重患儿发生明显变化,可能与肥胖加重手术创伤刺激及损伤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对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产前BMI≥28为肥胖组、产前BMI28为正常组及孕期BMI增幅4为Ⅰ组,4≤BMI≤6为Ⅱ组,6为Ⅲ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随访。结果:产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P0.05);孕期BMI增幅≥4孕妇剖宫产增加、孕期BMI增幅6孕妇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结论: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肥胖患者载脂蛋白M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58例体重正常者和60例男性肥胖患者常规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血浆载脂蛋白M(apoM)、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男性肥胖患者血浆apoM、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IL-6、TNF-α、CRP水平升高(p<0.05),肥胖患者血浆apoM与HDL-C正相关,血浆apoM与IL-6、TNF-α、CRP水平负相关。结论男性肥胖患者血浆apoM显著降低,apoM水平与CRP、TNF-α、IL-6水平密切相关,apoM可能受到这些炎症因子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及孕期BMI增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4(Ⅰ组)、4≤BMI≤6(Ⅱ组)、>6(Ⅲ组)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4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多(P<0.05),孕前正常组孕期BMI增幅>6者剖宫产、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孕前肥胖组、孕期BMI增幅>6的孕妇,其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母婴预后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临床稳定期患者49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理想体质量百分比(N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部臂围(MAC)、血清白蛋白(ALB)及总淋巴细胞(LYM)等营养参数,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COPDⅠ组)25例,COPD非营养不良组(COPDⅡ组)24例,正常对照组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IL-6、TNF-α,并分析血清IL-6、TNF-α与各营养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BMI、NW%、MAC、TSF低于对照组,IL-6、TNF-α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BMI、NW%、MAC、TSF、LYM均低于Ⅱ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Ⅰ组、Ⅱ组IL-6、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IL-6与BMI、NW%呈显著负相关.COPDⅠ组血清TNF-α与BMI、NW%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COPD患者的营养不良与IL-6、TNF-α水平有一定的关系,IL-6、TNF-α增高可能导致COPD患者病情加重和营养状态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血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在胎儿窘迫新生儿脑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宫内胎儿窘迫行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60例,经脑核磁共振(MRI)检查显示存在脑损伤者25例(脑损伤组),无脑损伤者35例(无脑损伤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剖宫产分娩的20例新生儿(正常组)作为对照,胎儿娩出后立即采脐动脉血进行IL-6和TNF-α测定,进行ROC曲线分析,以研究IL-6和TNF-α对胎儿窘迫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新生儿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15.611、15.231,均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后发现,正常组新生儿与无脑损伤组新生儿血清IL-6及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936、2.064,均P>0.05),而脑损伤组新生儿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无脑损伤组(t值分别为10.587、8.523、7.426、6.421,均P<0.05)。IL-6和TNF-α对胎儿窘迫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ROC曲线面积为0.84,0.5  相似文献   

8.
母亲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关系,为降低高危妊娠和巨大儿发生率及难产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以BMI为标准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分析孕妇体重过度增重、巨大儿发生率、难产发生率以及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和孕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明显差异,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5.00%、6.10%和11.96%,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体重增重过重与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P0.05);肥胖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多,是正常组的3倍,且妊高征发病率明显增高。3组分娩方式、难产(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发生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组的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和妊高征的发生率都高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孕前BMI和孕妇体重过度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脂肪因子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儿童144例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体检的正常体重儿童144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IL-6、CRP、TNF-α、脂联素、瘦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结果研究组儿童血清IL-6(1.24±0.14)pg/ml、CRP(2.97±0.89)mg/ml、TNF-α(1.73±0.30)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儿童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瘦素、Vaspi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IL-6、CRP、TNF-α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瘦素、Vaspin与IL-6、CRP、TNF-α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血清IL-6、CRP、TNF-α及脂肪因子表达异常,脂肪因子与IL-6、CRP、TNF-α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血清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田明  吴连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318-132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方法:前瞻性观察2007年12月~2009年1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定期检查的孕妇,Ⅰ组为正常组(55例),Ⅱ组为GDM组(168例),Ⅲ组为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32例)。检测空腹血清中CRP,IL-6,TNF-α、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结果:①三组CRP、IL-6、TNF-α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Ⅲ组CRP、IL-6、TNF-α水平最高。Ⅲ组孕前BMI、平均每周增长BMI、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胰岛素治疗比例均高于Ⅱ组(P<0.05)。②CRP、IL-6均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229,0.216,P<0.01),CRP,IL-6,TNF-α与孕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288,0.260,0.194,P<0.01),CRP与IL-6呈正相关(r=0.388,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意义最大的为IL-6(R2=0.358)。④CRP、IL-6、TNF-α对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切点分别为7.0 mg/L、294.0 pg/ml、123.5 pg/m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0.884、0.627(P<0.01)。结论:孕前高BMI、血糖控制欠佳、需要胰岛素治疗将增加GDM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CRP、IL-6、TNF-α水平可能对GDM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和分析新生儿脐带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母体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方法 选取130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妊娠期血糖代谢情况其分为对照组(妊娠期糖耐量正常,49例)、GIGT组(妊娠期糖耐量减低患者,61例)和GDM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0例),对三组产妇血浆HbAlc水平、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及新生儿体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三组产妇的血浆HbAlc水平和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出生体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637、26.697、59.223,均P<0.05),进一步采用LSD法两两比较后发现,GDM组产妇的血浆HbA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IGT组(均P<0.05),GIGT组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出生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和GDM组(均P<0.05).各组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与产妇血浆HbAlc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关系(r=0.612 ~0.881,均P<0.05).巨大儿的发生与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具有相关性(OR=1.848,P<0.05).结论 在妊娠晚期糖代谢异常产妇中,GDM产妇表现为HbAlc水平的显著升高,而GIGT产妇表现为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和出生体重的显著升高,且IGF-Ⅰ水平与巨大儿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可将产妇HbAlc水平和新生儿脐带血IGF-Ⅰ水平作为预测糖代谢异常产妇母儿结局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巨大胎儿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6年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妇幼保健院建册的761例孕妇及分娩的活产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巨大儿为病例组,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3∶1。巨大儿发生率为6.31%(男女新生儿的发生率分别为7.00%和5.64%);单因素分析显示,巨大儿组产妇的身高、分娩前BMI、产前检查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BMI≥28是巨大胎儿的独立预测因子(OR95%CI=1.102~1.38,P<0.05)。结论:孕妇身高、孕期肥胖与巨大胎儿的发生有关。应加强孕期保健,避免孕期体重过度增长,以预防巨大儿发生。  相似文献   

13.
巨大儿体格发育和气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儿体格发育规律和气质特点,为科学育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条件选择巨大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各50名,对8个婴幼儿期生长发育监测点的体重和身长进行比较分析,根据CPTS对两组儿童进行气质测评。结果:巨大儿组体重在36个月以内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P<0.01);身长在36个月时已不占优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身长无明显差异(P>0.05)。巨大儿在各个生长发育监测点有肥胖倾向(BMI>18)的人数比例均超过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组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气质构成无差异;巨大儿组适应性和心境得分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其余气质维度得分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宫内过度生长与儿童婴幼儿期体格发育有密切关系,巨大儿在保证母乳喂养和按时添加辅食的情况下,仍易发生脂肪的过度积累。在巨大儿的气质特点中,适应性较慢、心境相对消极。应根据巨大儿的体格发育和气质采取正确干预指导措施,促使巨大儿获得身心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产后6~8周女性盆底肌肌力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产后6~8周在江宁区妇幼保健所行盆底肌肌力筛查的产妇2 311例,回顾性分析盆底肌肌力与产妇年龄、产次、产后体重指数(BMI)和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产后6~8周女性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78.98%和79.29%。不同年龄、产次、产后BMI组的产妇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不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低出生体重儿组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出生体重儿组与巨大儿组比较,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新生儿出生体重组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是产后盆底肌力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外周血细胞自噬因子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96例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斑块分级分为Ⅰ、Ⅱ、Ⅲ3组,同时以3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进行同步研究。取空腹静脉血,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噬小体;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自噬因子Beclin-1、LC-Ⅱ/LC-Ⅰ及p62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血清水平。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SNK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自噬小体荧光强度逐渐增强,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逐渐升高,p62表达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的血清ox-LDL、Lp-PLA2、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VD患者的LC-3Ⅱ/LC-3Ⅰ表达与ox-LDL、Lp-PLA2、TNF-α及IL-6水平均呈正相关性,Beclin1表达与ox-LDL、Lp-PLA2水平呈正相关性,p62表达与Lp-PLA2、TNF-α、IL-6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ICVD患者外周血细胞自噬因子水平关系到患者斑块的炎性反应和稳定性,可能是其介导ICVD病理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择老年SAP和UAP患者共132例,分为SAP组(58例)和UAP组(74例),均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稀释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观察治疗前后的hs-CRP、TNF-α、IL-6浓度.结果 治疗前,SAP组hs-CRP(2.02±0.14) mg/L、TNF-α( 10.36±0.65 )ng/L与IL-6 (7.53±0.36)ng/L低于UAP组hs-CRP(2.74±0.07) mg/L、TNF-α( 12.52±0.91 )ng/L与IL-6(8.15±0.9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P组hs-CRP (2.12±0.15) mg/L、TNF-α(10.98±0.39)ng/L与IL-6 (7.64±0.29)ng/L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SAP组hs-CRP( 1.99±0.09 mg/L)、TNF-α( 10.17±0.83 ng/L)与IL-6(7.33±0.79)ng/L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0.05).结论 在老年心绞痛患者中,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机制,可辅助治疗心绞痛,尤其针对UA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细胞自噬相关因子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为完善其病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按照颈动脉斑块分级分为三组:Ⅰ级21例、Ⅱ级35例、Ⅲ级29例,并以3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WB法测定自噬相关因子LC3-Ⅱ/LC3-Ⅰ与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采用ELISA法测定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对照组、Ⅰ级斑块、Ⅱ级斑块、Ⅲ级斑块的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和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依次升高(P<0.05);经Pearson分析,LC3-Ⅱ/LC3-Ⅰ表达与IL-1β、IL-6和TNF-α水平之间,Beclin1表达与IL-1β、IL-6和TNF-α水平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经秩相关分析,颈动脉斑块分级与LC3-Ⅱ/LC3-Ⅰ、IL-1β、IL-6、TNF-α之间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自噬能够通过与炎性反应的相互作用影响斑块稳定性,可能为其病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晚断脐带对新生儿并发症、脐部愈合、血常规指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贫血等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广汉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13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断脐时间的不同分为正常断脐组与晚断脐组,每组66例,统计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新生儿脐带创面干燥情况,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Hb)、胆红素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晚断脐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并发症类型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晚断脐组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显著优于正常断脐组,脐带残段脱落时间显著低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1周、2周红细胞比例、H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1周、2周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晚断脐带有利于增加血清中红细胞、Hb含量,降低血清中hs-CRP、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9.
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孕妇体质指数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孕前和产前体质指数(BMI)分组,孕前肥胖组33人,孕前体重正常组327人;产前肥胖组204人,产前体重正常组156人.对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等进行调查并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 孕前肥胖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组剖宫产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与产前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产前体重增加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相关(P<0.05).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孕期体重,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脂肪百分比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我院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并系统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初产、单胎、孕前无慢性疾病史的健康妊娠妇女646名.利用肌肉功能分析仪(MES)测量不同孕期孕妇全身脂肪百分比、身高、体重.并记录有无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异常(巨大儿),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结果]①不同孕期孕妇全身脂肪百分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系数高于孕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性;②正常组、肥胖组、过度肥胖组早、中、晚孕期间全身脂肪百分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孕期3组全身脂肪百分比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 500~4 000g的孕妇,正常组、肥胖组早、中、晚孕期间全身脂肪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度肥胖组早、中孕全身脂肪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孕期3组全身脂肪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正常组、肥胖组、过度肥胖组中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巨大儿、剖宫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过度肥胖组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孕前或孕早期及孕期应注意合理营养.控制孕期全身脂肪百分比含量的增长,利于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