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潘仁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1):650-650
20 0 1年 11月— 2 0 0 3年 11月 ,对入住我院神经外科 ICU的 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于伤后 1~ 3h入院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 ;外伤性颅内血肿 (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内血肿 ) 16例 ,广泛性脑挫裂伤 14例 ,弥漫性脑损伤 8例。亚低温治疗组 17例中男 14例 ,女 3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 (36 .0 0± 0 .2 5 )岁 ;GCS评分 3~ 5分11例 ,6~ 8分 6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冰帽及冰块… 相似文献
2.
降温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病人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亚低温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病人GCS评分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脑功能及意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降温毯的使用加强亚低温治疗效果,对维持体温恒定,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亚低温的原理 ,结合具体情况 ,对 3 7例GCS评分 3~ 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改良物理降温” ,总有效率为 91.9% ,部分患者 ( 67.6% )达到“近亚低温” ,部分 ( 8.1% )无效。本方法通过循环降温 ,合理、简便、高效 ,不使用肌松剂 ,避免了使用呼吸机 ,减少了肺部感染的机率 ,减少了镇静剂用量 ,易在基层中、小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总结、探讨分析亚低温在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作用。采用了冬眠肌松合剂+全身降温毯+呼吸机同步辅助呼吸的降温方法和在22℃~26℃的室温下自然复温的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和护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王红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0):1902-1902
在临床上,严重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常见于中枢性高热,在高热(T〉39℃)的紧急情况下除药物治疗外需迅速降低体温时,常使用冰帽、降温毯配合冬眠药物控制体温。通过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伤,保护血-脑脊液屏障,减轻脑缺氧症状。现将颅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的各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张涛 《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2,4(1):53-54
目的:验证临床使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常规对照组和亚低温治疗组(肛温维持在32-34℃之间)对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64例进行分析治疗。结果:(1)亚低温治疗组病人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亚低温治疗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亚低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危重型脑损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李秀华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0):1899-1899
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科使用降温毯对108例重型颅脑损伤高热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降温毯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回顾总结、探讨分析亚低温在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作用。采用了冬眠肌松合剂 全身降温毯 呼吸机同步辅助呼吸的降温方法和在22℃~26℃的室温下自然复温的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和护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总体病死率为38.7%,合并颅外器官损伤、早期低血压、早期低氧血症、高血糖以及高钠血症患者组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合并器官损伤、早期低血压休克、早期低氧血症、高血糖、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2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预后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OS评分),恢复良好78例(36.1%),轻残43例(19.9%),重残26例(12.0%),植物生存12例(5.6%),死亡57例(26.4%)。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早期判断伤情,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动态观察反复评估病情是避免漏诊和误诊重要手段,系统的重症监护及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连续使用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甘露醇反复长期使用后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以探讨甘露醇的有效使用方法。方法选择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ICP〈30mmHg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甘露醇静脉滴注,1.0g/(kg·次)/次,每4—6h1次,连续使用7d以上。同时应用颅内压监测仪持续监测ICP,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药后ICP均明显下降,至第7d仍能保持有效降颅压;但第2d开始治疗后ICP最低值高于第1d、ICP最大降幅百分比小于第1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使用甘露醇后降颅内高压的效力于第2d开始减弱,但至第7d仍能保持有效的降颅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患者,其中98例为直接切开,22例为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成功120例,111例病情稳定后拔管,5例合并重度脑干损伤及2例高位颈髓损伤呼吸肌麻痹患者长期带管,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手术平均时间4.5min,平均切口长1.3cm,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死亡的发生。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具有迅速、微创的优点,可快速开放气道,且并发症较少,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及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亚低温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方法 对我科1999 年1 ~5月连续收治的22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治疗结果与1998 年全年随机抽取的26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应用亚低温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昏迷时间、存活率、并发症等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亚低温可有效地缩短重度颅脑损伤的昏迷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早期气管插管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蓖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134例行气管插管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即早期气管插管组58例和常规气管插管组76例,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后呼吸生理指标变化、上机概率、呼吸机治疗和ICU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重残死亡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呼吸和生理监测指标在气管插管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组气管插管前后PaO_2、PaCO_2、SaO_2、HR和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上机概率、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并发ALI或ARDS、难治性肺炎、消化道出血、MODS和重残死亡等方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插管能更好地改善机体的缺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重残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压持续动态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我院2004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护组(62例)和常规治疗组(62例).颅内压监护组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凭经验进行常规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 颅内压监护组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电解质紊乱11例;常规治疗组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电解质紊乱25例.颅内压监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x2值为分别为3.54,7.67,P均<0.01).颅内压监护组及常规治疗组甘露醇使用时间分别为(6±2)、(15±3)d,使用剂量分别为(749±125)、(1545±250)g;恢复良好和轻残分别为28、16例,13、9例;重残、植物生存及死亡分别为9、17例,4、7例,8、13例;颅内压监护组较常规治疗组甘露醇使用时间短、剂量小(t值分别为8.32,7.41,P均<0.01),恢复良好和轻残比例高(x2值分别为5.07,3.55,P均<0.01),而重残、植物生存及死亡比例低(x2值分别为0.84,0.89,1.43,P均<0.01).结论 持续颅内压监护有利于早期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aning of 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four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from August 2004 to February 2011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randomly into ICP monitoring group (n = 62) and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n = 62). The patients of ICP monitoring group had adjusted treatment plan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ICP at any time, whereas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neurosurgic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doctors' experience. Results There were 7 cases of acute kidney function failure,and 11 cases of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in the ICP group.There were 15 cases of acute kidney function failure, and 25 cases of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in the routine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ICP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x2 =3. 54 and 7.67 for acute kidney function failure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respectively, Ps <0. 01). The days of mannite using were (6±2)dand (15 ±3)d, respectively; the dosage of mannite using were (749 ± 125) g and (1545 ±250) g,respectively. The good recovery and slight disability were 28 and 16 cases in the ICP group, and 13 and 9 cases in the routine group,respectively. The severe disability,vegetative state and death were 9,4 and 8 cases in the ICP group,and 17,7 and 13 cases in the routine group. The days and dosage of mannite using in the ICP group were much less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t = 8. 32 and 7.41, Ps < 0. 01). The proportion of good recovery and slight disability in the ICP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x2 =5. 07 and 3. 55,Ps <0.01).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severe disability, vegetative state and death in the ICP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 (x2 =0.84,0.89 and 1.43, Ps < 0. 01) . Conclusion Continuous ICP monitoring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shows benefits in directing treatment plan adjustment, reducing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8.
19.
20.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电解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收集 4 2例重型颅脑损伤 (GCS≤ 8分 )患者 ,平均年龄 4 1 7岁。亚低温组于伤后 12h内实施亚低温治疗 ( 32~ 34℃ ) ,时程 3~ 5d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于降温前和降温 2 4、4 8、72h及复温后各时段查血电解质 ,并搜集相应时段的 2 4h尿查电解质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降温前和复温后两组血清及尿K 、Mg2 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而在降温 2 4、4 8、72h时段 ,亚低温组血清K 、Mg2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亚低温组尿量及尿K 、Mg2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血Na 水平在各时段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 ,可能导致低血K 、Mg2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电解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