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游佳 《全科护理》2021,19(5):661-664
目的:探讨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急性中风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中风偏瘫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号码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肢体功能障碍评分量表(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能力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提升急性中风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情况,减轻或消除病人产生的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对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康复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传统康复护理技术。比较两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护理后不良症状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症状发生率、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应用中医传统康复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状况,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运动训练及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FM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能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各组经护理干预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 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有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FMA、Barthel、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降低患者心理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同感心沟通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0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同感心沟通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MA、Barthel指数、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同感心沟通能改善HICH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音乐放松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放松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周期设定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以及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SDS,BI,FAC,FMA分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BI、FAC以及FMA分数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音乐放松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大幅度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2~8月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9月~2020年3月100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与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干预3个月,两组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调节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王芳弟 《妇幼护理》2024,4(6):1415-1417
目的 分析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2022 年 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00 例患者脑卒中社区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运动功能(FMA) 以及焦虑抑郁情绪(SDS、SAS 评分)。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 FMA、Barthel 指数与护理前比较均显著提升,并且观察组护理 后的 Barthel 指数和 FMA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 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的脑卒中患者介绍早期康复护理,能减轻患者的肢体语言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SQ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中,疗效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袁洲红  仲悦萍  王丽 《全科护理》2013,(16):1487-1488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血肿清除术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和Barther指数评定病人机体的康复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心理状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颅内血肿清除术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张春花 《妇幼护理》2024,4(9):2185-2187
目的 探析中医情志护理对改善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状态及对康复运动训练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运动训练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抑郁状态、康复训练依从性、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康复运动训练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方法 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60例,比较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终关怀对晚期肝癌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晚期肝癌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临终关怀护理模式.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P<0.05).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结论 临终关怀可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干预对中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采取中风患者情志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中风患者常规心理护理。分别评价各组入院第1、7、14天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结果:干预第7、14天,干预组在改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及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第14天,干预组C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患者抑郁、焦虑为主的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程娟  周莉  杨斐  刘莉 《当代护士》2018,(9):97-99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康复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中风患者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是对照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的是观察组。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前的ADL、FMA、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应性护理之后,相较于护理之前,两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评分明显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通过相应性护理之后,相较于护理之前,ADL、FMA评分明显升高,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DL、FMA评分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75.00%,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94.44%更为优异(P0.05)。结论针对中风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运动功能,抑郁、焦虑负性情绪获得好转,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家庭实际情况,将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在院接受系统康复锻炼,对照组出院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MA评分法)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Barthel评分法)。结果两组出院后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家庭康复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进预后,提升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康复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身心康复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心理康复、疾病预后和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改善疾病预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洁颖  吕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9):1215-1217,1220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6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不良情绪。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EORTC-QLQC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EORTC-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