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每人针尖斜面向下穿刺10次,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10次,两种方法隔次采用,每次检测并记录动脉端、静脉端和外周血尿素氮,计算再循环率,并测量、记录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的再循环率、透析充分性、穿刺成功率与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可避免血液通路再循环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雪梅  张元震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36-1137,1140
目的探讨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减轻患者穿刺时疼痛强度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每人针尖斜面向下穿刺10次、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10次,两种方法隔次采用,且每次均采用口述性疼痛测定方法和简化版马克盖尔疼痛问卷(SF-MPQ)进行疼痛强度评分。比较两种穿刺方式时患者疼痛的程度及穿刺成功率,并同时使用血液透析机的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功能检测并记录患者的透析充分性。结果两种穿刺方式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性和穿刺成功率方面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在保证透析充分性和穿刺成功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和斜面向上两种穿刺方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穿刺疼痛感和再循环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向下组和向上组各20例;向上组采用顺血流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向下组采用顺血流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比较两组穿刺6个月内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穿刺疼痛感和再循环率等。结果向下组内瘘狭窄、血管瘤形成和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6%、5.56%、2.78%,均低于向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4.181、3.956,P0.05);向下组再循环率和穿刺疼痛评分分别为(3.53±1.67),(3.07±1.26)分,均低于向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2、3.645,P0.05)。结论相比于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向下穿刺可以减轻患者穿刺时疼痛感,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再循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注射器针尖斜面入针方向对静脉注射~(99m)TC-MDP(骨显像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全身骨显像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分为针尖斜面向上组、针尖斜面向下组、针尖斜面向左组及针尖斜面向右组。四组患者统一使用2 ml注射器直接针头静脉注射~(99m)TC-MDP(骨显像剂),体积在1.5 ml。通过SPECT图像采集进行判断及评价效果,静脉注射成功、药物无外渗漏、无皮肤污染为阴性结果;静脉注射失败、药物外渗漏、皮肤污染为阳性结果。结果针尖斜面向上组没有发生阳性反应;针尖斜面向下组没有发生阳性反应;针尖斜面向左组有1例发生阳性反应;针尖斜面向右组没有发生阳性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 ml注射器针尖斜面入针方向对静脉注射~(99m)TC-MDP(骨显像剂)注射效果无明显影响,传统的注射器针尖斜面向上静脉穿刺注射方法更为方便直观。  相似文献   

5.
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中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局部的损伤情况,探讨对血管损伤小、延长内瘘寿命更为科学的穿刺方法.方法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剂量为2~3次/周,当前内瘘使用年限为3~40个月,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透析穿刺用传统的针头斜面向上方法进行,第二组用针头斜面向下的方法进行穿刺,穿刺由固定的经验丰富的4名护士随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在穿刺10次及50次后进行观察,在观察前、穿刺10次及50次后对两组血管进行评估,包括穿刺成功率,内瘘并发症(狭窄、动脉瘤),血管彩超.结果 根据两组的评估比较出更合理的穿刺方法.结论 血液透析中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法,对血管损伤小,可延长血管使用寿命,是更为科学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中两种穿刺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局部的损伤情况,探讨对血管损伤小、延长内瘘寿命更为科学的穿刺方法.方法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剂量为2~3次/周,当前内瘘使用年限为3~40个月,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透析穿刺用传统的针头斜面向上方法进行,第二组用针头斜面向下的方法进行穿刺,穿刺由固定的经验丰富的4名护士随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在穿刺10次及50次后进行观察,在观察前、穿刺10次及50次后对两组血管进行评估,包括穿刺成功率,内瘘并发症(狭窄、动脉瘤),血管彩超.结果 根据两组的评估比较出更合理的穿刺方法.结论 血液透析中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法,对血管损伤小,可延长血管使用寿命,是更为科学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护血管通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传统动、静脉穿刺时针头斜面应向上。2006年4-7月在我院透析中心为8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均有动静脉内瘘)进行了430余次针头斜面向下穿刺,患者未诉疼痛感增加,而且此种穿刺方法较传统方法更有利于保护血管通路,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穿刺角度增大,需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和技巧,可先以内瘘针的硅管模拟血管进行穿刺练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护血管通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传统动、静脉穿刺时针头斜面应向上.2006年4-7月在我院透析中心为8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均有动静脉内瘘)进行了430余次针头斜面向下穿刺,患者未诉疼痛感增加,而且此种穿刺方法较传统方法更有利于保护血管通路,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穿刺角度增大,需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和技巧,可先以内瘘针的硅管模拟血管进行穿刺练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以减轻静脉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结防科门诊注射室输液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使针尖刃面与皮肤平行并缓慢进针.观察组采取针尖大角度、斜面略向左、与皮肤竖着并快速穿刺.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静脉穿刺时疼痛显低于对照组,经处理有差异.结论 观察组采取针尖大角度、斜面略向左、与皮肤竖着并快速穿刺,可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尖斜面朝下对缓解静脉滴注刺五加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40例外周静脉输入刺五加的神经内科患者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针头斜面向上穿刺成功后,针柄向左轻轻缓慢旋转180。后针头斜面朝下,将针柄右翼沿轴转至左侧;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即针尖斜面朝上穿刺,针尖斜面朝上固定。结果实验组痛觉评分为(2.20±0.27)分,对照组为(3.95±0.3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24.03±3.9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61±5.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尖斜面朝下能够有效缓解静脉滴注刺五加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不同静脉穿刺进针法对血管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秀华  刘玉英  李艳玲  陈桂节  邹平 《护理研究》2006,20(13):1151-1152
[目的]观察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皮肤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操作者分别用针尖斜面向上和针尖斜面向左两种直刺法,先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静脉穿刺,再选择130例需静脉穿刺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疼痛反应、针孔堵塞及血管组织的损伤等变化。[结果]采用两种直刺法,无论是病人组还是动物组疼痛反应、针头堵塞等均存在差异(P<0.01或P<0.05)。[结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局部组织、血管损伤小,疼痛反应轻微,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不同静脉穿刺进针法对血管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皮肤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操作者分别用针尖斜面向上和针尖斜面向左两种直刺法,先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静脉穿刺,再选择130例需静脉穿刺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疼痛反应、针孔堵塞及血管组织的损伤等变化。[结果]采用两种直刺法,无论是病人组还是动物组疼痛反应、针头堵塞等均存在差异(P〈0.01或P〈0.05)。[结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局部组织、血管损伤小,疼痛反应轻微,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穿刺方法对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关系.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针尖与皮肤为40度角进针,对照组采用针尖与皮肤20度角进针,观察两组内瘘不同角度进针穿刺法并发症包括血管硬化,假性动脉瘤,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结果 观察组发生内瘘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透析效果无差异.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我们采用40度角的进针方法,并且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尽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中采取针头斜面向上和向下的绳梯方法对内瘘血管的影响,探讨延长血透血管使用寿命的穿刺方法。方法将4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针头斜面向上组20例和针头斜面向下组20例,穿刺由固定的经验丰富的2名护士执行。分别在穿刺前、穿刺10次后和50次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同时记录穿刺失败率、内瘘狭窄和内瘘动脉瘤发生情况。结果 2组组内穿刺10次后与实验前及穿刺50次后内瘘血管内膜壁厚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实验前向下组大于向上组(P<0.05),穿刺10次后2组无明显差异(P>0.05),穿刺50次后向下组壁厚小于向上组(P均<0.05),显示向下组穿刺多次对壁厚的影响明显低于向上组。2组穿刺50次后穿刺失败、血管狭窄和血管瘤形成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穿刺采取针头斜面向下的绳梯方法较针头斜面向上方法好,可以降低血透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该血管使用寿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选方式,但反复穿刺内瘘血管会损伤血管壁完整性,并可能引起血管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动脉瘤。正确使用、护理动静脉内瘘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穿刺时机、穿刺方法、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间距、针尖斜面、压迫止血等方面对AVF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AVF使用、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点定位法和传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其临床价值。方法将8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点定位法穿刺(观察组)和传统穿刺法穿刺(对照组),每组各400例,所有穿刺均由资深护士执行,应用彩色多普勒分别观测穿刺前、穿刺60次后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壁的厚度,对比2组的穿刺失败率、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状况、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穿刺前后的动静脉内瘘血管内壁厚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对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壁的厚度的影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60次的穿刺失败率、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发生率、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点定位穿刺法联合氯沙坦的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延长穿刺血管的使用寿命,降低血透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瘘血管不同穿刺角度、针尖斜面及穿刺速度对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感受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资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根据穿刺角度(40°穿刺角度≤60°和20°≤穿刺角度≤40°)和针尖方向(斜面向右及向上穿刺)随机分为四组,同时记录各组穿刺速度,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价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穿刺角度在41°~60°、针尖斜面向右及穿刺速度2秒的穿刺方法,穿刺疼痛评分、焦虑抑郁值明显优于穿刺角度在20°~40°、针尖斜面向上及穿刺速度2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4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穿刺角度在41°~60°、针尖斜面向右及较快速度穿刺,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8.
不同角度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求一种既能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血管损伤的静脉穿刺角度与方法.方法 对20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在血管上方以20~30°、31~40°、41~50°、51~60°、>60°的角度,分别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即针尖斜面向左或向右)直刺血管与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的穿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疼痛程度和穿刺成功率比较.结果 2组比较存在差异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除外>60°穿刺成功率2组无差异).结论 采用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既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血管损伤,各方面均优于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的进针方法,且无论采用哪种进针方法,51~60°为最佳进针角度.  相似文献   

19.
孙仁莲  刘兰瑞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3):1206-1206
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充分透析,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采用新的穿刺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方法:①内瘘穿刺针选用16号翼状不锈钢硅化穿刺针,针尖背面有小孔,穿刺针内灌满4%肝素盐水,取10  相似文献   

20.
两种头皮针静脉穿刺法致疼痛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静脉穿刺法引起患者疼痛的程度。方法 对 10 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改良法即持针时头皮针斜面向下 ,然后蝶型针柄向上重叠 ,使斜面向上并行穿刺、固定 ;传统法即头皮针斜面向上并行穿刺、固定。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引起的疼痛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和发生输液故障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改良法可有效减轻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 ,并有效减少输液故障的发生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