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居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随访,观察组采用居家认知行为疗法随访。比较出院3个月、6个月后病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6个月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6个月HAMD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规出院后随访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营养、运动、应对压力、人际关系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出院随访可有效提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出院随访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居家认知行为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生活方式及情绪状况,并采用医院自编的满意度问卷了解患者对出院护理随访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居家认知行为干预随访可有效提高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改善其不良情绪,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居家认知训练对改善轻度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将58例轻度认知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居家认知训练。在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对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Barthel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轻度认知障碍病人实施居家认知训练,能显著改善病人认知功能,延缓认知障碍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对肝癌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暴露疗法、呼吸控制训练等认知行为疗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肝癌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具有缓解作用,同时能够改善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针对精力、情感、疼痛、社会生活、躯体活动方面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霞 《当代护士》2016,(2):59-6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92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BREF)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睡眠质量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舍曲林系统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性健康教育和一般性娱疗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和6周后康复效果及出院6个月、1年、2年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和6周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随访1、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消除心理障碍,减少复发,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杜今  张红宇  乔雨晨 《中国康复》2023,38(7):426-429
目的:探讨医务社工开展游戏治疗对延缓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衰退的进程及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的效果。方法:将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医务社工为患者开展10节次的桌面游戏治疗小组服务。对2组患者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画钟试验(CDT)评估认知水平;使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MS)及简易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估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MMSE、CDT、PGC及GDS-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周后,2组患者MMSE、CDT、PGC评分均增加(均P<0.05),GDS-15评分减少(P<0.05);且观察组MMSE、CDT、PG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GDS-15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务社工桌面游戏治疗小组服务的开展对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可为医务社工在医疗机构中开展相关临床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病房住院40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90例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尿频、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尿失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1、3、6个月24 h尿垫测试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P<0.01),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可缩短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缓解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与N400表现。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收集23例60岁以上处于缓解期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组),20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对所有入组者进行评定并作N400检测,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对老年抑郁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抑郁组MMSE和MoCA总分低于对照组。抑郁组的N4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C3区非匹配组波幅与MMSE注意力、MoCA定向得分成正相关,C4区非匹配组潜伏期与MMSE空间构图、MoCA总分、MoCA延迟回忆、MoCA定向得分成负相关,P均<0.05。判别分析显示MMSE总分、Pz匹配波幅、Pz非匹配波幅、C3非匹配潜伏期具有诊断价值。结论缓解期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400的异常及认知功能的损害,N400对老年抑郁症的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1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治疗6周。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B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理情行为疗法(REBT)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80 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新型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每天2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EBT,每次20 min,每周3 次。疗程均为8 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的抑郁障碍、认知功能和ADL3 个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MSE 和BI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BI 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正相关(P<0.05),观察组BI 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和躯体化因子分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两组抑郁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REBT 结合抗抑郁药较单用该药能更好地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和ADL,且REBT 改善情绪障碍中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可能与ADL 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以倾听技巧为基础的认知疗法对脑出血患者心境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脑出血患者92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倾听技巧为基础的认知疗法。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心境状态[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应对方式(MCMQ)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经Ridit检验可知,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后3个月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MCMQ量表中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3.48%高于对照组73.91%(P<0.05)。结论 以倾听技巧为基础的认知疗法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显著强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改善心境状态与认知功能,还可调节应对方式,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SRI类抗抑郁药物联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对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PSD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认知功能评分(MMSE)以及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治疗后2组的HAMD及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MMSE评分及BI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82%,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SSRI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与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应用能够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舍曲林治疗,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全程.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的抑郁状况,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定患者的执行功能.结果 干预后两组抑郁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观察4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应对方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应对方式问卷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自杀态度问卷各维度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D)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PD患者70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心理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和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各35例,于入组、治疗1周及2个月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相似文献   

19.
马彩娥 《中国康复》2019,34(7):360-363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治疗干预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轻度抑郁症患者120例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2组均进行3周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Williams自传体记忆(AMT)实验范式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QLQ C30)量表对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2组B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AMT积极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AMT消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QLQ C30里面的生理功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治疗干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自传体记忆概括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