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了解诱发性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听力筛查在本地区的应用价值及筛查阳性率. [方法]用DPOAE仪测试出生后3~5 d的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于30~42 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转诊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8 77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听力初筛的通过率为86.0%,1 218例(14.0%)未通过.692例于生后30 d复筛,555例(80.2%)通过复筛,未通过的137例(1.56%)进行了转诊.15例(0.17%)被诊断听力损失.[结论]DPOAE法听力筛查筛查效果良好.应加强听力筛查宣教,以提高复筛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窒息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比较筛查结果.方法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112例窒息新生儿和2 23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DPOAE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初筛在出生后3~5天进行,窒息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两次检测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个月时用诊断性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进行诊断性听力评估.结果 112例窒息新生儿,初筛通过82例,初筛通过率为73.21%(82/112),未通过26.79% (30/112);2 236例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1 856例,初筛通过率为83.01%,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率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χ2=7.09,P<0.01).轻度窒息新生儿初筛通过率75.51%(74/98)高于重度窒息儿57.14%的通过率(8/14),χ2=8.03,P<0.01.窒息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为90.00%(27/30),正常新生儿复筛通过率为97.89%(372/3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5).确诊窒息新生儿听力损伤2例,这2例均为重度窒息儿.听力损失检出率1.79%(2/112);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5例,听力损伤检出率为0.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P<0.01).结论 窒息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通过率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因此要重视窒息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村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情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 [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6年磁县各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出生的新生几进行初筛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月前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及声阻抗技术诊断. [结果]实筛5 218例,初筛通过率91.45%,需复筛446例,实际复筛423例,复筛率94.84%,复筛通过408例,复筛通过率96.45%,最后未通过复筛的15例新生儿都进入诊断评估程序,确诊听力损失10例,本组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92‰. [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非常重要,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可作为农村第一线听力筛查方法.初筛及复筛未通过者及时转诊作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统计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及筛查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10年6月1932例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42d后接受听力复筛,42d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月龄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 2006年8月至2010年6月共出生新生儿1932例,听力筛查1183例,筛查率95.29%(1183/1242):初筛通过1072例,未通过111例,初筛通过率90.58%(1072/1183):111例初筛未通过者中100例接受了复筛,复筛通过率97%(97/100),12例失访。最终3例确诊为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53%(3/1183)。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的筛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尽早发现听力损伤患儿,从而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有效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5年射阳县各医院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前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ABR)诊断.结果:实际筛查5 009例,筛查率为55.00%,初筛通过率为84.97%,需复筛753例,实际复筛538例,复筛率为71.45%,复筛通过率为95.17%.对复筛未通过的26例进行ABR检查,5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双耳听力障碍,新生儿听力障碍检出率为1.00‰,初筛假阳性率为10.22%,复筛假阳性率为0.42%.结论: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DPOAE结合ABR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尽早进行科学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方案两个不同的初筛时间的通过率和转诊率,探讨首次听力筛查时间与成本效益的关系。方法:该院出生新生儿分为两组:出生3日筛查组(A)和满月筛查组(B)。分别与出生后3天和满月体检时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力筛查。未通过(refer)者,1个月后进行复筛。复筛阳性者转诊至听力评估中心。结果:A组2305例,初筛通过率82%,复筛通过率85%;B组初筛通过率94%,复筛通过率63%(P<0.001)。两组的转诊率分别为1.65%和1.85%(P>0.05)。6例(1.6‰)最后确诊为听力损失。结论:满月时进行听力筛查可提高初筛通过率,从而减少复筛人次,节约筛查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海县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发生情况。方法新生儿出生后3~7 d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DPOAE)进行初筛,初筛阳性及具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者42 d后采用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复筛,复筛阳性者采用DPOAE+AABR+听觉脑干反应(ABR)+声导抗确诊,并确定听力障碍程度和性质。结果 2009年7月—2013年6月出生的79 825例新生儿中,接受初筛76 127例,初筛率95.37%,初筛阳性率5.34%;复筛3 409例,复筛阳性率12.47%,确诊听力损伤113例,占筛查总数的1.48‰,中重度听力损伤52例,占听力损伤总数的46.02%。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的重视程度,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初步了解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保健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出生的864例新生儿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生后2~7d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行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等检查,并对外耳道发育畸形患儿行颞骨CT检查.结果 在864例(1727耳)新生儿中,初筛通过785例,初筛通过率90.86%,初筛未通过79例(157耳),其中,75例(149耳)接受复筛,复筛率为94.90%,复筛通过71例(142耳),复筛未通过4例(7耳),复筛通过率95.30%,总通过率99.07%.最终4例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听力缺失,确诊听力缺陷率0.46%.听力筛查结果与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5),与分娩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P=0.1),与高危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P=0.005).结论 在母婴同室与新生儿病区顺利开展听力筛查,对及早发现听力缺陷、加强高危儿的监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技术在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自2007年5月~2010年12月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我院产科出生的562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于出生后1~7d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进行诊断。结果初筛通过率为93.4%(5250/5620),初筛未通过率6.6%(370/5620),复筛率72.7%(269/370),复筛通过率98.1%(264/269),复筛未通过率1.9%(5/269),经ABR诊断为听损伤者3例。结论耳声发射技术是快捷灵敏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村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情况。方法: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新生儿进行初筛和至少1次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及时转诊作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结果: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率为10.67%,筛查未通过率为2.23%。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DPOAE是较理想检测方法,可作为农村第一线听力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孙磊  郭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08-1610
目的: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方法:对43 568例新生儿出生后3~5天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月内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声导抗、诊断型耳声发射进行听力障碍的诊断。结果:43 568例新生儿复筛未通过者802例,进行初次诊断者660例,占全部听力筛查儿的1.51%,其中256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含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重度聋在听力筛查儿中的发生率为1.45‰。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在听力损失组与听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1)。1∶1配对的病例对照多因素分析显示听力损失家族史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中,约一半听力损失伴有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损失家族史是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应加强妇幼保健宣传教育,针对迟发性听力损失,应重视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该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廊坊地区出生的79 45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及高危儿42天后采用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进行复筛,复筛阳性者采用AABR+ABR+DPOAE+声导抗等听力测试做最后确诊,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和性质。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79 450例,初筛率92.5%;初筛通过69 122例,通过率87.0%;复筛8 125例,未通过975例,阳性率12.0%;确诊201例,总发病率2.5‰,其中轻度听力损伤108例,中度听力损伤56例,重度37例。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异常,及时给予干预,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促进言语发育,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种联合检查方法在婴幼儿听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8年5月住院出生3~7天,经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听力筛查(初筛、复筛)均未通过的180例婴幼儿,分别在3月龄~6月龄进行听力测试,方法如下: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 response,ABR)+声导抗(acoustic immittance measurement,AIM);②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声导抗(AIM);③听性脑干反应(ABR)。结果:180例新生儿3~6月龄两次全部完成ABR测试,其中360耳中299耳正常,占83.06%,38例(61耳)异常,占16.94%(61/360耳)。听力损失程度:轻度2耳、中度15耳、重度20耳和极重度24耳,重度和极重度占总听力障碍72.13%(44/61耳)。ASSR测试结果60例(120耳),0.5~4kHz平均反应阈,听力损失程度基本与ABR相符,异常12例(22耳),占18.33%;120例(240耳)DPOAE测试,其中189耳通过,占78.75%(189/240耳),51耳未通过,占21.25%。声导抗(AIM)测试120例,鼓室曲线为A型104例,为B型或C型55耳,异常39例,异常率23.00%。结论:在婴幼儿听力诊断评估中,以ABR v波反应阈作为听力损失指标,但不能作为听力损失诊断唯一工具;只有多种联合听力检测才能有效的提高准确率,确保整个筛查诊断过程中不出现假阴性及听神经病的漏诊;同时有助于确诊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4.
70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初步资料。方法 :新生儿出生 3~ 4天及出生 4 2天分别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 (DPOAE)进行普遍听力初筛复筛 ,复筛未通过者脑干诱发电位 (ABR)诊断 ,异常者在 6个月时再次复查 ABR,两次 ABR未通过者为听力损失。结果 :住院期间筛查新生儿 70 4 0例 ,1次通过 5 76 7例 ,通过率 81.9% ,4 2天再次复查 5 731例 ,通过 5 6 0 4例 ,通过率 97.8%。未通过者 3个月内 ABR检查 114例 ,有 4 8例未通过 ,至 6个月时再次复查 ABR,有 36例转为正常 ,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 12例 ,听力损失发病率 1.70‰。结论 :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的检测方法 ,住院期间普遍听力初筛和出生4 2天普遍复筛有利降低筛查假阴性和假阳性 ,两次 ABR确诊有利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原因。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tomated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对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4125例活产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d~3d,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AABR于出生后42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结果初筛4125例,通过3886例,通过率为94.21%;复筛239例,通过209例;复筛仍未通过20例,其中确诊听力损失为16例。在4125例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39%,初筛假阳性率为5.40%,整个筛查程序假阳性率为0.10%。结论虽然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不高,但绝对数量不可忽视,应重视假阳性出现的原因,并合理处置,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社区追访现状,为政府部门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2至2014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社区追访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出生,在海淀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保健的儿童中,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儿童共1580人。对其中1480名进行了听力复筛,复筛率为93.67%,230名儿童复筛未通过,复筛未通过率15.54%。复筛未通过儿童中,有127名进行了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 ABR)检查,诊断率55.22%,诊断听力损失37人。在诊断为听力损失的儿童中,男童22人,女童15人,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P=0.96);本市户籍儿童24人,外地户籍儿童13人,两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1,P=0.94)。结论通过社区对筛查未通过儿童进行追访,是行之有效的追访方式。听力诊断率有待提高,建议拓宽宣传渠道,让家长更多了解听力知识。建立完整的听力筛查和诊断信息系统,对听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河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方法,了解河北省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以便制定适合河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实施方案,提出听力损失的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应用畸变诱发性耳声发射(DPOAE)对4 229例出生后2~4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6周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左右采用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ASSR)测听技术进行听力学诊断。对有听损失高危因素者于6个月~3岁之间每半年监测1次听力变化。结果:自2003年10月~2005年11月,两家医院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4 552例,实际接受初筛查4 229例,新生儿初筛率为92.9%;初筛通过3 685例,需复筛的共544例,实际复筛人数516例,通过477例,门诊复筛率为94.85%。复筛未通过例数39例。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23例。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5.44‰(单耳和双耳)。单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3.08‰,双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2.36‰。初筛的阳性率为12.86%。假阳性率为12.38%,两步筛查后的阳性率为0.92%,假阳性率为0.38%。本组未发现假阴性病例。结论;通过应用畸变产物诱发耳声发射技术(DPOAE)、ASSR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以及听力学诊断,可早期发现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及早提出医学意见,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及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 对NICU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及出生42d时常规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DPOAE)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初筛同时调查每个新生儿的出生史、家属史、母亲妊娠史、父母社会阶层等。复筛未通过者ABR检查,ABR检查异常者在6个月时再次复查ABR,经两次ABR检查异常者确诊为听力损失。所有资料均录入计算机,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ICU新生儿287例,初次筛查通过223例,通过率77.7%;复筛227例,通过213例,通过率93.8%;3个月内ABR检查14例,通过11例,未通过3例在6个月时再次ABR检查,最后确诊听力损失2例,听力损失发病率7.0‰,其中1例初筛通过。初筛通过率右耳高于左耳,女婴高于男婴,足月儿高于早产儿,出生体重2500g以上者高于2500g以下者,单胎高于多胎,日龄小于6d者高于6d以上者。【结论】 全体NICU新生儿均应成为听力监测的对象,两次常规筛查是NICU合适的筛查模式。影响DPOAE筛查的因素有性别、孕周、出生体重、胎数,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王强  吴琼  钟连华  王敏  金伟  段宏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13-2215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与听性脑干反应(ABR)联合应用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Bio-logic自动耳声发射仪对296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经3次筛查不合格的新生儿应用GSI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查,并随机抽样60例120耳新生儿连续进行1~5d跟踪筛查。结果2968例新生儿有2852例分别于出生的1~5d及5d~1个月(提前出院而延筛),经1~3次DPOAE筛查通过,通过率为96.09%。116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5例不合格,假阳性率为3.74%。出生在第2天、第3天通过率相差显著(P<0.01),第3天以后通过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OAE测试具有方便、快速、无创、客观等优点,筛查时间以生后第3天及3d以后为宜。但其只能反映耳蜗功能,不能用来诊断听神经或中枢听觉通路病损,同时由于假阳性率较高,对未通过DPOAE筛查者不能立即作出听力损伤的结论。ABR测试为比较可靠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联合DPOAE和ABR听力筛查技术,使其相互补充,能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