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痉挛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训练,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包括立位促通训练、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40 min/次,1次/d,5次/周,共训练12周。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平衡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GMFM-88)评价粗大运动功能。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训练后观察组、对照组Berg评分[(20.37±2.95)、(14.92±2.18)分]均较训练前[(10.60±3.16)、(10.74±3.05)分]升高(均P0.05),训练后两组Ber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对照组GMFM评分[(69.10±5.61)、(63.05±5.04)分]均较训练前[(60.55±5.68)、(57.75±4.99)分]升高(均P0.05),训练后两组GMF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异常步态,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谢晋萌 《现代养生》2022,(16):1367-1369
目的 探究小儿推拿配合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高压氧治疗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小儿推拿配合家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治疗有效率。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d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增加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推拿配合家庭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分析补肾健脑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用补肾健脑针法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脑瘫严重程度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增高,脑瘫严重程度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健脑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脑性瘫痪(脑瘫)肢体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82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常规组与实验组均41例,常规组单纯采取肢体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儿的康复训练总有效率为97.56%与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干预后的适应性行为与大运动行为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5.12%,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采取肢体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探讨脑瘫患儿接受中药熏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在此次共计纳入60例,为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在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脑瘫患儿,选用单双号分组方法将其平均分配至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均有30例患儿。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干预手段,试验组应用中药熏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干预手段,比对分析二者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肌张力测定结果,试验组患儿肌张力评分(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下降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试验组均明显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试验组干预后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家长满意度统计情况,试验组干预后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应用中药熏洗与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的方式对脑瘫患儿实施干预,可以显著促进干预效果的提升,患儿整体临床指标均得到良好改善,其家长满意度更高,本次...  相似文献   

8.
郭晨霞 《医药与保健》2014,(3):127+112-127
目的对康复训练和护理在小儿脑瘫中的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到2012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86例,对其进行包括运动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家庭护理以及其他安全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治疗,疗程3-12个月,对患儿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12个月的康复护理后,年龄≤1岁的患儿治疗效果为最好,总有效率达到95.2%,年龄在4-6岁的患儿治疗效果为最差,总有效率为88.9%,1-3岁的患儿治疗效果为一般,总有效率为92.1%。结论通过康复训练以及运动功能训练、心理护理、生活能力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行为,能够有效提高CP患儿的治疗效果,且年龄越小,疗效越是显著。  相似文献   

9.
音乐治疗用于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我院引入音乐治疗的初衷是为了改善脑瘫患儿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分组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其基础上接受温针灸治疗,均接受6周时间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MSE评分、MoCA评分、Barthel指数及NO、ET-1、UA水平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0.00%,较对照组57.50%升高;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MoCA评分、Barthel指数及NO、UA水平、生活质量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为显著;两组ET-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较为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同时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以及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A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Lokomat Pro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观察组B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C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姿势管理,4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D和E能区总分、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4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3个月后4组患儿的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MB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其中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得分:观察组A >观察组B>观察组C>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083,13.051,P<0.001)。MBI得分: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C)>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77,P=0.001),而观察组B、观察组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结论 在脑瘫患儿中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更为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综合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健脑益智针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性瘫痪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5年1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84例脑性瘫痪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丙、丁组,各46例。甲组常规康复训练,乙组常规康复加感觉统合训练,丙组常规康复加健脑益智针法,丁组常规康复、健脑益智针法加感觉统合训练。对比发育商(DQ)、智商(IQ)、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CSIRS)、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另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4组治疗后的DQ、IQ、CSIRS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4、4.157、4.019、7.281、3.782、5.499、5.263、8.002、5.519、7.988、8.121、11.756、11.591、23.327、24.886、39.339、5.305、8.013、8.113、11.490,P<0.05或<0.01),治疗后丁组>丙组及乙组>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9、2.821、4.439、2.108、2.282、3.849、3.176、3.352、5.758、19.829、17.666、33.204、2.863、3.053、5.305,P<0.05或0.01);4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748,P=0.852)。结论 健脑益智针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明显促进脑瘫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发育商及智商改善,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及社会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悬吊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7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8例、针刺组28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针刺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实验组在针刺组基础上予以悬吊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中C区、D区、E区及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对3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每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三组间GMFM-C、GMFM-D、GMFM-E、AD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4.044、16.874、13.246、14.590,P<0.05),且实验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 悬吊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可以进一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针灸结合桂枝汤治疗脑瘫患儿汗证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脑瘫患儿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住院的脑瘫患儿伴有汗证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应用针灸配合桂枝汤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虚汗停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天,治疗前后均参照有关文献进行评定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出汗评分值为2.0±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2,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χ2=2.362,P<0.05.结论 桂枝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脑瘫患儿汗证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后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变化及影响生存质量改变的因素。 【方法】 本研究以2007—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70例2~6岁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 PedsQL)4.0作为患儿生存质量的测定工具,综合康复治疗半年后评价患儿生存质量的改变及影响生存质量改变的因素。 【结果】 70例脑瘫患儿中男48例,女22例,平均月龄为(35.3±11.3)月; 7例上幼儿园,入学率仅为10%;其治疗前后得分分别为:生理功能25.40±21.84、31.38±24.98;情感功能64.00±20.16、67.28±18.62;社交功能29.14±21.97、34.50±21.32;PedsQL总分为37.16±16.45、42.22±17.06。经配对设计的t检验,综合康复治疗前后患儿在生理功能、社交功能和PedsQL总分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生存质量改变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家庭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及教育程度为小学的父母对患儿生存质量改变起正向作用。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对生存质量的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97)。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瘫患儿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提示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来提高脑瘫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脑瘫儿童躯干控制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标准的4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0)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n=20)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训练系统。两组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20 cm宽步道10 m步行速度(MWS)对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儿童BBS评分、20 cm宽步道10 m MWS、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悬吊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躯干控制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脑瘫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措施和方法。方法选择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铜川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病年龄大小将其分为甲组(出生至6个月)、乙组(7个月至1岁)和丙组(1岁至5岁)。对3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3组患儿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组进行治疗后,甲组和乙组有效率均高于丙组(χ2值分别为10.333和4.585,P<0.05);甲组治疗效果为“优”者较之丙组的比率高(χ2=5.905,P<0.05),丙组治疗效果为“差”者的比率高于甲组(χ2=4.026,P<0.05)。3组经过治疗后,甲组家属对治疗结果满意率高于丙组(χ2=8.952,P<0.05),而丙组家属对治疗结果不满意率高于甲组(χ2=7.891,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实施早期干预,能够使患儿病情得到有效康复,明显减少患儿和家属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儿童合并视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脑性瘫痪儿童视功能障碍的发生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347例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并对其中合并视功能障碍的患儿的病因、其他并发症及脑瘫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瘫患儿视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14.41%,其中主要的视功能障碍为斜视,发病率为11.53%。【结论】视功能障碍的康复是脑性瘫痪患儿整体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于佳琦 《中国校医》2020,34(3):172-173,180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实施健康信念模式对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脑瘫患儿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6.5±6.6)分、(182.2±3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3±7.6)分、(158.2±29.1)分;干预后日常功能、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交际能力评分分别为(75.5±11.2)分、(80.5±14.9)分、(76.8±11.1)分、(78.1±11.8)分,均高于对照组(69.2±9.8)分、(66.2±13.4)分、(67.7±10.5)分、(70.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患儿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康复效果,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促进脑瘫患儿康复的效果。方法 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3月,新密市中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基于此,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干预,干预6个周期,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56.85±7.46)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CMFM-88)评分(168.13±8.27)分均高于对照组[(52.13±7.38)分、(151.92±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5、8.824,P=0.006、<0.001)。结论 个体化康复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