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总胆汁酸(TBA)水平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80例ICP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TBA水平将所有产妇分为高TBA组25例(10μmol/L≤TBA40μmol/L)、中TBA组36例(40μmol/L≤TBA100μmol/L)和低TBA组19例(TBA≥100μmol/L)。检测分析3组产妇血清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对3组产妇妊娠结局进行记录分析。结果高TBA组产妇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高于中TBA组和低TBA组,中TBA组产妇TBA、AST、ALT及TBIL水平显著高于低TB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低TBA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中TBA组和高TBA组,剖宫产率和早产率显著低于中TBA组和高TB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低TBA组新生儿宫内发育迟缓和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中TBA组和高TBA组,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高TB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ICP产妇的TBA水平越高,剖宫产率和早产率越高,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越高,临床上应注重对ICP患者胆汁酸水平的调整,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总胆汁酸、雌三醇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ICP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肝功能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检测,对其新生儿均进行出生1 min时的APgar评价,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新生儿、中度窒息新生儿及重度窒息新生儿其母亲的血清胆汁酸和雌三醇情况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血清胆汁酸和雌三醇与其产儿的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级别Apgar评分的新生儿相对应母亲的血清胆汁酸和雌三醇差异较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建立回归方程发现CIP患者血清胆汁酸和雌三醇的回归系数t检验的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胆汁酸、雌三醇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12.047、-2.473,说明其与新生儿的Apgar评分具有负相关性,且对于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中总胆汁酸对其影响更大。结论 ICP患者血清胆汁酸和雌三醇与其新生儿的Apgar评分呈现负相关性,ICP患者进行血清胆汁酸和雌三醇的检测对新生儿窒息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149-1150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及脐血胆汁酸水平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分娩并诊断为ICP的孕妇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正常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外周血与脐血胆汁酸水平,以及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胆汁酸与脐血胆汁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皮测胆红素、血清胆红素、血胆汁酸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血清胆红素随血胆汁酸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2小时内发生新生儿黄疸需转新生儿科治疗的9例(47.37%),对照组2例(2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P血清胆汁酸水平与脐血胆汁酸水平相关,TBA与新生儿黄疸相关,妊娠中、晚期严密监测胆汁酸变化,可作为预测ICP孕妇的新生儿是否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手段,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胎儿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IC P孕妇为IC P组,根据住院号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胎儿的脐带血TBA、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并分析两组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妊娠结局与轻、重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一2011年1月98例ICP患者及103例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ICP患者根据甘胆酸、总胆汁酸值等分为轻、重度两组。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ICP患者的妊娠结局异常率较正常产妇高。重度ICP患者妊娠结局异常率较轻度ICP患者高。结论:ICP可导致妊娠结局异常,尤其是重度ICP。应加强对ICP患者,尤其是重度ICP患者的监护,及时终止妊娠,改善预后。对ICP患者进行轻、重度分型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与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r=0.98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低,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及早产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胆汁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评估围生儿结局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妊娠结局.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1例,回顾分析临床表现、治疗及结局.结果 38例有皮肤瘙痒表现,占74.5%.49例(96.1%)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经过治疗,49例(96.1%)至37周剖宫分娩.新生儿窒息2例(3.9%).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危害较大,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待有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雌激素、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多数学者认为,在遗传敏感性基础上,妊娠期增多的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肝内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儿肺损伤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50例在该院剖宫产分娩的ICP孕妇为观察组,同时抽选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及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等肺损伤病症发生率44%、20%显著多于对照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母体血清及新生儿脐带血清TB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清TBA与母体血清TBA呈正相关(P<0.05);3观察组胎儿肺主动脉末期流速(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板层小体(LB)、肺面积/体重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胎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O2)、氧分压(PO2)、酸碱度(P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清TBA与胎儿肺主动脉S/D、RI呈正相关,与肺面积/体重比、LB呈负相关(P<0.05);胎儿肺面积/体重比、LB与PO2、PH呈正相关,与二氧化碳分压(PCO2)呈负相关;而RI、S/D与PO2、PH呈负相关,与PCO2呈正相关。结论:ICP产妇血清TBA及新生儿脐带血清TBA浓度升高,ICP产妇胎儿存在肺损伤与TBA升高有关,胎儿肺主动脉RI、肺面积/体重比对于早期发现肺损伤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余有妹  宋末兰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31-1233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择73例ICP 患者为病例组,73例同期来院分娩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及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ICP患者血清胆汁酸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9.08,P<0.05),且病情越重瘙痒症状出现越早(t=10.778,P<0.05);ICP孕妇新生儿脐静脉血清胆汁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且黄疸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ICP三个亚组新生儿黄疸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随着分娩后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同时还随着胆汁酸升高程度黄疸值和胆红素水平也增高(P<0.05)。结论:ICP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监测ICP孕妇的血清胆汁酸水平可作为新生儿黄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降低晚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艳红 《中国校医》2021,35(12):949-951
目的 探讨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接诊的60例ICP患者和60例行常规孕检的健康孕妇,其中ICP患者设为观察组,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清,测定血清TBA、CG.比较不同组别、不同病...  相似文献   

12.
蒲杰  周容  曾蔚越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768-2770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母儿胆汁酸和肝功能变化,探讨ICP对围产儿胆汁酸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4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住院的ICP患者38例,于能量合剂治疗前后分别抽取孕妇空腹肘静脉血,分娩时(均系剖宫产)抽取脐静脉血和新生儿血查血清TBA和肝功能。结果:(1)孕妇治疗后(即手术前)TBA、肝功能(主要是ALT、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后母血TBA与ALT、AST分别呈正相关(均为P<0.05);(2)孕妇术前血清TBA、ALT、AST显著高于脐静脉血(均为P<0.01);(3)新生儿血TBA显著高于脐静脉血TBA(P<0.01),而ALT、AST无显著变化(P>0.05);(4)新生儿血TBA与术前母血TBA呈正相关(P<0.05),新生儿血TBA、ALT、AST显著低于术前母血(均为P<0.01)。结论:(1)升高的母血TBA能造成孕妇肝细胞不同程度受损,且TBA值愈高,ALT、AST亦升高愈明显;(2)能量合剂治疗ICP是有益的,能降低TBA,改善肝脏功能;(3)ICP患者因胎盘胆汁酸代谢发生障碍而导致围产儿TBA明显受到影响,但肝功能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清瘀利胆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及母婴结局.方法 选取青海省交通医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行淤利胆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清汤,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肝生化指标、瘙痒程度、临床疗效及母婴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经治疗后,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瘙痒程度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早产、宫内窘迫均处于较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16.63、19.22、14.94、6.67、24.51、4.89、15.42、13.82、17.02,均P<0.05);实验组的给药后分娩孕周延后(t=26.34,P<0.01);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0)、70.00%(4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P<0.01).结论 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清瘀利胆汤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肝生化指标,降低瘙痒程度,提高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新生儿血清胆汁酸(CA)含量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ICP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ICP患者为观察组,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胆汁酸水平及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ICP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C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亦增高;观察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且72h内黄疸发生率增高。结论:建议测定CA水平作为预测ICP胎儿预后的一项指标;母体发生ICP可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人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母体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0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与对照组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及促甲状腺素检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369、7.250、2.034、3.015、2.122、1.382、2.746、2.831,均P<0.0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与对照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3.998、22.342、47.641、5.916,均P<0.05)。结论应加强孕期监护,早期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酌情放宽剖宫产指征,适时终止妊娠,尽可能降低围生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的60例ICP患者。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寻找早产的预测指标。结果分娩的平均时间是38.1±1.7周,未出现死产婴儿。其中8例患者(13.3%)出现早产。与足月分娩相比,早产分娩者的总空腹血清胆汁酸水平更高(t=2.46,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早发性瘙痒症状(OR=1.71,95%CI:1.24~2.79,P<0.05)和血清胆汁酸(OR=2.23,95%CI:1.23~3.43,P<0.05)是早产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早发瘙痒症状和高水平血清胆汁酸是ICP患者发生早产的预测指标,并可用于界定具有不良婴幼儿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52例ICP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83例,重度组69例;随机抽取80例同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结果经阴道分娩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重度ICP组高于轻度ICP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ICP组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者比较,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P0.05)。结论轻度ICP患者可适当延长孕周,待产程发作后严密监测下经阴道试产,重度ICP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负荷试验(NST)和脐动脉血流测定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围产儿预后的监护价值。方法:联合应用多普勒测定脐动脉血流速度和胎心无负荷试验,对98例ICP患者(ICP组)及同期的9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ICP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ICP组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和胎儿无负荷试验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ICP组中NST、脐血流S/D值结果异常的病例,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结果正常组(P<0.005)。结论:对ICP病例应常规进行NST检查和脐动脉血流S/D测定,以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给予及时处理,可有效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