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的患者7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用云南白药气雾剂配合保险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湿敷50%硫酸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3,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3.6±0.8)d,对照组(5.3±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2,P<0.05);观察组用药3 d后中重度疼痛患者4例,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32,P<0.05)。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皮下血肿具有快速镇痛、消肿、化瘀、安全的优点,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致前臂血肿时两种处理方法的疗效,为临床护理前臂血肿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冠脉介入术后前臂血肿的患者随机分配至单纯前臂弹力绷带加压组(A组)和前臂弹力绷带加压联合肱动脉非阻断性加压组(B组),并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的差异。结果 经过处理,B组25例前臂血肿患者与A组24例比较,前组患肢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1)。术后24小时相对健侧的前臂肿胀程度,B组显著小于A组(P = 0.018)。两组间大水疱(直径>1cm)的数量无显著差异(P = 0.725)。结论 前臂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联合肱动脉非阻断性加压较单纯前臂弹力绷带加压处理疗效更好,且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搏定与硝酸甘油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患者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入选482例申请冠脉介入患者(包括71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82例患者中完成PCI218例,单纯冠脉造影264例。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异搏定组、硝酸甘油组和混合组(5mg异搏定+0.2mg硝酸甘油),异搏定组161例,硝酸甘油组158例,混合组163例。结果:异搏定组未能完成冠脉介入改选对侧或者股动脉的9例,其中CAG后复杂病变需改选7F股鞘(经桡动脉)4例;硝酸甘油组中未能完成同侧冠脉介入改选对侧或者股动脉的9例,CAG后复杂病变改选7F股鞘(经桡动脉)3例;混合组10例发生了桡动脉痉挛,CAG后复杂病变改选7F股鞘(经桡动脉)2例。3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心绞痛、心衰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等表现。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拟行冠脉介入患者,经桡动脉给予异搏定或者硝酸甘油针剂都能起到明显的预防桡动脉痉挛的作用,两者安全性和有效性基本一致;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血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7F股鞘行PCI介入患者3个月后桡动脉闭塞率较5F、6F桡鞘闭塞发生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各40例,观察手术时的操作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桡动脉组的成功率为96.84%,股动脉组为96.84%。经桡动脉途径的手术方法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较小,创伤也较小,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装置(简称桡动脉止血器)不同减压放气的效果,为冠脉介入术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的92例患者,术后使用桡动脉止血器进行止血,桡动脉止血器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减压方法为每隔2小时放气1次,共3次,每次放气1ml;对照组为每隔1小时放气1次,共6次,每次放气0.5ml,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穿刺点出血情况、皮下血肿、肢体肿胀、皮肤青淤、桡动脉闭塞。 结果 两种减压方法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 结论 桡动脉止血器减压放气方法以每2小时放气1次,每次1ml为好。  相似文献   

6.
尤蕴  马艳婷 《系统医学》2021,(4):177-180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心血管科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择期经桡动脉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 h、6 h...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这种情况:无意间摔倒或碰到某个硬物,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皮肤肿胀,主要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组织渗液、渗血而形成的,大多对身体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然而,肿胀带来的疼痛、不美观给人造成很大的麻烦.这种情况下吃药、打针作用不大,相反,还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外科也只能靠患者身体自然吸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用京万红配合云南白药喷雾剂治疗3例,得到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春欢 《护理学报》2008,15(12):21-21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已逐步开展。但经桡动脉途径也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桡动脉痉挛、血管扭曲、上肢血管破损致上臂血肿、无名动脉损伤致纵隔血肿,大量出血压迫大血管、气管导致死亡。关于颈动脉分支血管损伤致局部颈肩部血肿报道较少见,2008年6月我科收治了1例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引起颈动脉分支血管损伤致颈部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伤口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冠脉介入术后对伤口予以加压包扎止血。CAG患者于术后6 h解除包扎;PCI患者于术后10 h解除包扎,记录并分析伤口出血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冠脉介入术患者842例,术后伤口出血率4.16%。伤口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为年龄(OR=1.04,95%CI=0.98~1.18,P=0.011)、性别(OR=1.93,95%CI=0.71~2.48,P=0.027)、高血压病控制不良(OR=3.54,95%CI=2.05~5.42,P=0.021)、择期PCI(OR=2.55,95%CI=1.37~3.25,P=0.006)、术前12 h内应用低分子肝素(OR=1.69,95%CI=0.75~3.52,P=0.025)、术中肝素使用量较大(OR=1.52,95%=CI1.19~1.83,P=0.004)、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OR=4.32,95%CI=2.82~6.45,P=0.005)。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控制不良、择期PCI、术前12 h内应用低分子肝素、术中肝素使用量较大、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等因素对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有影响,应个体化制定止血方案以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肿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2],即使在拥有强力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今天,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介入干预也是有益的[3].现在,很多单位已经将早期介入治疗纳入无ST段抬高的ACS的治疗常规,使更多患者受益[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42例患者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发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正中神经损伤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出血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发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正中神经损伤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出血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相对安全等特点。经股动脉冠脉造影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需卧床休息,术侧肢体制动24h,这对年龄大,肥胖及不习惯于平卧排尿者多有不利。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无严格制动,改善患者舒适状态、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目前已为临床采用。笔者于2008年6~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进修,期间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手术近500例,现将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CAG组及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CAG组于术后2 h减压,随机分3个亚组,分别于6 h、8 h、10 h后解除气囊;PCI组于术后4 h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 h、10 h、12 h、16 h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 CAG组气囊压迫后2 h减压,每2 h抽出2 ml,共3次,术后8 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率接近最低。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4 h减压,每2 h抽出2 ml,共3次,术后12 h解除气囊的出血率达最低。结论 CAG组术后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2 h,每隔2 h抽出2 ml,共3次,8 h后解除气囊即可。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 h,每隔2 h抽出2 ml,共3次,术后12 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方法,较经股动脉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易止血、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少、术后不需限制卧位等优点,近年来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本院心内科自1999年开展至今已成功完成了3000余例,其中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为0.3%,均发生在术后的24h内,与赵华丽报道的0,28%比例相当;均经重新包扎止血后,血肿吸收消散。作者遇到1例术后第5天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的病例,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使用越来越普遍.老年患者因一般情况差、合并症多、病变程度重、耐受力差等特点,围手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本文报告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雷敏  苟燕  任平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122-12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各180例,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经桡动脉和肱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了解两种途径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66例经肱动脉和23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肱动脉组,但肱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以及平均穿刺用时均优于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可减少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但血管穿刺成功率低,而肱动脉途径可弥补这一缺点,且可在同一侧肢体进行,避免了重复消毒和铺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42例TRI术后发生术肢血肿、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发生前臂血肿5例(11.9%),其中3例由于导丝损伤小分支血管,2例由于桡动脉痉挛,拔出导管或鞘管时损伤血管内皮.术肢肿胀37例(88.1%),其中19例与术程较长、肝素用量加大,止血器压力过大、压迫时间延长有关;12例因桡动脉血管细小、痉挛,多次、多部位穿刺,止血器压迫桡动脉鞘管穿刺点及其他穿刺点渗血引起;4例与术后患者过早活动术肢不当有关;2例与止血器压迫位置不当引起.所有TRI术后术肢血肿、肿胀患者均予以恰当处理,未发生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均康复出院.结论 熟练的桡动脉穿刺技术、严格的手术操作流程及认真的术后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TRI术后术肢血肿、肿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冠脉介入术并发腹膜后血肿的抢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术并发腹膜后血肿的抢救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3月~2003年11月3366例行冠脉介入术后发生3例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结果 3366例患者并发腹膜后血肿3例,发生率0.89%,均因观察及处理及时而获抢救成功。结论 从护理角度提出了应对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腹膜后血肿保持高度警惕性,充分认识腹膜后血肿的临床特点,重视冠脉介入术后早期出现的腰痛、腹痛,血压脉搏变化,观察甲床、眼结膜的颜色有无变苍白。进行性腹胀,腹膜刺激症状,休克症状加重是血肿发展的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