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高龄初产妇分娩恐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本院拟分娩的160例高龄初产妇,以分娩恐惧量表(CAQ)调查产妇分娩恐惧情况,并收集产妇一般资料、焦虑自评量表(SAS)、围生期孕妇健康素养量表、分娩自我效能感量表(CBSEI-C3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以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高龄初产妇分娩恐惧有关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娩恐惧与SAS、围生期孕妇健康素养量表、CBSEI-C32、SSRS评分的关系。结果:160例高龄初产妇CAQ(36.91±8.63)分,其中存在分娩恐惧产妇占86.3%。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水平、不孕史及SAS、围生期孕妇健康素养量表、CBSEI-C32、SSRS评分有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水平非高龄初产妇分娩恐惧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孕史及SAS为分娩恐惧独立危险因素,围生期孕妇健康素养量表、CBSEI-C32、SSRS评分为保护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娩恐惧与SAS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庆市孕产妇关于孕产期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6—9月,随机抽取重庆市20个区县,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在调查区县助产机构进行产检或分娩的12 985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02%,不同区域、年龄段、文化程度、孕产期分期、产前检查、孕妇学校和知识讲座参与情况以及知识获取途径等因素之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门诊咨询(73.32%)、家人朋友告知(51.52%)、网络媒体(50.74%)和孕妇学校(49.32%)是孕产妇获取健康知识的常见途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城区都市圈(OR=1.156,95%CI:1.025~1.304)、26岁及以上(26~30岁OR=1.322,95%CI:1.155~1.514;31~35岁OR=1.433,95%CI:1.206~1.702;36~51岁OR=1.551,95%CI:1.178~2.043)、初中及以上文化(初中OR=1.460,95%CI:1.138~1.874;高中及中专OR=1.843,9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胎高龄孕妇心理状态评分与其内心期望分娩方式的关系,分析内心期望分娩方式与实际分娩方式之间的异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312例二胎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与内心期望的分娩方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不同孕期孕妇心理状态、其内心期望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孕晚期阶段,期望进行阴道生产的孕妇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期望进行剖宫产的孕妇(P<0.05),心理状态不佳孕妇中期望进行剖宫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心理状态良好者期望进行剖宫产的比例(P<0.05)。孕晚期期望分娩方式与最终分娩方式不一致的产妇产后抑郁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致组产妇,且新生儿Apgar评分也低于一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胎高龄孕妇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孕妇内心的期望分娩方式,当实际分娩方式与预期分娩方式不一致时,会进一步增加孕产妇的负性情绪程度,从而影响妊娠结局,临床需引起重视,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高龄孕妇逐渐增多。而分娩恐惧,是困扰高龄孕妇的主要心理问题。研究表明,产前恐惧对孕妇的身体和心理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本课题以“全面二孩”政策为背景,通过上知网等学术网站搜索相关资料来制定研究方案并制作合适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生育二孩的高龄产妇分娩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并用研究结果构建“全面二孩”政策下高龄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用调查得到的真实数据形成报告并公开发表“‘全面二孩’政策下高龄孕妇产前分娩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论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胎高龄孕妇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延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就诊的150例焦虑抑郁的二胎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比较两组孕妇入院时及产后1个月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评分;比较两组孕妇产后1个月抑郁发生率并对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院前两组孕妇HA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个月观察组孕妇HAD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1个月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孕妇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因素在工作待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家庭支持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胎高龄孕妇焦虑抑郁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系,合适的心理干预可能对抑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孕产妇分娩方式,并对其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顺利分娩的2 778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孕期产检情况、产前分娩意愿、实际分娩方式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孕产妇剖宫产率为40.6%,2011年则升至52.9%,呈不断上升趋势;年龄≥35岁、居住地为城镇及体重超重的孕产妇其剖宫产率高于年龄<35岁、居住地为农村及体重正常的孕产妇;1 291名孕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占29.9%,其次是胎儿脐带绕颈,占17.4%;社会因素中主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占15.6%;1 487名孕产妇选择自然分娩的最主要原因是产前检查正常,占50.7%,其次是创伤小、恢复快,占15.9%;产前希望剖宫产的孕妇实际采用剖宫产的比例为75.6%,高于产前希望自然分娩的孕妇实际采用自然分娩的比例(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高剖宫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35岁以后妊娠的妇女逐年增加。另外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加剧了这种变化。母亲年龄的增加对胎儿结局有何影响,本文就这一问题对我院高龄初产妇27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对象与方法以1989年5月~1999年5月在长春市妇产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高龄初产妇278例为对象,其年龄在35~45岁之间,平均(37.8士2.l)岁。其中实施剖宫产结束分娩者136例,经阴道分娩者142例。随机抽取同期20~29岁单胎初产妇278例作为对照组与高龄初产妇组配对比较。两组孕周均在37.8~43.3W;两组间在职业、文化程度及内科疾病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于北京市朝阳区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00例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骨密度测定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了解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知识知晓情况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93份,包括骨质疏松37例,非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农村孕产妇分娩地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山东省 5县市 1997~ 1999年有生育现象的农村妇女分娩地点情况调查的基础上 ,探讨了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结果有 :住院分娩率 92 .0 8% ;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在县 (区、市 )以上医院、保健院分娩的 ,在乡 (镇、街道 )医院分娩的有 31.18% ,在家中分娩的占 6 .6 2 %。主要影响因素有 :分娩费用、分娩时的健康情况、分娩住院天数、是否参加计划生育母婴安康保险、文化程度、怀孕时是否做过产前检查、家庭纯收入 相似文献
10.
提高住院分娩率是搞好围产保健、保证"母亲安全、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一直较低,1996~1998年住院分娩率分别为46.3%,51.7%,55.8%,距住院分娩率达80%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为使我县两年内住院分娩达到目标,我们对近3年住院分娩率较低的乡、村的产妇分娩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全国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库中流动后有生育现象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22 774人及其生育的36 105名≤18岁子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在所调查的36 105名≤18岁流动人口子女中,住院分娩的有32 997人,住院分娩率为91.40%,在家分娩的2 944人,占8.15%,在其他地方分娩的164人,占0.45%;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低于汉族,随着流动孕产妇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的提高住院分娩率随之提高,随着孩次的增高住院分娩率随之下降;不符合政策生育、在户籍地分娩、跨省流动的流动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较低。结论 民族、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符合政策生育、孩次、出生地点、流动范围是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自愿剖宫产孕妇分娩方式认知态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自愿选择剖宫产孕妇进行分娩方式的认知态度调查,寻找降低剖宫产率措施。方法 对无医学剖宫产指征而自愿选择剖宫产孕妇190人(剖宫产组)及同期选择无剖宫产指征且成功阴道分娩的150名产妇(阴道分娩组)进行调查。结果 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孕妇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孕妇更关注剖宫产手术时间短痛苦少、对孩子安全和担心自然分娩阴道松弛;阴道分娩组孕妇更关注阴道分娩是生理过程、产后恢复快和孩子聪明等因素;22.6%剖宫产组孕妇产前有信心阴道分娩,58.0%阴道分娩孕妇产前有信心阴道分娩,2组孕妇听从医生建议选择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娩方式的错误认识和产前心理是影响本地区孕妇选择剖宫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孕妇心理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定期产检的孕妇576例(孕周为27~37周)采用孕妇心理压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孕妇的心理压力来源;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评价孕妇的心理状况和不良情绪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及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参与调查的孕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心理状况异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1.04%,焦虑状况人数占68.40%,抑郁状况人数占63.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孕妇产前焦虑心理影响显著的危险因子有年龄(OR=1.492,P=0.026)、职业(OR=5.149,P=0.044)、是否初产(OR=2.948,P=0.021)、家庭月收入情况(OR=1.274,P=0.037)、是否有重大疾病史(OR=2.476,P=0.023)、孕妇是否服用过药物(OR=1.234,P=0.042)、不良孕产史(OR=2.477,P=0.023).对孕妇产前抑郁心理影响显著的危险因子有是否初产(OR=3.394,P=0.001)、家庭月收入情况(OR=1.387,P=0.013)、是否有重大疾病史(OR=2.352,P=0.008)、孕期(OR=1.971,P=0.006)、孕妇是否服用过药物(OR=1.268,P=0.006),不良孕史(OR=2.535,P=0.001).结论 孕妇心理压力大且心理状况不良,应当根据影响因素对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缓解孕妇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与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的生物学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为孕妇在围产期保健中采取更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116例正常孕妇的基本情况、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营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信息,利用单因素分析来筛选与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的因素,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116例孕妇中,采取自然分娩的有54例,占46.6%;采取剖宫产的有62例,占53.4%.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分娩方式与孕前体重、产前体重、体质指数及孕前1年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均有关(x2分别为:12.59,8.58,12.53,4.41;均有P<0.05),孕期有主被动吸烟史的孕妇行剖宫产率为60.6%,高于自然分娩率39.4%.从精神心理角度分析分娩方式与SCL-90中的强迫症状、抑郁、阳性项目数有关(P值分别为0.040,0.037,0.039).将以上与分娩方式相关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最终筛选出孕前体重、孕前1年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为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提高对孕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的重视,加强产前监护,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指导孕妇采取最佳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5.
孕妇分娩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倾向,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找出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采用“影响初产妇分娩途径选择因素”问卷,对990例初产妇进行调查。结果:990例调查对象中,志愿选择剖宫产有289例,志愿剖宫产率为29.2%,其中112例为社会因素剖宫产,占11.3%。经统计分析,年龄对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信息来源中.医护人员的影响最大;害怕失败、害怕疼痛、为胎儿着想、选择吉日是孕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社会心理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务人员的主观意愿也影响着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降低剖宫产率需要从孕妇和医务人员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边远贫困山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制定提高边远山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边远贫困山区2010-2011年未住院分娩孕产妇222人为研究组,按同一行政村、同年、同民族,成组匹配217名住院分娩孕产妇为对照组,探讨除交通、经济和民族风俗外的影响住院分娩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1胎非住院分娩,产检次数,丈夫决定分娩地点,本村有女村医,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联合检测情况,分娩支付费用是住院分娩的主要影响因素;孕产妇非住院分娩的直接原因位于前4位的依次是预产期提前时间来不及(47.72%),路远、找交通工具困难(14.72%),经济困难(12.18%),身体好没必要上医院(10.15%);非住院分娩中接生人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家人(60.8%)、接生婆(15.8%)和村医(13.5%)。结论边远贫困山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会动员、产前检查、转诊及住院分娩或家庭接生等多个环节,须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客观影响因素预测分析模型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瘢痕子宫选择再次剖宫产分娩的165例产妇和97例选择阴道分娩产妇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对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方法构建选择阴道分娩的预测模型,并研究阴道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组在产妇年龄、孕周、两次妊娠间隔时间、接受瘢痕子宫相关知识和课程培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体重、学历、户籍地、妊娠次数、瘢痕厚度及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是影响瘢痕子宫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接受产前培训次数单个因素和混合因素(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对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失血量[(323.03±147.18)mL vs(269.85±223.16)mL]、住院天数[(5.65±1.36)d vs(4.12±1.54)d]、住院费用[(3 997.29±2 269.57)元vs(3 301.02±1 807.08)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都能影响瘢痕子宫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决定,尤其以产妇年龄和接受产前培训次数较为重要,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与再次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对母婴并未产生不良分娩结局,且可减少产后失血量、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陕西省部分地区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7至12月随机整群抽取陕西省西安市和宝鸡市的2 479名3岁以下儿童,对其体格发育情况进行调查,按照人体标准测量方法测量其身高、体重,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儿童情况、家庭情况及父母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儿童性别(t=-6.017~-2.136,均P<0.05)、出生体重(t=2.216~5.724,均P<0.05)、出生身长(t=2.291 ~5.045,均P<0.05)、分娩方式(t=2.270 ~3.323,均P<0.05)、家庭人口数(t=-2.684 ~-6.680,均P<0.05)、居住地(t=-5.512 ~-2.452,均P<0.05)以及父母亲文化程度(t=2.228 ~3.830,均P<0.05;t =2.120 ~3.681,均P<0.05).出生体重及出生身长较高,居住在城市,父母亲文化程度较高,分娩方式为顺产的儿童,其体格发育较好,且男童的体格发育均高于女童;而家庭人口数较多会对儿童的体格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结论 家庭和父母情况对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是影响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父母是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15省6岁以下儿童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儿童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全国15个省抽取42780名6岁以下儿童,采用家长问卷进行调查,以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 分析影响儿童两周患病的主要原因.结果 儿童两周患病情况与性别、年龄、城乡、地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家人吸烟、出生方式及孕周有关.女童两周患病的风险是男童的0.9倍(95%CI:0.891~0.996,均P<0.05),0岁组儿童患病风险最高,城市儿童两周患病的风险是农村儿童的1.4倍(95%CI:1.317~1.488,均P<0.05),东、西部地区儿童两周患病风险均高于中部地区、家庭年收入≤3万元的儿童两周患病的风险较高,家人吸烟、剖宫产、早产和过期产可增加儿童两周患病的风险.结论 儿童健康受社会、家庭等多重环境的影响,改变城市和地区不良社会及环境因素,提高家长对儿童常见病的识别及保护能力,加强围产期保健,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5~6岁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低体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与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10所幼儿园低体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和家长自填式问卷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发生主要与家庭行为、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关。其中无人陪同吃早饭(OR=2.543,95%CI:1.251~5.169)、爱挑食(OR=1.096,95%CI:1.096~2.800)、边吃边玩(OR=1.257,95%CI:1.257~3.199)为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吃饭咀嚼充分(OR=0.183,95%CI:0.049~0.680)、园外活动类型动静结合(OR=0.800,95%CI:0.649~0.986)为低体重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5~6岁儿童低体重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儿童不良进食行为占主要因素,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行为有助于改善学龄前儿童低体重,改善体质,减少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