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基于自我管理模式评估老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的照顾行为,了解其照顾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照顾行为评估问卷对78例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配偶照顾者疾病自我管理相关照顾行为得分26.74±3.78,处于低等水平。配偶年龄、照顾年限是影响其照顾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院及相关部门需给予配偶照顾者相关的教育和指导,改善其照顾行为,提高其照顾水平,进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照顾者负担量表(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C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er,PAC),对211例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子女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得分总分(57.37±10.15)分,对应条目均分为(2.39±0.42)分。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BI指数、有无抑郁,照顾者年龄、照顾年限、社会支持水平、照顾者积极感受为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亟待重视,其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医护人员应针对相关因素,帮助减轻照顾者和老年脑卒中患者双方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主要家庭照顾者的照顾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15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需求得分处于中等水平(57.04±5.85),其中照顾需求最高的为康复训练,其次为疾病管理,照顾者文化程度、是否伴慢性病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是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对于康复训练及疾病管理方面存在较高的需求,医务人员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指导与教育,同时推进延续性护理的发展,以保证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在医院或家庭均能够得到持续的个体化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背景 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卫生部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实施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已势在必行。 目的 通过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系统化、标准化、个性化和家庭化的护理方案,完善我国社区康复培训模式,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设计,时间和单位 于2009年1月~2009年4月对上海某两个社区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 对象 上海某两个社区病程在6个月~2年的脑卒中患者60名。 方法 方便抽样法。描述性研究。应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 主要观察指标 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康复训练情况、自理能力及照顾者照顾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评定。 结果 63.3%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水平中等,只有36.7%处于高等;照顾者的照顾水平5.0%处于低等,51.7%处于中等,仅43.3%处于高等;参加过社区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人数为28名(46.7%),从未参加过社区康复训练的人数为32名(53.3%);患者的自理能力与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收入、是否参加过康复训练等具有相关性。 结论 社区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不容乐观,参加康复训练的普及率不高,需加强康复训练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生存质量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恢复期的生存质量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0-11—2011-10大庆龙南医院神经内科符合实验录入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00例。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并做相关检查。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兰金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配合完成调查100例,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脑卒中次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及卒中后抑郁对患者发病后3个月生存质量有影响。结论积极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早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促进神经功能康复,重视脑卒中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做好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以减少卒中次数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12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被调查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共6项有显著性(P0.05),按危险度(OR)高低排序依次是卒中导致的功能障碍(OR值=2.45)、早期康复治疗(OR值=2.31)、急性期及时治疗(OR值=1.69)、心理状况(OR值=1.23)、年龄(OR值=0.98)、婚姻状况(OR值=0.79)。结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较低,河南地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卒中导致的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急性期及时治疗、心理状况、年龄、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焦虑(PSA)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17例不同临床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对符合PSA诊断的患者进行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分析与HRQOL相关的因素。结果:PSA发生率为45.11%(143例);不同卒中类型患者PSA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QOL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后循环梗死型及腔隙性梗死型,各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语言因子外,PSA组SS-QOL总分及其他各因子明显低非PSA组(P0.05或0.01);焦虑程度重、女性、60岁、未婚或丧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2000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和住院期间由护工照顾与HRQOL呈相关性。结论:PSA发生率较高,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照顾者及焦虑程度是影响PSA患者HRQOL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脑卒中照顾者照顾负担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105例脑卒中患者的家庭照顾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平均得分为(40.50±6.96)分,照顾行为则为(42.79±7.23)分,二者均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照顾行为是影响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重视对脑卒中照顾者照顾知识及心理调节的指导,尤其应加强对女性和照顾行为较差照顾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提高照顾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对12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身体残障严重、脑卒中并发症严重者生活质量差;婚姻、费用支付等对生存质量起重要作用,即自费、无伴侣的患者生活质量差;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脑卒中类型对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弱。回归分析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家庭状况、疾病现状、医疗费用和康复治疗等相关。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不同的家庭状况、疾病现状情况进行干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3-08—12选择平顶山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60例脑卒中主要照顾者,使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ing,PAC)、脑卒中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结果自我肯定(25.46±4.43)分,展望(13.04±2.57)分,积极感受总分(38.50±6.8)分。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是否与患者同住、自觉健康状况是照顾者积极感受影响因素,可解释51.2%的总变异量。结论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照顾积极感受存在,且为中等偏上水平;临床工作者应结合其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支持,以提高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了内观认知疗法(NCT)合并药物对于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对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合并给予NCT和支持性心理治疗(SP);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抑郁自评量表(SD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功能量表(SFRS)进行评估。结果NcT治疗后较SP治疗后CGI—S、HAMD、SDS、SFRS评分降低;SF-36评分提高。结论合并药物治疗前提下NCT较SP能够更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喹硫平与SSRIs合用与SSRI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口服喹硫平与SSRIs治疗,对照组口服SSRIs药物治疗.观察9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3,6,9个月.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生存质量量表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9个月末,研究组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2.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4.02,P<0.05).结论 喹硫平对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化疗及最佳支持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EORTC-QLQ-C30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及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干预组第6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LOAD) is an age-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gradual loss of synapses and neurons, but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Neurons live in an environment constituted by neurons themselves and glial cells. In this review, we propose that the neuronal degeneration in the AD brain is partially caused by di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 first discuss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n we propose som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pecific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particular, 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al axis dysfunction at the systemic level; cerebrovascular dysfunction, metal toxicity, glial activation, and Aβ toxicity at the intercellular level; and kinase-phosphatase imbalance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at the intracellular level. Finally, we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We conclude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AD through multiple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滋肾柔肝汤对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双盲、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使用滋肾柔肝汤和安慰剂治疗。疗程为12周,在基线、4周、8周和12周末时,对两组血清催乳素(PRL)、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健康状况问卷(SF-36)等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治疗前后,患者PANS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研究组在躯体功能(PF)、躯体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交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躯体健康总评(PCS)和精神健康总评(MCS)等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SF-36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间SF-36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在PF、RP、GH、VT、MH、HT、PCS和M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柔肝汤治疗抗精神痛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显著,精神症状无反复,可以明显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氨磺必利治疗晚发性分裂症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晚发性分裂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进行为期12周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的观察.结果 治疗前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12周末,两组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第12周末,两组阴性症状量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末,氨磺必利组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利培酮组(P<0.05);氨磺必利组较利培酮组不良反应轻微(P<0.05).结论 氨磺必利有助于晚发性分裂症提高长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熙研究,选取23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按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分为病例组80例和对照组79例.病例组生活质量总分≤362,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447,观察各种因素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在合并有高血压、偏瘫及健康状况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偏瘫、高年龄和女性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结论 尽早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预防、控制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rebral hemorrhage,HICH)是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10%-20%,早期病死率可高达49.4%。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提高;而外科手术的干预,使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居高不下。如何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微侵袭血肿清除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国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网络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随机抽取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03例分为网络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47例.对干预组进行3个月的网络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社会支持、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副作用及生活质量,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网络干预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健康状况问卷(SF-36)分高于对照组,P量表、G量表、副作用量表分低于时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G量表分、副作用量表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结论 网络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和副作用,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G量表分、副作用量表分是网络干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内镜治疗组22例(甲组),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治疗组18例(乙组),术后3个月根据GCS评分,甲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5例;乙组恢复良好4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压比较第1天两者差异不明显,但第2、3天亚低温组颅内压明显降低.结论 神经内镜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