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血液病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内瘘狭窄组(96例)和内瘘非狭窄组(119例),随机抽取每例入组患者的3次血液透析记录单及生化、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糖尿病病程≥30年、糖化血红蛋白≥7%、透析后血压≤110/60 mmHg、透析后透析点压迫时间≥30 min、血液呈高凝状态、血肿形成压迫、透析超滤率高、C反应蛋白水平高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及糖尿病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透析超滤率高、透析后血压水平低、血液呈高凝状态、透析点压迫时间长及血肿形成压迫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危险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应主要体现在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炎症及抗凝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醋酸钙联合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醋酸钙联合高通量透析治疗)与对照组(碳酸钙联合高通量透析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高钙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钙联合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降低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病例,实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密切监测、营养指导、控制疾病因素护理。结果:80例患者发生低血压共170例次,通过减慢血流量,停止脱水;调整体位;吸氧;快速输入生理盐水或高渗液;必要时升血压药物升压等处理;能完成透析治疗并达干体重等标准166例次(97.65%,166/170),4例次(2.35%,4/170)提前结束透析,无病例临床死亡。结论: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血液透析的正常进度与效果,应对透析患者低血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以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各30例,腹膜透析组将腹膜透析管置入后采用1.5%~4.5%葡萄糖透析液,2000 ml/次,4次/d;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2~3次/周,4 h/次,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血流量200 ml/min。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尿素氮、血肌酐、血糖指标明显降低,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后腹膜透析组K+、Na+、Cl-指标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疗效均十分明显,腹膜透析在纠正电解质紊乱方面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维持性透析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68例,对照组先接受常规血液透析6个月,观察组给予使用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低血压事件发生率、动脉压平均水平、血清钠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内瘘闭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低血压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MAP水平及C蛋白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血清钠浓度及尿素氮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维持性透析低血压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流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溶质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宿州市立医院就诊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流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2M)、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清钙和磷水平。结果透析5次时,两组患者BUN、Scr、β_2M、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透析前(P_均<0.05);观察组患者透析5次时Scr、β_2M、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透析12周,两组患者iPTH、血清磷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透析前(P_均<0.05),血清钙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透析前(P_均<0.05);观察组患者透析12周时iPTH、血清磷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高流量血液透析能够降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PTH、BUN、Scr、β_2M、MDA、血清磷水平,升高血清钙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收的64例高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红蛋白、血液透析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试验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两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血磷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PTH、血磷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低血压及高血压2例,心脏病变1例,皮肤搔痒6例,肌肉痉挛3例,并发症发生率33.33%,对照组2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低血压及高血压5例,心脏病变3例,皮肤搔痒11例,肌肉痉挛6例,并发症发生率69.4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效果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A组与B组;对患者进行脉搏传导速度(PWV)和内皮功能评估指数的测定,以及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 A组PWV高于B组,RHI低于B组,两组年龄、透析时间、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一般检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透析时间、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蛋白等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和心血管钙化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规律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为CAPD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为HD组。比较两组患者血钙、血磷以及甲状旁腺素(PTH)浓度,钙化评分结果。结果 CAPD组校正血钙显著高于HD组,PTH显著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钙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分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心血管钙化,钙化发生率与程度无显著差异,维持性腹膜透析对血钙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